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75)本 师
□两世引导 亲眷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娶妻後,夫妇俩先生了一个庄严的孩
子。後来,连续又生下了六个孩子。夫妇俩给每个孩子都举行了隆重的诞
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把他们□养大。
让他们学习文字历算、八种观察等一切学问,他们也全部精通无碍。到他
们该选择事业立足於世间为人处事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教导他们:「你们
已经明白了一些事理,不过,以後还要好好听从父亲的话,多亲近给孤独
长者,对你们今生来世都有很大利益的。」但这些孩子因前世各人的因缘
不同,唯有第七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言教,亲近给孤独长者,并对世尊生起
了欢喜心。其他前面的六位兄长们分别依止了外道的六大本师1。还恭请
他们各自的本师到自己家中受供。老七想:他们都恭迎自己的本师,我也
应该恭迎自己的本师□释迦世尊到自己家里应供。便对六个哥哥说:「以
前你们在迎请你们的本师时,虽然我不信他们,但我还是尽力帮忙做事。
现在,我要恭请我的本师释迦世尊到我们家来应供,请你们也尽力帮助
我。」他的那些哥哥还是比较明达,另外又请了一些亲眷,晚上一起准备
了很多饮食,次日便亲迎世尊及僧众。世尊率僧众著衣托钵到他家里应供,
供养圆满後,世尊观察他们的根基,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都摧毁了
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他们在佛前再三祈求:「我们为了解脱三恶
道的痛苦,也为了六道众生解脱轮回之痛苦,远离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
的僧众,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养,不要去别的地方。」世尊告诉
他们:「不要如此,我可以跟你们结缘,同时还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缘众生。」
他们遵从佛言,世尊率僧众便返回了经堂。老七心想:我应该在世尊教法
下出家。徵求父母同意後,在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佛陀以『善
来比丘』的方便言词使他纳受了戒体,并传授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後,
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您看施主家七个孩子,六个依止外道本师,最
後都是藉老七的引导遇佛教化,证得圣果,并且老七自己还出家,亲证罗
汉果位。」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他们六个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
弟的调和,得到出家证得四禅五通。其因缘是这样的:在很早以前,中土
有七个国家,各自为政,他们之间经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战,死伤了很
多人。後来,嘎西的梵施国王心想:最好能和解六国的纠纷,但自己又无
能为力。不过,附近有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如果请他来调和,肯定能和
解六国之间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现在六国之间经常不
合,相互作战,已经杀害了很多众生,今特意恳求尊者能慈悲,调合他们
之间的关系。』仙人默许了。之後,他们六国又互相起兵,各自率领四大
军队安营札寨,在印度鹿野苑对阵,梵施国王又到仙人前请求。仙人就跃
入虚空,显示种种神变。六个国王目睹这些,对仙人生起了欢喜心,都放
下武器,对仙人恭敬顶礼,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许。他们便分别回
去处理妥国内上下事务,来到仙人前出家,而且依照仙人的教言精进修持,
最後获得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仙人即今现前菩
提的我,六个国王即现在学外道的六兄弟,梵施国王就是现在最小的弟弟。
当时,六个国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禅五通,现在,六个哥哥依靠他而获证圣
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施主的儿子和眷属都造了什麽善业,今生
转生於富贵之家,并在佛的教法下得到圣果?」世尊复告曰:「这也是他
们前世的因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
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个孩子,前面六个都是观点不一,修
学外道。只有小儿子对佛法具欢喜心,他就用种种方便法引导六位哥哥对
迦叶佛生起信心,并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临终前都发愿:愿将来释迦佛
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佛不欢喜的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释迦佛的
教法下,灭尽烦恼,得证圣果。那位施主也做了广大布施,一生中皈依持
居士戒,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贵之家,依靠我的
七个孩子,在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
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们都因往昔的愿
力及积累资粮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得教言後,皆获证圣果。这是他
们各自的前後因缘。」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09-235.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7/01/25 23:01:20 从 218.168.209.235 修改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