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观色无常-8
#1
白非白
〔观色无常-8〕

世尊教我们观"色"的方法时指出这个色是指"地水火风"所构成的
一切事物,以人来说,由於人对於地水火风四大的感知是以感官
为主的,理论上,若是感官没感觉,那麽人就不会有痛苦。

例如“热的感觉”,当环境改变温度升高时,是四大中的火出现了,
温度会传送到人体皮肤上,皮肤接触了外力,开始判定是热觉,
於是经由神经把温度的讯息传给脑,脑部藉著经验值判定现在是
热了,这五个过程世尊用“色受想行识”作说明。我们整理一下:

色-温度上升。
受-热力传到皮肤
想-皮肤判别是热力
行-传送给大脑
识-大脑确定是热

这种必需靠累积反应的感觉就叫作五阴或五蕴,五阴的最终目的
是“识”别(各种情形),“观色无常”只是简约的说法,要观的其
实是一系列的色受想行识的过程,世尊只是以开头的色作为代表
而已。

观色无常的说法很多学子们总是会不自觉的限定在杂阿含的讨论
迷雾中,这大概是因为杂阿含是学术界最重要的“哲学逻辑”依据
之一,是最被广为使用於使心离苦的推理过程。

然而很不幸地,推理出“一切皆幻”的结论并不能使人真正离苦,
理解无常是苦并不能使人解脱,人们依然在现世,未来世轮回不
已,学佛者可以接受苦的事实,使自己“不那麽苦”,但是离脱离
苦的境界可说是望不到边际。

可是明明世尊说观色无常是离苦的方法啊,为何观到色是无常了,
怎仍有苦呢?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观“到色的无常,大都是”推理“
出色的无常而已。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今大多的”禅定教学“虽然也是由观色无常入手,
但是讲师在台上讲到”嘴角生波“的重点仍是”个人心理“状况的”认
知“作用,说“要知色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会苦”,好像“只要心
中不认为它苦,苦就不会发生“似的,在这里,老小子不得不借用
电影里的台词正声的说:"此乃大谬"。

回顾世尊所说的《杂阿含》第一经,解脱的过程是:「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
尽者。说心解脱。」如照推理的方式去学佛说的这一法,那麽解脱
是很简单的,因为通常的解法是:
1-当观色无常。(要观察色是无常的现象。没问题,一切是无常)
2-如是观者为正观。(能这样观的,是正确的观,没问题)
3-正观者则生厌离。(能正观的就能产生讨厌及排斥的情绪,OK)
4-厌离者,喜贪尽。(能厌离的,贪得无厌的心就没了,没问题)
5-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喜贪尽的,可说心已解脱了)

以上五题答问相信学佛者倒背如流加如流倒背,但是会背的人就没
有任何苦了吗?显然不是,咦?不是明明都了解了吗,怎还有苦?
原因很简单,因为虽然了解了原理,但心仍不自在。因为观色无常
不是概念,它是禅定的功夫,它是实证的,经由禅定,行者能学到
如何操控四大的技术,从而使自己由被四大绑住的不自在中解脱出
来。

四大(地水火风)就是色,因为它是无常的,所以可以变化,人类
(以及天地万物)是由四大所构成的,於是人的喜怒哀乐所谓七情
六欲各种感受,也是四大的作用,四大除了自己会变化之外,一般
人或行者也可以使它变化,就像变魔术一样,但魔术是骗观众的眼
睛,禅定的术却是夺天地之造化。

《杂阿含》记载,舍利弗有一次带著学生入王舍城,见到一株枯木,
於是他就在那树下教学,他要学生们努力於禅定,他说:
(T02n0099_p0128)
=============================
(舍利弗)语诸比丘。若有比丘修习禅思。得神通力。心得自在。
欲令此枯树成地。即时为地。所以者何。谓此枯树中有地界。是故。
比丘得神通力。心作地解。即成地不异。
=============================

这并不是说只要比丘把枯木“看成”土地就好,而是枯木会真正成为
土地。不光是这样,他强调说:
=============================
若有比丘得神通力。自在如意。欲令此树为水.火.风.金.银等
物。悉皆成就不异。所以者何。谓此枯树有水界故。是故。比丘。
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欲令枯树成金。即时成金不异。及馀种
种诸物。悉成不异。所以者何。以彼枯树有种种界故。
=============================

这也是世尊一直在经中强调只要行者"专心一意",便能“自致神通”
的原因,这是操控物理世界现象的能力了。所以舍利弗最後说:「是
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

