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urify (净心)》之铭言:
前文述删
> 请密切注意业的问题,身为佛教徒要说明它,必须讨论业的止息,不像所有其他宗教
> 只是讨论业的本身和它的影响力,如果是佛陀的教法,必须讨论业的止息。
> sabbakammakkhayam-patto 意思是一位成功止息所有业的人,佛陀教导业的止息就是
> 贪( raga )、□( dosa )、痴( moha )的止息(泰本巴利藏第 21 册, 473 页)
> 。这很容易记住,贪、□、痴的止息就是业的终止,那就是心中烦恼的止息。假如贪、□
> 、痴不止息,业就不会止息,当贪、□、痴止息,旧业和新业就会止息,没有造作现在的
> 业,也没有造作未来的新业,如此,过去、现在、未来的业就会止息,当一个人止息了贪
> 、□、痴,业便止息了。必须如此解释业,只有这样说明业,才是佛教的说法。
> 所以,我们发现了第三种业,许多人只知道二种业——善业与恶业,他们还不知道什
> 麽是第三种业。 佛陀称第一种业为黑业( black kamma )或恶业( evil kamma ),第
> 二种业为白业( white kamma )或善业( good kamma ), 还有一种业称为非黑非白业
> ( neither-black- nor-white kamma ),它可以止息黑业与白业,第三种业就是能完全
> 停止黑、白二业的工具(佛陀使用黑业、白业、非黑非白业等名词)。这第三种业是佛教
> 的业,是符合佛教原则的业。就如前面所说,止息贪、□、痴就能止息业,如此第三种业
> 就是使贪、□、痴止息的业。换句话说,它就是八正道,当我们的行为与修行符合於八正
> 道时,那就是第三种业,它不是黑业,也不是白业,它止息了黑业和白业,它超越於善恶
> 业之上,是出世间( lokuttara )的。
非黑非白的业,就是一般说的无记业吧?
无记的业是会让人得到不苦不乐的果吧?
怎麽会是能让贪□痴止息的业?
业果本来就是共世间的吧? 怎麽会变成出世间的?
你讲第三种业是八正道,这真的是 佛陀说的吗?
> 在西方人所著《业与再生》( Kamma and Rebirth )一书的篇章中, 作者从来没有
> 讨论到第三种业,他们的理解完全错误,对经典所作的解释根本不是佛教的。身为佛教徒
> ,就应该讨论可以止息贪、□、痴的第三种业,那麽,包括黑业与白业的所有旧业都会止
> 息。
> 现在,让我们多谈一点第三种业。在这方面,佛陀说:「透过自己无上的智慧,我已
> 觉悟了『业』。 」(泰本巴利藏第 21 册, 314 页)这个显然不同的第三种业,不是从
> 其他宗教得来,而是佛陀透过自己的智慧发现,然後将它教给众生。所以我们必须谨记
> 在心,第三种业才是真正佛教对业的教导,如果要写有关佛教「业与再生」的书籍,都应
> 当以这样正确的方法来写,你们要仔细地研读并且关心佛教如何解释「业」的问题。
> 我们可以在所有宗教里,发现善业和恶业的说明,佛教里也有,它告诉我们做善事是
> 好的,做恶事是不好的,它们都教导著这同一件事。但佛陀说只造善业,并无法完全、绝
> 对地灭除精神的痛苦,因为人一直会被善业所迷且执著善业,换句话说,善业仍然会使人
> 们不断在善趣的生死中打滚,它不是完全地止息、清凉、涅盘( nibbana )。 所以,佛
> 陀对「业」有一种专有的教法,就是除掉所有业而使贪、□、痴止息的第三种业,透过第
> 三种业,行者就可以达到涅盘。
> 录自『一问一智慧』
业 本身不就是造作 吗?
透过这样的造作,真的能够达到涅盘吗?
能否 麻烦你 把这篇论述 所依据的 经典 po 上来?
光一句 佛陀说:「透过自己无上的智慧,我已觉悟了『业』。
就能推断出你说的 第三种业? 这样我是不太能接受的。
在我看来,修行也是需要外在条件的。
在那之前,造善业还是有必要的。
--
□ 狮子吼站 板面介绍: cbs.ntu.edu.tw
⊙ 大家来读经板 - 共同深入经藏, 以期智慧如海 BudaDigest
◆ 修改: 07/03/04 12:31:14 <220.133.1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