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
#1 |
净心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请教一下,「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什麽意思? (《杂阿含》)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整句的意思呢?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请教一下修行的次第,是否正确,以及接下来才能破疑:
在理智的分析後,理智可以很明白的确定五蕴(色、受、想、行、识)绝对是无常的。
「无常即苦,苦即非我。」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找不出「我」来,但是却可能不死心而继续找。
找不出「我」来,在思维时,会陷入僵局(空灵的感受,不知做什麽)。
(在这个僵局下很少杂念,例如能帮助静坐,入睡前参的话更是睡得特好。
不过这与慧力无关,所以似乎没什麽真正的解脱效益,所以我想一定是得突破的。)
理智上想:既然「无我」,那麽现在在思想在行动的是谁呢?
很简单,答案应该就是业力吧? 这只是业力来流转,并不是有「我」。
好,接下来观五因缘(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乃至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
病死忧悲苦恼)。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
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嗯,没错,很有道理。(不过这就转更多弯了,与「无我」看来就没那麽直接)
十二因缘也是没错,只是业力的流转,实无「我」的存在。
牙齿被钻时,只是一连串业力的牵引而已,并不是有个「我」。
(不过这点小弟还差得远,没有这种放大剖析业力牵引的智慧,
尚只有理智上的认知而已。)
然後呢? 理智上确定是如此了,实际上却未完全「度疑」 :Q
原因不明(就是「无明」啦 :Q )
那麽,接下来要怎麽做呢?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麻烦您指导了,谢谢!!
===============================================================================
AT> DC> (《杂阿含》)
【五阴诵第一】 三六( 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
□崛山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崛山,诣尊者
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
「若诸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
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
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
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
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於无常,
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
真实?」
「输屡那!於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色是
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
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
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於色、受
、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
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Date: 08-11-95 Time: 09:20p Number: 2842
From: AB TSAI Refer: 2831
Subject: Right? 48: 宗教玄学 Status: Public
DC>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DC>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DC> 整句的意思呢?
DC>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可以参看看「小品般若经卷二, 帝释问」。
主要在「即」字, 古语是指「若即若离」的即, 接近的
意思, 但是更有「可观察到」的含意。
非我的非在这里是名词才是, 「苦即非我」由苦谛的「近
观」(仔细的去观察, 放大, 放大,再放大... n 倍 ) 最後
没有了我。
美女图, n 倍後成了原子分子, 人会爱美女还是原子?
可是这两者是同一人所有? 原子分子却是不一不异, 无有两
样, 却也无一相同。
非我也可作动词讲「因为了解到了苦, 所以非(否定)我」
明白了「我也是无常的」。
总之不外是「无所有」。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8-11-95 Time: 09:36p Number: 2843
From: AB TSAI Refer: 2832
DC>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理论上, 白马为非马, 为何它能有马的一切? 因此, 唯识论者便
说这是识心作怪。
DC>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程序没洞。
DC>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DC>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了解到这一点之後, 禅座时可以入定了, 接著须要的是打坐。
DC>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DC>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DC>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定 中 无 思 维」。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靠的是五蕴皆空。
DC>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入了定中, 便知混不混。如果波旬兄来 CALL IN, 就是混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Sat Jun 16 10:25:49 2007
|
|
|
Re: 《杂阿含》 --观五蕴心 |
#2 |
dc0303
|
※ 引述《purify (净心)》之铭言:
> 请教一下,「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什麽意思? (《杂阿含》)
无我(非我)的定义:
(1)无法保持相同的状态!(从来就没有相同的身心!)
(2)无法控制主宰!(随因随缘!)
(3)非个别体!(五蕴聚集,此蕴灭已,异阴相继!)
五蕴是动态的!不断地生灭,不断地随因随缘变化!
往那里变化去?随过去的五蕴与现在的五蕴的造作为因缘方向去受果报!
无我不是没有五蕴的我!
也不是真空妙有!也不是假有!也不是幻化!
也不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原来是一身!
也不是不生不灭!而是不断生灭!
五蕴就能依缘运作!(不需要一个慨念的我去运作!)
