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节目] 台湾艺术台 - 金刚经真修实证
#1
自然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台湾艺□/font>N台:http://www.tact.com.tw
            http://tact.myweb.hinet.net/images/main.JPG

强档节□/font>堙@:


                        金刚经真修实证

             周一至周五,早上6点到7点,晚上6点到7点



本周节□/font>□□Ghttp://tact.myweb.hinet.net/List.htm

欢迎收□/font>□D

------------------------------------------------------------------------

经文讲解: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
        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於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
        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
        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
        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文讲解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我们来看看,佛是怎麽告诉须菩提,如
        何清净业障的?每个人自累世以来,难免都会造作身业,这些身
        业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随著灵性而流转,由此可知,业力是
        非常可怕的。


        业力一定要得到净化,否则就不能成就无馀涅盘。


        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让物质体的色身得到清净,在精神体方面
        ,我们的心也要能够清净,甚至包括第七意识「末那识」,即潜
        在意识,也要清净;因为业力都潜伏在潜意识里,就好像一层层
        的乌云覆盖著本心。


        如何清净业力?当然在潜意识里,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记忆,也会
        有好的记忆。


        这些好的记忆,在修行上,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如果是不好的
        业力,就会把你拉回到「人间」,甚至拉到不好的地方,所以一
        定要清净过去的身业。


        《金刚经》共有三十二品,从第一品到第十六品,篇篇品品都很
        重要,第十七品以後,大部份都在重覆前面几品的重点,因为实
        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佛才会一说再说。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接著,世尊又对须菩提说:「修行的男众和女众,如果在受持读
        诵《金刚经》,或是向他人推荐、为人讲解的时候,受到对方的
        侮辱和轻视,甚至还说出不堪入耳的话,那麽这个出言侮辱你的
        人,就会落入三恶趣道│畜生、饿鬼、地狱」。


        在十法界中,三恶趣道是最不好、最难受的法界,都是灾难,没
        有福报。


        从这里可以了解,佛法多麽重要,传法的师父多麽重要,所以不
        可以诽谤佛、诽谤传法的师父,否则,佛说会堕入三恶趣道,不
        可不慎。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从这句话可知,不管人家怎麽说,你都要尽量去接引、去推荐、
        去讲解《金刚经》,如果受人轻贱,对方将会堕入三恶趣,而且
        还会帮我们消灾,让我们更好修行,而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所以不要害怕。


        万一真的遇到这种情形,你可以很婉转的告诉他,最好不要出言
        诽谤,因为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并诚心的邀请他也请一部《金刚
        经》回去看看,或是和我们一起共修,就会慢慢了解。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对方堕入三恶趣,而让我们成就,大家都是
        众生,应该要一起成就,修行人要有这样的慈悲心。


        如果遇到有人口出恶言,你要婉转的告诉他,《金刚经》是佛的
        开示,他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如果对方是异教徒,对《金刚刚》有意见,你可以告诉他,不管
        信仰何种宗教,每个人的灵性都是一样,因为众生平等。


        修行就是修一心,一心就是寂灭,就是涅盘,就是成就。


        这个心就是佛心。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於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
        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佛说到这里,想到自己过去无量阿僧□劫以前,在燃灯佛前,曾
        经供养过八百四千万亿那麽多的诸佛(「那由他」是一个形容词
        ,代表那麽多的),而且这些住世佛,他都一一供养,没有独漏
        过哪一尊。


        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
        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如果後世有人能够受持读诵此经,或是为人解说,他的功德还不
        如佛供养那麽多诸佛的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甚至连电子计
        算机都算不出来的那麽小的数目。


        也就是说,根本无法与佛的「供养诸佛」功德相比。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
        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可是,须菩提,你要知道,如果後世的修行人,能够受持奉行
        《金刚经》,或是为人解说、为人推荐,依《金刚经》的教义来
        修行、开悟、见证、成佛,我具实的说,这种功德非常殊胜,而
        且无量无边。


