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百业经》(47)月光国王□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1
知母念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47)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

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 Loka)众生能像我一样,悉知

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

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像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

(Punna)。(译者:如果我们能像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後世,就不会造恶业。

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麽而报今生,今

生何所作而报後世,则肯定不会再造恶业的。但可惜的是很多愚蠢的人自

己不见便不承认,昨天的看不见,明日的想不出,只承认眼前的今日。所

以,众生造的业以胎障所迷,不知前後,就不诚信罪业与功德,不能如理

地取舍,而多是造恶,少是培福。)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对我等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与少

分功德?唯为我等宣讲。」世尊谓诸比丘:「诸位,我不仅是今生赞叹,

而且前世我也曾赞叹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

在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国王,其治政年间,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用佛

法持国,各方面非常圆满。这位具大慈大悲(Maha Metta, Maha Karuna)

心的月光国王,常行布施,无论谁人来取衣索食他都满其所愿,还常医众

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後来,一位观察天文的婆罗门,观察到这个国家将

在以後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个国家将面临著很大的旱灾。了知後就请问

国王该如何是好?国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实地对他们宣说:

「据天文观察,推知本国将在今後的十二年中,滴雨不下,面临著一场极

大的旱灾。你们中间若是财富足以维持十二年生活的话,仍可安住在本国

内;如果不能如是,则可以去异国他乡去谋生,否则,生命也是很危险的。

外出谋生者,若客死在异国他乡就不必回葬在本国;若能幸存,十二年後

地盘仍在,可以返回故里。」这样宣告後,有一部分人就离家外出谋生了,

一部分因舍不得自己仁慈的君主,就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後来,果真受到

了未曾有过的大旱灾,滴雨未下,很多人生活很困难,就去祈求国王:『我

们该如何生活下去?』国王就命令掌管国库的人去统计现有的全部财富,

计算一下,十二年中人均每日的饭食合多少,做好准备。计算的结果是十

二年中,人均每日合一口饭,国王每天两口饭。这样基本能维持生命不致

於饿死。这样,国王仍坚持为他们宣说佛法,人民行持佛法,以行持善法

故,很多人死後都转生天界,天人就越来越多。帝释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

因有两个:一是佛出世,世间人民行善;二是人间有转轮王。他就依此观察,

人间是有转轮王还是有佛出世?观察的结果既不是有转轮王,也不是有佛

出世,而是有位行持佛法的月光国王,教人们行善,因此天人越来越多。

帝释天观察後,就想:月光国王的发心若真的清净,则应该随喜(Amodana);

如果不是这样,则应该安慰他。於是,他就变成一婆罗门的形象到月光国

王前乞食,国王自己有两口饭,他觉得:给他一口,自己留一口比较合理。

就发心给『婆罗门』一口饭,但婆罗门仍不满足,要求道:『国王,您能

不能把那一口也给我?国王心想:如果两口饭都给『婆罗门』吃的话,我

自己肯定会饿死的,但不管怎样,他毕竟是个众生(在《本师传》布施中

讲过),为了众生我应该发心。他一边发愿心:『以我布施之善根愿我将

来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一边把自己仅有的另一口饭布施给『婆罗

门』。这时,帝释天非常高兴,觉得月光国王是真的发心。就显出帝释天

的身相,对月光国王请求道:『您将来成就如来、正等觉时,一定记得摄

受我们。』说毕就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月光国王就是现在现前菩提证

果的我,当时我也是赞叹布施的功德,并行持布施波罗蜜多(Dana

Paramita)。所以,现在我仍是如此!」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4-137.dynamic.hinet.net
Jack0 06/12/30 23:50:36  218.168.214.137 修改这篇文章
Sat Dec 30 23:50:36 2006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