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
jt5354
发信站: 中兴天枢 (bbs.nchu.edu.tw )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在修念住的时候,以三心观照所缘,即正念正知精进三心,又称明觉。这
时,修行者是在正见下,即他在内观时,他了知这是色身,这是受,这是心;在观的
刹那瞬间,正思惟时时产生作用,如理作意等,这时,正思惟可以帮助正念正知正确地
运作;在观照所缘的时候,一定会是正语的状态,这不必多叙;同时,也是正业,因
为当下正在内观,内观行者正专注所缘,并没有从事其他的事情,如伤生害命及不如法
的行为;当然,这时候也在正命下,他正处在纯粹的内观心理与行为之中;正精进,
行者正在观照所缘,正精进是三心中的一个,所以必然含摄在内;正念也是三心之一,
所以也统摄在内了;正定,在内观的时候,刹那定是必需的工具,所以正定也有了。

  以上简要地从八正道的八个方面说明了禅修四念住本身就统摄了八正道。

      这只是自己在实修四念住时的体会。同理,闻、思、修,戒、定、慧在禅
修四念住的时候也会具足。当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有一点
应该是共通的,即八正道是用来操作的,不论行者如何理解,它总不是理论,理论上的
八正道只是概念,必需要将其用在内观实践当中。这应该是原始佛法的最基本处,即
一切理论必须要用在实修上。所以,在修念住的过程当中,八正道就完全具足了。

      以上只是理性的分析,其实,在念住所缘时,一个刹那的心念,八正道就
全在其中了。其中的感觉与讯息即是写十本书也难以道其万一。这里我只引叙佛使尊
者的一段论述做为我自己体会的证明。尊者说∶无论如何,佛陀说认清一切不是“自我
”而不执著,当下八正道就在我们心中,在那一刻就存在著正见、正思惟、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不执持六根当下就能生起八正道,这是佛陀认为的捷
径。在一次讨论中,佛陀教导最快的捷径——空,不要执著眼、耳、鼻、舌、身、意
为“自我”,就能使八正道瞬间圆满生起。假如我们不愿意走捷径,那么我们就学戒、
定、慧的八正道吧!从头开始修习,慢慢地、渐次地走,但很多时间就这样耗光了。
如此,我们发现下佛教里有一条平常道,也有一条又快又短的捷径。(见《一问一智慧
》)

      分析八正道的概念,一个一个地解释,确实看上去很复杂,很难修,其实
,在正确地修四念住的时候,全都在其中了。这样的观照,也能产生平衡,不会有走
偏的倾向。所以,诸多大师们常说,八正道是一丸药中的八种成分,要一次吞下,道理
正在这里。

     也许有人会问,八正道,若一个一个地修,可不可以呢?可以。这其中的方便
是说不尽的,究竟该如何修,只能根据这一个人的具体根性及其因缘,若将四念住的
修行僵死地划一,此为正宗四念住,此为佛陀亲说,其他则不是,那就是教条了。若持
有这样地理解事物的思惟习惯,是非常难以修行成功的。一些很有精进心的朋友们,
参加过几期内观禅修班,一定会有一些体会,但毕竟因为四念住本身的复杂性及个人因
缘的复杂性,要真正明了四念住,还是很不容易。真正要理会四念住的修法,需要长
期地独自体会与苦修。若能多看一些南传大师直接指导禅修的书籍,则不难理解,若在
自己的实修中能够体会,马上就会有变化 ,到此,你是不会僵化地读解佛经,也不会
以这些死概念去修四念住,更不会执持这些僵死的概念与人论争。概念只是概念,而
实相是不可以分割的,在这里超越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文字既是修行必不可少的
工具,也是成道的障碍,只有超越了语言名相,才能真正理会世尊开示的八正道、四念
住、四圣谛。

    四念住的修行最终要成功,必需要在禅观的一时具足一切因缘,即其中的闻思
修戒定慧及其再细的八正道还有人们常说的三十七道品等等等等皆要具足。否则会因
不平衡而失败。当然,这些道理对专业禅修者来说会比较容易体会,但对一般有概念执
著倾向的朋友们,可能会较为难以理解,即使愿意接受,愿意理解,愿意实行,也需
要有时间与非常多的助缘。

