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角度的问
#1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金》之铭言:
> 佛说众生的心,本来清净圆满,无有方所,无所不偏,心量之大就好像宇宙那样。
> 比如告诉一个人∶「今天的月亮是圆的」。
> 那个人不必抬头望著月亮也能知道今天是十五,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肯定是圆圆的。
> 整个过程没有假借眼根,那个人也能够心理知道一切。
> 这种现象过程,佛经里是有描述过的,旨在让人明白自己的真心所在。
> 不能意会这个佛陀的解释的人,也就不能找出自己的真心,就好像一些人以为自己
> 的真心是在身子里面。看东西,说话都是以「我」为出发点。

    真心(又称如来藏),那不过是为了方便引入而说,如以楞伽经而说,这是为计我外道
而说,因外道畏无我故,所以说此如来藏以摄受之,属於方便、不了义的法门,如果要真
以为有个真心可寻,那麽将若於外道知见,成了佛门中的外道了,建议你在学佛时,还是
多看看点书,不过也难怪,因为你认为读书是攀缘、有相,所以对这些当然不闻不知。

    至於说今天月亮是圆的,如果只听人说而不去求证的话,那麽这只会落入人云亦云的
下场,有人说今天的月亮是圆的,他人也必须看过後才能正确了知,决非他人随说随信,
所以并不是如你单纯的解释而已。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免/费/拨/接 
         bbs.kkcity.com.tw          电话(1):4491999 电话(2):4058-6000
└——From:61.67.46.20        ——┘帐号:kkcity   密码:kkcity
Sat Mar 10 22:43:1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角度的问
#2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yahoo.com>)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wrote:
> ※ 引述《金》之铭言:
>> 佛说众生的心,本来清净圆满,无有方所,无所不偏,心量之大就好像宇宙那样。
>> 比如告诉一个人∶「今天的月亮是圆的」。
>> 那个人不必抬头望著月亮也能知道今天是十五,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肯定是圆圆的。
>> 整个过程没有假借眼根,那个人也能够心理知道一切。
>> 这种现象过程,佛经里是有描述过的,旨在让人明白自己的真心所在。
>> 不能意会这个佛陀的解释的人,也就不能找出自己的真心,就好像一些人以为自己
>> 的真心是在身子里面。看东西,说话都是以「我」为出发点。
>
>     真心(又称如来藏),那不过是为了方便引入而说,如以楞伽经而说,这是为计我外道
> 而说,因外道畏无我故,所以说此如来藏以摄受之,属於方便、不了义的法门,如果要真
> 以为有个真心可寻,那麽将若於外道知见,成了佛门中的外道了,建议你在学佛时,还是
> 多看看点书,不过也难怪,因为你认为读书是攀缘、有相,所以对这些当然不闻不知。
>
>     至於说今天月亮是圆的,如果只听人说而不去求证的话,那麽这只会落入人云亦云的
> 下场,有人说今天的月亮是圆的,他人也必须看过後才能正确了知,决非他人随说随信,
> 所以并不是如你单纯的解释而已。
> --
善知识,

真心是如来藏,那就烦你解释如来藏的意思。
好让我找出我的真心,能说出真心的位置也真的不简单。
你就把在听的人士或只有我当是「外道」好了。

一个人眼花了,把鸟看成是飞机,你告诉他真相,但,是他亲眼所见,你能说服他吗?

又瞎子摸象,你如何去告诉他真相。
Mon Mar 12 00:24:50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角度的问
#3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金》之铭言:
> 金文 wrote:
> > 佛说众生的心,本来清净圆满,无有方所,无所不偏,心量之大就好像宇宙那样。
> > 比如告诉一个人∶「今天的月亮是圆的」。
> > 那个人不必抬头望著月亮也能知道今天是十五,高挂在天空的月亮肯定是圆圆的。
> > 整个过程没有假借眼根,那个人也能够心理知道一切。
> > 这种现象过程,佛经里是有描述过的,旨在让人明白自己的真心所在。
> > 不能意会这个佛陀的解释的人,也就不能找出自己的真心,就好像一些人以为自己
> > 的真心是在身子里面。看东西,说话都是以「我」为出发点。
> 把心放在三宝上,才是正确的归依。
> 三宝即佛、法、僧。
> 「佛」即无形无相,但遍满十方三世的佛性。
> 「法」即能趣往佛土净地的方法,想法。
> 「僧」即能代表佛法的有相象征。
> 修行应该明白三宝的意义,次第等修行方法,有相的礼拜,无色的禅观,以便能登
> 入无形无相的佛的境地。
> 抱著佛所说,佛经所言,你我之见,其实还停留在法的见地上,人天福报是事实,
> 坠落也应该是事实。
> 出言不逊,只能招来同样的回应,哪有何必呢?


