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金刚经释》~2
#1
昂首阔步看蓝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金刚经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姚秦是中国古代魏晋北朝时,北朝十六国之一,国主姓姚,历史上称为姚秦,亦称後

秦。三藏法师是指精通经律论十二部佛法并能弘扬者。鸠摩罗什,译成汉文曰童寿,指大

师幼时即有长者之德。大师出生於古龟兹国(新疆)七岁出家,日诵千偈,十二岁即精通

小乘教义,声名远播。後来又广学大乘,通诸玄义,有三果罗汉为大师授记:若三十五岁

之前不破戒,大乘之法,将以他的力量广弘於震旦(汉地),但於自身无利。大师回答:

只要使大法流传,众生觉悟,虽自身无益,苦而无恨。大师每次至西域诸国说法,诸王都

长跪在座侧,请师登踏上座说法,前秦苻坚为得到大师数次兴兵,却未成功;吕光得大师

後,因他不信佛法,对於大师种种虐待,师皆忍受。後来姚秦国君迎请大师至长安,集八

百高僧於逍遥园(今户县草堂寺)辅佐其译经论九十八部,三百九十馀卷。国君姚兴害怕

法嗣无继,赐宫女,师不得已受之後,另行别住,每次讲经前都说「譬如臭泥之中生莲华

,但采莲华,勿取臭泥」。有弟子想效仿大师与女人共处,大师即取针一把吞下说:「你

们能不能吞下这些针,如果不能象我这样,怎麽敢学我的行为呢?」大师临终时发愿说:

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火化後舌头烧不坏,如果有错误,舌头就烧化。当他

圆寂荼毗後,唯有舌头没有烧化,大师的舌舍利塔至今尚存。唐道宣律师曾经问天人,「

为什麽现在人都喜欢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天人说:「鸠摩罗什曾任过去七佛的

译师,他所翻译的经典,深得佛心,所以人们都喜欢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


  本经有多种译本,三国时菩提流支、南朝真谛法师、隋达磨笈多、唐玄奘及唐义净都

曾译过此经,总计六种。古今流传最广的当首推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译经的差别不外乎

二因,一所依梵文版本不同,二义译与句译的不同。此经以大师真实语的加持,无幽不显

,无微不彰,文辞简洁流畅,历代持诵者多有效验。


  藏文译本前有「顶礼一切佛菩萨」的译礼句,这是藏传佛教释经的传统。藏地金刚手

菩萨化身的藏王赤热巴巾曾规定:翻译三藏前都应加顶礼句,经藏以十方诸佛菩萨为对境

做礼,律藏以释迦牟尼佛为译礼的对境,而论藏则以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文殊菩萨为对境

。译经前作译礼主要是为了遣除译经中的一切违缘,增上一切顺缘,亦为了遵循王规,明

确属何部所摄。由此经的译礼可知《金刚经》归属大藏经的经部。


  此文中间的三十二分品如「法会因由分第一」等,佛经原来中并不存在,是梁昭明太

子後来所加。藏文译本中没有分品,其他的几个译本也是没有的。世亲论师的讲义有分品

,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分为一百八十四品。另有人认为:佛经里不能随便妄加分别念,昭明

太子因在经上加分品,故一直在受苦报。但此事难予定夺,法王如意宝曾说:「因果方面

的问题很难以分析。」原则上,佛经不能加分别念,但在佛经里加许多凡夫人的分别语言

会不会有一些果报,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如果分品、略释、科判等的语言不能加,那麽

我们现在解释佛经时也会有些困难。如果不是故意对佛经作诽谤,在解释佛经时,加一些

语言或科判,对理解原经文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可能不会有很大的过失。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000_jingangjingshi.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0-207.dynamic.hinet.net
Sun Jun 24 10:27:3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