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戒律学纲要》十、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1
邱大刚
《戒律学纲要》

                   ┌——————————————┐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

□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
。」(大正二三.五○九中)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类众生,上至
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斋,一日一夜得
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大正二三.五○九下)又说:「一、男、二、女、三、黄门
、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下)也就是说,虽在人
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得戒。

□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
、破僧轮(以上为五逆)、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为了生活非
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下)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
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大正二四.九四三上)所谓「净戒人」是指守持不淫戒的人,
如果他人坚持不淫戒,初次诱逼,与其行淫,便称破人净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
那、沙弥、沙弥尼,以及受持八关戒斋日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则自
己便永无求受任何佛戒的资格了。不过,通常均以破女尼的净戒为主,破男人的净戒,
总不是寻常的。然在《十诵律》卷四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
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是女以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因缘故堕恶
道,在彼国北方,生作淫龙。」(大正二三.二八七下至二八八上)这仅仅诱使沙门婆
罗门与她行淫,尚未造成破他净戒的事实,她便因此而堕淫龙了!

□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关於受持八关戒斋的时限,各经论中,所说不一。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
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
,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大正二三.五○九上)又:「问曰:『若欲限受
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斋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斋不?』答曰:『不得
。』所以尔者,佛本听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违也。」(大正二三.五○九上
至中)这是说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数日连受,也不得单受白天而不受夜间,或
单受夜间而不受白天。虽在《根本部皮革事》中,亿耳於旷野见到单受日斋与单受夜斋
的果报者,但在《萨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释道:「有云:此是迦旃延欲度亿
耳故,作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大正二三.五○九中)。

  但在《成实论》中则说:「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少戒,
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大正三二.三○三下)

  《药师经》中也说:「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
大正一四.四○六中)又说为了供养药师如来:「应先造立彼佛形像……七日七夜,受
八分斋戒。」(大正一四.四○六下)这是说八分斋戒,不一定要在六斋日受持,受持
之际,可以或一年,或三月,或七日七夜,连续受持的。

  不过,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来说,乃以「一日一夜」为准为常,为正为主,如果环
境许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环境不许可,或者发心连续受
持,附近又没有能为受戒之师,为免每日往返之劳,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数十日、限
数日来受持。

□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大正二四
.一○六三中)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单独向八戒师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据灵芝律师的
解释是:「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归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
通滥。今多众受,於理虽通,终成非便。」(《行事钞资持记》卷三九,大正四○.四
○七下,□续藏七○.四六A)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夫受斋法,必从他受。於何人边受?(出家)
五众边。」(大正二三.五○九上)《优婆塞戒经》卷五也说:「不得佛像受边受,要
当从人。」(大正二四.一○六三上至中)可见,八戒应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
摩那、沙弥、沙弥尼前求受。但在《成实论》及《智度论》中,又许可自誓受。《成实
论》中说:「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大三二.三○三下)不过自誓受
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梵网》菩萨戒,可以自誓受,唯其应在:「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
,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大二
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没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众的情形之下,当然还是向出家五众
,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请八戒师来授。□益大师则说:「优婆塞
受斋,就寺为便,优婆夷受斋,就家为便。」(□续藏一○六.三七五C)男人去寺院
,女人则在家。但此没有硬性规定,唯视实际情况,随求受八戒就好了。