        不过,也许有人会不相信,甚至还会诽谤、嘲笑,须菩提,你要
        知道,《金刚经》不但殊胜,而且还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有
        人诽谤,其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是你无法想像的,一定会堕入三
        恶趣」。


        广行接引度化众生《金刚经》是佛为最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所
        说,所以非常重要,大家有空要多看。


        不一定要念多少遍,或是去背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中的教义。


        在座诸位都是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都是要成就佛菩萨的修行
        人,因此,除了自己要好好开悟《金刚经》的教义,如法修行、
        见证,还要让更多人知道《金刚经》的重要性。


        不要害怕会被别人轻贱、诽谤,因为对方这种行为可以帮我们消
        灾。


        但你还是要规劝他,他只是一时不了解其中的教义,若是他能请
        一部经回家,好好参悟,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家人,在整个法界方
        面,都会很安详。


        甚至你可以请他一起来修行,就更能体会《金刚经》的殊胜之处。


        《金刚经》是如此殊胜,所以一定要对外行接引。


        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个开悟,《金刚经》之所以这麽重要,就
        是因为他可以让众生成就无上菩提。


        而我们设立道场,也是让众生来修行正法,见证、成就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要接引家人,接引亲朋好友,接引一切众生,到殊胜
        的道场来修行正法,这是很重要的,和《金刚经》一样重要。


        因为到道场修行,就有机会成就,这等於你依《金刚经》而开悟
        、修行、见证、成就,所以不要修独觉禅,不要只修自己的成就
        ,也不要等到成就以後再来行接引,再来度化众生。


        当然,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度化众生,但不一定非等到成就
        以後才开始度众,也许你不能够在这一世成就,难道你在今生就
        不接引,不度众了吗?更何况被你接引的人可能比你先成就,他
        为了感恩你,就会帮助你成就,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佛法非常微妙,不是凭脑筋可以想像的,他超越了人类的思考□
        围,非常细腻,甚深且微妙。


        很多想不通的道理,只要去「行」,去实践,就可以了然於心,
        因为这种功德很不可思议。


        因此,只修念佛、拜佛、持咒、读经的人,最好还要再修禅定般
        若,因为不禅定,就不能离相,当然也得不到般若智慧,不知道
        佛国在哪里,不能见证佛的法身。


        如果有人不知道禅定的重要,你可以这麽告诉他。


        回归本心修行才是真修行上个星期,有一位密宗白教的菩曼仁波
        切来看师父,他的世俗名字叫做罗桑吉美,今年二十岁。


        记得他六岁的时候,也就是十四年前,曾经到台北北投的无量寿
        无量光精舍来看师父,师父为他灌顶,并赐他法号「觉妙心明」。


        如今,他由於拥有中华民国国籍,必须善尽服兵役的国民义务,
        所以特地从印度回来,同时抽空来看我。


        菩曼仁波切是出生在台湾的密宗活佛,也就是佛转世来的,为的
        就是要再来人间普度众生。


        菩曼仁波切身负弘法度众的重责大任,我相信这是比当兵还要更
        重要的,所以昨天我已经知道,他可以专心弘法,不用当兵了。


        菩曼仁波切是过去成就的佛再转世来的,因为他要度化众生,他
        是乘这个悲愿而再来人间。


        但虽如此,他还是要再进修、再精进,因为世界的变化很大,人
        心的变化也很大,所以不管是现代的知识,还是佛经的教义,他
        都必须再加以充实,所以还要再修三年半的功课。


        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还要再闭关三年。


        因此六年後,我们可能会在报纸上、或是电视上,看到他弘法的
        情况,我相信他会有一番作为。


        修行不分东西南北,虽然有些非佛教的教派,他们的经典看起来
        好像较偏离现实,但这些教义大都是由後人编写,并非当初的创
        教圣者所说。


        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道教,还是其他教派,都
        是要回归本心而修行,因为每个人的灵性都一样,成就也一样。


