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谓「八识」? |
#1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其实,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印顺法师认为:「识的是一是多,古来大有
争辩。依缘起观的见地说,识应为相对的种种差别,而非绝对的多识。……佛的区别识类
,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
《佛法概论》<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p.107)六根是认识的重要根源,它是所知的境、
能知的识的中介。随著认识的根门不同,而分识为六识。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有六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事实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木火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起,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 听 KKBOX,动态歌词紧紧跟著你
│ bbs.kkcity.com.tw │ \^_^ / ★ http://www.kkbox.com.tw ★
└——《From:122.127.35.101 》——┘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Fri Nov 10 08:38:12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59la$p0a@bbs.kkcity.com.tw...
> 见晋法师
> 我们的 (心) 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
这个(心),就是(第七末那识)。
(第七末那识) 原来可以 (自行) (缘尘),去感触 这个世界,
但是他因为执著(根身)为(我),
所以变成凡事都要 (透过) 根身六个 (有色根),去感触世界。
就好比,
(第七末那识) 如果自行(缘尘)看世界,他会看到世界是白的。
但是他却戴一副墨镜,然後说:世界是绿色的。
当(第七末那识) 说 (世界是绿色) 的时,
这个(见)是经过墨镜污染的。
这种被污染的(第七末那识),就叫做 (第六意识)
其它五识不谈。
众人只知,(六识) 依 (第七末那识) 而有,
但却未明查,(六识) 并非 (直接) 来自 (第七末那)。
因为不解这个细微差异,
以致有人误以为(意根)是(第七末那识);而非(脑)
====================================
我这种从务实面切入的解法,
才真正能让人明白:八识 确实就是同一(心)。
今天我们的问题,就是透过(有色根)接触(尘)。
才会有被污染的(第六意识)。
只要我们不再透过(有色根)接触(尘)。
就能找回原先(第七末那识)的面目。
这时,(第六意识) 不见踪影
(第七末那识) 回复 自己的意识,这叫做:清醒。
只有 清醒的(第七末那识)
才会懂得 再从对 阿赖耶 的执著中,醒悟过来。
> 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
有六
>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
事实
>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
木火
>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
起,
>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
如是
>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
缘木
>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Fri Nov 10 13:26:1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59la$p0a@bbs.kkcity.com.tw...
> 见晋法师
> 我们的 (心) 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
这个(心),就是(第七末那识)。
(第七末那识) 原来可以 (自行) (缘尘),去感触 这个世界,
但是他因为执著(根身)为(我),
所以变成凡事都要 (透过) 根身六个 (有色根),去感触世界。
就好比,
(第七末那识) 如果自行(缘尘)看世界,他会看到世界是白的。
但是他却戴一副墨镜,然後说:世界是绿色的。
当(第七末那识) 说 (世界是绿色) 的时,
这个(见)是经过墨镜污染的。
这种被污染的(第七末那识),就叫做 (第六意识)
其它五识不谈。
众人只知,(六识) 依 (第七末那识) 而有,
但却未明查,(六识) 并非 (直接) 来自 (第七末那)。
因为不解这个细微差异,
以致有人误以为(意根)是(第七末那识);而非(脑)
====================================
我这种从务实面切入的解法,
才真正能让人明白:八识 确实就是同一(心)。
今天我们的问题,就是透过(有色根)接触(尘)。
才会有被污染的(第六意识)。
只要我们不再透过(有色根)接触(尘)。
就能找回原先(第七末那识)的面目。
这时,(第六意识) 不见踪影
(第七末那识) 回复 自己的意识,这叫做:清醒。
只有 清醒的(第七末那识)
才会懂得 再从对 阿赖耶 的执著中,醒悟过来。
> 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
有六
>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
事实
>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
木火
>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
起,
>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
如是
>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
缘木
>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Fri Nov 10 13:26:1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 |
rlai000
|
※ 引述《notself@kkcity.com.tw ( )》之铭言:
> 见晋法师
> 其实,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印顺法师认为:「识的是一是多,古来大有
> 争辩。依缘起观的见地说,识应为相对的种种差别,而非绝对的多识。……佛的区别识类
> ,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
> 《佛法概论》<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p.107)六根是认识的重要根源,它是所知的境、
> 能知的识的中介。随著认识的根门不同,而分识为六识。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有六
>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事实
>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木火
>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起,
>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
>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
>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原来《中阿含经》已有这「相依」(互相依存)的一层「缘起」。
这与说事物由因缘和合来的深细。
2006年11月10日 13:55:47 星期五
|
|
|
Re: 何谓「八识」?
|
#5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请,认为意根是第七末那识的人,思考以下问题:
1. 如果意根是第七末那识,
那表示:末那识缘尘,生第六意识
即,A识缘尘,生B识
有这种佛法理论吗?
佛法只教:根缘尘,生识
因为十二缘起法说:行缘识、识缘名色
而根缘尘,就是指行这个阶段
所以才有:根缘尘,生识 这个说法的确立。
可见,你们所信以为真的:第七末那识缘尘,生六识。
识缘尘,生识 = 歪理
虽然你们所说的意根,表面上有个根字,
但本质上,它还是个识,不是根
2. 根缘尘,生识 这个过程中,
请问:是那个心在运作根缘尘这个动作?
绝不可能是六识;
因为六识是在根缘尘後才生出的
所以,究竟是那个心在主导根缘尘?
=====================
以上问题是整个佛法的问题,不分阿含或唯识
Fri Nov 10 21:05:32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6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请,认为意根是第七末那识的人,思考以下问题:
1. 如果意根是第七末那识,
那表示:末那识缘尘,生第六意识
即,A识缘尘,生B识
有这种佛法理论吗?
佛法只教:根缘尘,生识
因为十二缘起法说:行缘识、识缘名色
而根缘尘,就是指行这个阶段
所以才有:根缘尘,生识 这个说法的确立。
可见,你们所信以为真的:第七末那识缘尘,生六识。
识缘尘,生识 = 歪理
虽然你们所说的意根,表面上有个根字,
但本质上,它还是个识,不是根
2. 根缘尘,生识 这个过程中,
请问:是那个心在运作根缘尘这个动作?
绝不可能是六识;
因为六识是在根缘尘後才生出的
所以,究竟是那个心在主导根缘尘?
=====================
以上问题是整个佛法的问题,不分阿含或唯识
Fri Nov 10 21:05:32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7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K B Tee" <kibotee@singnet.com.sg> 撰写於邮件新闻
:ej3b51$q24$1@reader01.singnet.com.sg...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你应该问:是(谁)透过眼在看?