但是学会操控四大并不能使人真正脱离苦处,因为人的苦不光是物质
而已,还有心理上的苦,而最苦的苦就是不断的在六道中轮回。很可
惜的,禅定教学很少教到禅定和六道交集的事,也许有同学会问是“世
尊没教吗?”,答案当然是“非也”。

世尊不但有教,而且杂阿含里还有许多天人来往问法的事件,那麽这
麽多人禅定为何还一直在观色无常、不断数息中过日子,而无法进入
所谓的神通力呢?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把眼光或注意力局限住了。

神通力是观色无常最初的成果,有了神通力并不一定就能解脱,最有
名的例子就是提婆达多,他搞到最後下了地狱,反而成了学佛者的负
面教材。

不知同学们有没注意到一点,那就是舍利弗只说得神通力後“心得自
在”,可没说就是“涅盘”喔。物质缺乏的苦是人们最基本的苦,若能
不被物质所困,那麽心便能自在许多。

一个人若是心能自在,当下即不苦,若能永远自在,那就太美妙棒无
限赞了,可惜一切无常,就算能五鬼搬运,变出金银铜铁锡来,後遗
症也随著阴魂不散,往後反而会苦不堪言。舍利弗有没有当下把枯木
变成金子,一人发一点呢?这不得而知,但以舍利弗确实出了很多钱
作了不少善事,包括提供其它同修们必要的日用开销。而他也能代替
世尊说法,这种财、法同时有成就的学者,可说是老老老师兄中的模
□师兄。

心能自在即可不苦,那何时解脱呢?世尊说解脱至少有八个阶段:
(《长阿含》T01n0001_p0052)
==============================
如来说..复有八法。谓八解脱。
色观色。一解脱。
内无色想,观外色。二解脱。
净解脱。三解脱。
度色想,灭□恚想,住空处解脱。四解脱。
度空处住识处。五解脱。
度识处住不用处。六解脱。
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
度有想无想处,住想知灭(处)。八解脱。
==============================

到了第八阶段後才可能进入涅盘的解脱境界。世尊的八阶段可以分成
(看作)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过程,一二三阶段是欲界,而观
色无常正是入门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是“色观色”,第二阶段是“内无色想”,第三阶段是“净解脱”。
在说明这个之前,我们须要回顾一下前面有关五阴(色受想行识)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又叫“六内入处”,以及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又
叫“六外入处”的关联。内外也合称十二入处,或十二处。

五阴,也叫五蕴,蕴是堆积、积聚、包含的意思,色受想行识为何要
叫蕴呢?因为感官的功能是一系列的累积作用而来,五蕴常见的解法
是把色受想行识分开来说,例如色(看到蛋糕)受(觉得它应该好吃)
想(食欲来了)行(拿来吃)识(的确好吃),这个解法不算错,但
它不是蕴,因为这当中,看见蛋糕和其它的动作反应不是同一类,它
们分属不同的感官,每个感官只作一件事,只有一件,怎能叫堆积呢?
因此不是世尊所说的蕴。

人体的感官有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每一处的
功能都是由五种功能累积的,眼由五种功能累积,它由“色受想行识”
所累积,当眼完成了五蕴功能後,我们说眼已经有了“眼识”。

我们再回顾一下十二处的定义:
《杂阿含》T02n0099_p0091(三二二经)加以整理:
==============================
世尊说
〔内入处〕
1-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2-耳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3-鼻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4-舌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5-身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6-意(包含三个)
 1)心内入处,非色,不可见无对。
 2)意内入处,非色,不可见无对。
 3)识内入处,非色,不可见无对。
〔外入处〕
7-色外入处。四大所造。可见有对。
8-声外入处。四大所造。不可见有对。
9-香外入处。四大所造。不可见有对。
10-味外入处。四大所造。不可见有对。
11-触外入处。四大及四大造色。不可见有对。

12-法外入处者。(以上)十一入所不摄。不可见无对。
==============================

无对就是没有明显对应的感官,注意一下,五蕴的色和十二入的色并
不相同,五蕴的色指的是四大和四大的变化,十二处的色是指眼视的
功能。因为有对应的感官,所以世尊才会说"眼耳鼻舌身对於四大所
造的净色有对"。净色,指的是没有任何参杂的因素之下的原始状况,
眼的净色,就是四大最初能被眼所感知的状况(例如太阳光),耳的
净色就是四大最初能被耳所感知的状况,其它类推。

