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云居山方便开示 虚云 五月二十三日开示
#1
安净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它。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
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身口意,勤学
经律论,谨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头燃,怎敢放逸呢?勤学经律论
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
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梵语素旦缆藏,或曰修多罗藏,译曰□,谓佛之言说
,能贯穿诸法,如□之贯花□也。又译曰经,经者具常、法二义,且经之持纬,恰具□义
。梵语毗奈耶那藏,
或曰毗尼藏,译曰灭,谓灭三业过非也。梵语阿毗达摩藏,旧作阿毗昙藏,译曰对法,以
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又译无比法,谓胜智无比也;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性
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既受三坛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萨,又发了菩提心,就要做
大丈夫和菩萨的事□梵语菩提,此译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体同虚空,遍三界十方,包罗万象。发
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大丈夫。诸佛慈悲说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
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後,方许听教参禅,可见学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梵
网》律有十重四十
八轻,犯十重是波罗夷罪,波罗夷此译为弃,或曰退没,或曰不共住,或曰堕不如意处,
或曰断头,无馀他胜等,是戒律中最严重之罪也。律中有开有遮,小乘与大乘不同。开者
许之义,遮者止之义;许作曰开,禁作曰遮。开要看时节因缘,是额外方便,没有因缘是
不开的;遮则一遮□永遮。小乘与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详细条章,可看
毗尼止持作持等书。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为五篇:
一曰波罗夷罪,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不能复生,不复得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
戒,比丘尼有八戒。
二曰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残为婆尸沙之译,谓比丘犯此戒,殆濒於
死,仅有残馀之命,因此而向於僧众忏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此篇比丘有十三戒
,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译曰堕,谓堕地狱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
丘尼有二百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罗提舍,译曰向彼悔,向他比丘忏悔罪便得灭也;此篇比丘有四戒
,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罗罪,译曰恶作,其罪轻;此篇比丘有百众学法,另有二不定
法,七灭净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众学法,七灭净法,比丘除在三际四威仪中严守
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
仪外,还要在二六时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诵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又有
三聚圆戒之说,每一戒皆具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杀生一戒即具
三聚者,谓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为保护众生是摄众生。《楞严经
》云:「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是真脱,不酬还宿债,
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缘可吃牛奶,菩萨吃不得,丝绵裘毳等亦然。这是小乘大乘开遮持
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银钱,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饮食,当天化饭吃不完的不留;菩萨开
了拿银钱不犯。酒
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开;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众後可用。戒律开遮因缘
微细,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佛门兴衰,由於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自食
狮子肉。所以佛将入灭说《涅盘经),叫末世比丘以戒为师,则佛法久住。佛又说四依法
,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因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
四依,又名四圣种,此法能入圣道,为圣之种,粪扫衣又名衲衣,凡火烧、牛嚼、鼠咬、
死人衣、月水衣,为人所弃与拾粪之秽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缝治为衣,曰粪扫衣;又
补衲粪扫之衣片而著
用之,故曰衲衣。比丘著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於离贪著也。乞食,梵云分
卫,《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
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
薄,是贪忧法,则□能障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请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妨废行道,有如是恼乱
因缘,应受乞食法。」树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腐烂药者,比丘有病
不请医,不吃新药,只拾别人所弃之腐烂来吃,病医得好不好,听其自然。今世比丘,谁
能守之,一有疾病,
中医西医,特效药,滋补品都来了,四依法久无人行了。梵语比丘,此云除馑,又云乞士
、破恶、怖魔。比丘为世福田,人若供一饭,闻一法,能除一切□谨之灾,故曰除馑。云
乞士者,上从如来乞法以长慧,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乞法谓乞四念处、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六道品之法也。破恶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恶业破除之,转
为十善业也。怖魔谓比丘出家,脱离魔眷,魔震动惊怖也。我们既成了比丘,谁能名符其
实为真比丘呢?既出家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诵,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不
要留恋世上的贪嗔痴
爱,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懒做。

--
┌—————KKCITY—————┐ KKBOX动态歌词紧紧跟著你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220.140.59.203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Mon Nov 13 10:42:19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