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1
净心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7)假设我们被问: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我们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去想答案,若有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人会阻止他。但
如果依据佛陀所教的回答,我们必须说:「在家人应该学习所有如来( Tathagata)宣说
有关『空』( sunnata )的教示( suttantas )」。「素□答」( suttanta )是佛陀
所有教诲的核心,是经系统化且完整、妥善地结集而成,这就称为「素□答」。

    sutta 指的是经典,  anta 的意思是究竟,因此「素□答」( sutta nta )是完整
又系统化,将最精华的部份结集而成的经典。 它就像「吠檀多」( vedanta )这个字,
「吠陀」( veda )的意思是知识,「吠檀多」是知识中的精华,是将知识作最完整而有
系统化的结集。

    请记住「素□答」这个字!所有「素□答」都是如来所说,是如来所教,而且都与「
空」相应。关於这点,有人问佛陀要如何修法,才能获得永恒安乐的利益,佛陀回答:「
所有『素□答』是如来所说,与『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句话的重点
在於「与空相应」。

    「空」( sunnata )这个字,你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先不要退缩【译注
一】,因为它正是佛教最重要的字眼。请注意听:「空」字或可译为「空无一物」,它有
好几个用法与意义,佛陀所说的「空」,不是指什麽东西都没有的「物质空」。这里的「
空」,是指智慧的「空」,因为所有事物仍然存在,也许会多到充塞整个世界,但佛陀说
它们是「空」或「空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我所有」。我再说一次,这
些都是为了教我们不要去执取任何事物。

    在家人尤其应该学习佛陀所说「空」的教示。一般说来,普遍的人都误解「空」,以
为它对在家人而言是太过高远的理论,究其原因,是因他们没有听闻过佛陀对「空」的教
示。所以请好好记在心里,不只是出家人,即使是在家人也必须学习「空」、理解「空」
、践行「空」【译注二】。

    佛陀开示过这句话: 「在家人应该学习与『空』相应的事」(泰本巴利藏  19 册,
512 页),期望你们不要再害怕「空」或与「空」有关的事。

    请跨出你的脚步,多去了解「空」。若要深入、详尽地解释「空」,那会花相当多的
时间,在此,我们只讨论它的核心及实质,也就是空掉「我」及「我所有」的感觉——空
性,这样就足够了。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世
间空」就是这个意思。

【译注一】泰国佛教界对「空」误解极深,说到「空」都无法理解。泰国的高僧从来多谈
          苦、无常、无我,少谈到「空」。直到佛使比丘发现经典多说「空」,佛陀甚
          至说:「一切教诲不与『空』相应,则非佛说。」佛使尊者四十多岁就开始宣
          说「空」是佛陀最高的教诲,当时一般人以为他疯了,或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位
          「佛教学者」,只会说不会做。直到今日泰国佛教谈及「空」的著作,还是多
          为佛使尊者所撰,少部份弘扬空理的人,也多是曾在其门下修学的法师。

