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我」的幻觉]
#1
净心
[「我」的幻觉]

    为我们带来问题的「生」是精神上的「生」——「我」的意识生起。一旦我慢生起,
「我是什麽」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出现,如「我是人」、「我是动物」、「我是好人」、
「我是坏人」等等。当「我是什麽」生起後,分别计较也就生起,如「我比某人强」、「
我比某人差」、「我和某人不相上下」.... 这些念头都属於同一类, 都是我慢——认为
有「我」存在。「生」指的就是这种念头的生起。因此,一个人可以在一天内「生」很多
次、几十次,甚至一小时内,就可以经历许多次「生」。每当生起「我」、「我是什麽」
的念头时,就是一次的「生」;反之,就没有「生」,这种从「生」解脱的境界就是清凉
的境界。所以,谨记这原则:当「我」、「我所有」的念头生起,心中的轮回就出现了,
而这就意味著痛苦、烧灼、轮回;若从这些观念的缺憾中超脱,当下就是涅盘,这种涅盘
称为「一向涅盘」( tadanga-nibbana )或「镇伏涅盘」( vikkhambhana-nibba na )
。

    增支部讨论过一向涅盘。一向涅盘是指当外境出现时,却意外地【译注二】在刹那间
没有生起「我」、「我所有」等念头的境界,也就是由於良好的外在环境造成「我」、「
我所有」的念头暂时不存在的状态。而比一向涅盘更高的层次是在我们从事某种修行,尤
其是修定时,控制自己的心念,不让「我」、「我所有」的念头生起,这种暂时止息「我
」、「我所有」的状态,就称为镇伏涅盘。只有当我们成功地去除一切烦恼,才能达到圆
满、真实的涅盘。

    接著,我们把讨论□围设定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上。大家必须明白:任何时候只要有
「我」、「我所有」的念头,当下就有「生」、苦与轮回。「我」生了,过一会儿,「我
」止息了,随後又「生」,持续一阵子,再度止息,这种过程称为轮回。因为「我」的意
识「生」起,所以苦;如果外在环境美好,以致「我」没有生起,内心就呈现安详,这就
是一向涅盘,是一种短暂的涅盘,是涅盘的「样品」,它寂静、清凉。

    如果我们留意增支部如何诠释涅盘,将更了解涅盘的意义。增支部说涅盘的意思是清
凉,如果炙热的东西冷了,就说它已经「涅盘」了;野生动物被驯服而不具危险性了,也
说它已经「涅盘」了。那麽,人要怎样才能「冷却」(清凉)呢?这问题相当复杂,因为
人类的智慧并不能在一瞬间达到顶峰,而是长期慢慢累积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先回顾历史
。

    佛世之前的人认为涅盘就是感官的满足,因为人若能得到他所冀求的某种官能的满足
,就会经验到某种程度的清凉。例如在大热天里,冲个冷水澡,便感觉清凉;进入安静的
环境,有不受干扰的满足感,也会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清凉。所以当时的人就大量追求感官
满足的涅盘。後来,较有智慧的人发现这并不圆满,他们明白感官的满足是骗人的,於是
转而追求禅定,并发现禅定的清凉。因此,他们认为禅定是涅盘,尤其是四禅天,正是在
释迦牟尼佛觉悟之前,人们所追求的涅盘。当时的老师教导人们:涅盘就是最微细、最深
入的禅定境界, 佛陀证悟前所追随的最後一位导师郁陀罗罗摩子( Uddaka-  Ramaputta
)就告诉佛陀:得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苦就彻底止息了。但是佛陀并不相信、不接受、不
认为这是真正的涅盘,於是离开郁陀罗罗摩子,以自己的方法继续深入地探讨,直至证悟
到:完全去除烦恼执著就是涅盘。正如佛陀後来教导:「彻底调伏『我慢』是无上的喜乐
」,当烦恼彻底消除时,就是涅盘;如果只是暂时没有烦恼的困扰,那是短暂的涅盘,因
此就出现一向涅盘、现法涅盘与镇伏涅盘等名词,这些同样都是指某种程度的解脱。

    如果我们正确地检视自己,会发现身心并非时时刻刻被烦恼烧灼著,有时也能没有烦
恼。若不是如此,我们早就被这些烦恼逼疯、逼死了,世界上就不可能还剩下这麽多人!
所以我们要感谢远离烦恼的短暂时刻,使我们不致精神失常、发疯或死掉。让我们公平地
对待自然的法则,并且感谢自然法则的恩泽,使我们每天有一段充裕的时刻免却烦恼,如
睡眠就是其中之一,当内心清明、冷静、轻松时也是。一个人如果能遵循自然的轨则,就
可以避免精神紧张与心理失常,否则,就会愈来愈紧张而情绪失常,直到并发精神病,甚
至死亡。让我们感谢短暂的涅盘,和由良好的外在环境所成就的涅盘,那时,没有贪爱、
我慢、邪见,更重要的是没有「我」、「我所有」的念头,内心是空灵的、自在的;这短
暂的时刻足够让我们休息一下,因此而保持健康。

    过去的人处於涅盘的时间较多,现代人由於瞬息万变的知识与活动,比以前的人更常
受到烦恼的干扰,精神紧张或患心理疾病的比以前更多,增加的速度快得令医院无法应付
,这是现代人的耻辱。拥有的知识愈多,却愈可能精神错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单纯
,就是现代人不知道如何放松精神,让心灵休息。现代人野心太大了,从小开始就被教导
要有雄心,也因此从儿童时期起就精神不适,一旦学业完成,他们已经是有精神困扰的人
了。这是他们对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我所有」念头的生起,就会造成苦——
没有任何兴趣的结果。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生」的意义。一个人不管「生」为什麽,都只有苦,因为这里
所谓的「生」,是指由於不觉察而生起的执著。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人
的内心生起「我是什麽」,而他能觉察这个念头的生起,这就不是一种「生」;相反的,
如果他迷迷糊糊地不能觉察,就是「生」。因此,佛陀劝导人要时时刻刻保持明觉。如果
我们知道自己是什麽、应该做什麽,并且醒觉地做该做的事,就不会有苦,因为这时没有
「我」、「我所有」的念头生起;一旦迷惑、失念、漫不经心,就会贪爱执著於「我」、
「我所有」、「我是某某」、「我怎麽怎麽」的念头,这就是「生」。


节录自『生命之囚』,佛使比丘著
http://ccbs.ntu.edu.tw/canon/PUBLIC/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狮子吼佛学专站   
  □□ □□□□□□□  □□□      □□□  □□□□Ξ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Mon Mar 10 16:05:37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