    以上只是自己在实修时的一点体会,在这里,并不是要究竟地论述四念住与八
正道的关系。况且,人类能用语言和思惟去把握的东西毕竟太有限了,亿中不及其一
。人类的语言在描述内观修行的时候也显的苍白无力,并不能传达出多少有用的讯息。
因此,修行只是自己在内心的工作,要说给他人不只是不容易或者难以做到,常常还
会发生误解。所以,要想内观成功,其中的因缘错综而复杂,这只有靠个人自己的悟性
等诸多的因缘。

    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要以非常长的时间来累积因缘,而成道的诸多因缘我们
几乎不懂该如何去创造,例如,我们一般不懂该如何对待同修,然而,我们很多成道
的因缘可能就在这里,还有许多重大的因缘诸如老师等等,一般而言,我们都不会注意
这些的。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Wed Jul 11 20:38:0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
Heaven
※ 引述《jt5354.bbs@bbs.nchu.edu.tw (jt5354)》之铭言:
>       以上只是理性的分析,其实,在念住所缘时,一个刹那的心念,八正道就
> 全在其中了。其中的感觉与讯息即是写十本书也难以道其万一。这里我只引叙佛使尊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正语、正业、正命)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 摘录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供参考!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Jul 12 15:00:0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3
jt5354
发信站: 中兴天枢 (bbs.nchu.edu.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 (正语、正业、正命)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 -- 摘录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供参考!
>   heaven

  感谢 法友补充。

  另外再补上《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一书中有关四念处之相关资料,请各位指正:

《长部.经十》及《中部.经廿二》详述了该修习法;《相应部.念处相应》则收集了
   一些有关修习念处的较短的经。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Thu Jul 12 16:25:2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4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jt5354.bbs@bbs.nchu.edu.tw (jt5354)》之铭言:
> >       以上只是理性的分析,其实,在念住所缘时,一个刹那的心念,八正道就
> > 全在其中了。其中的感觉与讯息即是写十本书也难以道其万一。这里我只引叙佛使尊
>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 (正语、正业、正命)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 -- 摘录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供参考!
>   heaven

    既然是属於身语的行为,如何能说不能共存,难道嘴巴与身体是分开的?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16.118.151.74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Thu Jul 12 16:27:40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5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sjc4789 (度众)》之铭言:
> 四念处的心念处与圆觉经的禅那修法有何不同呢?
> 禅那是观心念在六尘境的生住异灭四相,
> 而不执著止念与动念,
> 请问四念处又如何呢?

    答案是根本不同,因为圆觉经是如来藏思想,认为有一常住不灭的如来藏[或称自性
清净心、佛性、如来藏心...],四念处则是依缘起法,缘起即否定常住不灭,在根本处
即已不同,根本既已不同,所以已没有再说的必要。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116.118.151.74     ——┘ http://www.kkbox.com.tw
Thu Jul 12 17:43:3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6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jt5354.bbs@bbs.nchu.edu.tw (jt5354)》之铭言:
> > >       以上只是理性的分析,其实,在念住所缘时,一个刹那的心念,八正道就
> > > 全在其中了。其中的感觉与讯息即是写十本书也难以道其万一。这里我只引叙佛使尊
> >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 > (正语、正业、正命)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 > -- 摘录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 供参考!
> >   heaven
>     既然是属於身语的行为,如何能说不能共存,难道嘴巴与身体是分开的?

此文引用於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Tipitaka/Post-Canon/
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2.htm

依书中说法简单解释,「三离心所」对於凡夫是「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
例如我正在打电脑,这时并没有两舌、也没有偷盗,但不能说此时我的心念
包含了「正语」、「正业」这二个心所。

只有出世间道心与果心才能同时出现三离心所。

底下引用部份文字:

三离心所:在出世间道心与果心里肯定有三离心所,它们即是八圣道分的
正语、正业、正命。但对於世间心,它们则只有在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
由於刻意远离恶行时,其心对造恶的机会必定是清楚的......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再者,离心所亦依照所远离的恶行种类而生起:
若所遇到的是杀生的机会,那麽所生起的正业只属於远离杀生;
若所遇到的是偷盗的机会,那麽所生起的正业只属於远离偷盗。

