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戒律学纲要》十一、受了八关戒斋以後
#1
邱大刚
《戒律学纲要》

                       ┌————————————┐
                      │第四章 受了八关戒斋以後│
                       └————————————┘

□ 第一节 舍戒

  本来,八关戒斋的受持,仅仅一日一夜,故也无所谓舍戒,既然受了,就不该舍戒
,也用不著舍戒的。但是为防万一,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也有舍八戒的许
可:「若受斋已,欲斋者,不必要从众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
大正二三.五○九中)也就是说:如因逆缘,或因烦恼,或以□饿难忍时,只要向一个
懂事懂话的人一说,便算舍斋。在《义钞》中说:「若有染心,将欲犯戒,宁可舍已为
之,後还忏悔亦得。」五戒十戒同此。这是说:不能守持,应舍戒,以後要受,忏悔之
後,仍得再受。

□ 第二节 称呼

  前面说过,八戒是七众之外的顿立戒,受了三归五戒的人,可以加受一日一夜的八
关戒,斋未受三归五戒的人,同样可以求受八关戒斋。但是,这有一个称呼上的问题:
受了三归五戒的人,称为优婆塞(近事男□□亲近三宝承事三宝)与优婆夷(近事女)
,加受了八戒,乃至菩萨戒者,仍然称为优婆塞与优婆夷。如果不受三归五戒而仅於斋
日受八戒者,称为什麽呢?《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将这称为「中间人」,也就是说,受
持戒斋之日,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平日则不名之为优婆塞与优婆夷了。  又有将受了
八戒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男」与「近住女」的,这是说:八关戒斋是出世正因,出
世的究竟(不是菩萨道的究竟)则是阿罗汉果,所谓「近住」,是指所住境地接近阿罗
汉,或者是指亲近阿罗汉而住,因其心乐於出离世间,故又较「近事」优胜了一层。如
《婆沙论》中说:「受八戒斋,近阿罗汉住,故名近住。」(大正二七.六四八下)《
毗婆沙论卷》一二四:「问何故此律仪名为近住,答近阿罗汉住故名近住。」实际上也
应如此,通常受八戒的人,多半是先受了三归五戒的人,不受三归五戒,单受八关戒斋
,那是很少有的。

□ 第三节 功德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中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
恶兴善,後生天上,终得泥洹。」(大正一.九一一下)受持八戒,虽生天上,必将泥
洹(即涅盘),而得了生脱死,这是多大的功德果报了!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馀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
:「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又说:「弥勒出
时,百年受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又说:「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
无上菩提之璎珞也。」(大正二四.一○六三中)

  《阿含经》中说:若於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参照大正二.六
二五下至六二六上)

  《涅盘经》中记载一个广额屠夫,於日日中,杀无量羊,後遇见舍利弗,即发心受
八戒,经一日一夜,命终得生天上。(大正一二.四七九中)

  《菩萨处胎经》中说:「八关斋者,诸佛父母。」(大正一二.一○五二上)

□ 第四节 普劝受持八关戒斋

  受持八关戒斋,既有这样大的功德,八关戒斋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
我人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於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
难获致出世之果。同时,受了五戒的人,再持六日的八戒,也不是一椿多大的难事,一
月之中,仅六天不吃晚饭(过中午不食),那是容易做到的事,八戒斋中,主要是在此
条不非时食的「斋」戒;这条守了,其他八戒比守五戒是困难不了多少的。所以在大陆
时代的在家弟子,受八戒的很多,在南传国家受八戒的则更普遍。在今日的台湾以及海
外,受八戒的风气很低,即使有些人受,也是不够如法。因此,我很希望提倡这一受八
戒的风气,故而不厌其烦地广徵博引,写了这篇文字。但愿读了这篇文字的人,能够响
应并促成这一受持的风气。同时弘一大师也说:「若嫌每日六日太多,可减至一日或两
日,亦无不可。」(《律学要略》)

  这也正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
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大正二四.一○六三中)


--
      本电子文件仅授权於电脑网路上流通,而不论是一般书面或其他
      任何的转出版部份引用或摘录等行为,皆不被允许。至於在电脑
      网路上的流通,亦必须遵守不擅改原文以及非营利用途的原则。

      关於本著作权声明若有语意不明确、或者其他未竟事宜,请联络
      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 65 巷 89 号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Thu Apr 10 00:47:25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