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戒律学纲要》五之五、饮酒戒
#1
邱大刚
□ 第七节 饮酒戒

  饮酒戒是佛戒的特胜,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无不戒酒;小乘的比丘,不戒肉食
,但无有不戒酒的。这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些吃长素的佛教徒,竟然并不戒酒,
他们以为饮酒可以养生,他们抱著「饮不及乱」的观念,贪恋杯中之物,其实这是犯戒
的行为。

  酒的本身,并无罪恶,所以饮酒属於五戒之中唯一的遮戒。因为饮酒之後可能造成
罪恶,为了遮止因饮酒而造成犯戒的罪恶,所以不许饮酒。饮酒虽不即是犯罪,酒却最
能使人犯罪,三杯一下肚,由於酒精的刺激,使得神经系统,兴奋、胆大、冲动、盲目
、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可以骂人、打人、杀人、强奸、放火。

  在大小乘经律论中,无不主张戒酒,同时还流传著这样的故事:在迦叶波佛时,有
一个五戒信士,一向持戒清净,有一天从外回家,口渴非常,见有一碗水色的酒,放在
桌上,他以为是水,一口喝下了肚,虽知酒性发作时,他便连续地犯戒了□□见到邻家
的鸡,走进他的屋,他便偷了杀了煮熟了吃了;邻居的太太不见了鸡,便来问他,他见
邻居太太美得很,竟予强奸了;事後把他扭上公堂,他又支吾其词,不肯招认。他由於
误喝一碗酒,连续犯了五条戒,酒的罪恶,可谓大矣!

  另有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莎伽陀的阿罗汉,他的神力,能够降伏毒龙,後於乞食
时误受信徒以水色之酒供养,喝下肚去,竟在归途中醉倒了。佛陀见了,便问弟子们说
:「莎伽陀先能降伏毒龙,现在还能折伏一只癞蛤蟆否?」

  什麽叫做酒?《四分律》中说:「酒者,木酒(果汁酒)、粳米酒、馀米酒、大麦
酒、茗有馀酒法作酒者是。」(大正二二.六七二上)

  如何算是犯饮酒戒?《四分律》中说:「酒色、酒香、酒味,不应饮;或有酒,非
酒色、酒香、酒味,不应饮;」(大正二二.六七二中)《十诵律》中说:饮酢酒、甜
酒、若□、若糟、一切能醉人者,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应酒香无酒味,不能醉
人,饮者不犯。」(大正二三.一二一中)《律摄》中说:「酒变成醋,饮不醉人。」
(大正二四.六○二中)无犯。但是《四分律》中说:「以酒为药,若以酒涂疮,一切
无犯。」(大正二二.六七二中)然此必须是医生的处方,不得自作主张,假名以酒为
药,而享饮酒之乐。否则便是咽咽犯可悔罪。(波逸提,译为「堕罪。」)

  饮酒的罪报很可怕,《四分律》中说有十过,第十过是「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大正二二.六七二上)另有三十六失(《四分律》及《分别善恶报应经》),可知酒
是饮不得的。

  不过,必须具足三个条件,始成可悔罪。

  一、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二、酒想□□明知是能醉人的饮料。
  三、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则一咽,犯一可悔罪。

  从五戒的持犯上说,饮酒一戒是最容易持的,但要永不犯饮酒戒,须到四果阿罗汉
的圣位,才可办到。


--
      本电子文件仅授权於电脑网路上流通,而不论是一般书面或其他
      任何的转出版部份引用或摘录等行为,皆不被允许。至於在电脑
      网路上的流通,亦必须遵守不擅改原文以及非营利用途的原则。

      关於本著作权声明若有语意不明确、或者其他未竟事宜,请联络
      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 65 巷 89 号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或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Thu Apr 10 00:52:06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