然而,在出世间心里,所有三离心所必定同时出现(ekato)。
而且每一者都完全地(sabbatha)执行其任务,即:
正语断除一切造语恶行的倾向;正业断除一切造身恶行的倾向;
正命断除一切实行邪命的倾向。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hu Jul 12 22:11:1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7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既然是属於身语的行为,如何能说不能共存,难道嘴巴与身体是分开的?
> 此文引用於
>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Tipitaka/Post-Canon/
> Abhidhammattha-Sangaha/Ven-Bodhi-2-Dhammagavesaka/vaggo2.htm
> 依书中说法简单解释,「三离心所」对於凡夫是「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
> 例如我正在打电脑,这时并没有两舌、也没有偷盗,但不能说此时我的心念
> 包含了「正语」、「正业」这二个心所。
> 只有出世间道心与果心才能同时出现三离心所。
> 底下引用部份文字:
> 三离心所:在出世间道心与果心里肯定有三离心所,它们即是八圣道分的
> 正语、正业、正命。但对於世间心,它们则只有在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
> 由於刻意远离恶行时,其心对造恶的机会必定是清楚的......
> 由於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所以在世间心里三离心所
> 是不能共存的,若其中一个存在,另两个必定不存在。
> 再者,离心所亦依照所远离的恶行种类而生起:
> 若所遇到的是杀生的机会,那麽所生起的正业只属於远离杀生;
> 若所遇到的是偷盗的机会,那麽所生起的正业只属於远离偷盗。
> 然而,在出世间心里,所有三离心所必定同时出现(ekato)。
> 而且每一者都完全地(sabbatha)执行其任务,即:
> 正语断除一切造语恶行的倾向;正业断除一切造身恶行的倾向;
> 正命断除一切实行邪命的倾向。
>   heaven

    你正在打电脑,那麽你所表述的文字难道不是言语吗?

    再说世间心只有刻意远离恶行才会出现三离心所,这首先说,八正道在经中有分为世
间与出世间,这是经中明确记载的事实。而说只有在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明显与此
不符,再说不造恶业不见得就是因为刻意远离恶行,如实觉知是恶而不造,这并非是因为
刻意远离的因素,可见此说还同样有误。

    最後,说出世间才同时出现,那麽请问不说话时需要正语吗?如未造业需要谈正业吗
?同样的正命也是如此,所以要说同时现前也是有误。一般说法,忽略了诸法的此有故彼
有性,总将事物从静止孤立的分析,却忘了诸法是动态的,随时刹那变异,所以所知所见
总是偏一边。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  只要你通过身份认证 ~    □□
         bbs.kkcity.com.tw           免经验、五人连署即开班系板 
└——From:116.118.151.74     ——┘   □□  赶快为班上设个秘密基地吧! 
Thu Jul 12 23:11:2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8
jt5354
发信站: 中兴天枢 (bbs.nchu.edu.tw )
杂阿含607: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
所谓四念处。

  此说四念处是‘一乘道’。是一个完整的系?。而不是‘一乘’的一部分

杂阿含633:世尊告诸比丘。所说一切法。一切法者。谓四念处。

  此处同样说及四念处的涵义很广[一切法]

  如同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一样。戒不包含在四念处字义里。但可以理解为该概念的自
然外延。如同我们说一个中年人。但就字义来说‘中年’当然不是‘少年’但就其概念
的自然推展理解。该中年人经过了少年时代是不言而喻的。

  杂阿含814: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
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
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
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
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
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此处以安那般那念(念住呼吸)修习四念处所得之福利。定慧都含摄了

  如果我们单说戒。那当然不能说是‘唯一道’。因为其后的定与慧不能看成是戒的
自然外延。外道也持戒。

  从现实来看。(从实际现实中观察,几乎是唯一的)实修解脱之道。从南传佛法修
行的现状得知,念处修学是唯一可直接通向终极解脱的道途。

  从历史来看。没有一个佛陀或阿罗汉,不曾把禅思的主题至少锁定在身体的某一部
份。世尊曾对五百个争论莫村土地是红是黑的比丘说。你们的问题没有意义。应该思惟
观察的是内在的四大。这都是四念处的内容

  或许世尊是唯一的例外。因其证道的过程似乎没有四念处的内容。但可以这样理解
。在世尊具足解脱的资粮在菩提树下深思[无上正觉]时。其思考的正是那‘唯一之道’
——四念处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Fri Jul 13 08:11:2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9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你正在打电脑,那麽你所表述的文字难道不是言语吗?