【译注二】泰国在家人以为「空」高深莫测,是根本做不到的事,甚至说:「『空』是出
          家人的事。」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Sun Feb 25 08:24:0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2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purify.bbs@cbs.ntu.edu.tw (净心)》之铭言:
>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
> (7)假设我们被问:
>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
>     我们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去想答案,若有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人会阻止他。但
> 如果依据佛陀所教的回答,我们必须说:「在家人应该学习所有如来( Tathagata)宣说
> 有关『空』( sunnata )的教示( suttantas )」。「素□答」( suttanta )是佛陀
> 所有教诲的核心,是经系统化且完整、妥善地结集而成,这就称为「素□答」。
>     sutta 指的是经典,  anta 的意思是究竟,因此「素□答」( sutta nta )是完整
> 又系统化,将最精华的部份结集而成的经典。 它就像「吠檀多」( vedanta )这个字,
> 「吠陀」( veda )的意思是知识,「吠檀多」是知识中的精华,是将知识作最完整而有
> 系统化的结集。
>     请记住「素□答」这个字!所有「素□答」都是如来所说,是如来所教,而且都与「
> 空」相应。关於这点,有人问佛陀要如何修法,才能获得永恒安乐的利益,佛陀回答:「
> 所有『素□答』是如来所说,与『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句话的重点
> 在於「与空相应」。
>     「空」( sunnata )这个字,你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先不要退缩【译注
> 一】,因为它正是佛教最重要的字眼。请注意听:「空」字或可译为「空无一物」,它有
> 好几个用法与意义,佛陀所说的「空」,不是指什麽东西都没有的「物质空」。这里的「
> 空」,是指智慧的「空」,因为所有事物仍然存在,也许会多到充塞整个世界,但佛陀说
> 它们是「空」或「空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我所有」。我再说一次,这
> 些都是为了教我们不要去执取任何事物。
>     在家人尤其应该学习佛陀所说「空」的教示。一般说来,普遍的人都误解「空」,以
> 为它对在家人而言是太过高远的理论,究其原因,是因他们没有听闻过佛陀对「空」的教
> 示。所以请好好记在心里,不只是出家人,即使是在家人也必须学习「空」、理解「空」
> 、践行「空」【译注二】。
>     佛陀开示过这句话: 「在家人应该学习与『空』相应的事」(泰本巴利藏  19 册,
> 512 页),期望你们不要再害怕「空」或与「空」有关的事。
>     请跨出你的脚步,多去了解「空」。若要深入、详尽地解释「空」,那会花相当多的
> 时间,在此,我们只讨论它的核心及实质,也就是空掉「我」及「我所有」的感觉——空
> 性,这样就足够了。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世
> 间空」就是这个意思。
> 【译注一】泰国佛教界对「空」误解极深,说到「空」都无法理解。泰国的高僧从来多谈
>           苦、无常、无我,少谈到「空」。直到佛使比丘发现经典多说「空」,佛陀甚
>           至说:「一切教诲不与『空』相应,则非佛说。」佛使尊者四十多岁就开始宣
>           说「空」是佛陀最高的教诲,当时一般人以为他疯了,或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位
>           「佛教学者」,只会说不会做。直到今日泰国佛教谈及「空」的著作,还是多
>           为佛使尊者所撰,少部份弘扬空理的人,也多是曾在其门下修学的法师。
> 【译注二】泰国在家人以为「空」高深莫测,是根本做不到的事,甚至说:「『空』是出
>           家人的事。」

    这看来佛使比丘对於空义的理解恐怕还是有误的,如果仅是说心里没有任何的我与我
所有的感觉这就是空,那麽佛法恐怕就成了绝对唯心论,且如果说心里无我与我所即是空
,那麽恐怕植物与矿物都已经证空性了,因为他们没有我与我所的感觉不如直接说它们根
本没有感觉,植物人也证空了,因为他也没有感觉,如此的诠释空性,明显的是对於空性
的错解。

    内容以及篇章实在太多了,实在无法一一回覆,仅以以上几篇略为分辨抉择之。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61.67.46.20        ——┘ http://www.kkbox.com.tw
Mon Feb 26 13:46:0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3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shenshyh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这看来佛使比丘对於空义的理解恐怕还是有误的,如果仅是说心里没有任何的我与我
> 所有的感觉这就是空,那麽佛法恐怕就成了绝对唯心论,且如果说心里无我与我所即是空
> ,那麽恐怕植物与矿物都已经证空性了,因为他们没有我与我所的感觉不如直接说它们根
> 本没有感觉,植物人也证空了,因为他也没有感觉,如此的诠释空性,明显的是对於空性
> 的错解。
>     内容以及篇章实在太多了,实在无法一一回覆,仅以以上几篇略为分辨抉择之。


末学建议您仔细的阅读佛使以下该段文字:

> > 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
> > 「世间空」就是这个意思。

佛使并未对「胜义空」有任何的表述,
任何文字语言上对於「空」的种种表述,
乃至架构於「我」、「我所有」的基础上而对於「空」的种种表述
都属於「世间空」的□围

然而当您在文字中叙述:佛使比丘对於空义的理解恐怕还是有误的
实际上末学相信您对「胜义空」的见解也绝非正确
毕竟您并末「如实地」入流解空,又如何对「胜义空」有正确的知见呢?

--
诸行无常 Anicca vata sankhara,
是生灭法 Uppada vaydhammino;
生灭灭己 Uppajjhitva nirujjhanti,
涅盘无我 Tesam vupasamo sukho.