外入处的色声香味触,也有色受想行识的累积,例如“色外入处。四
大所造。可见有对。”,四大所造,意思就是四大所加工过的物件,
例如树的光影,是由太阳光照到树,光子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我们才
看见有树,所以世尊说色的五蕴累积是“四大所造且能被感知的状况”,
由於可以看见,故名“可见有对”。

我们再加以整理一下:

1-眼有色受想行识。(有“对”,故有色受)
2-耳有色受想行识。
3-鼻有色受想行识。
4-舌有色受想行识。
5-身有色受想行识。
6-意之心=无"色受",有"想行识"。(无“对”故无色受)
   意之意=无"色受",有“想行识”。
   意之识=无“色受”,有“想行识”。

前五项有具体感官的我们容易了解,但是第六项的“意”,和外入处的
“法”,那就比较难以体会,我们留待下回再来详解。
(待续)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2月30日 21:57:40 星期二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2
hank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这也是世尊一直在经中强调只要行者"专心一意",便能“自致神通”
> 的原因,这是操控物理世界现象的能力了。所以舍利弗最後说:「是
> 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

  请问这段所说的,和「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是否相同?

  《杂阿含经》(三三)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若能如实观到色无我,知色是无常及其原理,就能自致神通,
  能将色随意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变来变去皆可。


  不过世尊在 《杂阿含经》(三一六)
  对欲令如是、不令如是的解法似乎又相反:
  「以眼无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这经说的,是因为无常的关系,所以不能随意「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和(三三)经中的说法似乎正好相反…

  不知在那会错意了?
  谢谢!






--

 祝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忧苦!
Tue Dec 30 23:13:13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3
乌龟慢走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观色无常-8〕
(略)
> 观色无常的说法很多学子们总是会不自觉的限定在杂阿含的讨论
> 迷雾中,这大概是因为杂阿含是学术界最重要的“哲学逻辑”依据
> 之一,是最被广为使用於使心离苦的推理过程。
> 然而很不幸地,推理出“一切皆幻”的结论并不能使人真正离苦,
> 理解无常是苦并不能使人解脱,人们依然在现世,未来世轮回不
> 已,学佛者可以接受苦的事实,使自己“不那麽苦”,但是离脱离
> 苦的境界可说是望不到边际。
> 可是明明世尊说观色无常是离苦的方法啊,为何观到色是无常了,
> 怎仍有苦呢?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观“到色的无常,大都是”推理“
> 出色的无常而已。
>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今大多的”禅定教学“虽然也是由观色无常入手,
> 但是讲师在台上讲到”嘴角生波“的重点仍是”个人心理“状况的”认
> 知“作用,说“要知色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会苦”,好像“只要心
> 中不认为它苦,苦就不会发生“似的,在这里,老小子不得不借用
> 电影里的台词正声的说:"此乃大谬"。

 先感谢师兄的法施:)
 不过,也忍不住先对号入座回应一下...
 虽然师兄是好意提醒,不过,实在忍不住想问:不晓得我们大家的讨论
 与推敲,哪里让师兄觉得我们忘记了实修这回事呢?如果有,还请师兄
 明示。感恩~

 另外,也想再提,若就杂阿含经里的记载,尊者们之间也有相互讨论
 的,不是吗?(虽然我们讨论的层级,比不上各位尊者...)所以,
 不知道师兄对这样的讨论有任何意见吗?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最後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把大方向抓对,实际禅修,应该很容易出问题吧?
 有些状况一旦发生,可能是问都来不及了...

 如有冒犯,还请见谅。也还请师兄不吝指教。感谢。


(下略)
> 前五项有具体感官的我们容易了解,但是第六项的“意”,和外入处的
> “法”,那就比较难以体会,我们留待下回再来详解。

 恩,期待师兄的法施:)

> (待续)
2008年12月31日 3:18:06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4
白非白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这也是世尊一直在经中强调只要行者"专心一意",便能“自致神通”
> > 的原因,这是操控物理世界现象的能力了。所以舍利弗最後说:「是
> > 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
>   请问这段所说的,和「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是否相同?
>   《杂阿含经》(三三)
>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若能如实观到色无我,知色是无常及其原理,就能自致神通,
>   能将色随意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变来变去皆可。

     五阴是作用,不是实质的感官。我们可以要它有作用或不作用。
     “因为色不是实质的(无我),(当我们)於色有病(问题时),
      我们可以控制它要(欲令如是)或不要(不欲令如是)有作用。

>   不过世尊在 《杂阿含经》(三一六)
>   对欲令如是、不令如是的解法似乎又相反:
>   「以眼无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   这经说的,是因为无常的关系,所以不能随意「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因为眼是无常,难以控制,为何?因为眼有我,它有一个实体。
    所以无法叫眼眼耳鼻舌身“不对”,或叫意“有对”。

>   和(三三)经中的说法似乎正好相反…
>   不知在那会错意了?

