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119)婆罗门
□两世作贼 终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发心经常做供施的婆罗门,一次他在做
供施时心想:凡来接受我的供养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争论和斗争等不
祥的事。其中迎接的婆罗门有市中心的和市郊区的,他们不和,市内的对
市郊的说:「你们以农务为主,来此接受布施是不应理的,这些布施归我
们享用。」双方互不相让,愈争愈凶。正在此时,一个以偷盗为生的婆罗
门趁机偷走了金银财宝等等物品,别的婆罗门发现了,不顾争论,上前抓
住他狠狠地用鞭子抽打,又拳打脚踢,打得小偷实在招架不住,便往祗陀
园逃命。当他逃到祗陀园时,目睹世尊及僧众是那麽寂静,无有任何喧闹,
(师言:听经闻法都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仪,有
出家人不共於世间的规知。按规矩闻法,即便是一堂课,恭恭敬敬地听闻,
也是功德无量,百千万劫都是难以遭遇的。平时的生活也应处处注意观察
自己的的语言,说话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经常要想到自己是个出家人,为
人师表,言谈举止是否是利益众生的。《格言宝藏论》中也有:『溪水经
常哗哗响,大海从来不喧嚣』的教言。这正说明了智者与愚者的差别,所
以,你们要常常学习智者的言行,调伏自己的诸根。)看到这清净的僧团,
他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想:自己作婆罗门已作够了。就到世尊足下恭敬
顶礼,祈求世尊摄受他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
(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传了戒,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也
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之後,他就观察所应调化
的众生,观知该调化原来打自己的那些婆罗门。刹那间,他到了以前婆罗
门供施的地方,从空中飞下来。以前的那些婆罗门见到空中飞来的比丘,
特别欢喜,也生起很大的信心,把他抱入法座,於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传
法,他也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中很多婆罗门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
了预流果位,大多数也皈依了三宝。
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位尊者以何因缘先作了小偷惧於挨打,後逃
到佛前出家,并且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
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早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
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因偷别人的供施,
被人责打,逃到迦叶佛那里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临终时他发愿:虽然
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没有证得什麽境界,但以此功德,愿在释迦佛
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你们是怎麽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即现在的婆罗门,以业缘及愿力
成熟故,今世他仍是惧於挨打而逃去出家,并证得罗汉果位。」世尊如是
说。
出处:《百业经》
http://www.palyul.org.tw/palyultaipei/selectedd_articles/hundred.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218.168.215.18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