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十轮经的一点讨论 -- 含「观照」之解释
《地藏十轮经》
DC问> 种取蕴,各各别异、互不相似,新新非故、无住无积、不可言说。如是观察五种
取蕴,能除三行。若能如是究竟、随观三种行尽,便能於此诸有识身六种境界
究竟随观,我、我所执、业,於无明、爱、田覆润,一切皆尽。」
□「三行」是什麽呀? 我查不到。
AT答>当行安那般那法时, 不可能一时便入空境。五阴(蕴)的活动能很旺盛,
於是便以「观照」法来分析它。这里的「观」是指慢动作的分析, 用
高速摄影的方法加以「停格」并观察。「照」则是用放大显微的方法,
加以察看。
这方式是很有力的方法, 因此, 人类的「三(个主要的)行(为)」
--贪、嗔、痴便无所滋长, 因而去除。因为滋长这三者的东西是
「无明、爱田、覆(堆肥)润(水)」在观照中一无所有。此谓「观三种
行尽」便脱离了系缚。
DC问> 「各各别异、互不相似」是不是要在入出息之观照中才能发现?
还是要观察他们「各各别异、互不相似」呢?
(是「因」,还是「果」呢? or 为因且为果? )
AT答>这两种其实是同时进行的。在安般中或在五阴起中都要如是「观照」。
观是停格, 照是 zoom in, 安般中观照能得慧。五阴中观照能得定。
因有定、慧, 更能观照。故而互为因果, 便能增上般若, 是为正回授。
DC问> 前面一段也有提到「正观察诸有识身六种境界、我、我所、执,以为其因
,业、为良田,无明、覆盖,爱、为滋润,无有自在,依他而立,系属众
缘。」 这?□满u良田」只是指「田」,而与「良不良」无关吧!?
AT答>是的。这是对五阴而言是良田。
DC问> 「或有菩萨,如是修习渐渐退转乃至漏尽,成阿罗汉,具六神通;或有菩萨,
如是修习渐渐增长,功德圆满,成大菩萨。」
为何依此修习,会退转呢?
AT答>初发心菩萨修安般法, 必然能超越五阴, 得六神通, 但是也因此如实了知
人世间之苦空无我, 因而失却菩萨发心( 本来想学地藏菩萨的众生度尽的)
转入阿罗汉境界不再入世。这叫作退转。
由此可知, 地藏法门之不易修的原因在此, 世尊所说密法不能为劣根
者说的原因在此。因此, 想修地藏法门的人必须先用占察轮加以判别的原
因之一便是因这个缘故。
事实上安般法的力道真的是很强, 也有许多人因得神通而退了初心,
或者引更大的三毒。
--
▲▲▲ □□□ □□□□□□□□□□□□□□
□□□ □□□□□□□□ □□□ □ □□□ ▲▲▲
□□□ □□□□□□□□□□□□□ □□□□□ □□□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
Ξ □□□□□□□ □ □□□□□ □ □□□ 狮子吼佛学专站
□□ □□□□□□□ □□□ □□□ □□□□Ξ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