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79)极 贤
□佛临涅盘 调化证果
佛为兜率天子时,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达国,国王名叫极
喜,他经常对帝释天奏乐供养。兜率天子观察因缘後,降临人间。帝释天
告诉极喜:「极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间投胎,不久他将会降生,对南赡
部洲众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应到人间去投胎,将来也能得到甘露妙法。」
极喜国王说:「帝释天呀,我正忙於音乐,暂时没有时间,以後有空再说
吧。」他没有去。
此时,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极贤,当地的很多人们对他像阿罗汉
一样恭敬供养。在他所住的城边有一无热恼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龙及众神
也恭敬他。他有时到海边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到海边的昙花园里观赏。
此时,世尊已降生於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大菩萨已降
生了,我们应该去供养他。」极喜又对帝释天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
於音乐,没有时间,以後再去吧。」世尊降生後,依世尊的功德,昙花园
里的很多昙花开始发芽生长。当昙花开始发芽时,这个外道想:在我祖先
的遗言里,对昙花盛开有两种说法:一是有转轮王出世;二是有如来出世。
而此时昙花已发芽,马上会盛开,这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的吧。他心想:
我可能是转轮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这时,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後,就发心到森林里去修行。帝释天
又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我们的大菩萨观察老病死的痛苦後,到森林
里去修行了,我们应该去亲近他。」极喜又说:「帝释天呀,现在我忙於
音乐,以後有机会再去吧,现在还不能去。」
後来,世尊於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菩提果位,为很多众生转法轮。
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世尊现已开始为众生转法轮了,我们也应
该去听法吧!」极喜仍旧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於音乐,暂时不能去。」
(译者:有些人,别人劝他来学院,他总说:「不行呀,我现在还要上班,
以後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间就已经死了。所以,求法应立即求。)
世尊转法轮时,昙花园里昙花已全部盛开,香气遍满一由旬左右。
这时,自然派的外道极贤以为,肯定是自己福报所显现。
後来,世尊到处广转法轮度化众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像鹿野
苑、王舍城、舍卫城、嘎雅过日等,先後度化了五大比丘、八万天子、目
犍连和舍利子以及他们各自的眷属二百五十等人。时舍卫城有一沙弥
(Samanera),证得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变,他依靠神变到各个地方去
采花摘果,供养僧众(Sangha-dana)和自己的堪布。有一次,他到无热恼
海池旁边去准备找水果,被外道极贤看见了,立即呵责:「这是我的地盘,
你不能到这个地方。」沙弥说:「这不是你的地方,这是我们公众享用的
地方,你不能擅自独用。」外道与沙弥都说是自己的,由此而僵持不下,
後来外道极贤说:「既然如此,我们比赛神变,谁的神变厉害,地盘就算
谁的。」结果外道极贤输了,沙弥便到花园里去自在地享乐。
此时,世尊的度众事业将圆满,准备趋入涅盘,便到了俱舍拉城市,
(译者:泰国有佛涅盘时的像,与北京卧佛寺的身像一样,当时我看到佛
的身像很痛苦,实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时佛想:我一生中该调化的
众生基本上已调化了,现在还有最後两位:一个是三十三天(Tavatinsa)的
极喜,一个是昙花园的外道极贤。世尊思维: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极喜
比较傲慢(Atimana),他肯定不会下来,我乾脆上去度化他。(译者:所以,
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出去时有这样的意义,有些高僧大德、居士到我
们学院来听我们传法,他们没有这个缘份;而法王出去时,他们就可以得
到调化。)到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干达国王极喜的宫殿门口,世尊又
想:极喜是很傲慢的,如果没有化现另一身相,直接显示自己身相的话,
他肯定不会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干达国王的身相,手拿绿宝石的千弦
琵琶对极喜说:「我们赛琴吧。」极喜听到後,一看是与他同样的人,马
上想通过比赛折服他,便喊他进来。二人都拿著一样的千弦琵琶,开始比
赛。比赛中,极喜的琴弦断了一根,照样能奏出不变的妙音,佛陀化身的
琴弦断了一根同样能奏出妙音,直到最後,只剩一根琴弦时,他们都仍能
奏出妙音,但没有琴弦时,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变的妙音。极喜却不能
奏出妙音了,他的傲慢倏然消失了,心想:琴弦一根也没有了,他竟然仍
能弹出妙音,便对佛的化身『极喜』生起了欢喜心。这时,世尊才把自己
的身相显现出来。极喜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敬信心,於佛前恭敬祈求传法,
佛陀也根据他的根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
预流果位。
外道极贤,此时看到昙花已全部枯萎,心里生起了很大的痛苦,心
想:我原来身体很好的时候,昙花全开得很好,我现在已一百二十岁了,
而昙花也渐趋枯萎。看来,我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去世了。他心里非常忧愁、
痛苦,不禁恸哭起来。这时,有一个对他生欢喜心的天人告诉他:「你不
要忧伤,昙花盛开不是因你的福报因缘而来,这里是金轮王的地方,金轮
王或佛陀出世时,昙花发芽;金轮王开始执政或菩萨现证菩提时,昙花完
全盛开;金轮王逝世或如来涅盘时,昙花枯萎。昙花的绽开、凋落非依你
的福报,而是依释迦牟尼佛的福报而显现的。释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趋入
涅盘,故昙花枯萎了,你不要这样痛苦、忧愁,也不要这样哭喊。」他听
到後心想:我心里有许多疑惑,而佛陀今晚欲趋入涅盘,我应马上去亲近、
拜见佛陀,佛陀一定能解除我心里的许多疑惑。便立即前往俱舍拉城。此
时,世尊的色身在这里,阿难尊者在门外守护。外道极贤从很远的地方看
到了阿难尊者,便祈求:「我听说佛欲入涅盘,而我有很多疑问请教佛陀,
我相信佛陀能断除我的疑惑,如果不是很麻烦的话,祈求尊者一定允许我
拜见佛陀!」阿难尊者观知世尊的化身还没有回来,所以想尽一切办法阻
止外道极贤进去拜见。极贤再三祈求进去拜见世尊,阿难尊者告诉极贤:
「你不要这麽做,佛陀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你不要去麻烦佛陀。」极贤又
再三祈求:「尊者,你不要这麽说,因佛出世极难得,佛陀马上要入涅盘,
如今若没有见到世尊的话,很可惜。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无论如何,如果
不是太麻烦的话,请尊者给我一个机会去见佛陀。」阿难尊者再三劝阻,
极贤仍再三祈求。此时,世尊已从三十三天(Tavatinsa)返回,佛有天耳,
知内外声音,听到阿难把极贤挡於门外,佛告阿难:「让他进来吧,我接
见外道是最後一次了,我用『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传比丘
戒也是最後一次了。」阿难应诺,把外道极贤带了进来。极贤十分高兴,
於世尊前恭敬顶礼,并请问世尊:「现在外道有六大宗派,各有不同观点,
请世尊开示,他们哪些是对的?」世尊告极贤:「我从二十九岁出家精进
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了很多众生,对法和非法能无误取舍,像我们
这样的法门,外道确实是没有的。」世尊对极贤详细讲了八菩提支的很多
教言。讲完後,外道极贤的一切障碍、疑惑和邪见,已全部断尽,得到无
垢法要。他又在阿难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最主要的弟子,我愿在佛
陀教法下出家,请尊者摄受。」阿难尊者便去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
的极贤,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请佛陀慈悲摄受他。」如是