是啊. 我没有否定这一点吧?!

>     再说世间心只有刻意远离恶行才会出现三离心所,这首先说,八正道在经中有分为世
> 间与出世间,这是经中明确记载的事实。而说只有在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明显与此
> 不符

你的 "明显与此不符" 我看不太出来哪里不符? 请您说明显一点.

> ,再说不造恶业不见得就是因为刻意远离恶行,如实觉知是恶而不造,这并非是因为
> 刻意远离的因素,可见此说还同样有误。

根据该书的意思, 重点在於 "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
所以世间心无法同时在一个心念中同时如实觉知这三者.
如果你观察到你可以在一个心识刹那中同时俱足这三心所, 而且自知
并未证得出世间心, 倒是可以向南传佛教界提出你有能力反驳该书的事实. :)

>     最後,说出世间才同时出现,那麽请问不说话时需要正语吗?如未造业需要谈正业吗
> ?同样的正命也是如此,所以要说同时现前也是有误。

对於出世间心, 重点在於 "断除的倾向", 一般人可能在下一个刹那,
有一个机会造下恶业时, 凡夫若不刻意阻止远离, 就可能造下恶业或恶语...

而出世间心是随时保持其断除的倾向, 不会有上述世间心的问题.
书中说这正是因为这三个离心所造成的.

凡夫刻意远离恶语时, 才完成正语, 而不使用语言时, 不保证此时能断除恶语倾向,
出世间心则不同, 这就是我理解书中的意思.

> 一般说法,忽略了诸法的此有故彼
> 有性,总将事物从静止孤立的分析,却忘了诸法是动态的,随时刹那变异,所以所知所见
> 总是偏一边。

上述的说好像不是静态的分析.
它是说当世间心在远离恶业或恶语等, 才有三离心所的某一项.
在下一刹那, 可能条件不具足了, 世间心就没有此三离心所.

