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和
父亲是位成功的生意人,早期与母亲共育八个子女,我们从小就生长在优渥的环境中
。自从父亲结识在自家店中工作的女子,朝夕相处後,便罔念结发情深,在外另□新居。
那时的我虽少不更事,但也察觉到,父亲正逐渐离我们而去。即使他偶尔回来,与家
人也不知如何互动,想去叫他,莫名的又收□起来,他独自坐在那里,似乎欲言又止。我
们彼此的内心都很痛苦,想到他夺走一家的欢乐,怎有心情与他搭理?尴尬的场面,似乎
将空气凝固起来。久而久之,就未再见到父亲回家了。
最难过的就是母亲了,在婚姻受创後,尚须以微薄的加工收入抚养一大家子。面对食
指浩繁,生活压力使她透不过气来,在环境的逼迫下,不得不拉下脸来向父亲要钱。为此
,家人对父亲的怨恨更深了。
有一年,祖母病重,父亲赶回来探望,积怨已久的弟弟,趁机将多年的不满,一股脑
儿宣□出来,爆发了一场家庭战争。与父亲间的嫌怨,演变成无法跨越的鸿沟。
年长後,内人先学《广论》,在一个机缘里,我听到师父说:「学佛就是要离苦得
乐。」不禁热泪盈眶。不久内人参加印度请法团,我得知每一团员肩负「依师、建教、立
僧」的责任,深觉撼动。就在接机的那天,心中期盼见到的不是内人,而是师父,感觉佛
法正是我梦寐以求。
学佛後,我明白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德田,也是家中的两尊佛,我知道改善家人与父
亲的关系是当务之急。不愉快的前尘往事,何需让它一直盘踞心中?这一切都是业,今生
若不设法改善,这关系还会带到下一世,我很想找机会去化解这僵持的局面。
有一年,小儿子提议要去看阿公,刚好促成我这桩心愿。在几番查询中,终於与父亲
联络上了。多年来,我们未曾谋面,再见到父亲时,他已苍老许多,过去心中的怨恨,就
在一声「阿爸」中消弭殆尽。
之後,两位弟弟也陆续学了《广论》,其中曾与父亲恶言相向的弟弟,更是对以往所
为懊悔不已。他也深明「假使经百劫,诸业无失亡,若得缘会时,有情自受果」的道理,
请我帮忙联系,他要亲自向父亲道歉。我找机会向父亲说明,弟弟要亲自前来请罪,忏悔
以前种种忤逆不孝,而父亲却连忙说:「不用了,那天我没空,有事要出去。」可能他真
的有事,这次虽无法成行,弟弟还是用电话表明了心意。
後来,父亲经历九二一大地震的浩劫,位於草屯的房子,被震得围墙裂了,房屋也移
位了,在心生恐惧下,只好数夜睡在车上。秋风露寒,加上早晚温差大,原先就有高血压
的父亲,禁不起这几番折腾,不久,便中风卧病在床,兄弟们都陆续去探望。
母亲也中风过,她推测父亲应知道这个讯息,但却未曾出面探望,对此事她一直耿耿
於怀。我们兄弟一直关心及引导母亲,尽管这一生与父亲的业缘不是很好,但也不能再结
怨下去,希望她将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慢慢放下。同时母亲也在长青班的熏习下,更了解业
果的道理。一日,她终於首肯,前往探视病中的父亲,两人面面相觑。
有一年的春节,母亲托了两个红包,准备送给二哥的一双子女,但内人不知何故却弄
错了,阴错阳差之下交给了阿姨〈父亲的小老婆〉的两个儿子。等事情弄清楚後,才发现
已经来不及了,但却让这两位弟弟亲自去探望母亲。他俩小时母亲偶尔也带过他们,真不
知母亲当年,是如何承受这复杂的心情?久未见面,不知要说些什麽,但即使在无言中,
也传达了善意之情。
就在家人的谅解中,没有指责,没有抱怨,父亲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一程。往事如烟
,值得安慰的是,在他生前我们及时推倒心墙,以尽人子之孝,否则真的後悔莫及。
在告别式的当天,阿姨很亲切的问候母亲,其所生的两个弟弟也很善意的搀扶著母亲
。那天阿姨很赞叹的说:「你们这家庭,改变好大。」并且说出几年前,弟弟打电话向父
亲道歉,父亲虽忙说「不用,这没什麽」,但电话一挂掉,却老泪纵横,不禁号啕大哭起
来,郁抑在心中多年的亏欠,再也无法隐藏。其实父亲也曾学佛,也忏悔过去种种不是,
对家人能学到《广论》十分赞许。我才慢慢感受到这是师长的功德,业相的转变是如此的
真实,当我们的心调柔了,对方也必能感受得到。目前,我衷心的期盼,有一天阿姨他们
也能进来团体,研讨《广论》,这才是最究竟的帮助。
一路走来,从年少时怨恨,转变成今日的感恩,若非得到三宝、师长的法药,何以疗
病?何以转业?以前我们造什麽因不清楚,今日果相已现前,在因地中,若不能化解今生
的怨恨果,则必成他日的报复因,至少不能再让这种恶缘辗转相续下去。如今我已深明凡
事对境时,皆需如理如法的去思惟、行持。这麽多年来,我的内心从那种无端的苦境,渐
渐调整成平和与包容,甚至还有股欢喜的感觉,自然而然生起感恩的心。三宝就是有这麽
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感觉我真的抓得到。
http://bwmc.org.tw/FamilyStory%20-menu_tf.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218-168-207-34.dynamic.hinet.net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