(他) 为什麽要透过(眼)看?
(他) 为什麽 不 自己 "直接" 看?
Sat Nov 11 18:15:5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8 |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singnet.com.sg>)
|
□□□●□□□ wrote:
> "K B Tee" <kibotee@singnet.com.sg> 撰写於邮件新闻
> :ej3b51$q24$1@reader01.singnet.com.sg...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
> 你应该问:是(谁)透过眼在看?
>
>
>
>
>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心》?
Sun Nov 12 15:23:0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9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见晋法师
> 其实,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印顺法师认为:「识的是一是多,古来大有
> 争辩。依缘起观的见地说,识应为相对的种种差别,而非绝对的多识。……佛的区别识类
> ,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
> 《佛法概论》<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p.107)六根是认识的重要根源,它是所知的境、
> 能知的识的中介。随著认识的根门不同,而分识为六识。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有六
>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事实
>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木火
>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起,
>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
>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
>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补充:
见晋法师这篇有一个关键并没有解说到,
即是意识所缘乃离前五识,而前五识同样的也不依意识而作用。
说得更清楚明白点就是说,根据唯识的说法,
前五识中有一识作用时,意识便同时俱起,帮助它们了解境界。
而即使在睡梦中意识离开前五识单独作用,依旧是依过去前五识而所缘。
而第七识、第八识的建立,原本就非佛所说
乃是後人所建立的解释系统而分别成立的假名。
若因此误会而以为真实有第七识、第八识乃至如来藏识,
实际上都已经堕於有边。
戒之、慎之。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 □ 听 KKBOX,动态歌词紧紧跟著你
│ bbs.kkcity.com.tw │ \^_^ / ★ http://www.kkbox.com.tw ★
└——《From:59.112.173.52 》——┘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Sat Nov 11 00:32:19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0 |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singnet.com.sg>)
|
notself@kkcity.com.tw wrote:
> 见晋法师
>
> 其实,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印顺法师认为:「识的是一是多,古来大有
> 争辩。依缘起观的见地说,识应为相对的种种差别,而非绝对的多识。……佛的区别识类
> ,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
> 《佛法概论》<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观>p.107)六根是认识的重要根源,它是所知的境、
> 能知的识的中介。随著认识的根门不同,而分识为六识。
>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能了别色法,就叫眼识;这个识透过耳根而活动,能了别声
> 音,就叫耳识;……。识只有一种,但因为根有多种,才有多种名称。就像一个人在有六
> 个窗户的屋子,从东边望去,看到东边的景物;若从西边望去,就看到西边的景物,事实
> 上认识还是同一种。《中阿含经》<□帝经>也说,如火是同一的,燃烧木头,即名木火
> ;燃烧草堆,即名草火。识也如此,依六根,缘六境,就分成六识:「我说识因缘故起,
> 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
> 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
> 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大正1, p.767a)
>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Sun Nov 12 03:24:4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1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K B Tee" <kibotee@singnet.com.sg> 撰写於邮件新闻
:ej3b51$q24$1@reader01.singnet.com.sg...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你应该问:是(谁)透过眼在看?
(他) 为什麽要透过(眼)看?
(他) 为什麽 不 自己 "直接" 看?
Sat Nov 11 18:15:5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2 |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singnet.com.sg>)
|
□□□●□□□ wrote:
> "K B Tee" <kibotee@singnet.com.sg> 撰写於邮件新闻
> :ej3b51$q24$1@reader01.singnet.com.sg...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
> 你应该问:是(谁)透过眼在看?
>
>
>
>
>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心》?
Sun Nov 12 15:23:0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3 |
度尽众生成佛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请,认为意根是第七末那识的人,思考以下问题:
> 1. 如果意根是第七末那识,
> 那表示:末那识缘尘,生第六意识
> 即,A识缘尘,生B识
> 有这种佛法理论吗?
六七识是同时并起的喔!^_^
意根缘对六尘境就自然生起意识,
有分独头意识与五俱意识,
但两者都包含意识!
我昨想了想,所谓的一念不生的开悟见性,
应该是有某两念之间的相续力中断,
也就是停顿在一念不生的境界,
也可说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
但这一念不生并不是无想定或灭尽定,
而是在一般散心中就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如楞伽经有言八地菩萨念念入灭尽定也是在一般所谓的散心状态!
以前的禅师有用参话头证到一念不生而开悟见性证初地法身菩萨的境界,
我昨天想到有个不错的修法,
那就是默念 佛 一个字,
一直相续念,清楚了解每起一佛的心念生住灭三相,
然後在前念灭尽到後念生起之间拉个几秒,
等到修到这中间几秒都不起任何妄念就是一念不生,
妄念不是意识缘法尘的妄念而已,
是包含所有六根缘对六尘境的妄念喔!^_^
--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KKCITY◆—————┐ □ □ ★ 线上音乐新震撼 ★ □ □
│ bbs.kkcity.com.tw │ ^_^ / 随选随播免等待 KKBOX□ ^_^ /
└——《From:60.245.12.162 》——┘ □ http://www.kkbox.com.tw □
Sun Nov 12 10:57:40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4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度尽众生成佛" <TChi@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
:4R6eU4$mvG@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即,A识缘尘,生B识
> 六七识是同时并起的喔!^_^
请听唯识学说法:
阿赖耶:恒而非审
末那识:亦恒亦审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前五识:非审非恒
故,
第六意识=非恒
第七末那=恒常
试问:(恒)与(非恒) 如何 同生共俱?
显然,你的知见有误!
(第七末那)只可能与(阿赖耶)同生共俱。
佛法才会提到:(阿赖耶)带有(瀑流因子)。
瀑流因子,就是指=第七末那。
由此延伸,得知六道轮回时,
是由(阿赖耶)带著(末那识),相偕一起同生共俱
> 意根缘对六尘境就自然生起意识,
> 有分独头意识与五俱意识,
> 但两者都包含意识!
> 我昨想了想,所谓的一念不生的开悟见性,
> 应该是有某两念之间的相续力中断,
> 也就是停顿在一念不生的境界,
> 也可说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
> 但这一念不生并不是无想定或灭尽定,
> 而是在一般散心中就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 如楞伽经有言八地菩萨念念入灭尽定也是在一般所谓的散心状态!
要想这些,
你不如再想想:(恒)与(非恒) 如何同生共俱!?
