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自我的消融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
如果连自我是什麽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值的。譬
如对一个不知道钱为何物的人,说不要钱,便等於废话。诸位不要因
为听到说佛教讲「无我」,就等於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所以一定先要
有我,然後才能无我。
我是什麽?是生命加身体。可以用一个「十」字来标示,竖的一
条线代表时间,横的一条线代表空间。在时间这条线的座标上不断地
移动的是生命,昨天在,今天在,明天还在,表示我还活著,这是生
命的存在;在空间这条线的座标上,我的身体要占据一个位置,或是
在这里,或是在那里,不停地移动,表示我有一个活著的身体,在两
条线的交叉处「+」,便是活动於时间和空间中的自我价值的存在,
自我的价值,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价值是获得的成就,负面
的价值是遇到的挫折,成就和挫折使人产生了爱和憎,因此爱和憎相
加,也等於自我。爱什麽?首先是爱自己的身体所拥有的生命,有了
命,另外想爱的东西就多了,财、色、名、位、权、势等,恨不得整
个世界都属於我的。可惜的是,世事无常,包括老命在内,一切的东
西,都不能保有多久。因此,身体加生命,所构成的自我,是那般的
脆弱与无奈。因此,自我的另一个代词就是「无常」。从观念上说,
这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故也人人可把自我消融。自我消融就等於佛
说的无我。
但诸位不要害怕,一听到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後,回家去就会连
先生、太太、孩子都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嘛!因为自我消融,
并不等於不负责任。何况无常无我,也不就是什麽也没有,尚须有慈
悲的责任及智慧的功能。
无常并非不好,如果当你正处在接受恶运折磨的情况下,因为恶
运也无常,你就不会绝望,往往恶运过後否极泰来;因缘的转变,坏
事可成善果,这种因缘就是自己的努力,加上时势环境等的配合。菩
萨就是按照因→缘→果的法则,从凡夫转化为圣人,从菩萨完成佛果
。成长到佛的层次,就从自我的成长中,逐步完成了自我消融的境界
。当在没有达到这个彻底的消融自我之前,就要练习著如何来自我消
融。《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
可得。」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尚未来,现在的,转
眼即成为过去。都只有过程而无实在的东西,所以都不能执著,执著
也是幻景,如把幻景当做实有,就会变成自我的累赘。人生的一过程
,犹如火箭升空,火箭从发射台发出而飞向太空的过程中,每隔一段
时间,就要扔掉一节已经用完燃料的废物,若不扔掉就会成为阻碍火
箭继续升空的累赘。人要自我成长,就像要上升的火箭一样,不断的
丢掉累赘的废物;使用燃料时那是储蓄著动力的有用之物,用完了动
力不扔掉它的空壳,便成上升前进的累赘。
人生应当要不断地落实於现在,努力於现在;有了成就,而能不
执著成就,便是自我消融。
《金刚经》里,尚有这样的几个名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
生相、无寿者相。」「我相」是个人与另一人相处而存在;「人相」
是因为我相而存在;「众生相」,是从我与许多人相处而存在;「寿
者相」是自我中心在时间上的延续。如果世界上□有「我」一个人,
便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因为有我与别人的相对比较,才有自我价值
的出现。我的成败得失,是相对於别人的存在而浮现出来。一旦能够
把自我价值的情执化解消融,便会体验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无
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四相,其实就是自我的消融,也就是自我的最
高人格的完成。
消融了自我的执著、自我的烦恼,便能显现出无我的大智慧以及
平等的大慈悲;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无限自在与无限包容。可以称之为
空,也可以称为无我、无相、无住、无念,一切都无,唯有智慧与慈
悲的功能,在世间的众生群中,永无休止地展现於无穷空间及无尽时
间的内外中间。
(戴玉冰居士整理录音带,经圣严三度删修成稿於一九九五年元旦)
节录自『圣严法师教禅坐』
http://ccbs.ntu.edu.tw/canon/PUBLIC/MEDIT/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学专站
□□ □□□□□□□ □□□ □□□ □□□□Ξ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