    好笑,看来你连三宝是什麽都不知道,佛是觉「法」以成佛的,而此「法」即是遍一
切法界的「缘起正法」,而僧是法的奉行者,所以与你所说的什麽佛性、去佛土的方法根
本无关,且所谓的往生净土法也仅仅是佛法中的方便法而以,如以龙树十住毗婆娑论而说
,净土是为了怯弱根性而说,一向都不是佛法的正行,依经而说,世尊所教导的是要我们
能得「现法乐」以及「究竟解脱乐」,且佛说活著没有开悟解脱,死後更不可能,所以须
知佛法的正行是活人的,并不是死人的佛法,所以不要再曲解佛法了。

    至於你所谓的禅观也是错误百出,说无形无相的佛的境地,这只说明你著於无相而已
,有相与无相俱是两边,佛法离此两边而说中道。

    又你说停留在法的见地上,你连法是什麽都不清楚,且所说错误百出,却说在法的见
地上,那根本是污辱了佛法。

    若不懂得反省,离此种种的颠倒恶见,那麽纵使说得再多,也只会遭到破斥结果而已
。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BOX歌名歌手歌词专辑搜寻 
         bbs.kkcity.com.tw                http://www.kkbox.com.tw  
└——From:61.67.46.20        ——┘ 超过100家唱片公司合法授权 音乐尽情下载
Sun Mar 11 08:52:5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角度的问
#4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金》之铭言:
> 金文 wrote:
> > 金文 wrote:
> > 把心放在三宝上,才是正确的归依。
> > 三宝即佛、法、僧。
> > 「佛」即无形无相,但遍满十方三世的佛性。
> > 「法」即能趣往佛土净地的方法,想法。
> > 「僧」即能代表佛法的有相象征。
> > 修行应该明白三宝的意义,次第等修行方法,有相的礼拜,无色的禅观,以便能登
> > 入无形无相的佛的境地。
> > 抱著佛所说,佛经所言,你我之见,其实还停留在法的见地上,人天福报是事实,
> > 坠落也应该是事实。
> > 出言不逊,只能招来同样的回应,哪有何必呢?
> 有些人的看法是把生命视为有如今日生昨日死,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 也有一些人把生命看成一辈子应有七八十岁,生时零岁,老时八十。
> 两种看法便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 「为」或者「不为」,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 有意义或无意义,了或不了,也是依这种观行而来的。
> 简单的说,在看经看文的时候,不能只单方面吸取知识,也应加入思考与观察,观
> 察的当儿,也就是你入道的时候了。

    为或不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这只是你自以为是的想法,人的人生观有许多,受著个
性、环境、成长...等等的影响,也随著成长与历练...因此而有所改变,所以并不如同你
单方面的以为而已,而为与不为,有意义与无意义,那也是看个人而定,也是随著其价值
观、人生观与生命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同样的也不是你单方面的以为就是。

    至於说研读经论,这当然必须要加入思考与观察,同时还必须从历史与发展的探究来
看,如此才能够更正确的理解种种的不同,不过老话一句,如果你的知见不正,以自以为
的方式去解读经典,那麽纵使如何思惟观察,那麽结果也只是落个邪外的下场而已,如龙
树说:「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为邪空」,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优质连线服务///!!
         bbs.kkcity.com.tw            └—   KKADSL 带你环游全世界
└——From:61.67.46.20        ——┘ KKADSL http://adsl.kkcity.com.tw
Sun Mar 11 09:41:2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