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1
知母念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

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的巨著。全知麦彭仁波切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衷的敬仰,为後世留下了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


    九六年的时候,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曾用半年多的时间,在五明佛学院为六、七千名

汉藏四众弟子宣讲过这部著作。记忆中,每当上师宣说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广行布施、安忍

、精进求法等公案时,他老人家总会为这些展示世尊奉献、苦行等感人情怀的精彩故事流

出信心的泪水。特别是在传讲世尊行菩萨道时以身布施的诸多公案过程中,法王经常是泪

流满面、哽咽难言,有时竟无语凝咽很长时间。他曾经这样说过:「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

为我们这些浊世众生付出如此难以描述、难以尽数的代价与心血、若没有他的精进修行与

终成正果,这娑婆世间哪里还会有佛法?我们这些愚痴众生又何以摆脱轮回?他如果不称

佛,或不宣说佛法,身陷无明暗夜中的众生又怎会知道这世上还有朗朗慧日,还有湛湛乾

坤?」当时在场的的几千名有缘弟子也常常被打动得泪湿双眼,他们对世尊割舍一切、放

下一切的大无畏之举生起了强烈信心。


    我那时也为四、五百名汉族四众弟子同时口译法王的传讲,尽管这部广传被本人从头

至尾口译过一遍,且有多人做过笔录,但因时间仓促、无遐细校等原因,这部书稿始终未

能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次我重新按照藏文原著,一字一句将其全部笔译出来,这才有了这

部广传完整版本。由於是对照原文反覆校改、审慎斟酌,故而我本人对此译本还是比较满

意的。


    我想任何有智慧、又不抱偏见、成见的读者一定可以看出,这本《白莲花论》绝非世

间凡夫所可能驾驭、创作,它完全是从尊者的深广慧海里、从他的本性当中自然流露的一

部杰作。他将所有存在於世的关於世尊的传记全部汇总起来,再加以自己的慧眼观照,终

於使涓涓细流汇集成功德大海,在浊世众生面前竖立起一座关於世尊的永恒丰碑。


    这本传记主要记述佛祖因地时,上以国王之躯、下凭畜牲之身为利益众生而发心、修

持、牺牲等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如果说当今大多数人,包括众多佛教徒,对释迦

牟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他曾是印度王子、後出家求道并最终证悟成佛的层次上的话,这本

广传将第一次向世人全面、详细、系统介绍世尊无数劫中六度万行之行迹,能听闻读诵到

这本传记,能多多少少对佛祖多一些感性认识与理性了解,对所有末世而言,这是一件多

麽值得人庆幸的事情。


    每当看到这本《白莲花论》,或者想起上师的话,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就联想起身边的

人与事。现今的社会、时代可能太缺乏慈悲、关爱,所以全社会都在大张旗鼓地鼓励献血

、献骨髓、献器官;而当有人在生命历程中的某个瞬间、某一天、或几个月、几年、几十

年中,以自私自利之心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做下一些功德善事的时候,各种报导、奖励、

荣誉便会纷至沓来;我们还设有「见义勇为基金会」;我们的耳边经常都会响起「英雄流

血又流泪」的哀叹......


    去看看释迦牟尼佛的心行吧,看看他如何无数次地施身、施眼、施骨髓......;哪怕

为一个再微不足道的众生,他也能心甘情愿、满含喜悦、无丝毫利己之心与後悔之意地舍

身取义,是他的行为太高尚,还是我们的道德水平太低劣?


    本书所讲的布施身肉、甚深空性等法门,相信藏地民众都能完全理解,不会有什麽恶

劣的分别念产生,因藏族人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大乘佛法的理念。但对一些不信佛、或初

入佛门的人而言,希望他们看到佛祖不可思议的举止言行是,千万不要妄加评议,更不要

随意诽谤,不要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面前展现自己的浅薄无知,不要对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的世尊生起邪见。有些境界、现象、行为、论点必须通达佛法的真实教理才有可能完全理

解,那时你再下结论并不为迟。


    另外,本书中经常提到一些数量词,诸如八万四千国家、无数劫、几十万由旬、成千

上万国土、人寿无量岁等,有些是定数,有确切所指;有些则可能只是泛指数量众多。在

提到一些国家、地区及生活习俗等概念时,也可能会与现代测绘、现代风尚有些出入,这

一点想来大家也都能理解。我们上一辈子的生活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在短短几年、十

几年中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指责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作风、观念全都是垃圾吗?