    色受想行识
    眼耳鼻舌身意

    这是二个不同的"物件(或事件)",不要弄混了。

    世尊说“色受想行识==无我==”。
    有没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无我==”?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2月31日 8:32:50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5
白非白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虽然师兄是好意提醒,不过,实在忍不住想问:不晓得我们大家的讨论
>  与推敲,哪里让师兄觉得我们忘记了实修这回事呢?如果有,还请师兄
>  明示。感恩~

    我没说“你们都忘了实修”这句话吧?别乱歪枉偶。

>  另外,也想再提,若就杂阿含经里的记载,尊者们之间也有相互讨论
>  的,不是吗?(虽然我们讨论的层级,比不上各位尊者...)所以,
>  不知道师兄对这样的讨论有任何意见吗?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我没意见。

>  最後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把大方向抓对,实际禅修,应该很容易出问题吧?
>  有些状况一旦发生,可能是问都来不及了...

     会出什麽问题?禅定不成,顶多是睡著(我是会顺便掉到椅子下)而已,
     出问题的不在禅定。

>  如有冒犯,还请见谅。也还请师兄不吝指教。感谢。

     我向你要饭你不给,顶多我向别人要而已。
     哪来的冒可犯?没事别乱乱想。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2月31日 8:45:14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6
Heaven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杂阿含经》(三三)
>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我是想成:因为色去是无常的,会变来变去的,
我们才会希望那些色法能变成这样,能变成那样。(但往往不如人意啊)

例如房子倒了,我们会希望它没有倒,蛋糕坏了,我们希望它依然新鲜好吃。
超级台风来了,我们又希望它不要来。

>   不过世尊在 《杂阿含经》(三一六)
>   对欲令如是、不令如是的解法似乎又相反:
>   「以眼无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   这经说的,是因为无常的关系,所以不能随意「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和(三三)经中的说法似乎正好相反…
>   不知在那会错意了?

这段我是想成:因为眼是无常的,所以没办法依我们的想法要叫它这样就这样,
要那样就那样,也就是我们无法完全自主。(虽然我们很想主宰它)


事实上,我还没注意这些文字是相反的,可见我是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解释,
也可见文字真的很有趣。

前一段是解释 "希望欲令如是",後一段是解释成 "无法欲令如是"。
如果我的想法有错,也希望不吝指正。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31 12:37:12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7
Heaven
※ 引述《belleyyc (乌龟慢走)》之铭言:
>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 〔观色无常-8〕
> (略)
> >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今大多的”禅定教学“虽然也是由观色无常入手,
> > 但是讲师在台上讲到”嘴角生波“的重点仍是”个人心理“状况的”认
> > 知“作用,说“要知色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会苦”,好像“只要心
> > 中不认为它苦,苦就不会发生“似的,在这里,老小子不得不借用
> > 电影里的台词正声的说:"此乃大谬"。

belleyyc 底下的观点并没有错,那也是闻思修慧的次第。

不过蔡大的重点是许多人说了一嘴佛法之後,就以为苦就会消失了。
我觉得许多新兴宗派或新时代就有类似的观点。

重点是在知道佛法之後,还得力行实修,这应该 belleyyc 及蔡老师所共同认同的。

   heaven

>  先感谢师兄的法施:)
>  不过,也忍不住先对号入座回应一下...
>  虽然师兄是好意提醒,不过,实在忍不住想问:不晓得我们大家的讨论
>  与推敲,哪里让师兄觉得我们忘记了实修这回事呢?如果有,还请师兄
>  明示。感恩~
>  另外,也想再提,若就杂阿含经里的记载,尊者们之间也有相互讨论
>  的,不是吗?(虽然我们讨论的层级,比不上各位尊者...)所以,
>  不知道师兄对这样的讨论有任何意见吗?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  最後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把大方向抓对,实际禅修,应该很容易出问题吧?
>  有些状况一旦发生,可能是问都来不及了...
>  如有冒犯,还请见谅。也还请师兄不吝指教。感谢。
> (下略)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31 12:59:28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8
hank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五阴是作用,不是实质的感官。我们可以要它有作用或不作用。
>      “因为色不是实质的(无我),(当我们)於色有病(问题时),
>       我们可以控制它要(欲令如是)或不要(不欲令如是)有作用。

