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佛教的伟大 第七节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索达吉堪布
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多多学习佛法,尽量以佛教的思想智慧去指导自己的生活。现
在虽然名闻一方的出家人与居士很多,但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知道多少佛教的内容,这样在
遇到一些违缘时,往往退失自己的信心,产生各种邪知邪见。诚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美国一次演讲时所说:「佛教徒不懂佛法是很惭愧和遗憾的。」不懂佛法,不但自己信仰
、修行难以增上,还无法解答他人提出的疑问。尤其是现在,接受各类新知识教育的人越
来越多,他们会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对於这些问题,不懂佛法的人在回答时便会显
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而受了较多佛法熏陶的人则可用方便善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
,解除他人的疑惑,使其种下善根,甚至可以使他们对殊胜的佛法生起无比的信心,进而
作热诚的追求,如查亚苏里亚博士说:「我们不必强迫人类信仰他,我们所要做的是将佛
教真实的面貌呈现於对佛教未有认识、抱有成见的人士面前,引发他们追求真理的热诚。
」因此,我们不管是自己信仰修行还是为了弘法利生,作为一名佛教徒,认真地学习佛法
都是特别地重要。
因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现在很多大德忙於寺院的建设,举办形式上的法会仪式
,应付各类会议,因此他们所主持的其实是影像佛法。有些居士也只停留在办个皈依证,
不定时地去寺庙烧点香,做点供养的程度上。平时则忙於工作、家务,没有精力用於闻思
修,结果烦恼、挫折一来,便毫无把握随业流转。出家人更应该修学佛法,否则只穿出家
衣服,剃个光头,并不表明你一定已是出家人了,佛曾说过:出家人若不明白教理,仅剃
去发须有何用?云栖莲池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崇高的
地位,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历来皆流行甚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师为补偏救弊
,苦口婆心,并且每篇文章都有感而发,极富针对性。现用白话文摘录一篇如下,望读者
诸君尤其是佛弟子们深思,方不负祖师大德一片苦口婆心的希望,高僧莲池大师云:
「从前有祖师对众开示说:『你等出家,脚跟还未曾立定,转眼就已过三、四十年了
。』我等听到如此真恳痛切的话,该多麽感到心惊胆颤,身毛为竖的。可是许多出家人却
将青春好景,勤勤地去作世间有为的事业。或奔南走北,说:『我参礼名山。』或装塑佛
像,修建寺院,说:『我兴崇三宝。』或聚众集会,说:『我助扬法化。』从这些名目的
表面上看,虽然也都可以算是好事,非如上面所说的赏玩曲□等可比,而空过光阴却是一
样的。有朝一日陡然醒悟,始知从前错用心,但已经年迈体衰了,这时後悔何及。所以古
人有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怜的是有许多人终身空过,却仍安然度日而不
自伤悲。」
所以,真正唯一的佛法,如世亲菩萨所说的是学习经律论三藏和修学戒定慧三学,也
即是教法与证法。由此可见,只有真正致力於闻思修的人才是真正行持佛法的人,其馀只
是形象佛法。现在能辨别真正佛法与形象佛法的人如白天的星星那般稀少。因此有志者应
在短暂的人生中慎思明辨,求得真正的佛法。
出处: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fjkxl/mulu.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 218.168.205.165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