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百业经》(61) 安宁太子□两世极刑 得佛救度
#1
知母念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  得佛救度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

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战,双方伤亡甚为惨重,两国关系日趋恶化。


    一次,梵施国王统领车、马、象、步四大军队往舍卫城进兵,在康

丹河边安营扎寨。胜光国王闻讯,马上率领精兵前往迎敌(康丹河是恒河

的一个支流,亦属恒河流域)。双方势力相当,难分胜负,一直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梵施国王的王妃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

鸣,庆贺王女的降生。胜光国王得知此事,暗想:与梵施国王交战这麽久,

前景不甚乐观,敌我双方皆进退两难,倒不如借与此女和亲来缓解两国关

系。如是决定後,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国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国王将刚生

下的王女许配给胜光国王作王妃。梵施国王知道了胜光国王的心意後也非

常高兴。心想:两国一直作战至今,敌我皆损失惨重,今联婚不战而和,

正合我意。便告诉来使,愿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成为友好联邦。梵施国王为王女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时,因她的

降生平息了战争,举国始得安宁,故取名为『安宁母』,以牛奶、酸奶、

油饼等□养长大。因梵施国王欲壑难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个男孩,他的

相貌也非常庄严,他们就为他取名为『安宁』,也用牛奶、酸奶、油饼等

□养他,他如海中莲花一般很快长大了。长大後,姐弟俩亲密无间,好像

一刹那也不愿离开。


    因安宁母已经长大,胜光国王准备将她迎娶回国。就专门派人请求

梵施国王。梵施国王说:「既然胜光国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选吉日举办婚

礼吧!」(师言:藏地婚嫁多选六月四日,大家认为佛转法轮的日子是最吉

祥的日子。)按照选定好的日子,胜光国王亲去鹿野苑迎接安宁母。回到

舍卫城後,依本国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安宁弟弟因为找不到姐姐,

就问父母:「姐姐哪儿去了?」梵施国王说:「她去胜光国王那里了。」安

宁就闹著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诉他:「你姐姐已经成家了,你去干什麽?

你是我的王子,以後要继承王位料理国政,你是不能去的。」虽再三劝阻,

但他仍天天吵闹非要跟姐姐去。後来胜光国王告诉梵施国王:让安宁来吧,

我可以同等对待他姐弟俩的。梵施国王无奈,只好将他送到舍卫城与姐姐

团聚。


    胜光国王教他一些骑马射箭等世间的五明,他全部精通无碍。可後

来,安宁变坏了。他做了去妓院等一百多个不如法的行为。安宁母和胜光

国王再三劝导他不要这麽做,但起不到任何作用。万般无奈,他们只好派

人告诉梵施国王安宁的种种行为。梵施国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宫,告诉

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纵,你身为王子,以後要继王位料理国政的。」

但安宁既不愿回宫,也不听从父王的教诲,仍旧一意孤行。後来,梵施国

王只好宣布与其脱离父子关系。而胜光国王因他行为极不如法,也把他赶

出王宫。身无依处,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宫要进宫看姐姐,但无论怎样,卫士就是不让他进宫。

他生了大嗔恨心,一言不语地向宫内看。看见姐姐正和胜光国王在凉台上

弹奏琵琶。这时,安宁顿起杀心,拿起弓箭,张弓向胜光国王射了一箭,

但只是射断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国王惊慌失措转身逃跑了。胜光国王

愤怒已极,心想:这个安宁居然要杀我,真该马上把他杀了,但他毕竟是

梵施国王的王子,杀掉他恐梵施国王不悦,应该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给他

处以死刑。胜光国有个规定:小辩论吹两个海螺集众,大辩论不但吹海螺,

还要击大鼓。当时,国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击大鼓,集中舍卫城的大臣

和所有官员,再把安宁带来与国王辩论。当然,安宁输了,因他犯了一百

多条法律。按本国的规矩给他的颈上带上嘎RA布RA德花环(表示已判极

刑),再交给凶手们,让凶手们带著去游街。这时,安宁才觉得自己的行

为不如法,生起了极大的後悔心。他独自哀嚎:「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来救

救我呀!」


    我等大师释迦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和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著一切众

生的苦乐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的。世尊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便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正在游

街的安宁很远看见了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

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给我一次生命?请您救救我吧!」世尊遂

对凶手们说:「你们不要杀他,放了他吧。」凶手们为难地对世尊说:「请

佛陀您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两个头,如果有两个头,我们可以放他,现在

是不能放他的。」世尊就告诉凶手们:「我去见国王,在我未见到国王前,

请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世尊找到胜光国王说:「大国王,放

了那个罪犯,不要杀他吧。」具信心的胜光国王说:「世尊,他犯了很多

罪,理应处死,但如果您能摄受他,他也愿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

尊答应可以摄受他。


    之後,世尊将他带回经堂,给他剃度,并授戒传法,他自己也精进

修持,很快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时诸比丘请问:「世

尊,安宁太子做了种种不如法的行为,临刑时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并

使他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後因缘。」世尊告诸比丘:「不但是今

生我救护了他,度他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过他,使他得

到了四禅五通。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仓祈国王,在他的国中有个

恶人,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後来,准备把他处以死刑,凶手正准备杀

他时,他心生恐惧,祈求呼喊救命。当时,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大仙人,具

足五种神通(Pancabhinna),见到他非常可怜,很想救他。恶人见到大仙

人就恭敬顶礼祈求救命。仙人让凶手把他放了别杀他,凶手说:『我们又

没有两个头,现在不杀他我们办不到。』仙人想去找国王商量,就叮嘱凶

手:『在我未找到仓祈国王前,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仙人找

到国王求情,国王说:『如果不杀他,您必须带他出家。』仙人答应了。

就把恶人带到森林中,对他传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禅五通。(译

者:前世有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像安宁前世虽已得四

禅五通,但今生绑起来游街时,他还是显不出神通。)世尊告诸比丘:当

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恶人即今安宁太子,仓祈国王即今胜光国王。

以前,是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禅五通,现在也是在他临刑

时,我救了他,使他证得了究竟涅  的罗汉果位。」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安宁今转生於富贵王家,身相庄

严,佛令得度,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前後因缘。」世尊复告曰:

「此乃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

出世时,有一位僧众的执事员,一生为僧众事辛勤劳作。临终时发愿:我

一生出家,为僧众做事,虽然没得到什麽功德和境界,愿以此善根,将来

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这

位执事员比丘即现在的安宁王子,因其发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

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译者:应知人的一生是

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

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0-249.dynamic.hinet.net
Jack0 07/01/11 19:37:28  218.168.210.249 修改这篇文章
Thu Jan 11 19:37:28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