从菩提树下走过 http://www.wretch.cc/blog/edharma
--
┌—————KKCITY—————┐   线上音乐新震撼  
         bbs.kkcity.com.tw           ^_^ /  随选随播免等待  KKBOX  ^_^ / 
└——From:59.112.161.168     ——┘     http://www.kkbox.com.tw     
Mon Feb 26 23:18:1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4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chuit ( )》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这看来佛使比丘对於空义的理解恐怕还是有误的,如果仅是说心里没有任何的我与我
> > 所有的感觉这就是空,那麽佛法恐怕就成了绝对唯心论,且如果说心里无我与我所即是空
> > ,那麽恐怕植物与矿物都已经证空性了,因为他们没有我与我所的感觉不如直接说它们根
> > 本没有感觉,植物人也证空了,因为他也没有感觉,如此的诠释空性,明显的是对於空性
> > 的错解。
> >     内容以及篇章实在太多了,实在无法一一回覆,仅以以上几篇略为分辨抉择之。
> 末学建议您仔细的阅读佛使以下该段文字:
> 佛使并未对「胜义空」有任何的表述,
> 任何文字语言上对於「空」的种种表述,
> 乃至架构於「我」、「我所有」的基础上而对於「空」的种种表述
> 都属於「世间空」的□围
> 然而当您在文字中叙述:佛使比丘对於空义的理解恐怕还是有误的
> 实际上末学相信您对「胜义空」的见解也绝非正确
> 毕竟您并末「如实地」入流解空,又如何对「胜义空」有正确的知见呢?


    佛使说心若没有我、我所的感觉,这个心就是空的,这很明显的,佛使所说的空是空
无义,且有流於唯心论的倾向,而说唯心与空无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才以以上的例子驳斥
佛使比丘的说法。

  至於您评论我对空义的了解,不知你所谓「如实地」入流解空是何意?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  只要你通过身份认证 ~    □□
         bbs.kkcity.com.tw           免经验、五人连署即开班系板 
└——From:61.67.46.20        ——┘   □□  赶快为班上设个秘密基地吧! 
Tue Feb 27 07:59:3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5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中部』的,名为『乞食清净经』。比较起来,『杂阿含经』的文句,简要得多,应该是
初集出的。『乞食清净经』中,舍利弗S/a^riputra说:「我今多住空住」。

佛赞叹说:「空住是大人住」 (注1)。大人住, 『杂阿含经』作「上座禅住」。
上座sthavirathera,或译「尊者」,所以『瑜伽论』作「尊胜空住」(注2)。无论是大人
住,尊胜空住,都表示了在一切禅慧中,空住是伟大的,可尊崇的。传说佛灭百年,
举行七百结集时,长老一切去Sabbaka^mi多入空住。分别说Vibhajyava^din系的律典,
也称之为「大人三昧」;

『十诵律」作「上三昧行」(注3)。可见空住——空三昧,在佛教初期,受到了佛教界的
推崇。舍利弗与一切去的空住,都是在静坐中,但佛对舍利弗说:要入上座禅住的,
在出入往来乞食(行住坐卧)时,应该这样的正思惟:在眼见色,……意知法时,有没有
「爱念染著」(注4)?如有爱念染,那就「为断恶不善故,当勤欲方便堪能系念修学」。
如没有,那就「愿以此喜乐善根,日夜精勤系念修习」。这可见修习空住,不仅是静坐时
修,更要应用於日常生活中,安住远离爱念染著的清净。离去爱念染著,是空;没有爱念
染著的清净,也是空:空,表示了离爱染而清净的境地。

『中部』的『空小经』,『空大经』,是依此经所说的空住,修习传宏而又分别集出的。
在空的修行中,这是值得尊重的「空经」。

    『义品』的答摩犍提Ma^gandiya所问偈,说到了「空诸欲」(注5)。空诸欲是什麽意
义?偈颂简略不明,摩诃迦旃延Maha^kacca^na分别解说为(注6):

    「何为已空诸欲者?居士!若人於此诸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
爱,居士!如是为已空诸欲者」。