Sun Nov 12 17:52:2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5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度尽众生成佛" <TChi@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
:4R6eU4$mvG@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即,A识缘尘,生B识
> 六七识是同时并起的喔!^_^
请听唯识学说法:
阿赖耶:恒而非审
末那识:亦恒亦审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前五识:非审非恒
故,
第六意识=非恒
第七末那=恒常
试问:(恒)与(非恒) 如何 同生共俱?
显然,你的知见有误!
(第七末那)只可能与(阿赖耶)同生共俱。
佛法才会提到:(阿赖耶)带有(瀑流因子)。
瀑流因子,就是指=第七末那。
由此延伸,得知六道轮回时,
是由(阿赖耶)带著(末那识),相偕一起同生共俱
> 意根缘对六尘境就自然生起意识,
> 有分独头意识与五俱意识,
> 但两者都包含意识!
> 我昨想了想,所谓的一念不生的开悟见性,
> 应该是有某两念之间的相续力中断,
> 也就是停顿在一念不生的境界,
> 也可说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
> 但这一念不生并不是无想定或灭尽定,
> 而是在一般散心中就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 如楞伽经有言八地菩萨念念入灭尽定也是在一般所谓的散心状态!
要想这些,
你不如再想想:(恒)与(非恒) 如何同生共俱!?
Sun Nov 12 17:52:2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6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 <woooooooolf@anet.net.tw> 撰写於邮件新闻
:4556edf7$0$97252$892e7fe2@authen.yellow.readfreenews.net...
> 请听唯识学说法:
> 阿赖耶:恒而非审
> 末那识:亦恒亦审
>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 前五识:非审非恒
> 故,
> 第六意识=非恒
> 第七末那=恒常
补充:
(第七末那识)的不灭性,
只限在(众生)位阶。
成佛时,第七末那识 就没了
Mon Nov 13 00:26:2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7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 <woooooooolf@anet.net.tw> 撰写於邮件新闻
:4556edf7$0$97252$892e7fe2@authen.yellow.readfreenews.net...
> 请听唯识学说法:
> 阿赖耶:恒而非审
> 末那识:亦恒亦审
>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 前五识:非审非恒
> 故,
> 第六意识=非恒
> 第七末那=恒常
补充:
(第七末那识)的不灭性,
只限在(众生)位阶。
成佛时,第七末那识 就没了
Mon Nov 13 00:26:2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8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阿赖耶:恒而非审
> 末那识:亦恒亦审
>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 前五识:非审非恒
> 故,
> 第六意识=非恒
> 第七末那=恒常
请说「恒」意?「审」?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 动态歌词 让你成为K歌之王!
│ bbs.kkcity.com.tw │ \^_^ / ★ http://www.kkbox.com.tw ★
└——《From:122.127.42.188 》——┘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Mon Nov 13 11:13:0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19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notself@kkcity.com.tw wrote:
> > --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2804一文已由法友chuit补充,故不多言。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
│ bbs.kkcity.com.tw │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From:122.127.42.188 》——┘ 到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站
Mon Nov 13 11:15:50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0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 notself@kkcity.com.tw wrote:
>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 2804一文已由法友chuit补充,故不多言。
关於意识根的部分,最近经常流於大脑或是末那识讨论,
想来也造成不少人的困扰。
首先,会认为意识根即是大脑的一派,可能对於根一词有所误解
以为所谓的根是器官或是神经系统。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但请注意一点:末那识的说法是後来为了解释相续的问题才安立
的假名,同时伴随著四种根本烦恼,因此如果不
了解其建立假说因缘,很容易堕於二边。
意识根的增上作用及器质性,就如同水跟涟漪一般,不即不离。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
│ bbs.kkcity.com.tw │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From:59.112.165.37 》——┘ 到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站
Mon Nov 13 11:36:2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1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V6R$paZ@bbs.kkcity.com.tw...
>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通常所谓(意识),是指(第六意识)。
但是,
绝对不能说:第六意识 (直接)等於 末那识。
只能说:第六意识 (依) 末那识 而有
但是,就这个(依)字 而言,
一定还要再去 □清是 (直接)或(间接) 来自 (末那识)。
许多人都是迷失在这个 转折点
Mon Nov 13 18:44:1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2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UPK$pKd@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阿赖耶:恒而非审
> > 末那识:亦恒亦审
> >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 > 前五识:非审非恒
> > 故,
> > 第六意识=非恒
> > 第七末那=恒常
>
> 请说「恒」意?「审」?
对於 末那识的(恒性),除了指他在众生地有不灭性外,
还指:他对(阿赖耶)恒常思量 有(我)。
这种不灭性,和恒常思量(有我),形成众生轮回的(动力)。
因为有这股(动力),众生不断地轮回寻找一个(我的主体)。
当然,
既然(末那识)对(阿赖耶)的执我,是恒常思量的,
故,(末那识) 必然 与 (阿赖耶) 是恒常相随的
可见,
投胎轮回时,(末那识)与(阿赖耶) 是手牵手相偕一起的
Mon Nov 13 18:52:19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3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V6R$paZ@bbs.kkcity.com.tw...
>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通常所谓(意识),是指(第六意识)。
但是,
绝对不能说:第六意识 (直接)等於 末那识。
只能说:第六意识 (依) 末那识 而有
但是,就这个(依)字 而言,
一定还要再去 □清是 (直接)或(间接) 来自 (末那识)。
许多人都是迷失在这个 转折点
Mon Nov 13 18:44:1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4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UPK$pKd@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阿赖耶:恒而非审
> > 末那识:亦恒亦审
> > 第六意识:审而非恒
> > 前五识:非审非恒
> > 故,
> > 第六意识=非恒
> > 第七末那=恒常
>
> 请说「恒」意?「审」?
对於 末那识的(恒性),除了指他在众生地有不灭性外,
还指:他对(阿赖耶)恒常思量 有(我)。
这种不灭性,和恒常思量(有我),形成众生轮回的(动力)。
因为有这股(动力),众生不断地轮回寻找一个(我的主体)。
当然,
既然(末那识)对(阿赖耶)的执我,是恒常思量的,
故,(末那识) 必然 与 (阿赖耶) 是恒常相随的
可见,
投胎轮回时,(末那识)与(阿赖耶) 是手牵手相偕一起的
Mon Nov 13 18:52:19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5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V6R$paZ@bbs.kkcity.com.tw...
