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学纲要》
第四篇 了生脱死的门径
第一章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
□ 第四节 八关戒斋的内容
八关戒斋的内容,前面巳经大略地介绍过了,现在再来稍加解释。
一至五戒,除第三□戒之外,完全与五戒相同,我们不再解释,读者可参看「人间
天上的护照」第一章。即使□戒一条,我在该文中,也巳提到:「每月的六斋日,不得
行□。」不过,但持五戒而不持八关戒斋的人,虽说六斋日不得行□,万一行了夫妇的
正□,也不算犯戒。唯於《梵网》菩萨戒轻垢第三十条,也有如此的规定:「……为白
衣通致男女,交会□色,□著。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为长斋月)
,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大正二四.一○○七上至中)这是说:受
了《梵网》菩萨戒的人,也应於每月的六斋日及每年的三个长斋月中,皆不得犯杀生、
偷盗、□欲、非时食等的行为,否则便跟持八关戒斋的人一样,成为犯戒罪!这在《梵
网》戒中,称为「不敬好时戒」;五戒之人,不敬好时,虽非犯戒,总也不是好事,今
在八戒之中,如果不敬好时,那就成为犯戒了,这是与五戒情形不同之处。同时,八戒
的不□,还有更进一层的要求,《佛说斋经》中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来),
无□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大正
一.九一一上)在此最要紧的,是要向佛陀看齐,虽仅一日一夜,也得希望做到百岁比
丘那样的梵行清净,身不犯□行,口不说淫语,心不念淫意,在此一日一夜之中,完全
要以出世离欲的身心来自期自处,凡是一念淫意现前,或者回忆过去的淫境,或者想像
未来的淫乐,便算斋不清净。这一要求,比起菩萨戒的「不敬好时戒」,又要严格多了
。但是,菩萨应持六斋,故在《优婆塞戒经》中有「持六斋戒」的规定。
现在,我们从第六戒起,分条研讨如下:
第六条、不著香华□,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教人出离世间,重在种植出世之因,所以从事相上看,是属於
自求解脱生死的小乘法门(不要轻视小乘,若无小乘行的基础,大乘行便无从落实。自
己不能生死自主,先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是等同犯罪堕地狱,而非乘愿
救地狱了;要知道,唯有自主的能力越强大,能做到化度的□围越深广。)故也不要说
:「为了接引众生,一生补处的菩萨也要用花□璎珞来作庄严。」要知接引众生是一回
事,求了生死又是一回事。
「著香华□」,是印度的美化装饰品,用香花结成花冠,缀成花圈,连成花串,或
用金银宝物镶嵌连缀而成,戴在头上,挂在胸前,披在肩上,乃至垂吊佩饰於全身上下
。如在今天来说,女人的项□、项圈、耳环、发夹、饰帽、别针、手镯、钻戒、指环等
等,男人的手表、金戒、领带上的饰物等等,皆属香华□的同一性质,所以南传小乘比
丘与沙弥,他们的手上是不带表的,原因即在於此。现在各地大乘比丘出国访问,接受
欢迎,有用夏威夷式的花圈,敬献於项间佩挂者,乃是不合要求的事。在此不著香华□
的含义之中,当也包括了不著华丽高贵色彩与色彩鲜艳的衣服在内,这是不能不注意的
。出家人著袈裟--坏色衣,是终身的事,在家人於持八关戒斋的六斋日,衣著自也应
当力求□素为宜。这在佛陀时代,有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非常有钱有地位的贵妇人,
叫做毗舍怯母,有一次,她去拜见佛陀,直到走近□园精舍的门口,才发觉她是盛装出
来的,一身都是珠光宝气的花□璎珞,她觉得去见佛陀是不该如此的,但又不便再退回
家去卸装,於是就将那些花□璎珞卸下来,随便向精舍里的树下一放,□□素素地去见
佛陀。以此可见,弟子为了恭敬佛陀,所以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见,我们为了了生
脱死而受八关戒斋,自是更不应该盛装艳抹了。
「香油涂身」本来也是印度的习俗,印度地处热带,皮肤需要经常润滑,所以有钱
的人,不论男女,都有涂油的习惯,有的人,每洗一次澡,便得涂一次油,故此「涂油
」,也有清洁剂的成分在内;比丘比丘尼本不许涂油,但遇有病,佛也准许涂油,这在
律中,常可见到,用油涂脚,更是平常的事。不过,俗人,尤其是有钱的人,均用上等
的香油。过出家生活的人是不可用香油涂身的。今日市场上所卖的香水、香皂、香粉、
香脂、香膏、香油等等,在受八关戒斋的日子,自也一律不得使用(如果比丘比丘尼用
香料涂身,那是持戒不净的徵象)。以上两点,男人比女人容易持,女人之爱美心理,
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听说「女为悦己者容」吗?女人美化自己的容貌,乃为求取男
人的爱慕与欢心,其中富有挑逗引诱的□意在内,所以佛陀要求,在家弟子们於受了八
关戒斋的日子里,要把这些全部放下。如说为了交际与应酬的理由而不能放下,那麽你
可在没有交际应酬的日子,再受八关戒斋,绝不可既然受了,又要去犯,受戒功德大,
犯戒罪更大!所以泰国的在家人,如於六斋日(他们称为佛日),受八关戒斋,「那是
一日夜不回家的,夜间就和衣睡在佛殿的四边。」(见净海法师的《泰僧安居记》,《
海?□窗 n 四三卷三月号)
对於香料的运用,律中也有指示:涂在佛殿里,涂在僧房里,或因住处房内有臭气
,亦可燃烧各种好香来薰。如有患眼、患疮,医师处方,教用香料为药,并且非以香料
涂抹不能治好者,也可以用。在今天,好像已极少用香涂疮的实例了,故也没有开用的
必要。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於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
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剂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於
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围很广,娱乐的效果,也有善与不
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娱乐之有益於人的身心
者,为正为善,有害於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
,「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
设。「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
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
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不流於□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於呆板。因此,娱乐的价
值,可以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们佛教,怎麽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世,既
已向往出世,那还有□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决不可仍以顺世的心
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
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众生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
,是真的;广度众生,则绝难做到!所以《瑜伽》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
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
」(大正三○.五一七下)《摄大乘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
十恶,仍多功德。《根本杂事》卷三七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健闼婆王,也去天上亲
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斋既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既然不是地上的圣
位菩萨,为了解脱生死,持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为奉献
