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百业经》(31) 小驼背□饿死母亲 圣者受报
#1
知母念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31)小驼背

□饿死母亲  圣者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婆罗门非常贫穷,以乞讨为生。他妻

子怀孕了,自妊娠起,他乞讨更加困难,几乎一无所获。怀孕九月生下了

一个男婴,他又瘦又小又丑还是个驼背,父母给他过了生日,取名小驼背,

就用牛奶、酸奶、油饼□养著。过了几天,因他前世业力现前,他母亲的

奶水就枯竭了,只好靠□牛、犀牛的奶汁来□养他,又因业力显现,牛奶

也不易得到,好不容易□养他,仅仅是不会死而已。因为他是一个最後有

者,在没有受尽业报,还没达到自己的境界以前是不会死的。这样,总算

是把小驼背拉扯大了。一天,父亲对他说:「我们家是乞食为生,没有务

农经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一直靠家里养你是不可能的,你自己应该去

乞讨。」小驼背依父亲所教,便开始去乞讨了。


    小驼背离家行乞,因其业力现前,不像其他乞丐能讨到很多食物的,

他经常讨不到吃的,仅仅是维持生命不至於死掉。身体遭受如此的□寒,

内心也是异常的痛苦。渐渐地,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一天,他见到一位比丘,就向比丘祈求:「我愿意在您面前出家、守持比

丘戒,请求尊者开许。」比丘问他:「你父母还健在吗?」「在」。「如

果父母在,他们有没有开许?」「没有。」「我们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声

闻必须要通过父母开许方可出家,所以你必须先去父母前请求开许。」然

後,小驼背回家祈求父母道:「我能不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

父母心想:我们家里实在太穷了,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如果他出家也

许今生能得一些安乐,来世也有利益,给他开许较好,就对他说:「你愿

意出家我们也同意,只是若你得到成就那时回来看看你的二位老人。」得

到开许的小驼背高兴地跑到祗陀园,在那位比丘前祈求出家受戒,那位比

丘摄受了他,给他剃度授戒。初时几天他与师父一起吃住生活得还可以。

一天,师父对他说:「我像一只野兽一样到处找吃的,一只野兽养另一只

野兽是不可能的,最好从现在开始,你自己去化缘吧,天天养你那是不可

能的。」从此,小驼背有时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就

这样在僧团中生活。但他与僧众一起受供时也经常得不到食物,其他的比

丘都吃饱喝足。有时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了,有时排列到他,施主

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又不供给他,接著供养下面的比丘。所有的僧人中

他是最苦的。很多比丘知道这种情况很怜愍他,就去世尊前请问:「世尊,

小驼背比丘经常吃不到饭,有时後面的比丘们已经吃到了,却漏掉他,该

怎麽办?」世尊马上制定了:「上面的比丘未得食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

食。」的一条戒律。尽管如此规定,但在实际中小驼背还是经常吃不到饭。

有时他到城中化缘,也是经常得不到,空钵而返。(若人没有往昔的福报,

办什麽事情都有很大的困难,真是;有慧若无福,罗汉托空钵!)後来有

两天他去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起来,他就勇猛精进,

断除了一切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虽然已是位罗汉,但仍受业报。他想:

我还是很愿意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打扫佛陀的内殿,

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先来把殿堂内外打扫得乾乾净净,他心想:「今天

可能又吃不著饭了,乾脆化缘去。」然後,他著衣持钵在城中四处化缘,

还是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著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打扫殿堂,谁知

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乾净了,他觉得在哪儿都得不到饭吃,就回寮了。

回去後听说当天附近有位大施主中午给世尊及眷属做供养,小驼背心里有

点希望,想:到中午我可以随世尊他们一起去施主家应供。看看时间还早,

他就回房中坐禅去了。可施主因有急事提前请佛等去应供了,而小驼背比

丘仍在坐禅又不知道。(译者:据佛制,凡大众事当楗槌集众的,怎麽他

会不知道呢?)尔後,世尊率众比丘应供毕,为施主回向传法,回到祗陀

林,施主也出门了。这时,坐禅的小驼背见已是中午便出来,准备随佛等

同往施主家应供,哪知供斋已结束了,今天他又没吃到饭。第三天,他又

是早早地拿著扫帚去打扫殿堂,又见已有比丘打扫了,心想:今天又得不

到饭吃。就回寮了。阿难(Ananda)得知他已是第三天没吃到饭,就特意给

他介绍一位施主:「今天中午你一定要给小驼背比丘供养。」施主爽快地

答应了,阿难又特意回到小驼背那里告诉他:「今天我已经给你介绍了施

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小驼背也答应了。然而,施主又出了一件大事必

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也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