    还有一点要提请大家注意:不要以为本书是一部神话传说大全。因神话传说是虚幻不

实的东西,而本书中所述全是释迦牟尼佛掉血掉泪的真实记录!每一句话、每一段情节、

每一种道理都有足够的教证、理证,它们完全能经得起任何科学的推敲与实修的检验,当

然也包括历史的考证。经常都会有人把自己理解不了的现象或本身就非常深奥的某种理论

与实修体系简单扫入神话、迷信之列,这实在不是智者所应有的行为,只有愚痴者才会人

云亦云,才会不经自己思索就轻下妄断。真的永远也假不了,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作为佛教徒,了解佛祖的行持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与修习内容;即便是一个非佛教徒,

了解一位伟人、一位导师的灵魂发展史也当属应为之事,更何况见闻、读诵、受持、为人

演说、书写此书还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随身。麦彭仁波切在本传记中就曾说过:「听到本传

记中的任何一个公案後,仅仅於一刹那生起信心,解脱的种子就会播植在自相续中,无量

无边功德就此孕育、产生。若全部听闻、完整阅读,并对之生起恭敬心与信心的话,所得

功德更无法用言语描述。以此种方式了知大乘菩萨道之内容,并对其生起信解心,此种作

为对自他都能带来极大利益。正如马鸣论师所说:『以殊胜感人故事,宣说如来与佛法,

不信之人令生信,对佛法生欢喜心。』」


    既如此,那就希望所有佛门弟子,对佛法感兴趣之人,或者并不信仰佛教、但却愿意

汲取全人类所有崇高智慧与卓越人格的人士,都能用心打开这本《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

花论》。


    如今的许多人整日只忙於吹嘘自己,对於大慈大悲的佛陀事迹倒只字不提,这真令人

遗憾。我们原本应该广宣有功德之人的传记以利群生,而佛祖的功德难道不应该被放在最

重要的位置上吗?有智之人真应该沉下心来走入佛陀的心地,然後把自己的所得以最大的

可能、权巧方便地向众人诉说。众多经论中都说:一个人只要能口诵一句「南无释迦牟尼

佛」都能令今生来世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那麽如果有人能发心印行、缮写、赠送、流通

此书,所获功德自不必多言。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说过:「作为佛门弟子,每天都应该念诵释迦牟尼佛的

仪轨及心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太令人惭愧了。」正是在法王的带动下,当时听讲

的几千名四众弟子与後来的无数有缘者才发愿要不间断地念诵此仪轨及咒语。为方便以後

的修行者也能如法念诵、如理行持,在这本书正文之前特意附上此篇仪轨,真诚希望大家

每天都能坚持念诵,以期能早日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福慧圆满、终成正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论典记叙的是佛祖因地时於大乘根机众生面前显现的行为,世尊

在小乘根机或密乘根机众生前的显现,在别种论典中有不同论述,读者可互为参考。另外

为了方便阅读,本书在翻译时加了一些小标题,但由於原文内涵非常博大丰富,因此每个

小标题并不能完全包容它题下的所有内容,更何况还有一些不同的故事、情节,由於篇幅

所限被放在了一个标题之下。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不要望文生义,也不要牵强附会。


    最後,希望所有於茫茫轮回迷途中有幸读到这本传记的这一代以及後代读者,都能在

心间永远铭刻世尊的不朽风□。愿他们暂时能享人天福报,最终皆证圆满佛果!


                                                                        索达吉
                                                    佛历二五四六年神变月十五日
                                                    公元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喇荣网站上可以阅读此著作:
http://www.zhihui.org/browse/zhuanji/shijiamounifoguangzhuan_bailianhualun.htm
http://www.zhihui.org/browse/zhuanji/shijiamounifoguangzhuan_bailianhualun_2.htm

供养给大家 <(_ _)>

--

        忍耐或耐心的最大好处,在於它是治疗愤怒这种苦恼情绪的最佳药方。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168.203.225
※ 编辑: Jack0           来自: 218.168.203.225      (02/20 22:10)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03-225.dynamic.hinet.net
Jack0 07/02/20 22:28:36  218.168.203.225 修改这篇文章
Tue Feb 20 22:28:3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