> 关於意识根的部分,最近经常流於大脑或是末那识讨论,
> 想来也造成不少人的困扰。
>
> 首先,会认为意识根即是大脑的一派,可能对於根一词有所误解
> 以为所谓的根是器官或是神经系统。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综观你这里所讲的话,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这句最令人质疑。
因为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来证明:(根)不只是(器质性)。
如果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那只能表示:
巴利文的(根)字,就是指 (器质性) 的东西。
由此可见,不同意 (意根=脑) 的人,
是自己不明白 (根) 属 "器质性" 这件事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
>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通常所谓(意识),是指(第六意识)。
但是,
绝对不能说:第六意识 (直接)等於 末那识。
只能说:第六意识 (依) 末那识 而有
但是,就这个(依)字 而言,
一定还要再去 □清是 (直接)或(间接) 来自 (末那识)。
许多人都是迷失在这个 转折点
> 但请注意一点:末那识的说法是後来为了解释相续的问题才安立
> 的假名,同时伴随著四种根本烦恼,因此如果不
> 了解其建立假说因缘,很容易堕於二边。
>
> 意识根的增上作用及器质性,就如同水跟涟漪一般,不即不离。
Mon Nov 13 21:25:19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6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V6R$paZ@bbs.kkcity.com.tw...
> 关於意识根的部分,最近经常流於大脑或是末那识讨论,
> 想来也造成不少人的困扰。
>
> 首先,会认为意识根即是大脑的一派,可能对於根一词有所误解
> 以为所谓的根是器官或是神经系统。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综观你这里所讲的话,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这句最令人质疑。
因为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来证明:(根)不只是(器质性)。
如果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那只能表示:
巴利文的(根)字,就是指 (器质性) 的东西。
由此可见,不同意 (意根=脑) 的人,
是自己不明白 (根) 属 "器质性" 这件事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
>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通常所谓(意识),是指(第六意识)。
但是,
绝对不能说:第六意识 (直接)等於 末那识。
只能说:第六意识 (依) 末那识 而有
但是,就这个(依)字 而言,
一定还要再去 □清是 (直接)或(间接) 来自 (末那识)。
许多人都是迷失在这个 转折点
> 但请注意一点:末那识的说法是後来为了解释相续的问题才安立
> 的假名,同时伴随著四种根本烦恼,因此如果不
> 了解其建立假说因缘,很容易堕於二边。
>
> 意识根的增上作用及器质性,就如同水跟涟漪一般,不即不离。
Mon Nov 13 21:25:19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7 |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singnet.com.sg>)
|
chuit@kkcity.com.tw wrote: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notself@kkcity.com.tw wrote:
>>> 以上说的没错,不过请解释这句...
>>> 「我们的心透过眼根而活动」
>> 2804一文已由法友chuit补充,故不多言。
>
> 关於意识根的部分,最近经常流於大脑或是末那识讨论,
> 想来也造成不少人的困扰。
>
> 首先,会认为意识根即是大脑的一派,可能对於根一词有所误解
> 以为所谓的根是器官或是神经系统。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
> 而认为意识根即是末那识的一派,则是受到了大乘瑜伽学说所致
> 但请注意一点:末那识的说法是後来为了解释相续的问题才安立
> 的假名,同时伴随著四种根本烦恼,因此如果不
> 了解其建立假说因缘,很容易堕於二边。
>
> 意识根的增上作用及器质性,就如同水跟涟漪一般,不即不离。
>
>
请解释句子里头的「我们的心」.
如何透过眼根活动?
谁的心?
没法解释,没关系.
日後有机会,再来听教.
>
>
> --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
>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
> ┌—————◆KKCITY◆—————┐ ★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
> │ bbs.kkcity.com.tw │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 └——《From:59.112.165.37 》——┘ 到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站
> --
Tue Nov 14 13:54:31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8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V6R$paZ@bbs.kkcity.com.tw...
> > 关於意识根的部分,最近经常流於大脑或是末那识讨论,
> > 想来也造成不少人的困扰。
> > 首先,会认为意识根即是大脑的一派,可能对於根一词有所误解
> > 以为所谓的根是器官或是神经系统。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 综观你这里所讲的话,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这句最令人质疑。
> 因为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来证明:(根)不只是(器质性)。
> 如果你无法继续提供证据,那只能表示:
> 巴利文的(根)字,就是指 (器质性) 的东西。
> 由此可见,不同意 (意根=脑) 的人,
> 是自己不明白 (根) 属 "器质性" 这件事
根,巴利文作 indriya。
单纯的把根作为"器质性"的解释是很愚笨的,
就像有人愚笨的坚持认定只要不用大脑思考就是解脱。
在《根相应》即可见二十二根:
六根: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
三根:7.男根、8.女根、9.命根
五受根:10.苦根、11.乐根、12.喜根、13.忧根、14.舍根
五善根:15.信根、16.精进根、17.念根、18.定根、19.慧根
三无漏根:20.未知当知根、21.已知根、22.具知根
请教二十二根当中,全部都是 "器质性" 的吗?
如果没有能力去阅读经典的话,相信字典当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Indriya: with reference to sense-perceptibility "faculty, function",
often wrongly interpreted as "organ".