五蕴是动态的!不断地生灭,不断地随因随缘变化!
所以佛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无明故有行、乃至生老
病死忧悲苦恼,纯大苦聚集」,则不生世间无见。(非无!非断!不断地生灭,不断地随因随
缘变化!)
--------
异我、不相在
你说非我我承认,但还有另一个我(另一个我可以主宰的东西叫我或另一个可以主宰我的东西)
你说非我,非异我 ,我承认,但还有另一个我与我一起运作的叫我!
异我、相在只是完整完成非我的叙述,并无语(言文字的)病而已!主要还是无我!
---------
实际上!要去试试实验体验方为上策!依十六阶智走一遍就能知道!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a a way ! Have a nice trip to nibbana!
2007年 6月16日 14:18:28 星期六
|
|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
#3 |
净心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请教一下,「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什麽意思? (《杂阿含》)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整句的意思呢?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请教一下修行的次第,是否正确,以及接下来才能破疑:
在理智的分析後,理智可以很明白的确定五蕴(色、受、想、行、识)绝对是无常的。
「无常即苦,苦即非我。」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找不出「我」来,但是却可能不死心而继续找。
找不出「我」来,在思维时,会陷入僵局(空灵的感受,不知做什麽)。
(在这个僵局下很少杂念,例如能帮助静坐,入睡前参的话更是睡得特好。
不过这与慧力无关,所以似乎没什麽真正的解脱效益,所以我想一定是得突破的。)
理智上想:既然「无我」,那麽现在在思想在行动的是谁呢?
很简单,答案应该就是业力吧? 这只是业力来流转,并不是有「我」。
好,接下来观五因缘(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乃至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
病死忧悲苦恼)。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
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嗯,没错,很有道理。(不过这就转更多弯了,与「无我」看来就没那麽直接)
十二因缘也是没错,只是业力的流转,实无「我」的存在。
牙齿被钻时,只是一连串业力的牵引而已,并不是有个「我」。
(不过这点小弟还差得远,没有这种放大剖析业力牵引的智慧,
尚只有理智上的认知而已。)
然後呢? 理智上确定是如此了,实际上却未完全「度疑」 :Q
原因不明(就是「无明」啦 :Q )
那麽,接下来要怎麽做呢?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麻烦您指导了,谢谢!!
===============================================================================
AT> DC> (《杂阿含》)
【五阴诵第一】 三六( 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
□崛山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崛山,诣尊者
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
「若诸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
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
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
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
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於无常,
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
真实?」
「输屡那!於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色是
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
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
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於色、受
、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
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色是
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
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
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於色、受
、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
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Date: 08-11-95 Time: 09:20p Number: 2842
From: AB TSAI Refer: 2831
Subject: Right? 48: 宗教玄学 Status: Public
DC>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DC>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DC> 整句的意思呢?
DC>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可以参看看「小品般若经卷二, 帝释问」。
主要在「即」字, 古语是指「若即若离」的即, 接近的
意思, 但是更有「可观察到」的含意。
非我的非在这里是名词才是, 「苦即非我」由苦谛的「近
观」(仔细的去观察, 放大, 放大,再放大... n 倍 ) 最後
没有了我。
美女图, n 倍後成了原子分子, 人会爱美女还是原子?
可是这两者是同一人所有? 原子分子却是不一不异, 无有两
样, 却也无一相同。
非我也可作动词讲「因为了解到了苦, 所以非(否定)我」
明白了「我也是无常的」。
总之不外是「无所有」。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8-11-95 Time: 09:36p Number: 2843
From: AB TSAI Refer: 2832
DC>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理论上, 白马为非马, 为何它能有马的一切? 因此, 唯识论者便
说这是识心作怪。
DC>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程序没洞。
DC>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DC>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了解到这一点之後, 禅座时可以入定了, 接著须要的是打坐。
DC>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DC>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DC>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定 中 无 思 维」。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靠的是五蕴皆空。
DC>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入了定中, 便知混不混。如果波旬兄来 CALL IN, 就是混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Fri Sep 3 19:55:13 2010
|
|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
#4 |
净心
|
《杂阿含》 --观五蕴心
请教一下,「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什麽意思? (《杂阿含》)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整句的意思呢?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请教一下修行的次第,是否正确,以及接下来才能破疑:
在理智的分析後,理智可以很明白的确定五蕴(色、受、想、行、识)绝对是无常的。
「无常即苦,苦即非我。」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找不出「我」来,但是却可能不死心而继续找。
找不出「我」来,在思维时,会陷入僵局(空灵的感受,不知做什麽)。
(在这个僵局下很少杂念,例如能帮助静坐,入睡前参的话更是睡得特好。
不过这与慧力无关,所以似乎没什麽真正的解脱效益,所以我想一定是得突破的。)
理智上想:既然「无我」,那麽现在在思想在行动的是谁呢?