        如何回归本心?就是要离相。


        所以,尽管各个宗教的教义不同,名称也不同,只要能够依照灵
        性(本心)来修行,成就都一样。


        因此,对於其他异教的修行人,我们都一样尊重,不要诽谤他们
        ,也不要批评他们,只要他们能依自己的教义,往内心修,转变
        成内心的智慧。


        比方基督教说:「我是光,信我者,得永生」,既然上帝是光,
        相信他可以得到永生,那麽该如何得永生?就是要让自己和上帝
        一样,到达光的层次,那麽,自然就能找到上帝。


        同样的,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只要我们能让本心、让色身,
        也放出无量光,就可以到达佛国,成就佛陀。


        重要的是,你的身心是否清净?是不是还有污染?如何才能清净
        这些污染呢?就是要修行。


        修行可以让灵性得到清净,然後在清净中得到般若智慧,以智慧
        得到入世的圆满,出世的圆觉,而直了成佛。


        身心清净与本心相应「一切唯心」,这个心,指的是本心,所以
        修行要回归本心,不是向外求,因为佛不在外。


        我们要见自己的本尊佛,但他还没有出世,是未来佛,如何找到
        他?就是要与他相印。


        如何相印?就是要印心,简单的说,就是与他的频率相同。


        比方他很清净,你也要让自己的身心很清净,那就是与他相应。


        又比方佛国是清净的,你的心也很清净,那麽自然可以到佛国。


        就怕你的心被外境所转,那就不清净了。


        面对外境的变化,我们要有智慧去转变它,而不是让自己的心被
        它所转。


        应该要让心情很平静,很清净,否则就会起无明,起了无明就会
        有烦恼,有了烦恼就会有痛苦,有了痛苦就落入轮回。


        反过来说,我们要丢掉轮回,丢掉痛苦,丢掉烦恼,丢掉无明,
        就必须回归本心的清净,那是什麽?就是每天都很自在,很法喜
        ,这样自然就超越轮回,因为你与佛性(本心)相应,得到清净
        ,当然就跟佛国相应。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平时很容易忽略。


        记得菩曼仁波切曾说:「许多人都知道修行的重要,但都不来修
        行,这种人是最没有智慧的人」。


        就像以前有一个人,住在道场的对面,每逢周日,他都会到花市
        买花来供佛,可是他就是不来修行。


        其实对他而言,住在道场对面是最方便的,偏偏他不知道把握这
        个因缘,身在福报中,却不懂得惜福,而任意放弃,多麽可惜啊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


        在修行当中,我们每天都是为了修行而生活,为了成就佛菩萨而
        工作。


        当然,工作赚钱的目的,是要养活自己的生命,以及照顾家人的
        生活,但如果有多馀的金钱,应该用於无相布施,奉献给要成就
        的修行人。


        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会将钱财留给後世子孙,结果当
        他离开人间以後,子孙们却为了争夺家产而互相残杀,这是最没
        有智慧的安排。


        佛在《金刚经》所开示的每一品,都很重要,第十六品告诉我们
        「无相布施」的重要性,所以在修持奉行《金刚经》的时候,不
        要害怕被人轻贱,即使真的遇到这种情形,对方等於替我们消灾
        ,而且他会堕入三恶趣界,因为《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遭
        人诽谤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所以要规劝对方,同时自己也要随
        时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是修行人唯一的、也最重要的、
        以「清净」入门的功课,若能确实做到,才是真正的禅行者。



--
┌—————KKCITY—————┐KKMAN团队  全新力作  ◎◎KKBOX◎◎
         bbs.kkcity.com.tw          知名歌手通通都有  所有新歌想听就听
└——From:61.230.184.166     ——┘※※ 内容丰富多元的线上音乐台 ※※
Sat Feb 3 14:54:0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节目] 台湾艺术台 - 金刚经真修实证
#2
自然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台湾艺□/font>N台:http://www.tact.com.tw
            http://tact.myweb.hinet.net/images/main.JPG