    「空诸欲」『杂阿含经』约空五欲说,而实不限於五欲的。诸欲的欲,包含了贪,
欲,爱,渴,热烦,渴爱,正是系缚生死的,缘起支中渴爱tan!ha^支的种种相,也就是
四谛中爱为集谛的爱。空诸欲与空住的意义相通,都是著重於离爱而不染著的。

    『经集』的『彼岸道品』偈,说到了「观世间空」(注7)。所说的世间空sun~n~a-loka
,或译作空世间。阿难A^nanda曾提出来问佛:空世间是什麽意义?如『相应部』(三五)
「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七——八八)说:

    「阿难!眼,我我所空;色,我我所空;眼识,我我所空;眼触,我我所空;眼触因
缘所生受,若苦若乐若非苦非乐,我我所空。……意触因缘所生受,若乐若苦若非苦非乐
,我我所空。阿难!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

    世间,佛约眼等内六处,色等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说。这些,都是可破坏khaya
的,破坏法所以名为世间(注8)。六处等我我所空,名为空世间。以无我我所为空,
是空三昧的一般意义。

    『相应部』的「质多相应」,说到了四种心解脱cetovimutti——无量心解脱,无所有
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杂阿含经』作四种心三昧)。四种心解脱,名字不同
,意义当然也不同了。但都是心解脱,也就可说文异义同。约意义不同说,
空心解脱sun~n~ata^-cetovimutti是「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义一致。如约意义
相同说,无量、无所有、无相——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akuppa^-ce
tosama^dhi。

「不动心解脱者,染欲空,□恚空,愚痴空」(注9)。这是说,无量等心解脱修到究竟处
,是不动心解脱,也就是空心解脱。贪、□、痴,是烦恼的大类,可以总摄一切烦恼的。
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盘dit!t!hadhammanibba^na。

涅盘nibba^na或无为asam!skr!ta,『阿含经』是以「贪欲灭,□恚灭,愚痴灭」——
贪、□、痴的灭尽来表示的(注10)。
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同义,就是贪、□、痴空的心解脱。不同名字的心解脱,不外乎空心
解脱,在修行方便上的多样化。依上来所说(空五欲,空世间,空心解脱的说明,都属於
「弟子记说」),可见空与离烦恼的清净解脱,是不能分离的。

    「空诸欲」,「空世间」——我我所空,「贪、□、痴空」,都是依生死世间说空的
。如彻底的贪空、□空、痴空,贪、□、痴永灭,也就显示了出世的涅盘nirva^n!a,
nibba^na。『相应部』说到了这样的文句(注11):

    「如来所说法,甚深,义甚深,出世间空性相应」。

    佛说的法,为什麽甚深?因为是「出世间空性」相应的。出世间空性,是圣者所自证
的;如来所说而与之相应,也就甚深了。出世间空性,是难见难觉,唯是自证的涅盘甚深
。
佛依缘起prati^tya-samutpa^da,pat!icca-samuppanna说法,能引向涅盘,所以缘起也是
甚深了。
阿难以为:佛说「此缘起甚奇,极甚深,明亦甚深,然我观见至浅至浅」,以此受到了佛
的教诫(注12)。这样,甚深法有二:缘起甚深,涅盘甚深,如『杂阿含经』卷一二
(大正二.八三下)说:

    「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盘。如此
      二法,谓有为、无为」。

    『相应部』的「梵天相应」,『中部』的『圣求经』等,也都说到了缘起与涅盘——
二种甚深(注13)。
涅盘甚深,缘起怎样的与之相应呢?依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阐明生死的
集起;依缘起的「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显示生死的寂灭——涅盘。缘起是有为,
是世间,是空,所以修空(离却烦恼)以实现涅盘;涅盘是无为,是出世间,也是空——
出世间空性。

『杂阿含经』在说这二种甚深时,就说:「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注14)。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透露了「空」是依缘起而贯彻於生死与涅盘的。
这虽是说一切有部所传,但是值得特别重视的!

