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佛教科学论》第三章 轮回与因果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1
昂首阔步看蓝天
发信站: 无名小站 (bbs.wretch.cc )
                  第三章 轮回与因果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索达吉堪布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是将整个生命与物质的存在分成胜义与世俗两个层次。胜义即是

最本质、最真实之义,它已超越了世间语言所能描述的□畴,也是人们修行、实践所要达

到的终极境界。世俗层次是人们所能感知的表层境界,在这境界中,有我们熟悉与并不熟

悉的种种现象,大至神灵、三千大千世界,小至蝼蚁、微尘不等,因果缘起、六道轮回(

包括天道、阿修罗、人类、旁生、饿鬼及地狱众生)等即是佛陀所揭示的这一层面上的真

理。现代科学所致力研究的,正是这世俗□畴中的部分内容。


    科学家们有著为世人所敬仰的注重实践、孜孜求真的崇高精神,但在佛教界看来,还

存在著研究思路的封闭、实验方法的单调等弱点,致使直到今日,仍有许多重要的领域一

直是科学无法进入的神秘地带。可喜的是,现在已有许多科研成果在某些方面已迈出了开

创性的一步,致使原只是佛教独有的一些领域内已印上了科学先驱者们清晰的足印。比如

,通过研究,他们已逐渐认识到,人死并不如灯灭,还有一个世俗间所谓的「灵魂」□□

佛法中所说的心识,在延续著人的生命,这种心识恒时存在。


    许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为我们讲述了不少关於灵魂方面的事例。对濒死体验经过了五

十年的研究的威廉·巴雷特主张:「灵的世界确实是存在的,死後仍是活著的,而且死者

可以和我们的世界通讯联络。」现在国外已把濒死体验研究列为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

,还成立了世界□围的「濒死体验国际研究协会」,收集了大量有关灵魂存在的生动事例

。蜚声全球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时

一枚奥地利人发射的霰弹在他身旁爆炸,他感到灵魂或其它的什麽从身体中抽出,就像捏

著丝巾中的一角,把丝巾从口袋中拉出一样。灵魂四处飘荡,然後回来进入身体,他就活

过来了。他後来把这个体验写进了他的名著《永别了,武器》之中。


    又佛经中指出人在临终等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见到尚在中阴等状态中的过世亲人、仇

敌等等,有时是因为这些亲人、仇敌对他尚有贪嗔的执著,故能相见,有时是因为自己在

中阴等状态中的心识,化现成自己所熟知的人的形象。比如蒋纬国先生在晚年病重时,清

清楚楚地看到了早已过世的父亲蒋介石、国父孙中山及戴季陶等长辈前来探望,还见到了

白衣观音。在接受台湾《时报周刊》记者采访时蒋纬国先生说:「当然你们一定会说这是

一种幻觉,但是,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我也无从证明,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清二楚的

,确确实实的。」


    在佛教教典中,对「灵魂」有著详尽、清晰的描述,上述濒死体验中的灵魂,非常接

近佛经中所说的「中阴身」,即众生从一期的生命终结时到下一期生命开始之间所经历的

过渡阶段。在藏传佛教中,有一本极为重要的经典□□《中阴救度经》,经中具体介绍了

中阴身所需经历的种种状态,并且指导中阴身在所处的状态中如何运作,以实现对轮回的

超越,回归到至真的法界中。因此藏族便有在亲人亡故後都要请僧人念《中阴救度经》以

超拔亡者的习俗。佛教经典中描述众生进入中阴状态不久,便会经过一段黑暗时期,尔後

见到各种光明现前,这已被许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所证实。


    现在科学家们已承认在人的身体之外,独立存在著一个心识。如1963年荣获诺贝尔医

学奖的英国爵士艾克理说:「人体内蕴藏著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

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後,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1981年荣获诺

贝尔医学奖的美国史柏理博士也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质。」这在生

理科学上也同样得到印证,加拿大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潘菲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只

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我们知道,佛教经论在论述世俗方面,指出

众生正是以非物质的我执心识为因,而漂流於三界轮回的。只有到证得最终的解脱果位时

,心识才会全然转化成胜义的智慧。虽然现在科学仍在飞速发展,但这些理论还是经受住

了考验,诚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所说的那样:「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足以推翻

艾氏与史氏两人的『生物有灵魂』理论。」


http://www.zhihui.org/browse/kb_sdj/fjkxl/mulu.htm

--
    确定生命的无限相续,则人生种种现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
    人类行为价值,也有了切身的依托标准。

    在生命无限相续中,目前所作所为,
    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果报均须自我承受。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dhcp-190.cc.HFU.edu.tw
Tue Jun 26 10:28:4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