强档节□/font>堙@:


                        金刚经真修实证

             周一至周五,早上6点到7点,晚上6点到7点



本周节□/font>□□Ghttp://tact.myweb.hinet.net/List.htm

欢迎收□/font>□D

------------------------------------------------------------------------

经文讲解: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
        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於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
        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
        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
        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文讲解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我们来看看,佛是怎麽告诉须菩提,如
        何清净业障的?每个人自累世以来,难免都会造作身业,这些身
        业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随著灵性而流转,由此可知,业力是
        非常可怕的。


        业力一定要得到净化,否则就不能成就无馀涅盘。


        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让物质体的色身得到清净,在精神体方面
        ,我们的心也要能够清净,甚至包括第七意识「末那识」,即潜
        在意识,也要清净;因为业力都潜伏在潜意识里,就好像一层层
        的乌云覆盖著本心。


        如何清净业力?当然在潜意识里,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记忆,也会
        有好的记忆。


        这些好的记忆,在修行上,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如果是不好的
        业力,就会把你拉回到「人间」,甚至拉到不好的地方,所以一
        定要清净过去的身业。


        《金刚经》共有三十二品,从第一品到第十六品,篇篇品品都很
        重要,第十七品以後,大部份都在重覆前面几品的重点,因为实
        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佛才会一说再说。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接著,世尊又对须菩提说:「修行的男众和女众,如果在受持读
        诵《金刚经》,或是向他人推荐、为人讲解的时候,受到对方的
        侮辱和轻视,甚至还说出不堪入耳的话,那麽这个出言侮辱你的
        人,就会落入三恶趣道│畜生、饿鬼、地狱」。


        在十法界中,三恶趣道是最不好、最难受的法界,都是灾难,没
        有福报。


        从这里可以了解,佛法多麽重要,传法的师父多麽重要,所以不
        可以诽谤佛、诽谤传法的师父,否则,佛说会堕入三恶趣道,不
        可不慎。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从这句话可知,不管人家怎麽说,你都要尽量去接引、去推荐、
        去讲解《金刚经》,如果受人轻贱,对方将会堕入三恶趣,而且
        还会帮我们消灾,让我们更好修行,而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所以不要害怕。


        万一真的遇到这种情形,你可以很婉转的告诉他,最好不要出言
        诽谤,因为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并诚心的邀请他也请一部《金刚
        经》回去看看,或是和我们一起共修,就会慢慢了解。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对方堕入三恶趣,而让我们成就,大家都是
        众生,应该要一起成就,修行人要有这样的慈悲心。


        如果遇到有人口出恶言,你要婉转的告诉他,《金刚经》是佛的
        开示,他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如果对方是异教徒,对《金刚刚》有意见,你可以告诉他,不管
        信仰何种宗教,每个人的灵性都是一样,因为众生平等。


        修行就是修一心,一心就是寂灭,就是涅盘,就是成就。


        这个心就是佛心。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於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
        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佛说到这里,想到自己过去无量阿僧□劫以前,在燃灯佛前,曾
        经供养过八百四千万亿那麽多的诸佛(「那由他」是一个形容词
        ,代表那麽多的),而且这些住世佛,他都一一供养,没有独漏
        过哪一尊。


        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
        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如果後世有人能够受持读诵此经,或是为人解说,他的功德还不
        如佛供养那麽多诸佛的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甚至连电子计
        算机都算不出来的那麽小的数目。


        也就是说,根本无法与佛的「供养诸佛」功德相比。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
        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可是,须菩提,你要知道,如果後世的修行人,能够受持奉行
        《金刚经》,或是为人解说、为人推荐,依《金刚经》的教义来
        修行、开悟、见证、成佛,我具实的说,这种功德非常殊胜,而
        且无量无边。