再者,坚持意根即是大脑的愚人啊!别老把唯识挂在嘴边,
我们就来看唯识三论中对於意根的的增上作用的描述,看看愚人是多麽的不用功:
《瑜伽师地论》52卷: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施设此名为意根。
亦名意处。亦名意界。
《法蕴足论》9卷:何意根?谓意於法,已正当知,及彼同分;是名意根。
又意增上,发意识;於法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
是名意根。又意於法,已正当碍,及彼同分;是名意根。
又意於法,已正当行,及彼同分;是名意根。如是过去未
来现在诸所有意、名为意根;亦名所知,乃至等所证。此
复云何?谓心意识,或地狱,乃至或中有,或修所成,所
有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谓名意,名意处,名意
界,名意根,名知,名道路,乃至名此岸。如是意根,是
内处摄。
《成唯识论》4卷:若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即施设此名为意根。若五识
前後定唯有意识。彼论应言若此一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
或彼应言若此六识为彼一识等无间缘。既不如是故知五识
有相续义。五识起时必有意识能引後念意识令起。
最後与大众分享在《无碍解道》的一段文字,愿大众皆趣向预流道:
在预流道的刹那,未知当知根有信根为信解眷属,
有精进根为策励眷属,
有念根为近住眷属,
有定根为无散乱眷属,
有慧根为见眷属,
有意根为认识眷属,
有喜根为欢喜眷属,
有命根为转起相续增上眷属。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
│ bbs.kkcity.com.tw │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From:59.112.165.37 》——┘ 到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站
Mon Nov 13 22:16:3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29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chuit ( )》之铭言: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在佛教有二根、三根、六根、五受根、五善根、十四根、二十二根、
三无漏根等等说法,然如追溯原始圣典以来的根说,除了二根、十四
根、二十二根外,则皆有谈到。事实上,原始圣典的「根相应」(In
driya-samyutta)中,几乎是围绕在五善根,并以此为主题。
由於佛教哲学的畸形发展,导致纠於结根( Indriya)一字是属於色
法或名法的问题,到了摩诃衍时代更有所谓无明根一词的出现,然而
,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於圣典时代的含意到底为何呢?以下
详细说明。
巴利文 Indriya:
(中性词) [出於梨俱吠陀哲学,作为形容词或属性时,是形容最高神
〈 Indra:帝释天〉自在能力的特性,中性词时,是力量、能力。在
巴利文方面,为感官有主导的、支配的,中性时,是管理、统治或控
制的原则〕
本字有五大类型用法,见下:
A.专业术语中:
在依其控制的原则或管理的力量,有以下之应用:
(a) 涉及感官方面的注解 -- 可感知的才能或功能,一般错认为单纯
的「器官」、或是相对的「精神对象」,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错误,
而导致意根属色或属名的争论。事实上,此处主要是指「能力」。
(b) 涉及色与物质客观方面的注解 -- 特质、特徵、性能、必然的根
源或本能、记号、特性。
(c) 涉及知觉的情绪及
(d) 对道德上的力量或克制动机作用来说是原则、控制的力量。
(e) 知识与洞察的□畴。
B.indriyani的群组和分类中:Indriya 的变化,约有22种,略。
C.物质的细述中:
(a) 知觉器官的:特别与官能的克制及控制有关,如以下的片语--
driyani sanvutani。
(b) 肉体的、身体上。
(c) 感觉的、知觉的。
(d) 道德上的。
(e) 认知、知识。
(f) 总之,两或者更多种类 -- ,也是各式各样的独特用途∶个人;
特别身体的才能。
D. 与其它字所构成,而含有未分类的物质。
E. 如形容词( --?)形容持有人之感官、精神或心灵的如 S i.138 经
文中所出现的tikkh? & mud?。
F. 一些混合句: -- gutta 抑制与留意他的感官。-- gutti 看管感
觉。-- sanvara 感官的克制与征服。-- bhavan&amacr 道德品质的
培养。
现在,了解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後,便会了解,此字可概分两
大类,一大类主要是指能力,尤其是指关於人类的生命力、体力、性
力、感觉力、动作力等,而这也是经文中,所表达最多的意义与内涵
,譬如,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根。另一大类,则多与物质有关
,但非指物质本身,而是指物质的特质或特徵。
无论如何,根( Indriya)这一字,在佛教原本的立场,只与人有关
,并不同正统派婆罗门教,是指全知全能者的力量,另外,在根本教
义中,它也与色或名的类别无关。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 bbs.kkcity.com.tw │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218.162.140.196 》——┘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Mon Nov 13 22:18:44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0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请解释句子里头的「我们的心」.
> 如何透过眼根活动?
> 谁的心?
> 没法解释,没关系.
> 日後有机会,再来听教.
抓著一个「心」而忽略整个意识及前五识彼此的增上,多无奈啊!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 □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 bbs.kkcity.com.tw │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59.112.165.37 》——┘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Mon Nov 13 22:20:54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1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UPK$pKd@bbs.kkcity.com.tw...
> > 请说「恒」意?「审」?
> 对於 末那识的(恒性),除了指他在众生地有不灭性外,
首先,「恒」与「审」之说,主要是由论所来。
再来,「恒」与「审」与您认为的共生共俱无关,也当然与 T法友
所题无关, T法友的说法只与共时或异时有关。
仁者读论应注意,此「恒」非指识为恒常,当您以为指识为恒常,
才有所谓共生共俱等个人所见,而不巧,这又是背离三法印。
「恒」与「审」两字应先读通玄奘法师所集的八识规矩母颂,所谓
□而非审是说不执我,无间断故;亦□亦审是说以执我无间断故,
与法友所举天南地北。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 ★ 线上音乐新震撼 ★ □ □
│ bbs.kkcity.com.tw │ ^_^ / 随选随播免等待 KKBOX□ ^_^ /
└——《From:218.162.132.183 》——┘ □ http://www.kkbox.com.tw □
Mon Nov 13 22:45:24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2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请解释句子里头的「我们的心」.
> 如何透过眼根活动?
> 谁的心?
> 没法解释,没关系.
> 日後有机会,再来听教.
除了C法友的补充外,原文一开头就是法友的答案,
请仔细读完,而应不是什麽「没法解释」,或是问
原本已有答案的问题,这是很奇怪的行为,也会使
得他人无法回应。
另,如法友有精彩心得,何不分享?或法友真有疑
问,那可题问「心」的定义。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
│ bbs.kkcity.com.tw │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218.162.132.183 》——┘ ■■■http://www.kkbox.com.tw■■■
Mon Nov 13 23:02:0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3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0Qa$mGY@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UPK$pKd@bbs.kkcity.com.tw...
> > > 请说「恒」意?「审」?
> > 对於 末那识的(恒性),除了指他在众生地有不灭性外,
>
> 首先,「恒」与「审」之说,主要是由论所来。
>
> 再来,「恒」与「审」与您认为的共生共俱无关,也当然与 T法友
> 所题无关, T法友的说法只与共时或异时有关。
>
> 仁者读论应注意,此「恒」非指识为恒常,当您以为指识为恒常,
> 才有所谓共生共俱等个人所见,而不巧,这又是背离三法印。
我有强调:其(恒常性)只在 众生地有。
表示,只要你还是众生,你永远有(识)。
否则难道,众生的(识)会有不见的时候吗?
如果(识)会不见,就不是众生了。
阿赖耶和末那,都是识
Tue Nov 14 06:06:0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4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0Qa$mGY@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UPK$pKd@bbs.kkcity.com.tw...
> > > 请说「恒」意?「审」?
> > 对於 末那识的(恒性),除了指他在众生地有不灭性外,
>
> 首先,「恒」与「审」之说,主要是由论所来。
>
> 再来,「恒」与「审」与您认为的共生共俱无关,也当然与 T法友
> 所题无关, T法友的说法只与共时或异时有关。
>
> 仁者读论应注意,此「恒」非指识为恒常,当您以为指识为恒常,
> 才有所谓共生共俱等个人所见,而不巧,这又是背离三法印。
我有强调:其(恒常性)只在 众生地有。
表示,只要你还是众生,你永远有(识)。
否则难道,众生的(识)会有不见的时候吗?
如果(识)会不见,就不是众生了。
阿赖耶和末那,都是识
Tue Nov 14 06:06:0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5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lca$pax@bbs.kkcity.com.tw...
