※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世尊说“色受想行识==无我==”。
> > 有没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无我==”?
> 原来如此! (这一点,有任督二脉全通之感觉 XD)
> 世尊的确都是说五蕴无我,很少有说过六根无我的
> 心经也是说照见五蕴皆空,不是六根皆空
> 之前都将六根当成五蕴中的色蕴来看
> 以五蕴包括全部(内外六入处及所有一切)理解
> 原来是实质感官与其作用的关系。(这段难以用文字完全写清^^")
我觉得往这个角度去想会太复杂了.
蔡老师丢出的是问号, 还有讨论空间.
而且 33 及 318 二经, 就是分别在说 "色非我" 及 "眼非我".
也常看到眼无常, 无常故苦, 苦故无我, 非我, 非我所.
况且, "诸法无我" 是三法印, 我想讨论 "体用" 的差别, 最好不要用 "我".
不然有可能会被误会.
> (三三)与(三一八)经,以前都认为是翻译的关系,所以文字上有相反的陈述
> 现在对照来看,两经有著完美对仗的语句,却叙说著不同的"物件"与意涵
> (33 ) 若色是我者 ... 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318) 若眼是我者 ... 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我真的愈想愈觉得其中很有意思.
我把 "不应於色欲令如是" 想成 "没必要去希望色能依我的需要改变"
(因为色是我,我表示是完全自主自在,那自然不用去希望如何如何...)
又把 "应得於眼欲令如是" 想成 "应该眼就能完全自主自在"
只能说, 我是依对色与眼的了解, 做出了似乎是相反的见解.
算是望文生义吧, 但我也只能如此解读这二种句型了. :Q
> 原经文:
> ==============================================================
> (三三)色受想行识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
> 若色是我者。不应於色病.苦生。亦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
> (三一八)眼耳鼻舌身意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非我。
> 若眼是我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 ...
>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