        不过,也许有人会不相信,甚至还会诽谤、嘲笑,须菩提,你要
        知道,《金刚经》不但殊胜,而且还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如果有
        人诽谤,其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是你无法想像的,一定会堕入三
        恶趣」。


        广行接引度化众生《金刚经》是佛为最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所
        说,所以非常重要,大家有空要多看。


        不一定要念多少遍,或是去背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中的教义。


        在座诸位都是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都是要成就佛菩萨的修行
        人,因此,除了自己要好好开悟《金刚经》的教义,如法修行、
        见证,还要让更多人知道《金刚经》的重要性。


        不要害怕会被别人轻贱、诽谤,因为对方这种行为可以帮我们消
        灾。


        但你还是要规劝他,他只是一时不了解其中的教义,若是他能请
        一部经回家,好好参悟,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家人,在整个法界方
        面,都会很安详。


        甚至你可以请他一起来修行,就更能体会《金刚经》的殊胜之处。


        《金刚经》是如此殊胜,所以一定要对外行接引。


        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个开悟,《金刚经》之所以这麽重要,就
        是因为他可以让众生成就无上菩提。


        而我们设立道场,也是让众生来修行正法,见证、成就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要接引家人,接引亲朋好友,接引一切众生,到殊胜
        的道场来修行正法,这是很重要的,和《金刚经》一样重要。


        因为到道场修行,就有机会成就,这等於你依《金刚经》而开悟
        、修行、见证、成就,所以不要修独觉禅,不要只修自己的成就
        ,也不要等到成就以後再来行接引,再来度化众生。


        当然,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度化众生,但不一定非等到成就
        以後才开始度众,也许你不能够在这一世成就,难道你在今生就
        不接引,不度众了吗?更何况被你接引的人可能比你先成就,他
        为了感恩你,就会帮助你成就,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佛法非常微妙,不是凭脑筋可以想像的,他超越了人类的思考□
        围,非常细腻,甚深且微妙。


        很多想不通的道理,只要去「行」,去实践,就可以了然於心,
        因为这种功德很不可思议。


        因此,只修念佛、拜佛、持咒、读经的人,最好还要再修禅定般
        若,因为不禅定,就不能离相,当然也得不到般若智慧,不知道
        佛国在哪里,不能见证佛的法身。


        如果有人不知道禅定的重要,你可以这麽告诉他。


        回归本心修行才是真修行上个星期,有一位密宗白教的菩曼仁波
        切来看师父,他的世俗名字叫做罗桑吉美,今年二十岁。


        记得他六岁的时候,也就是十四年前,曾经到台北北投的无量寿
        无量光精舍来看师父,师父为他灌顶,并赐他法号「觉妙心明」。


        如今,他由於拥有中华民国国籍,必须善尽服兵役的国民义务,
        所以特地从印度回来,同时抽空来看我。


        菩曼仁波切是出生在台湾的密宗活佛,也就是佛转世来的,为的
        就是要再来人间普度众生。


        菩曼仁波切身负弘法度众的重责大任,我相信这是比当兵还要更
        重要的,所以昨天我已经知道,他可以专心弘法,不用当兵了。


        菩曼仁波切是过去成就的佛再转世来的,因为他要度化众生,他
        是乘这个悲愿而再来人间。


        但虽如此,他还是要再进修、再精进,因为世界的变化很大,人
        心的变化也很大,所以不管是现代的知识,还是佛经的教义,他
        都必须再加以充实,所以还要再修三年半的功课。


        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还要再闭关三年。


        因此六年後,我们可能会在报纸上、或是电视上,看到他弘法的
        情况,我相信他会有一番作为。


        修行不分东西南北,虽然有些非佛教的教派,他们的经典看起来
        好像较偏离现实,但这些教义大都是由後人编写,并非当初的创
        教圣者所说。


        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道教,还是其他教派,都
        是要回归本心而修行,因为每个人的灵性都一样,成就也一样。