中午,小驼背著衣持钵到了已经介绍的施主家化缘,可谁也不理他,他又

没吃到饭。阿难於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心生怜愍,

去宽慰他:「你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

手持二钵到城中化缘去了,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

带给小驼背比丘。到了祗陀林时,因小驼背的业力现前,来了很多恶狗抢

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再去化

吧赶回来已过午了,下午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小驼背又没吃

到饭。目犍连(Moggalla-na)听说小驼背罗汉已经是四天没吃饭了,心里

很不是滋味,就想去给他化缘。第五天目犍连就持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

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一钵准备带回来。又是到了祗陀林,突然飞

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得尽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没能护住钵中的饭

食。(师言:本来目犍连在佛陀的教法下是神通第一,即便是整个三千大

千世界的众生与他对抗的话也会败在他的手下的,但众生业力的显现,目

犍连对这几只乌鸦也是束手无策。)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已经过

午了,也就只好空空地回来了。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舍利子(Sariputta)

听说小驼背五天没得饭吃,就去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

养。」第六天,舍利子持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的,一钵自己吃了,带著

另一满钵往祗陀林来,以小驼背的业力突然来了一群非人,他们抢走钵一

会儿就不见了,舍利子无奈(在佛陀教法下,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业

力现前时,他也无可奈何),觉得再去化缘吧过午了,只好空钵回来了。

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他又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养。」

第七天,舍利子又持两个钵到城中化缘,化了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

另一钵就顺利地带到了小驼背的房前,可是因为小驼背罗汉的业力现前,

全部的门窗都封死了没法进去。这时,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

罗汉洗脸受供,他洗脸後准备用斋,可手刚一伸,钵就落在地下一直堕落

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显示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

回来再让他吃,小驼背取第一口食,刚到嘴边被非人抢走不见了。取第二

口又被非人抢走了,舍利子就亲自持钵亲手□他,而他的口却紧闭著,舍

利子再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怎麽都打不开。过了一会,已经过午

不能食了,他的嘴又好好地张开了。舍利子万般无奈,最後问他:「你现

在是否很痛苦,有什麽感受?」他说:「其它没什麽,只是口乾,最好给

我一口水喝。」舍利子就取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众多非人把灰撒进水

里成了一钵灰汤。最後,小驼背罗汉知道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

灰汤,显示种种神变取入涅盘(Nibbana)了。时有天降冰雹、打雷各种瑞

相。尔後,诸比丘将他的遗体做成塔,并做种种供养。


    众比丘往世尊前合掌请问:「世尊,小驼背造了什麽业,在七天中众

比丘都竭尽全力也没能使他得救,虽得罗汉果位却是饿死而取入涅盘的?

唯愿演说。」


    佛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业力所现,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於

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於自己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

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是很早以前,有一位大

施主,娶了一位妻子,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後,那位大

施主就去世了,他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可她的孩子很反对,告诉母亲:

『父亲广行布施,而我们不能这麽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布施

(Dana)给别人。』多次这样警告他母亲,但母亲仍作广大布施。他心生

恶念:我已警告她多次却不听,不如把她杀了。有一天,他真的把母亲关

在一间房子里,不给吃的,不给喝的,母亲哀求他:『你把我放了吧,以

後一定听你的话,不再布施了,这样活活地饿死真太难过了。』他恶狠狠

地答道:『我会把你的□体放出来,那是等你死了以後,在你还有一口气

前,不要想我会把你放出来。』他居然忍心把自己的母亲关了七天,一口

饭也没给,一口水也没给。七天後,他的亲戚朋友们都闻风而至,呵责他,

让他立即释放他的母亲,等他被迫放出母亲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

们问她:『现在你需要什麽?』她说:『想喝一口水。』儿子听了,觉得:

把水里撒进去灰,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於是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