> 在《根相应》即可见二十二根:
>
> 六根: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
> 三根:7.男根、8.女根、9.命根
> 五受根:10.苦根、11.乐根、12.喜根、13.忧根、14.舍根
> 五善根:15.信根、16.精进根、17.念根、18.定根、19.慧根
> 三无漏根:20.未知当知根、21.已知根、22.具知根
>
>
> 请教二十二根当中,全部都是 "器质性" 的吗?
> 如果没有能力去阅读经典的话,相信字典当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问题是,
你上面所列 有 中文 (根) 字的 句子里,
如果换成巴利文,就不是一样的 用字了
所以你是在用 (中文) 唬人
Tue Nov 14 06:13:0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6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lca$pax@bbs.kkcity.com.tw...
> 在《根相应》即可见二十二根:
>
> 六根: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
> 三根:7.男根、8.女根、9.命根
> 五受根:10.苦根、11.乐根、12.喜根、13.忧根、14.舍根
> 五善根:15.信根、16.精进根、17.念根、18.定根、19.慧根
> 三无漏根:20.未知当知根、21.已知根、22.具知根
>
>
> 请教二十二根当中,全部都是 "器质性" 的吗?
> 如果没有能力去阅读经典的话,相信字典当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问题是,
你上面所列 有 中文 (根) 字的 句子里,
如果换成巴利文,就不是一样的 用字了
所以你是在用 (中文) 唬人
Tue Nov 14 06:13:0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7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但是就 driya 一字本身来讲,仍然还是指器质类。
这种情形就和英文字一样,
比如,ped有(足) 的意涵在里面,
然後由它再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字,
如 pedestrian, peddle....
但你却不能因此说,pedestrian= ped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lfK$pq_@bbs.kkcity.com.tw...
> ※ 引述《chuit ( )》之铭言:
>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
> 在佛教有二根、三根、六根、五受根、五善根、十四根、二十二根、
> 三无漏根等等说法,然如追溯原始圣典以来的根说,除了二根、十四
> 根、二十二根外,则皆有谈到。事实上,原始圣典的「根相应」(In
> driya-samyutta)中,几乎是围绕在五善根,并以此为主题。
>
> 由於佛教哲学的畸形发展,导致纠於结根( Indriya)一字是属於色
> 法或名法的问题,到了摩诃衍时代更有所谓无明根一词的出现,然而
> ,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於圣典时代的含意到底为何呢?以下
> 详细说明。
>
> 巴利文 Indriya:
>
> (中性词) [出於梨俱吠陀哲学,作为形容词或属性时,是形容最高神
> 〈 Indra:帝释天〉自在能力的特性,中性词时,是力量、能力。在
> 巴利文方面,为感官有主导的、支配的,中性时,是管理、统治或控
> 制的原则〕
>
> 本字有五大类型用法,见下:
>
> A.专业术语中:
>
> 在依其控制的原则或管理的力量,有以下之应用:
>
> (a) 涉及感官方面的注解 -- 可感知的才能或功能,一般错认为单纯
> 的「器官」、或是相对的「精神对象」,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错误,
> 而导致意根属色或属名的争论。事实上,此处主要是指「能力」。
>
> (b) 涉及色与物质客观方面的注解 -- 特质、特徵、性能、必然的根
> 源或本能、记号、特性。
>
> (c) 涉及知觉的情绪及
>
> (d) 对道德上的力量或克制动机作用来说是原则、控制的力量。
>
> (e) 知识与洞察的□畴。
>
> B.indriyani的群组和分类中:Indriya 的变化,约有22种,略。
>
> C.物质的细述中:
>
> (a) 知觉器官的:特别与官能的克制及控制有关,如以下的片语--
> driyani sanvutani。
>
> (b) 肉体的、身体上。
>
> (c) 感觉的、知觉的。
>
> (d) 道德上的。
>
> (e) 认知、知识。
>
> (f) 总之,两或者更多种类 -- ,也是各式各样的独特用途∶个人;
> 特别身体的才能。
>
> D. 与其它字所构成,而含有未分类的物质。
>
> E. 如形容词( --?)形容持有人之感官、精神或心灵的如 S i.138 经
> 文中所出现的tikkh? & mud?。
>
> F. 一些混合句: -- gutta 抑制与留意他的感官。-- gutti 看管感
> 觉。-- sanvara 感官的克制与征服。-- bhavan&amacr 道德品质的
> 培养。
>
> 现在,了解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後,便会了解,此字可概分两
> 大类,一大类主要是指能力,尤其是指关於人类的生命力、体力、性
> 力、感觉力、动作力等,而这也是经文中,所表达最多的意义与内涵
> ,譬如,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根。另一大类,则多与物质有关
> ,但非指物质本身,而是指物质的特质或特徵。
>
> 无论如何,根( Indriya)这一字,在佛教原本的立场,只与人有关
> ,并不同正统派婆罗门教,是指全知全能者的力量,另外,在根本教
> 义中,它也与色或名的类别无关。
Tue Nov 14 06:32:3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8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但是就 driya 一字本身来讲,仍然还是指器质类。
这种情形就和英文字一样,
比如,ped有(足) 的意涵在里面,
然後由它再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字,
如 pedestrian, peddle....
但你却不能因此说,pedestrian= ped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7lfK$pq_@bbs.kkcity.com.tw...