这看来应该是动态的, 了知刹那变异, 考虑到此有故彼有,
所以我不知你在表达什麽?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Fri Jul 13 11:04:1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0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你正在打电脑,那麽你所表述的文字难道不是言语吗?
> 是啊. 我没有否定这一点吧?!
> >     再说世间心只有刻意远离恶行才会出现三离心所,这首先说,八正道在经中有分为世
> > 间与出世间,这是经中明确记载的事实。而说只有在刻意远离恶行时才会出现,明显与此
> > 不符
> 你的 "明显与此不符" 我看不太出来哪里不符? 请您说明显一点.
> > ,再说不造恶业不见得就是因为刻意远离恶行,如实觉知是恶而不造,这并非是因为
> > 刻意远离的因素,可见此说还同样有误。
> 根据该书的意思, 重点在於 "恶语行、恶身行及邪命各有不同的□围",
> 所以世间心无法同时在一个心念中同时如实觉知这三者.
> 如果你观察到你可以在一个心识刹那中同时俱足这三心所, 而且自知
> 并未证得出世间心, 倒是可以向南传佛教界提出你有能力反驳该书的事实. :)
> >     最後,说出世间才同时出现,那麽请问不说话时需要正语吗?如未造业需要谈正业吗
> > ?同样的正命也是如此,所以要说同时现前也是有误。
> 对於出世间心, 重点在於 "断除的倾向", 一般人可能在下一个刹那,
> 有一个机会造下恶业时, 凡夫若不刻意阻止远离, 就可能造下恶业或恶语...
> 而出世间心是随时保持其断除的倾向, 不会有上述世间心的问题.
> 书中说这正是因为这三个离心所造成的.
> 凡夫刻意远离恶语时, 才完成正语, 而不使用语言时, 不保证此时能断除恶语倾向,
> 出世间心则不同, 这就是我理解书中的意思.
> > 一般说法,忽略了诸法的此有故彼
> > 有性,总将事物从静止孤立的分析,却忘了诸法是动态的,随时刹那变异,所以所知所见
> > 总是偏一边。
> 上述的说好像不是静态的分析.
> 它是说当世间心在远离恶业或恶语等, 才有三离心所的某一项.
> 在下一刹那, 可能条件不具足了, 世间心就没有此三离心所.
> 这看来应该是动态的, 了知刹那变异, 考虑到此有故彼有,
> 所以我不知你在表达什麽?
>   heaven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想简单说就好了,如非静止孤立的分析,怎麽会一心识同时俱足
三离心所,因心随时刹那生灭,况且如未说话,合须说正语,未造业时,何须说正业,正
命亦是如此。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BOX歌名歌手歌词专辑搜寻 
         bbs.kkcity.com.tw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超过100家唱片公司合法授权 音乐尽情下载
Mon Jul 23 18:44:2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1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凡夫刻意远离恶语时, 才完成正语, 而不使用语言时, 不保证此时能断除恶语倾向,
> > 出世间心则不同, 这就是我理解书中的意思.
> > > 一般说法,忽略了诸法的此有故彼
> > > 有性,总将事物从静止孤立的分析,却忘了诸法是动态的,随时刹那变异,所以所知所见
> > > 总是偏一边。
> > 上述的说好像不是静态的分析.
> > 它是说当世间心在远离恶业或恶语等, 才有三离心所的某一项.
> > 在下一刹那, 可能条件不具足了, 世间心就没有此三离心所.
> > 这看来应该是动态的, 了知刹那变异, 考虑到此有故彼有,
> > 所以我不知你在表达什麽?
> >   heaven
>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想简单说就好了,如非静止孤立的分析,怎麽会一心识同时俱足
> 三离心所,因心随时刹那生灭,况且如未说话,合须说正语,未造业时,何须说正业,正
> 命亦是如此。

你认为 "从静止孤立分析", 就 "忘了诸法是动态的".
但这二者并不是互斥的.
有能力观察心识生灭变化的圣者,依然可以指出每一个心识的差异.
但不同的心识,具备不同的心所,这当然可以分析.
正如我们念头纷飞不断,但每个念头都是有差别,这并不是问题.
总不能说因为念头纷飞,所以认为每一念都没有差别了吧?!

再者,如未说话,何须说正语?
先前已解释,正语的能力在阻断恶语.
你不说话时,有没有能力随时阻断下一刻的恶语?我想你自己很清楚.
但出世间圣者正是因为心识具正语离心所,所以他有能力随时阻断恶语.

如果你认为没说出恶语就算是正语,这是你自己的定义问题,
和三离心所在讨论的正语不同.你可以说你定义的正语和阿毗达摩定义
的正语是不同的事,如此而已.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Jul 23 21:16:2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2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想简单说就好了,如非静止孤立的分析,怎麽会一心识同时俱足
> > 三离心所,因心随时刹那生灭,况且如未说话,合须说正语,未造业时,何须说正业,正
> > 命亦是如此。
> 你认为 "从静止孤立分析", 就 "忘了诸法是动态的".
> 但这二者并不是互斥的.
> 有能力观察心识生灭变化的圣者,依然可以指出每一个心识的差异.
> 但不同的心识,具备不同的心所,这当然可以分析.
> 正如我们念头纷飞不断,但每个念头都是有差别,这并不是问题.
> 总不能说因为念头纷飞,所以认为每一念都没有差别了吧?!
> 再者,如未说话,何须说正语?
> 先前已解释,正语的能力在阻断恶语.
> 你不说话时,有没有能力随时阻断下一刻的恶语?我想你自己很清楚.
> 但出世间圣者正是因为心识具正语离心所,所以他有能力随时阻断恶语.
> 如果你认为没说出恶语就算是正语,这是你自己的定义问题,
> 和三离心所在讨论的正语不同.你可以说你定义的正语和阿毗达摩定义
> 的正语是不同的事,如此而已.
>   heaven

    你先看清楚我在说什麽再谈吧!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  想要成立班系社团站台吗?  
         bbs.kkcity.com.tw          │ □ KKcity即日起开放BBS站申请罗!
└——From:123.110.102.27     ——┘   □ □  免程式技术、硬体成本的选择!!
Mon Jul 23 22:00:4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3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你先看清楚我在说什麽再谈吧!