了灰,母亲喝了一口灰汤,就去世了。众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这

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罗汉。因他用这样的手段杀了母亲而於

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现在虽然他已是最

後有者不再转生轮回(Samsara)了,但也是喝了口灰汤涅盘的。」(译者:

这都是他往昔业力成熟,所以今生无论是智慧(Prajna)第一、神通(Abinna)

第一的大阿罗汉都无法救度。业力成熟现前时,上师加持也有点困难,就

象生米做成了熟饭,再也没办法让饭变成米一样。前天我们在县上买屠夫

的□牛放生,有一头□牛,首先我们找到卖主他不愿意,找屠夫也不肯,

晚上讲价到十二点多,加七百元还不肯,第二天早上再加了钱勉强可以,

刚准备去拉□牛,又一位屠夫来说:如果这样……恐怕以後不方便,又不

答应了。我们再找到办婚事的小伙子,把他说通了准备去拉□牛时,他父

亲来了,我们对他说市场上有牛肉卖等等,说了好半天勉强答应了,他母

亲又来了,死活不答应。没办法,这一头□牛最终还是被宰杀,这是众生

的业力现前,已经是想尽一切办法都解救不了。所谓的「众生业现前,如

来亦无力」)。


    世尊复告曰:诸比丘,他还有另外的一个因缘。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

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施主,家有双胞胎,长

大後对迦叶佛教法生起了信心,两位都出家了,後来他们都成了说法上师,

得了许多供养。一位心地纯善的,就把自己所得的财物供养僧众,尤其对

那些生活水平困难的出家人长作供养。另一位不但不随喜,还反对说:『你

不要把我们的财产全部供养僧众。』那位纯善的法师就劝他:『我们这麽

充裕,而许多僧人那麽困难,作为一个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麽理由不作

上供下施?』这位纯善的法师讲得他没法回答,还是一直做供养;另一位

实在无奈就劝他到别处去说法。因此,僧众没人供养,受到很大的违缘。

僧众中又派人请他们两位回来,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Maccharayati)法师

听到後,生气地说:『这些僧众原来是我们对他们做供养,现在,我们到

了别处还是纠缠不休让我们做供养,整天都是没吃没喝的,简直象饿鬼

(Peta)一样。』他当时这样恶骂(Pisuna Navaca)僧众(Bhikkhu Sangha),

那位善良的法师好言相劝说:『你这样恶口骂僧众很不应理,应好好忏悔

(Khamapana)。』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生了很大的後悔心。在临死

前他发愿: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的

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并获证罗汉果位。」当时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

法师,就是如今的小驼背比丘,他因恶口骂僧众的果报,使他五百世中转

生饿鬼。後来,无论转生为哪一道的众生全是饿死的。又因他临终发愿将

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欢喜

心,出家後摧毁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译者:通

过这个公案,可能大家会有很大的感受。这位小驼背比丘已得罗汉果位,

可是在他业力成熟时,连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圣者都救不了他。在座的

各位,若真正对业力不可思议有甚深的定解;或有一定的认识,则在以後

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病痛、嫉妒、辱骂、诽谤、加害等违缘时,会

立即生起忏悔心,觉得是自己的业报就不会生烦恼,并且会高兴地对待,

会像《修心八颂》中所讲的「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那样。

另一方面,有些人遇到违缘,请上师加持、僧众念经都不能遣除就觉得上

师没有加持力,僧众也没有加持力,这样本来就因业障重才不能遣除违缘,

又加上个邪见,真应该好好忏悔前愆,殷重地发个殊胜究竟的大愿,否则

将会受苦绵绵无绝期的。有时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乞丐以及那些被屠宰的傍

生,欲救不能时,总是内心又悲愍又想到业力现前时无法改变,这是因果

不昧的真实道理。所以,大家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乃至广大众生的共不共的

苦乐中,都应该静静地思维观察其中的道理所在。对因果不昧这个道理能

有解行,即是自己得了如意宝(Cinta Mani)。)


出处:《百业经》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byj.htm

--

                          【俺爹俺娘】flash动画档
http://nt3.ftm.ks.edu.tw/great/library/%A5X%A5h%A8%AB%A8%AB/ppt/mamailoveu.swf

                            父母恩重难报 <(_ _)>

--
※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0-130.dynamic.hinet.net
Jack0 06/12/21 21:26:31  218.168.210.130 修改这篇文章
Thu Dec 21 21:26:31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