祈求後,世尊便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为极贤传了比丘
戒,又传了一些教言。刹那间,极贤成为身著法衣、手持钵盂的出家人,
他精进修持,获证阿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相等,虚空与
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的功德。这时,他想:佛陀今晚示涅盘的话,我住
世也无意义,不如提前趋入涅盘好一点(罗汉生死是自在的)。我应该对
自己的身体作五种加持後趋入涅盘,他发愿:我於佛前趋入涅 後,一、
所有外道皆无法接近我的遗体,若外道来时我的遗体周围有大水围著,使
他们无法靠近;二、若内道道友来则可以接近我的遗体;三、我的遗体内道
者能抬动;四、外道抬不动我的遗体;五、火化(Sarira Nissanda)时,内
道派梵净行者能把我的遗体点燃和熄灭,而外道派无法做到。他做了五种
加持後,即趋入了涅盘。很多人听说极贤涅盘了,外道派说是他们的尊
者,在路边、街头、各个地方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准备迎回他的遗体;
但佛教内道说是自己的尊者,二派争执相持。後来佛教内道人说:「如果
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亲自来把他的遗体抬走吧!」外道过来时,极贤尊者
的遗体周围全是大水,他们无法靠近;佛教内道梵净行者去时则可以靠近。
他们对外道说:「看,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
麽进不来?现在依靠我们的加持,你们进来吧。」外道们依靠内道者的加
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遗体。进来後,内道者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
们就把尊者的遗体抬走吧。」但外道千百万人也抬不动,内道者又说:「你
看,这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麽抬不动?」内道
者便轻松地抬起了尊者的遗体去火化(Sarira Nissanda)。到了火化场,
内道者又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你们把尊者的遗体点燃吧。」但外
道怎麽也点不燃,内道者又说:「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果是你们的尊者,
你们为何点不燃?你们看著我们点燃。」他们边说边引起了火,火燃得正
旺时,内道者对外道们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用牛奶把火熄灭吧。」
但外道怎麽也熄不灭。内道者又说:「你们看,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
的尊者,我们可以用牛奶把火熄灭。」他们边说边用牛奶把火熄灭了。「如
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可以把骨灰拿去供养。」但外道怎麽也看不见骨灰。
内道者说:「说明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供养。」说毕,
内道梵净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来做了各种各样的供养。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前後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
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印度鹿野苑有一位直智国王,他手下的一位大臣生
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1。大臣为孩子举行了隆
重的诞生仪式,依其种姓取名迦叶,大臣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养
他。後来相士对迦叶预言:『这孩子如果出家将成为如来、正等觉,若在
家则是转轮圣王。』当时,有一个小时候就与迦叶要好的的婆罗门孩子□
□无忧,听到相士的授记後,觉得自己要与他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诉迦
叶:『您将来去森林中苦行的话,不要舍弃我,一定要带我去。』迦叶心
里想:在涅盘时我不能舍弃他,但现在我不能答应他。於是在表面上答应
了他。迦叶观察到人生的老病死之痛苦,便发心到寂静的森林中去修行。
无忧童子知迦叶没带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气:『迦叶这麽不守信用,本来
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把我舍弃了?』几年苦行後,迦叶
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便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法轮。直智国王准备了各种
甘美的饮食祈请迦叶佛去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
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起高座,请佛入座。此时,
无忧听说迦叶已证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虽然心
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意去迦叶佛面前,只是站在远远
的地方观看。迦叶佛知道无忧没来亲近自己,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
无忧拿到自己身边,问:『无忧,你为何不来见我?为何不来亲近我?』
无忧说:『佛陀,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後来您独自去了,我心
里对您生气,所以就不来亲近您。』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
的意思是在涅盘时不舍弃你的。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麽意义?
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了,你自己发信心吧。』无忧此时才解开心结,他对
迦叶佛祈求:『佛陀,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迦叶
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传了比丘戒,又传他一
些相应的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了寂静
处的功德,让他去一个寂静处修持,他遵从佛意住了很久。後来,迦叶佛
圆满了一生的弘法事业,准备示现涅盘。这时,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
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盘。也对无忧说了,他听後非常痛苦,
心想:我虽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麽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
佛陀即将涅盘,不得不离开他,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天人对他说:『不
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佛陀那里,对你今生会有很大意义的。』天人便把
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基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
後,无忧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此时,他想:佛陀中夜入涅盘,
我还是先趋入涅盘好一些。便先於佛取涅盘了。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
趋入涅盘是我带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
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要先於佛趋涅盘。诸比
丘,当时的那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他当时是发如是的愿,今愿力成熟
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先於我而涅盘。」
世尊复告诸比丘:「还有另外的一段因缘。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
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地保护他们。当时,如