> ※ 引述《chuit ( )》之铭言:
> > ※ 引述《notself ( )》之铭言:
> > 对於这一点,在巴利文上,根主要是指增上作用(同时也意味著器质性),
> > 但并不是单纯的指器官而言。
> > 这一部分,可能要请notself帮忙补充。 (笑)
>
> 在佛教有二根、三根、六根、五受根、五善根、十四根、二十二根、
> 三无漏根等等说法,然如追溯原始圣典以来的根说,除了二根、十四
> 根、二十二根外,则皆有谈到。事实上,原始圣典的「根相应」(In
> driya-samyutta)中,几乎是围绕在五善根,并以此为主题。
>
> 由於佛教哲学的畸形发展,导致纠於结根( Indriya)一字是属於色
> 法或名法的问题,到了摩诃衍时代更有所谓无明根一词的出现,然而
> ,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於圣典时代的含意到底为何呢?以下
> 详细说明。
>
> 巴利文 Indriya:
>
> (中性词) [出於梨俱吠陀哲学,作为形容词或属性时,是形容最高神
> 〈 Indra:帝释天〉自在能力的特性,中性词时,是力量、能力。在
> 巴利文方面,为感官有主导的、支配的,中性时,是管理、统治或控
> 制的原则〕
>
> 本字有五大类型用法,见下:
>
> A.专业术语中:
>
> 在依其控制的原则或管理的力量,有以下之应用:
>
> (a) 涉及感官方面的注解 -- 可感知的才能或功能,一般错认为单纯
> 的「器官」、或是相对的「精神对象」,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错误,
> 而导致意根属色或属名的争论。事实上,此处主要是指「能力」。
>
> (b) 涉及色与物质客观方面的注解 -- 特质、特徵、性能、必然的根
> 源或本能、记号、特性。
>
> (c) 涉及知觉的情绪及
>
> (d) 对道德上的力量或克制动机作用来说是原则、控制的力量。
>
> (e) 知识与洞察的□畴。
>
> B.indriyani的群组和分类中:Indriya 的变化,约有22种,略。
>
> C.物质的细述中:
>
> (a) 知觉器官的:特别与官能的克制及控制有关,如以下的片语--
> driyani sanvutani。
>
> (b) 肉体的、身体上。
>
> (c) 感觉的、知觉的。
>
> (d) 道德上的。
>
> (e) 认知、知识。
>
> (f) 总之,两或者更多种类 -- ,也是各式各样的独特用途∶个人;
> 特别身体的才能。
>
> D. 与其它字所构成,而含有未分类的物质。
>
> E. 如形容词( --?)形容持有人之感官、精神或心灵的如 S i.138 经
> 文中所出现的tikkh? & mud?。
>
> F. 一些混合句: -- gutta 抑制与留意他的感官。-- gutti 看管感
> 觉。-- sanvara 感官的克制与征服。-- bhavan&amacr 道德品质的
> 培养。
>
> 现在,了解根( Indriya)这一汉译字後,便会了解,此字可概分两
> 大类,一大类主要是指能力,尤其是指关於人类的生命力、体力、性
> 力、感觉力、动作力等,而这也是经文中,所表达最多的意义与内涵
> ,譬如,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根。另一大类,则多与物质有关
> ,但非指物质本身,而是指物质的特质或特徵。
>
> 无论如何,根( Indriya)这一字,在佛教原本的立场,只与人有关
> ,并不同正统派婆罗门教,是指全知全能者的力量,另外,在根本教
> 义中,它也与色或名的类别无关。
Tue Nov 14 06:32:3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39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我有强调:其(恒常性)只在 众生地有。
> 表示,只要你还是众生,你永远有(识)。
> 否则难道,众生的(识)会有不见的时候吗?
> 如果(识)会不见,就不是众生了。
> 阿赖耶和末那,都是识
恒常性是正统婆罗门所述,非佛法所同意。
就算是谈及恒,论主之意却是指识一直〈恒〉执著於我,
而造成有情一直〈□〉处生死长夜而不自觉,法友却曲解
论主原意,这便不妥了。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KKADSL→六星级优质连线服务
│ bbs.kkcity.com.tw │┴ └—□ 马上申请带你上网环游全世界!
└——《From:122.127.42.188 》——┘ KKADSL ┴ http://adsl.kkcity.com.tw
Tue Nov 14 08:36:31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0 |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singnet.com.sg>)
|
notself@kkcity.com.tw wrote: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请解释句子里头的「我们的心」.
>> 如何透过眼根活动?
>> 谁的心?
>> 没法解释,没关系.
>> 日後有机会,再来听教.
>
> 除了C法友的补充外,原文一开头就是法友的答案,
> 请仔细读完,而应不是什麽「没法解释」,或是问
> 原本已有答案的问题,这是很奇怪的行为,也会使
> 得他人无法回应。
>
> 另,如法友有精彩心得,何不分享?或法友真有疑
> 问,那可题问「心」的定义。
>
>
>
> --
请问「心」的定义?
Wed Nov 15 02:40:05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1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kibotee@singnet.com.sg (K B Tee)》之铭言:
> > --
> 请问「心」的定义?
1.此会偏离主题,请另外开题讨论。谢谢。
2.题目请明确。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只要你通过身份认证 ~ □□
│ bbs.kkcity.com.tw │ □□— 免经验、五人连署即开班系板 □
└——《From:122.127.42.188 》——┘ □□ 赶快为班上设个秘密基地吧! □
Tue Nov 14 12:06:37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2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请法友注意,更本没有 driya这一字,而且,一个字的变化
并不是只有衍生,由於您错误引用不存在的字词,应当连文
法更加不可能懂,晚学只能随意举个例告诉您,譬如字有单
复数变化:
字义 原文 文法
人 nara 语基
人 naro 单数
人 nar^a 复数
字有对格变化:
人 naraM 单数
人 nare 复数
字有等等变化,譬如具格、复合等。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KK免/费/拨/接 □
│ bbs.kkcity.com.tw │□电话(1):449□1999 电话(2):4058-6000
└——《From:122.127.42.188 》——┘□帐号:kkcity 密码:kkcity
Tue Nov 14 12:47:3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3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问题是,
> 你上面所列 有 中文 (根) 字的 句子里,
> 如果换成巴利文,就不是一样的 用字了
> 所以你是在用 (中文) 唬人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 但是就 driya 一字本身来讲,仍然还是指器质类。
> 这种情形就和英文字一样,
> 比如,ped有(足) 的意涵在里面,
> 然後由它再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字,
> 如 pedestrian, peddle....
> 但你却不能因此说,pedestrian= ped
巴利文当中根本就没有driya,真是乱唬人!
不懂巴利文好歹在唬人之前也去翻翻字典。
indriya= indra+iya,而不是in + driya (你当这是英文前面加个in 就好啦?)
indriya 为「因陀罗」(indra)之形容词,即「因陀罗的」(「有力的」)之名词化。
再者,二十二种根在巴利文当中都是使用 indriya
眼根 (caksur-indriya)
信根 (saddh-indriya)
精进根 (viriy-indriya)
念根 (sat-indriya)
定根 (sama-dhindriya)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
│ bbs.kkcity.com.tw │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59.112.165.227 》——┘ ■■■http://www.kkbox.com.tw■■■
Tue Nov 14 13:32:53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4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FjV$pGu@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我有强调:其(恒常性)只在 众生地有。
> > 表示,只要你还是众生,你永远有(识)。
> > 否则难道,众生的(识)会有不见的时候吗?