□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八戒虽以六斋日为常经,但逢佛菩萨诞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为六亲
眷属作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纪念、怀恩、修福、祈祷之日,均应酌情受持八戒。儒家
每逢祭祀大典,也有「斋戒沐浴」的准备工夫,如《礼记》〈曲礼〉说:「斋戒以告鬼
神。」《孟子》〈离娄〉也有:「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不过,儒家斋戒的意义
,虽可与佛教相通,其内容则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业,即应清净下来,故於《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今忏
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关如来斋法。」(大正二.六二五中)又如《萨婆
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乐,或贪饮□,种种戏笑
,如是等放逸事,尽心作已而後受斋,不问中前中後,尽不得斋,若本无心受斋,而作
种种放逸事,後遇善知识,即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後,一切得斋;若欲受斋,而以事难
自碍,不得自在,事难解已而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後,一切得斋。」(大正二三.五○
九上)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後」,应予说明:八关戒斋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
正规,最少也该是在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国,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
早晨七八点钟,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里拿著鲜花香烛,和私人简单用的东西,陆
续来到佛寺做早课与听僧人说法……说法之前,先为信徒们说三归五戒……信徒中也有
受八关斋戒的……受五戒与受八关斋戒,是同在一起的,不过当僧人宣说到第六、七、
八戒时,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净海法师《泰僧安居记》,《海潮音》四三卷
三月号)但如遇到逆缘阻碍,只需心念受斋,延迟到中午以後再补行求受,也是可以的
。如《俱舍论》中也说:「我恒於月八日等必当受此近住律仪(即八关戒斋),若旦有
碍缘,斋竟,亦得受。」(大正二九.七五上)

□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

  有关八关戒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绍至此,大致已经完备了,现在再来介绍纳受戒
体的方法。

  本来,三归、五戒、八戒,说戒受戒,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准备的工夫做够了,受
时就很容易。但在中国的大寺院中,一切讲究排场,所以读体师,也为八戒的传授,编
了一篇〈授八戒正□〉,共分八节仪式,纲目如下:

  一、敷座请师--由引礼师领导迎请和尚升座。
  二、开导--略示八戒的意义及持斋的方法。
  三、请圣--迎请佛法僧及护法龙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恶业,悔断未来恶业。
  五、受归--以三归纳戒体。
  六、宣戒相--宣说八戒戒相条文。
  七、发愿--发愿以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使成无上菩提,同在弥勒的龙华
三会,了生死,化有情,生极乐。
  八、劝嘱回向--说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劝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此一〈授八戒正□〉,虽然很好,做起来的场面也很隆重庄严,但是所需时间较长
,受戒之时,除了授戒师,还要引礼师,戒师若非住持方丈,行来颇为不易。因此,弘
一大师曾经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在照抄介绍
如下: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於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过午不食),後修八种功德法。(以上三说)

  我名某甲,唯愿阿□梨摄受於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
,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
归趣。(以上三说)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属在家二众,亦兼通於出家诸众,如《药师经
》中所明。此文且据在家者言,故云优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称之),唯愿阿□梨,忆
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於明旦日初出时,於其中间,奉
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
、不非时食,七、不华□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
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
一说)

  又诵伽陀颂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於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语,均系弘一大师原文。唯其主张出家诸众亦持八戒者,必须加以说
明:根据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戒,只要受了沙弥戒,就已终身须持八戒
,至於比丘戒,更不用说,已经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诸众,乃自然而然是终身受持
八戒的。但是,弘一大师之所以说出家诸众也当受八戒者,止因今世的出家诸众,殊少
依律而行。多数出家人,别说比丘戒或沙弥戒,连八戒也未能受持啊!

  现在再录《在家律要广集》卷四中的〈受八关斋法〉如下,用供参考(□续藏一○
六.三八○A至B):

  先应教受三归法: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等正觉是
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等
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次应教受戒斋法:

  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恚、愚痴故。若今世、若
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华□,不香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华□,不香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如果各人
自有愿求,均可加入回向)

  这篇〈受八关斋法〉,似较弘一大师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录编的还要简
要,三五分钟之内,就可把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并且这是将八戒与一斋,分列为九
条,称为「戒斋法」而不称「斋戒法」。其实,用「斋戒」二字,是受儒家「斋戒以告
鬼神」及「斋戒沐浴」的影响,依照八戒斋的次序言,应该称为「戒斋」而非「斋戒」
。所以笔者本篇行文均用「戒斋」,徵引他文者,则随文而录。或也有人以为,八戒的
斋为体,称为「斋戒」,那也不无道理。

  另有此处是「如诸佛」受持戒斋,在《中阿含》〈持斋经〉中,则是比照「阿罗诃
」受持的。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Thu Apr 10 00:46:3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