来、正等觉、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主持了
一次较大的法会,天人也去参加了法会,他听到佛陀的声音後,生起了很
大的信心。回来後,对五百仙人宣说了佛陀的种种功德。五百仙人听说後,
对俱留逊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佛陀。於是,天人
就带他们去了。这五百仙人遥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心里顿
时生起了胜於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他们亲近如来,恭敬顶礼,祈求谛听
佛陀的教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
全得到了无来果位。他们又再三祈求俱留逊佛,愿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逊
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给他们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
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毁了萨迦耶见,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们的功
德。俱留逊佛圆满了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准备趣入涅盘,五百比丘觉得:
於佛後涅盘没太大的意义。故於佛前先趋入涅盘。此时,天人觉得:此五
百仙人能得涅盘全是凭我的引导,我愿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
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於如来趋入涅盘。诸比丘,你们
是怎麽想的?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於
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而且先於我涅盘。」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
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
也有同样的因缘。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因
为他有一匹宝马(宝马具有他人无法伤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国家都对他
束手无策。因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对一些小国横徵暴敛。後来,宝马去世
了。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很多人特别高兴:以前梵施国王拥有宝马,我们
对他束手无策,现在宝马已失,便可以伺机报复。梵施国王也知道这些情
况,所以,他不敢迈出皇宫半步。後来,国王听说从北方来的马贩子贩来
一批马,便对手下几个擅察良马的人说:『各位,听说现在北方来了一批
马,其中肯定有宝马,你们去观察,如果确实有,就把宝马连同所有的马
匹全部买来。』他们遵命去观察,确有一匹宝马。回禀国王后,国王非常
高兴,赏给马贩子很多银两,将全部的马匹都买下了。国王又得到了宝马,
也不再惧怕他人的报复了。一次,他乘著新买的宝马去公园里游玩,黎宏
国家的人们听说了很高兴,他们也不知道梵施国王又买了新的宝马,便率
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不通。当梵施国王正在公园里快乐地游
玩时,突然发现被围,便惊慌失措,舍弃了所有的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
而公园的四周,除了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兵马密布。梵施国王决定
越池而逃,黎宏国的军队知道後,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宝马,
宝马内脏俱出。国王知道宝马已身负重伤,心里非常恐惧,想是难以逃命。
宝马知道国王此时的恐惧心理,就告诉国王:『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
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国王听後才得以
安心。宝马忍著巨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才死。诸比丘,你们是怎
样想的?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现
在的极贤。当时我就是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
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盘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
果位。
诸比丘,另外,还有一段在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是在很早以前,
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打猎。有一次,耳朵国王率四大军队去
森林中打猎,他发现了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只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
包围群兽,准备将他们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都很绝望,便四处乱窜,
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它们决定越河而逃,但个个身体矮小,都没有能
力越过那条河。只有兽王,体大力强,它心里想: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
意义,不如借我身体来度大家。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现在
河这边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著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
希望。』说毕便走进河里,让群兽踩著它的身体渡河。到最後一个野兽时,
兽王已奄奄一息。这个野兽很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
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後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
了。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得菩提的我,最後得救的一只野兽就是
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
了它们;现在,也是我在临近涅盘之际度化了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
圣果究竟之乐。」当时,世尊问阿难:「你有没有看见很稀有的事?」「世
尊,阿难看见了。」「阿难,你看见了什麽?」「阿难看见了世尊幻化另
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众生了。」「阿难,是这样的。为了度化众生,我将
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个幻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极喜了。在临涅盘之际,
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
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调化他。」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极喜造了什麽业转生为三十三天(Tavatinsa)
的干达国王,擅奏乐器?又造了什麽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
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
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当时,有一位擅於弹奏的琴师从南
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特别器重,像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地
做了各种供养。因国王对他欢喜的缘故,他在财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在