> > 如果(识)会不见,就不是众生了。
> > 阿赖耶和末那,都是识
>
> 恒常性是正统婆罗门所述,非佛法所同意。
> 就算是谈及恒,论主之意却是指识一直〈恒〉执著於我,
> 而造成有情一直〈□〉处生死长夜而不自觉,法友却曲解
> 论主原意,这便不妥了。
佛法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这句话已经明白告诉你:只要你还是众生,
(识),(名色) 是永远相随存在的
Wed Nov 15 08:03:4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5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FjV$pGu@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我有强调:其(恒常性)只在 众生地有。
> > 表示,只要你还是众生,你永远有(识)。
> > 否则难道,众生的(识)会有不见的时候吗?
> > 如果(识)会不见,就不是众生了。
> > 阿赖耶和末那,都是识
>
> 恒常性是正统婆罗门所述,非佛法所同意。
> 就算是谈及恒,论主之意却是指识一直〈恒〉执著於我,
> 而造成有情一直〈□〉处生死长夜而不自觉,法友却曲解
> 论主原意,这便不妥了。
佛法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这句话已经明白告诉你:只要你还是众生,
(识),(名色) 是永远相随存在的
Wed Nov 15 08:03:4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6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如果有直接证据,今天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可见,不是去搞字根,就能发掘真理的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MNO$pCb@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
> 请法友注意,更本没有 driya这一字,而且,一个字的变化
>
> 并不是只有衍生,由於您错误引用不存在的字词,应当连文
> 法更加不可能懂,晚学只能随意举个例告诉您,譬如字有单
> 复数变化:
>
> 字义 原文 文法
>
> 人 nara 语基
>
> 人 naro 单数
>
> 人 nar^a 复数
>
> 字有对格变化:
>
> 人 naraM 单数
>
> 人 nare 复数
>
> 字有等等变化,譬如具格、复合等。
Wed Nov 15 08:07:35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7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如果有那麽直接的证据,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可见,是搞字根,不能解决问题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NW5$o5V@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问题是,
> > 你上面所列 有 中文 (根) 字的 句子里,
> > 如果换成巴利文,就不是一样的 用字了
> > 所以你是在用 (中文) 唬人
>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 > 但是就 driya 一字本身来讲,仍然还是指器质类。
> > 这种情形就和英文字一样,
> > 比如,ped有(足) 的意涵在里面,
> > 然後由它再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字,
> > 如 pedestrian, peddle....
> > 但你却不能因此说,pedestrian= ped
>
>
> 巴利文当中根本就没有driya,真是乱唬人!
> 不懂巴利文好歹在唬人之前也去翻翻字典。
>
> indriya= indra+iya,而不是in + driya (你当这是英文前面加个in 就好啦?)
>
> indriya 为「因陀罗」(indra)之形容词,即「因陀罗的」(「有力的」)之名词
化。
>
> 再者,二十二种根在巴利文当中都是使用 indriya
>
> 眼根 (caksur-indriya)
> 信根 (saddh-indriya)
> 精进根 (viriy-indriya)
> 念根 (sat-indriya)
> 定根 (sama-dhindriya)
Wed Nov 15 08:09:3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8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如果有直接证据,今天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可见,不是去搞字根,就能发掘真理的
<notself@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MNO$pCb@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
> 请法友注意,更本没有 driya这一字,而且,一个字的变化
>
> 并不是只有衍生,由於您错误引用不存在的字词,应当连文
> 法更加不可能懂,晚学只能随意举个例告诉您,譬如字有单
> 复数变化:
>
> 字义 原文 文法
>
> 人 nara 语基
>
> 人 naro 单数
>
> 人 nar^a 复数
>
> 字有对格变化:
>
> 人 naraM 单数
>
> 人 nare 复数
>
> 字有等等变化,譬如具格、复合等。
Wed Nov 15 08:07:35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49 |
发信站:
Read Free News
(anet.net.tw>)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如果有那麽直接的证据,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可见,是搞字根,不能解决问题
<chuit@kkcity.com.tw> 撰写於邮件新闻:4R8NW5$o5V@bbs.kkcity.com.tw...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 问题是,
> > 你上面所列 有 中文 (根) 字的 句子里,
> > 如果换成巴利文,就不是一样的 用字了
> > 所以你是在用 (中文) 唬人
> > 你的例子,只能说明,
> > 由 巴利文 (根 - driya) 所衍生出来的其它相关文字。
> > 但是就 driya 一字本身来讲,仍然还是指器质类。
> > 这种情形就和英文字一样,
> > 比如,ped有(足) 的意涵在里面,
> > 然後由它再衍生出许多相关文字,
> > 如 pedestrian, peddle....
> > 但你却不能因此说,pedestrian= ped
>
>
> 巴利文当中根本就没有driya,真是乱唬人!
> 不懂巴利文好歹在唬人之前也去翻翻字典。
>
> indriya= indra+iya,而不是in + driya (你当这是英文前面加个in 就好啦?)
>
> indriya 为「因陀罗」(indra)之形容词,即「因陀罗的」(「有力的」)之名词
化。
>
> 再者,二十二种根在巴利文当中都是使用 indriya
>
> 眼根 (caksur-indriya)
> 信根 (saddh-indriya)
> 精进根 (viriy-indriya)
> 念根 (sat-indriya)
> 定根 (sama-dhindriya)
Wed Nov 15 08:09:36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50 |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 如果有直接证据,今天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 可见,不是去搞字根,就能发掘真理的
可见得法友连前几篇文章都没读,所以还绕在此等
问题中,以为自己所说为真理,但这样只是更显的
法友的程度与破绽。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隆/重/□/场!!
│ bbs.kkcity.com.tw │┴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122.127.33.95 》——┘ KKADSL ┴ http://adsl.kkcity.com.tw
Wed Nov 15 09:04:58 2006
|
|
|
Re: 何谓「八识」? |
#51 |
tsai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 引述《woooooooolf@anet.net.tw (□□□●□□□)》之铭言:
> 根本问题是,即使你们这样搞字根,
> 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明(意根)是什麽东西。
> 如果有直接证据,今天就不会出现2派人分指
> 意根=脑,或 意根=末那识
> 可见,不是去搞字根,就能发掘真理的
1.你认为真理是什麽?
2.你认为要怎样才能发现真理?
3.你认为真理需不需要实践?
4.你认为实践的次第是什麽?
5.你认为真理对我们有何帮助?
--
┌—————◆KKCITY◆—————┐□—┐KKADSL→六星级优质连线服务
│ bbs.kkcity.com.tw │┴ └—□ 马上申请带你上网环游全世界!
└——《From:220.129.131.116 》——┘ KKADSL ┴ http://adsl.kkcity.com.tw
Wed Nov 15 14:58:22 2006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