  注释 :

   (注1) 『中部』(一五一)『乞食清净经』(南传一一下.四二六)。

   (注2)『瑜伽师地论』卷九0(大正三0.八一二中)。

   (注3)『赤铜□律』「小品」(南传四.四五四)。『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三0
  (大正二二.一九三下)。

  『四分律』卷五四(大正二二.九七0下)。『十诵律』卷六0(大正二三.四五三上
    )。

   (注4)「爱念染著」,『中部』(一五一)『乞食清净经』作:「心欲或贪或恚或痴或
         □」(南传一一下.四二六——四二八)。

   (注5)『「经集』(四)『义品』(南传二四.三二七)。『佛说义足经』卷上(大正四.一八0中)。

   (注6)『相应部』(二二 )「蕴相应」(南传一四.一六——一七)。
        『杂阿含经』卷二0(大正二.一四四下)。

   (注7)『经集』(五) 『彼岸道品』 (南传二四.四二五)。

   (注8)『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南传一五.八三——八四)。
        『杂阿含经』卷九说:「危脆败坏,是名世间」(大正二.五六中)。

   (注9)『相应部』(四一)「质多相应」(南传一五.四五0——四五三)。
        『杂阿含经』卷二一 (大正二.一四九下——一五0上)。

   (注10)『相应部』(四三)「无为相应」(南传一六上.七七)。
         『杂阿含经』卷三一(大正二.二二四中)。

   (注12)『相应部』(二0)「譬喻相应」 (南传一三.三九五)。
          又(五五)「预流相应」(南传一六下.三一九)。

   (注13)『中阿含经』(九七)『大因经』(大正一.五七八中)、
         『长阿含经』(一三)『大缘方便经』,
         『长部』(一五)『大缘经』,大同。

   (注14)『相应部』(六)「梵天相应」(南传一二.二三四)。『中部』(二六)
『圣求经』(南传九.三0一)。
  『杂阿含经』卷一二(大正二.八三下)。
又卷四七说:「如来所说修多罗,甚深,明照,空相应随顺缘起法」
(大正二.三四五中)。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礼敬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
┌—————KKCITY—————┐   □  想要成立班系社团站台吗?  
         bbs.kkcity.com.tw          │ □ KKcity即日起开放BBS站申请罗!
└——From:220.134.238.232    ——┘   □ □  免程式技术、硬体成本的选择!!
Tue Feb 27 09:48:0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6
净心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7)假设我们被问: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我们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去想答案,若有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人会阻止他。但
如果依据佛陀所教的回答,我们必须说:「在家人应该学习所有如来( Tathagata)宣说
有关『空』( sunnata )的教示( suttantas )」。「素□答」( suttanta )是佛陀
所有教诲的核心,是经系统化且完整、妥善地结集而成,这就称为「素□答」。

    sutta 指的是经典,  anta 的意思是究竟,因此「素□答」( sutta nta )是完整
又系统化,将最精华的部份结集而成的经典。 它就像「吠檀多」( vedanta )这个字,
「吠陀」( veda )的意思是知识,「吠檀多」是知识中的精华,是将知识作最完整而有
系统化的结集。

    请记住「素□答」这个字!所有「素□答」都是如来所说,是如来所教,而且都与「
空」相应。关於这点,有人问佛陀要如何修法,才能获得永恒安乐的利益,佛陀回答:「
所有『素□答』是如来所说,与『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句话的重点
在於「与空相应」。

    「空」( sunnata )这个字,你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先不要退缩【译注
一】,因为它正是佛教最重要的字眼。请注意听:「空」字或可译为「空无一物」,它有
好几个用法与意义,佛陀所说的「空」,不是指什麽东西都没有的「物质空」。这里的「
空」,是指智慧的「空」,因为所有事物仍然存在,也许会多到充塞整个世界,但佛陀说
它们是「空」或「空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我所有」。我再说一次,这
些都是为了教我们不要去执取任何事物。

    在家人尤其应该学习佛陀所说「空」的教示。一般说来,普遍的人都误解「空」,以
为它对在家人而言是太过高远的理论,究其原因,是因他们没有听闻过佛陀对「空」的教
示。所以请好好记在心里,不只是出家人,即使是在家人也必须学习「空」、理解「空」
、践行「空」【译注二】。

    佛陀开示过这句话: 「在家人应该学习与『空』相应的事」(泰本巴利藏  19 册,
512 页),期望你们不要再害怕「空」或与「空」有关的事。

    请跨出你的脚步,多去了解「空」。若要深入、详尽地解释「空」,那会花相当多的
时间,在此,我们只讨论它的核心及实质,也就是空掉「我」及「我所有」的感觉——空
性,这样就足够了。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世
间空」就是这个意思。