>     因为眼是无常,难以控制,为何?因为眼有我,它有一个实体。
>     所以无法叫眼眼耳鼻舌身“不对”,或叫意“有对”。

>     色受想行识
>     眼耳鼻舌身意
>     这是二个不同的"物件(或事件)",不要弄混了。
>     世尊说“色受想行识==无我==”。
>     有没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无我==”?

原来如此! (这一点,有任督二脉全通之感觉 XD)

世尊的确都是说五蕴无我,很少有说过六根无我的
心经也是说照见五蕴皆空,不是六根皆空

之前都将六根当成五蕴中的色蕴来看
以五蕴包括全部(内外六入处及所有一切)理解
原来是实质感官与其作用的关系。(这段难以用文字完全写清^^")

(三三)与(三一八)经,以前都认为是翻译的关系,所以文字上有相反的陈述
现在对照来看,两经有著完美对仗的语句,却叙说著不同的"物件"与意涵


(33 )     若色是我者 ... 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318)     若眼是我者 ... 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33 )     以色无我故 ...   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318)     以眼非我故 ... 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谢谢!!


原经文:
==============================================================

(三三)色受想行识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

若色是我者。不应於色病.苦生。亦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三一八)眼耳鼻舌身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非我。

若眼是我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
===============================================================

--

 祝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忧苦!
Wed Dec 31 14:53:13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9
hank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事实上,我还没注意这些文字是相反的,可见我是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解释,
> 也可见文字真的很有趣。

  文字真的有趣,法条文字不变,但有关与不关的差别 (无关政治 ^^")
  还好佛法是不依文字,能实证,非自由心证,纯一满净。

> 前一段是解释 "希望欲令如是",後一段是解释成 "无法欲令如是"。
> 如果我的想法有错,也希望不吝指正。

  「欲令如是」相关的经文有  33、34、86、87、316、317、318
   之前都无意识混著看,想说差不多,但总觉怪怪的
   现在每一经都很清楚了。
   谢谢师兄们!

--

 祝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无忧苦!
Wed Dec 31 15:16:51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0
Heaven
※ 引述《hank (hank)》之铭言:
> >     世尊说“色受想行识==无我==”。
> >     有没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无我==”?
> 原来如此! (这一点,有任督二脉全通之感觉 XD)
> 世尊的确都是说五蕴无我,很少有说过六根无我的
> 心经也是说照见五蕴皆空,不是六根皆空
> 之前都将六根当成五蕴中的色蕴来看
> 以五蕴包括全部(内外六入处及所有一切)理解
> 原来是实质感官与其作用的关系。(这段难以用文字完全写清^^")

我觉得往这个角度去想会太复杂了.
蔡老师丢出的是问号, 还有讨论空间.

而且 33 及 318 二经, 就是分别在说 "色非我" 及 "眼非我".
也常看到眼无常, 无常故苦, 苦故无我, 非我, 非我所.

况且, "诸法无我" 是三法印, 我想讨论 "体用" 的差别, 最好不要用 "我".
不然有可能会被误会.

> (三三)与(三一八)经,以前都认为是翻译的关系,所以文字上有相反的陈述
> 现在对照来看,两经有著完美对仗的语句,却叙说著不同的"物件"与意涵
> (33 )     若色是我者 ... 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318)     若眼是我者 ... 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我真的愈想愈觉得其中很有意思.

我把 "不应於色欲令如是" 想成 "没必要去希望色能依我的需要改变"
(因为色是我,我表示是完全自主自在,那自然不用去希望如何如何...)

又把 "应得於眼欲令如是" 想成 "应该眼就能完全自主自在"

只能说, 我是依对色与眼的了解, 做出了似乎是相反的见解.
算是望文生义吧, 但我也只能如此解读这二种句型了. :Q


> 原经文:
> ==============================================================
> (三三)色受想行识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
> 若色是我者。不应於色病.苦生。亦不应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以色无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
> (三一八)眼耳鼻舌身意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非我。
> 若眼是我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於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 ...
> ===============================================================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Dec 31 16:51:21 2008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1
乌龟慢走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我没说“你们都忘了实修”这句话吧?别乱歪枉偶。

      是这样啊?!