        如何回归本心?就是要离相。


        所以,尽管各个宗教的教义不同,名称也不同,只要能够依照灵
        性(本心)来修行,成就都一样。


        因此,对於其他异教的修行人,我们都一样尊重,不要诽谤他们
        ,也不要批评他们,只要他们能依自己的教义,往内心修,转变
        成内心的智慧。


        比方基督教说:「我是光,信我者,得永生」,既然上帝是光,
        相信他可以得到永生,那麽该如何得永生?就是要让自己和上帝
        一样,到达光的层次,那麽,自然就能找到上帝。


        同样的,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只要我们能让本心、让色身,
        也放出无量光,就可以到达佛国,成就佛陀。


        重要的是,你的身心是否清净?是不是还有污染?如何才能清净
        这些污染呢?就是要修行。


        修行可以让灵性得到清净,然後在清净中得到般若智慧,以智慧
        得到入世的圆满,出世的圆觉,而直了成佛。


        身心清净与本心相应「一切唯心」,这个心,指的是本心,所以
        修行要回归本心,不是向外求,因为佛不在外。


        我们要见自己的本尊佛,但他还没有出世,是未来佛,如何找到
        他?就是要与他相印。


        如何相印?就是要印心,简单的说,就是与他的频率相同。


        比方他很清净,你也要让自己的身心很清净,那就是与他相应。


        又比方佛国是清净的,你的心也很清净,那麽自然可以到佛国。


        就怕你的心被外境所转,那就不清净了。


        面对外境的变化,我们要有智慧去转变它,而不是让自己的心被
        它所转。


        应该要让心情很平静,很清净,否则就会起无明,起了无明就会
        有烦恼,有了烦恼就会有痛苦,有了痛苦就落入轮回。


        反过来说,我们要丢掉轮回,丢掉痛苦,丢掉烦恼,丢掉无明,
        就必须回归本心的清净,那是什麽?就是每天都很自在,很法喜
        ,这样自然就超越轮回,因为你与佛性(本心)相应,得到清净
        ,当然就跟佛国相应。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平时很容易忽略。


        记得菩曼仁波切曾说:「许多人都知道修行的重要,但都不来修
        行,这种人是最没有智慧的人」。


        就像以前有一个人,住在道场的对面,每逢周日,他都会到花市
        买花来供佛,可是他就是不来修行。


        其实对他而言,住在道场对面是最方便的,偏偏他不知道把握这
        个因缘,身在福报中,却不懂得惜福,而任意放弃,多麽可惜啊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


        在修行当中,我们每天都是为了修行而生活,为了成就佛菩萨而
        工作。


        当然,工作赚钱的目的,是要养活自己的生命,以及照顾家人的
        生活,但如果有多馀的金钱,应该用於无相布施,奉献给要成就
        的修行人。


        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会将钱财留给後世子孙,结果当
        他离开人间以後,子孙们却为了争夺家产而互相残杀,这是最没
        有智慧的安排。


        佛在《金刚经》所开示的每一品,都很重要,第十六品告诉我们
        「无相布施」的重要性,所以在修持奉行《金刚经》的时候,不
        要害怕被人轻贱,即使真的遇到这种情形,对方等於替我们消灾
        ,而且他会堕入三恶趣界,因为《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遭
        人诽谤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所以要规劝对方,同时自己也要随
        时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是修行人唯一的、也最重要的、
        以「清净」入门的功课,若能确实做到,才是真正的禅行者。



--
┌—————KKCITY—————┐   □  想要成立班系社团站台吗?  
         bbs.kkcity.com.tw          │ □ KKcity即日起开放BBS站申请罗!
└——From:61.230.184.166     ——┘   □ □  免程式技术、硬体成本的选择!!
Sat Feb 3 14:52:3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