,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其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否则不得演奏
於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弘扬佛法者,自是不违制的,
但是出家人绝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属於赞扬三宝功德的,并
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於到以歌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
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A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
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B娱乐场所的观
众,男女混杂,贤愚不类;C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为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
;D出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讥谤。有这四点理由
,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於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前三
点则是有著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导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看电视,也
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佛教化的节目,他
们所听收音机中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我则不得而知。
关於「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鼓、角
、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棋、波罗赛戏(象棋)
、弹棋(汉宫人□奁戏)、六博(即今双陆戏)、拍□(球戏)、掷石、投壶(竞技用,如
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
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
多分参照□益《梵网合注》括注,大正二四.一○○七中)
□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注释》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
,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赌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
试剑等,并名倡伎。」(□续藏一○六.三四三B)从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
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犯戒,但
也不得因为偶而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争看街头巷间的
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於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是专门用来睡觉的
,但在西域,床的含义较广,睡觉用的叫做床,起居用著坐的也叫床,床有大小及高矮
不等,有的高大得需要好多人来抬,有的卑小得可用一只手轻轻地移动。因此,有的床
可以二人乃至数人坐卧两用,有的床是只能坐不能卧的。故在佛典中的床与座,往往通
用或并用的,如说「身为床座偏大千」,这是说明愿心之大,载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广
度大千众生的意思。经中常说佛陀「敷座而坐」,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鼻奈耶》卷
四中说:「时世尊四叠襞忧多僧(七条衣)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著头前,右
胁卧狮子座,累膝互屈申脚……。」(大正二四.八六六上)又如西藏达赖与班禅喇嘛
的「坐床大典」,实也即是「升座大典」,所谓「金床」,也就是「宝座」。
明白了床的含义之後,我们可以解释高广大床了。
□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称:「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
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续藏一○六.
三四三B)这是根据《四分》比丘戒单随法八十四条而来。
唯有淡泊了物质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域;唯有简单了物质的生活,才能勇猛
於道业的精进。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当放下感官的贪著了。资生的用品越好越美,
我们就越是会被资生的用品所役所转,甚至爱护资生的用品要比爱护自己的道心更为热
切;资生的用品越高贵,我们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资生用品的高贵而现得高傲我慢起来,
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现,道心也就走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唐代悟达国师,因受沈香宝座
,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疮报。
再说,床上刻画雕漆,绫罗绸帐,绣枕锦被等等,都算是高贵,如果再加床身宽广
高大,试问那对於一个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吗?一个人睡在这样好而且大的床上,会有些
什麽样的心理反应,当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应该男女夫妇分床分房睡,如果家里只有双人床,
没有单人小床,不妨特为自己购置一张单人小床,专备六斋日卧用。否则虽受戒斋,亦
不得戒斋。
出家五众,对於这条,尚有规定,在此不举。
第八条、不非时食。
前面巳经说过,八关戒斋的过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紧的一条,而且是最主要的一条。
受八关戒斋而不持此「不非时食」,固然不成戒斋,出家而不持「不非时食」,便不能
为俗人作八戒阿□梨(师);不终身持「不非时食」者,也不得为俗人作八戒阿□梨,
不得为俗人授八关戒斋;更不得作沙弥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尚;沙弥不持「不非时食」
,不得受比丘戒。这是非常严正的一条。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外道婆罗门,均持「不非时食」,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
「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大正二四.九○二下)中後不吃东
西,身心都很轻爽。杂想妄念也会减少。
不非时食,是说过了日中之後,除了饮水,不得再吃任何食物。俗人也许不惯中後
不食,到了晚上也许会□饿难忍而反增烦恼,甚至形成胃病。这一点,我要普劝:如你
万不得已,你可以方便吃糖减饿;可以吃果子汁,但要先用清水滴净,并且不得吃果子
肉。如果你能够忍受的话,反正一个月只有六天,为什麽不勇敢一些来忍受一下呢?如
说营养不够,那是多馀的顾虑,大陆时代的军人,每天都是吃的两餐,也未见饿死的。
至於详细的情形与理由,我有一篇〈佛教的饮食规制〉,可以参看。(见拙著《佛教制
度与生活》一○六至一五○页)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