鹿野苑常住,并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时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他
看到这位琴师过著圆满舒适的生活,也觉得弹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心里
很羡慕。心想:我将来能像这位琴师一样该多好!这位居士,他皈依佛门,
一生守持净戒,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於
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注:在藏史的记载中,干达国王
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干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
音乐的人; (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
目睹到世间什麽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
这样发愿。发这些有漏的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做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
出家人一边做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
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等诸多传承上师都
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後,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
极乐世界,没有发其它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
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
要像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
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
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後,
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
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
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 他还发愿,
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
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
愿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
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盘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
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在
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胜者国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王子,
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
食物□养著。他很快长大了,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後来,胜
者国王告诉他说:「你现在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於父王,便率
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疗皆不见效,不久就驾崩
了。大臣速派人禀其父王驾崩,请王子速回宫中。可王子不愿回宫,并告
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本人绝不会回宫的。』
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
行持十善。太子这才肯回宫,继王位执国政。这位年青有为、正直慈悲的
胜利国王常积资粮,做广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
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
行善者老死後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想:为何天人增多了?人
间是有佛陀,还是有金轮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
两个原因。这样思维之後,他又作了观察,才知道不是这两个原因,而是
胜利国王实行仁政,令人们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顿时,觉得胜利国王
如此行持无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转念一想:胜利国王的誓言是否坚
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他,如果不坚定应该鼓励他。想毕,帝释天就变幻
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麽多人无衣无
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大臣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答应满足他们的衣
食,可他们祈求:『我们不需其它的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听後想:
他们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的众生是不
应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来布施他们。国王便问他
们:『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来供养你们好不好?』
他们听了很高兴,国王便抽出自身的鲜血供给他们,一块一块地割自身的
肉来供养他们。同时,胜利国王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增上的
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帝
释天很内疚,心想: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
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
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便问:『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会不乐意或生
後悔?』胜利国王说:『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没有一点不乐意和後
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这麽说
我们不太相信。』『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
若我对布施自身的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後悔,则愿我身体不要恢复;若我对
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後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在发愿的刹那,
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现出自己本来
的身相,於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
烦,请您谅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了。诸
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为了度化众生也是显
现了痛苦,今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1-138.dynamic.hinet.net海
Jack0 在 07/01/28 9:20:29 从 218.168.211.138 修改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