【译注一】泰国佛教界对「空」误解极深,说到「空」都无法理解。泰国的高僧从来多谈
          苦、无常、无我,少谈到「空」。直到佛使比丘发现经典多说「空」,佛陀甚
          至说:「一切教诲不与『空』相应,则非佛说。」佛使尊者四十多岁就开始宣
          说「空」是佛陀最高的教诲,当时一般人以为他疯了,或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位
          「佛教学者」,只会说不会做。直到今日泰国佛教谈及「空」的著作,还是多
          为佛使尊者所撰,少部份弘扬空理的人,也多是曾在其门下修学的法师。

【译注二】泰国在家人以为「空」高深莫测,是根本做不到的事,甚至说:「『空』是出
          家人的事。」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Mon Sep 7 08:13:25 2009
回覆 | 转寄 | 返回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7
净心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7)假设我们被问:
      「在家人应该学习什麽?」
..............................................................................

    我们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去想答案,若有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人会阻止他。但
如果依据佛陀所教的回答,我们必须说:「在家人应该学习所有如来( Tathagata)宣说
有关『空』( sunnata )的教示( suttantas )」。「素□答」( suttanta )是佛陀
所有教诲的核心,是经系统化且完整、妥善地结集而成,这就称为「素□答」。

    sutta 指的是经典,  anta 的意思是究竟,因此「素□答」( sutta nta )是完整
又系统化,将最精华的部份结集而成的经典。 它就像「吠檀多」( vedanta )这个字,
「吠陀」( veda )的意思是知识,「吠檀多」是知识中的精华,是将知识作最完整而有
系统化的结集。

    请记住「素□答」这个字!所有「素□答」都是如来所说,是如来所教,而且都与「
空」相应。关於这点,有人问佛陀要如何修法,才能获得永恒安乐的利益,佛陀回答:「
所有『素□答』是如来所说,与『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句话的重点
在於「与空相应」。

    「空」( sunnata )这个字,你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先不要退缩【译注
一】,因为它正是佛教最重要的字眼。请注意听:「空」字或可译为「空无一物」,它有
好几个用法与意义,佛陀所说的「空」,不是指什麽东西都没有的「物质空」。这里的「
空」,是指智慧的「空」,因为所有事物仍然存在,也许会多到充塞整个世界,但佛陀说
它们是「空」或「空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我所有」。我再说一次,这
些都是为了教我们不要去执取任何事物。

    在家人尤其应该学习佛陀所说「空」的教示。一般说来,普遍的人都误解「空」,以
为它对在家人而言是太过高远的理论,究其原因,是因他们没有听闻过佛陀对「空」的教
示。所以请好好记在心里,不只是出家人,即使是在家人也必须学习「空」、理解「空」
、践行「空」【译注二】。

    佛陀开示过这句话: 「在家人应该学习与『空』相应的事」(泰本巴利藏  19 册,
512 页),期望你们不要再害怕「空」或与「空」有关的事。

    请跨出你的脚步,多去了解「空」。若要深入、详尽地解释「空」,那会花相当多的
时间,在此,我们只讨论它的核心及实质,也就是空掉「我」及「我所有」的感觉——空
性,这样就足够了。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世
间空」就是这个意思。

【译注一】泰国佛教界对「空」误解极深,说到「空」都无法理解。泰国的高僧从来多谈
          苦、无常、无我,少谈到「空」。直到佛使比丘发现经典多说「空」,佛陀甚
          至说:「一切教诲不与『空』相应,则非佛说。」佛使尊者四十多岁就开始宣
          说「空」是佛陀最高的教诲,当时一般人以为他疯了,或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位
          「佛教学者」,只会说不会做。直到今日泰国佛教谈及「空」的著作,还是多
          为佛使尊者所撰,少部份弘扬空理的人,也多是曾在其门下修学的法师。

【译注二】泰国在家人以为「空」高深莫测,是根本做不到的事,甚至说:「『空』是出
          家人的事。」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Wed Dec 26 18:41:04 2012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