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法与义、法与律的对立
#1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佛开示的正法,虽方便的说为圣道,圣道所觉悟的如实,由圣道而实现的解脱,而实就
是佛陀自觉自证的内容。但在佛法的流传中,法与义,法与律,却分化而对立起来。法与
义artha并举,阿含经中到处可见。考察起来,也还有三类:一、如『杂阿含经』(卷二
八)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义?谓贪欲永断,
□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这是以八圣道为法,以圣道所得的利益效果为义。又如『
杂阿含经』(卷一六)说:「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义饶益,巴利藏作
「不引义利」。可见义是从法而来的实效,也就是修法的真正义利。义是实际的义利,所
以空虚的议论,迷妄的宗教行仪(如苦行等),是没有实际效果的,都称之为「无义」,
而为佛所呵弃。

二、法是圣道所现见的,义是法所含的内容,如『杂阿含经』(卷一二)说:「法说,
义说」。法是如实知见的缘起支,义是缘起支的别别解说。与此相当的『相应部』(一二
.一——二),虽作「法说、分别说」,然据四无碍解的法无碍解、义无碍解;及四依的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而说,法为圣道所现见的,义是所含内容的分别,是非常恰当的
。法与义的这一对说,是重於开示解说的(教法)。

三、重於教法而更进一步的,如『中阿含经』(卷一)『善法经』说:「云何比丘知法
耶?谓比丘知正经、歌咏、记说、偈□、因缘.撰录、本起、此说、生处、广解,未曾有
法及说义。……云何比丘知义耶,谓比丘知彼彼说义,是彼义,是此义」。这是以十二分
教(巴利藏见增支部七集,作九分教)为法,以十二分教的意义为义。这样,法是佛所说
的一切教法(本生、譬喻等都在内),而不是专指圣道现见的法了。从『杂阿含经』所见
的法与义,到『中阿含经』(或增支部)所见的法与义,看出了佛教界从重於证法,而倾
向於教法的历程。

法与律的并举,是僧伽发展所引起的。佛的成正觉,转法轮,一贯是法的现觉,法的开
示。由於随佛出家的多了,所以「依法摄僧」而有僧伽的成立。一方面,因学众的违犯而
有学处s/iks!a^pada的制立;半月半月说,名为波罗提木叉。一方面,规定了出家,受戒
等僧伽的制度。出家中心的僧伽,日渐广大,这些被称为律的,也日渐重要,达到与法对
立并举的地位。说到律,梵语vinaya,音译为□奈耶,□尼;义译为律,调伏。经律中常
见法与律并举,如「法律」;「法□奈耶」;「是法是□尼,非法非□尼」等。法与律的
对举,起初是与「法义」并举一样,表示法与法的效用。正法的现见,是如实知而得解脱
的;由法而得这样的义利,所以称为义。同样的,法——圣道的修证,一定是离罪恶,离
颠倒,离缚著而身心调伏的,所以称为□尼。我曾比喻为:法如光明的显发,□尼如阴暗
的消除:法与□尼,是同一内容的两面。

但在僧伽的发展中,和乐清净,为僧伽的特质。在僧伽中,无论是个人的身心活动,或
是僧伽的自他相处。如有不和乐清净的,就与法不相顺而有碍於法的进修。反之,如消除
不和乐清净的因素,自能「法随法行」而向於正法。这样,犯罪而行忏悔,奉行僧伽的规
制,就称为□尼,与法有同等的重要性。

『□尼母论』(卷七)说:「□尼者,凡有五义:一、忏悔,二、随顺,三、灭,四、
断,五、舍」。「忏悔」是犯或轻或重的过失,作如法的忏除,约波罗提木叉说。「随顺
」是遵照僧伽的规制——受戒、安居等,如法而作。这二类,又称为「犯□尼」。「灭」
是对僧伽引起的纠纷,如法灭除,就是现前□尼等七□尼。这又称为「灭斗诤言讼□尼」
。「断」是对烦恼的对治伏灭,又称为「断烦恼□尼」。「舍」是对治僧残的「不作舍」
与「见舍」。从古代的解说来看,都是有个人的思想或行为错误的调伏;不遵从僧伽规制
或自他斗诤的调伏。「断烦恼□尼」,可说是□尼的本义;因为见法必断烦恼,断烦恼就
能见法。但在僧伽制度的开展中,□尼成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的总称。其後,著重於教法
,所以结集的文句,也就内容不同,而分为法(经)与□尼。法与□尼,由於教典各别,
渐被看作不同的二事。这不但局限了法的内容,律师们还高唱「□尼至上」,想与法一论
短长!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
         bbs.kkcity.com.tw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220.141.197.46     ——┘ KKADSL http://adsl.kkcity.com.tw
Fri Feb 9 21:51:5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