很简单,答案应该就是业力吧? 这只是业力来流转,并不是有「我」。
好,接下来观五因缘(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乃至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
病死忧悲苦恼)。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
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嗯,没错,很有道理。(不过这就转更多弯了,与「无我」看来就没那麽直接)
十二因缘也是没错,只是业力的流转,实无「我」的存在。
牙齿被钻时,只是一连串业力的牵引而已,并不是有个「我」。
(不过这点小弟还差得远,没有这种放大剖析业力牵引的智慧,
尚只有理智上的认知而已。)
然後呢? 理智上确定是如此了,实际上却未完全「度疑」 :Q
原因不明(就是「无明」啦 :Q )
那麽,接下来要怎麽做呢?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麻烦您指导了,谢谢!!
===============================================================================
AT> DC> (《杂阿含》)
【五阴诵第一】 三六( 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
□崛山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崛山,诣尊者
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
「若诸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
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
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
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
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於无常,
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
真实?」
「输屡那!於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色是
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
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
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
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於色、受
、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
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Date: 08-11-95 Time: 09:20p Number: 2842
From: AB TSAI Refer: 2831
Subject: Right? 48: 宗教玄学 Status: Public
DC> 请教一下此句:「当观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DC> 此处「苦即非我」的「非」是动词吗?
DC> 整句的意思呢?
DC> :Q 这句话一年来已 k 了 n 遍了,结果还是没搞定 :Q
可以参看看「小品般若经卷二, 帝释问」。
主要在「即」字, 古语是指「若即若离」的即, 接近的
意思, 但是更有「可观察到」的含意。
非我的非在这里是名词才是, 「苦即非我」由苦谛的「近
观」(仔细的去观察, 放大, 放大,再放大... n 倍 ) 最後
没有了我。
美女图, n 倍後成了原子分子, 人会爱美女还是原子?
可是这两者是同一人所有? 原子分子却是不一不异, 无有两
样, 却也无一相同。
非我也可作动词讲「因为了解到了苦, 所以非(否定)我」
明白了「我也是无常的」。
总之不外是「无所有」。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8-11-95 Time: 09:36p Number: 2843
From: AB TSAI Refer: 2832
DC> 此时在理智上,已经确定是「无我」,因为根本找不出个「我」来。
理论上, 白马为非马, 为何它能有马的一切? 因此, 唯识论者便
说这是识心作怪。
DC> 以上每一推论可能都有漏洞,麻烦您挑出来、补一补,谢谢!!
程序没洞。
DC> 还有,是否还得更深入理智上的思维,来反覆思维呢?
DC> 这样子反覆思维,功力深後是否即可达到确定无疑的地步?
了解到这一点之後, 禅座时可以入定了, 接著须要的是打坐。
DC> 还是说,光靠理智是不够的,得同时培养定力,在定中观照?
DC> 但是,既是观照,又如何「定」? 思想不是一直在绕吗?
DC> 在定中思维,是用思考的,还是用类似第六感般的感知呢?
「定 中 无 思 维」。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靠的是五蕴皆空。
DC> 小弟太混了,所以定力及慧力都太差,尚无法「证」知四圣谛。
入了定中, 便知混不混。如果波旬兄来 CALL IN, 就是混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Wed Sep 25 16:50:59 2013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