> >  另外,也想再提,若就杂阿含经里的记载,尊者们之间也有相互讨论
> >  的,不是吗?(虽然我们讨论的层级,比不上各位尊者...)所以,
> >  不知道师兄对这样的讨论有任何意见吗?还请师兄不吝指教。
>     我没意见。

     OK. 随时有意见还请老师不用客气:)

> >  最後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把大方向抓对,实际禅修,应该很容易出问题吧?
> >  有些状况一旦发生,可能是问都来不及了...
>      会出什麽问题?禅定不成,顶多是睡著(我是会顺便掉到椅子下)而已,
>      出问题的不在禅定。

     是这样啊?!

> >  如有冒犯,还请见谅。也还请师兄不吝指教。感谢。
>      我向你要饭你不给,顶多我向别人要而已。
>      哪来的冒可犯?没事别乱乱想。

      随喜蔡老师:)
2008年12月31日 20:29:51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2
白非白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而且 33 及 318 二经, 就是分别在说 "色非我" 及 "眼非我".
> 也常看到眼无常, 无常故苦, 苦故无我, 非我, 非我所.
> 况且, "诸法无我" 是三法印, 我想讨论 "体用" 的差别, 最好不要用 "我".
> 不然有可能会被误会.

   "我"字是个大马蜂窝,等大风雪过了
   再来自我捅一捅。
   XD

   小弟祝各位师兄学姐们新年快乐
   一切吉祥

   (一拜)  _/O\_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2月31日 23:22:14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3
白非白
[quote]
> 前面说“意法”是没有明显对应的感官,後面又说
> 十二入是人的感官,是不是有矛盾?
[/quote]

就整个运作来说,意法也是感官之一,但他没有明颢对应
的“器官”,虽然说脑是意法的统合处,算是器官之一,但
是对低等生物或欲界之外的众生来说,他们没有脑,但却
仍有意法,所以虽然“无对”(器官),可是有感觉,因此
意法虽然“无对”,也却是感官(的现象)之一。

因此要用有限的文字去描述世尊所要告诉我们的实相,是
相当困难的。

[quote]
> 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
> 上面这句是说“眼球是由四大所造的净色”而不是说
> 眼睛所看到的色吧?(大家接受的解释--字典或学界)
[/quote]

这就是角度的问题,前面世尊已说过,人体本来就是由四大
所造的,眼球和肉体也不例外,又何必单独又挑明了眼耳等
六根是四大所造呢?他怎不说“手脚也是四大所造净色”?答
案很简单啊,手脚不是感官。

世尊说眼等六根是对四大所造的净色的反应处理原理,不是
要教我们眼球生理学,後文还会详谈,当然大家能接受的讲
法是合乎“逻辑”,但无助於禅定所要面对的情况变化。因为
世尊教我们真如实相,不是教我们逻辑学。

这一系列文章,是给读者修禅前用的背景说明,读者必须要
用很开放以及有想像力的角度去看,不能用“圆满的文字逻辑”
去看,否则无助於修禅。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9年 1月 1日 14:45:33 星期四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4
果任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铭言:
>  这就是角度的问题,前面世尊已说过,人体本来就是由四大
> 所造的,眼球和肉体也不例外,又何必单独又挑明了眼耳等
> 六根是四大所造呢?他怎不说“手脚也是四大所造净色”?答
> 案很简单啊,手脚不是感官。

瞎子用手摸摸我的头看是大还是小?
我要洗温泉先以脚试试水温烫不烫,才敢下去。
不知手脚是否也算六根中「身」感官?
2009年 1月 4日 21:28:33 星期日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观色无常-8
#15
白非白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铭言:
> >  这就是角度的问题,前面世尊已说过,人体本来就是由四大
> > 所造的,眼球和肉体也不例外,又何必单独又挑明了眼耳等
> > 六根是四大所造呢?他怎不说“手脚也是四大所造净色”?答
> > 案很简单啊,手脚不是感官。
> 瞎子用手摸摸我的头看是大还是小?
> 我要洗温泉先以脚试试水温烫不烫,才敢下去。
> 不知手脚是否也算六根中「身」感官?

   那是身触,所以不单独说手脚,而说身.
   试温度用屁屁或脸颊也可吧? :D



--
~~~~~~~~~~~~
半生无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圣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9年 1月 5日 15:53:53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