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轮经] 未学声闻缘觉乘法先入大乘, 易致过失
AT> 「伪净土者大谈带业往生而身不净。--妄图带业而不修身。
伪禅宗者大谈无著文字而口不净。--执著公案而不读经。
伪密宗者大谈密法成佛而意不净。--供养自身而不供佛。」
RW> 太棒了,这几句话道尽了现在佛门中的一些弊病。所以说明师难求
入了佛门只知法门众多,各执一词,让初学的人搞的晕头转向。这几
句话说的太好了。
AT> 因此十轮经再三告戒:「众生所有过失, 皆由未学声闻乘法、
独觉乘法先入大乘。」
RW问>能否再多解释一下声闻及缘觉之意??
AT答> 佛教有三乘, 声闻、缘觉、菩萨三者, 一般叫小、中、大
三乘, 知识份子常不屑於修前两者, 因而一开始就以大乘
空观为入门, 因而起了妄心而不自觉, 反是沾沾自喜, 以
为即空即色, 只谈空而不证空, 也就是未能修学大乘境界
就谈空, 这情形好像未著甲胄就加入战斗一样的危险。
如来告诫我们, 未修二乘(前二)者, 如瓶子有裂缝,
未曾修补, 就装入东西, 一定碎裂。
三乘之说是对「想修」的人说的, 对只想当「众生」
等佛来救他的, 没有意义。识字的人因为可以读经, 福报
已不错, 很多人会有「想修」的念头, 但是又不肯持戒,
所以便以空观来下手, 对於不戒的事, 就以「不著相」来
自我安慰。
修的出发心, 很重要, 许多不能戒色的, 便以为净土
宗可以带业往生, 手上带念珠而心无慈悲。不愿花时间读
经的, 便以为禅宗可以不读经, 只要顿悟就好, 於是效法
济公禅师, 来个百无禁忌。
现在少年仔最喜密宗, (其实是藏密)以为神通易求,
可以要啥有啥。这并非如来本意, 神通是「副产品」, 当
你有感应时, 自然就有神通了。意求神通, 是行邪道。
故而如来对修行者有要求, 要由二乘作起, 三乘的分
类有不同的界境, 此处以「修行者」的说法来说(参见十
轮经) 简单的说明如下:
1.声闻乘--修自知。
常精进--研究学问, 修五明(相关的工艺, 即现
代科学, 佛理, 各教现况..等)
安乐定--每日作功课, 礼佛、诵经、持咒、回
向、禅定..。
信业报--信知业报, 持戒、不染恶、等行为。
能明白「苦集灭道」四谛的真义。这个修完, 已有宿命通
了, 对於自身的一切因果轮回、三世来去(过去是什麽,现
世会如何, 来世去那里)都已明白。
2.缘觉乘--无常观。
有了以上的基础, 修行者进一步到了能「体认」
一切「缘起法性」都是「灭」法, 众生的一切
苦难所以不断, 乃因於不断的「缘起」。
到了这一界境, 才知众生之苦所受者, 皆因「十二因缘」
之故, 因此又称「独觉乘」。到此乘者, 己有他心通,
能随缘渡众, 但又不胜其扰, 因而常自行於山林湖海。
许多的「神、仙、人、灵」便是这类。
3.菩萨乘--大乘观。
受持第一清静律仪。
修持第一微妙善行。
具足第一坚固惭愧。这些更难作到, 一旦修行
者作到了, 此时已具不思议神通力, 因而能慈悲常遍一
切有情, 救济渡脱一切有情, 安乐一切有情, 是名大乘。
大家在线上认知菩萨名的, 是为缘起, 为声闻的第一步。
能因而修行的更加难得, 切莫失机, 但是修行之意, 在於
最後的「悟空」, 这个空除非「体验」决难明白。空後才
能大悲, 此心经真义。
-- AB Tsai --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学专站
□□ □□□□□□□ □□□ □□□ □□□□Ξ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