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著 索达吉堪布译
这部《前世今生论》是作者慈诚罗珠堪布熔佛教之戒律、因明、俱舍等佛法内容
与现代心理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理论与实际发展成果为一炉,并以发生在世界
各地的大量真实事例为论据与补充,经过反覆斟酌、仔细权衡、深入思考後创作而成的一
部论典。通过佛法与科学多方面的比较说明,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异之处,一方面又挖掘
出二者可互为印证的地方,并最终从科学与佛法互不相违的角度论证了前後世存在的合理
性与必然性。相信此书的出版必会增上人们对前後世存在之理的信解,并有助於廓清长期
以来蒙蔽在众人心头的有关前生後世的疑云。
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很多人因为从小就接受机械唯物论及庸俗无神论的熏
陶、教育,故而在不经过任何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轻易就把前生後世之理念与迷信、落後
、麻□人灵魂的道德说教等负面概念联系、等同起来。具体说来,有些人根本就不承认心
识的连续、迁流性;有些则半信半疑;还有一些尽管从表面看来也在学佛,但因他们无法
从教证、理证两个方面牢固确立前後世及业因果存在的必然性,故此类人的见解一点也不
稳固,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摇摆。正是为了上述人众能真正明白事理,作者才将佛法与现代
科学原理结合起来,详细论证了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其实佛教理论本足以揭开生死变迁
的秘密,但因其阐述的道理非常深奥,而很多人又对它怀抱极大的偏见,故作者才借助科
技理论及当今发生在众多国家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以现代人能接受的口吻、与他们的心性
十分相合的例证、语言,有理有据地阐释了关於前後世的正见。文中不但有佛教的教证、
理证,亦有科学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所提供的道理与说明,想来无有成见者接受起这些论述
、论点应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究实说来,佛教徒也罢,非教徒也罢,承认并按照前後世的法则行事对整个人类
社会的生存、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如果否认心识的流转、迁移,人们必将毫
无禁忌地为所欲为,这一点正应验了《涅盘经》中的那句话:「不见後世,无恶不造。」
是故懂得前後世的道理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义与现实
作用。
环顾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明白并遵守前後世及业因果规则的人诚可谓少之又少
。在经济狂潮的推动下,金钱至上已成为太多人恪守於心的座右铭。古代的文化传统与道
德观念日渐退出现代人的生活领域,人们对内心科学的轻视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在
给别人讲经说法的法师或世间老师、教授、学者中,有些只懂佛理,对科学则一窍不通;
有些又满肚子世间学问,对佛法则知之甚少,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完成弘法利生之责
的人实属凤毛麟角。不过在作者的相关著作中,这二者一直都被他有意地融合著,以科学
的态度对待佛教、又用佛法□别、观照科学,这是贯穿於堪布一系列佛学著作中的一个明
显特徵。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许多非常精彩的能证明前後世客观存在的发生在世界各国
的公案,在品味作者对它们的分析时,大家一定会对不可思议之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之佛
法奥义均生起信解。由於他本人一贯喜欢并只说实话,且以令众人了知前後世、虹身成就
等现象之本质为己任,因此多年以来,他多次排除障碍,不惧艰难险阻地奔赴一些地方,
亲身采访、调查了一批涉及到此类事件的当事人,并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本书
正文之後即附有两篇这样的访问记,面对这些查有实据、无懈可击的事例,不知那些顽固
坚持生命断灭论的人们又该作何感想?
面对这本《前世今生论》,真希望当代以及未来的读者们都能擦亮慧眼,静下心
来反观反观自他於永无止境的轮回跑道上争先恐後、盲目漠然地冲向痛苦深渊的情景;更
希望大家都能藉著本书出版的因缘,重新审视一下生死名利竞赛场的本质,以及被我们无
数次践踏过的人身及生命的本来意义!
我们理当知晓,自身在今生中所感受的一切,其实远在前世就已埋下它们的根;
而如果要了知来生的实际境遇,省察省察今生的所作所为即可了然於胸。此中道理恰如《
华严经》所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无量寿经
》中也说道:「人於爱欲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因此我们理应精进行持善业,这样做
才能对今生来世带来永不会空耗的实际利益。《大智度论》又云:「今世与後世,行法则
安稳。」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也应完全通达。对一个智者来说,即便不懂得外在世间之学问
也无甚可遗憾、後悔之处;但若不能掌握自他之心识不断流转这一基本原理,那就实实在
在有负智者之名了。
试图求取人生最高智慧的人们,不妨从前生後世之理直下深入进去,以此途径也
许能最终打开佛法终极智慧之门。假如人人都能从佛陀教法中汲取最究竟的理智结晶,则
此世界当下就可成为净土,所有众生都能尽享暂时乃至究竟之快乐幸福!
译者作於色达喇荣
公元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八日
《前世今生论》目录
一、破斥他宗
(一)他宗观点
(二)彻底破析
1、因与现量所见相违而破
2、因与成千上万亲眼目睹者所见相违而破
3、因与新科学理论相违而破
4、因旧有的所谓心识科学之说法理由不完整而破
二、建立自宗
(一)心识的产生
1、心识的产生
2、对之生起信解
(1)依靠回忆前世之实例而生信
(2)依靠催眠、梦之要诀回溯前世之试验而生信
(3)依靠一身拥有多心识及一心迁往另一身体之理而生信
(4)依靠心识可脱离肉体进行自主活动之事实而生信
(5)依靠中阴闻解脱法所描述之境界真实现前而生信
(二)身体的形成
(三)身心关系
三、结尾
附录
(一)往来於生死之间
(二)一位中学教师的濒死体验
(三)死後再生 母子情深
(四)逝而复返 全家团聚
(五)封面《轮回图》简介
(六)封底照片所配说明
http://www.fosss.org/lunhui/qsjsl/qsjsl.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 218.168.211.154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