我是觉得我很清楚, 也解释的蛮完整的.
如果你有问题, 欢迎再提出来讨论.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Mon Jul 23 22:45:00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4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你先看清楚我在说什麽再谈吧!
> 我是觉得我很清楚, 也解释的蛮完整的.
> 如果你有问题, 欢迎再提出来讨论.
>   heaven

    喔~~,你前说一心识刹那俱足三心所,现又说不同心识具备不同心所,那麽你的立论
究竟是哪一点?又我有说过没说出恶语就算正语吗?又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吗?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KKMAN团队  全新力作  ◎◎KKBOX◎◎
         bbs.kkcity.com.tw          知名歌手通通都有  所有新歌想听就听
└——From:123.110.102.27     ——┘※※ 内容丰富多元的线上音乐台 ※※
Tue Jul 24 16:59:5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5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     你先看清楚我在说什麽再谈吧!
> > 我是觉得我很清楚, 也解释的蛮完整的.
> > 如果你有问题, 欢迎再提出来讨论.
> >   heaven
>     喔~~,你前说一心识刹那俱足三心所,现又说不同心识具备不同心所,那麽你的立论
> 究竟是哪一点?

这一点都不矛盾.

正如我说我今天的便当同时有 "饭, 白菜, 蛋" , 这是独立分析.
我也说每天便当的菜色都不同, 这是缘起变化.

不难想像吧.

> 又我有说过没说出恶语就算正语吗?

我没说你如此说, 因为你没有立论, 我只好说 "如果你认为...."

因为你的问题, "若没说话, 何需正语?"
这很难回答, 只能说书中写很清楚, 凡夫在一般没说话的情况,
在心识中没有 "正语心所". 而出世间心不管有没说话,
一定具备 "正语心所", 乃至同时具备三离心所.

这不是何需不何需的问题, 它就是如此.

> 又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吗?

书中是这样写的 :
正语是刻意远离恶语.
而出世间心的正语心所则能断除一切造语恶行的倾向.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Jul 24 17:39:2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6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喔~~,你前说一心识刹那俱足三心所,现又说不同心识具备不同心所,那麽你的立论
> > 究竟是哪一点?
> 这一点都不矛盾.
> 正如我说我今天的便当同时有 "饭, 白菜, 蛋" , 这是独立分析.
> 我也说每天便当的菜色都不同, 这是缘起变化.
> 不难想像吧.
> > 又我有说过没说出恶语就算正语吗?
> 我没说你如此说, 因为你没有立论, 我只好说 "如果你认为...."
> 因为你的问题, "若没说话, 何需正语?"
> 这很难回答, 只能说书中写很清楚, 凡夫在一般没说话的情况,
> 在心识中没有 "正语心所". 而出世间心不管有没说话,
> 一定具备 "正语心所", 乃至同时具备三离心所.
> 这不是何需不何需的问题, 它就是如此.
> > 又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吗?
> 书中是这样写的 :
> 正语是刻意远离恶语.
> 而出世间心的正语心所则能断除一切造语恶行的倾向.
>   heaven

    一点都不矛盾?那麽请问一与多是相同的吗?

    如说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那麽举个例子来问,如说演说正法,演说正法的目的
是否是自己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呢?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Tue Jul 24 18:46:1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7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一点都不矛盾?那麽请问一与多是相同的吗?

不是.

>     如说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那麽举个例子来问,如说演说正法,演说正法的目的
> 是否是自己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呢?

如来成就正语,他随时都能阻断恶语.
但不能说如来说法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

例如如来在吃饭时,也是正语成就,
他随时能阻断恶语,但你不能说他是为了阻断恶语而吃饭.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Tue Jul 24 23:45:1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8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一点都不矛盾?那麽请问一与多是相同的吗?
> 不是.
> >     如说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那麽举个例子来问,如说演说正法,演说正法的目的
> > 是否是自己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呢?
> 如来成就正语,他随时都能阻断恶语.
> 但不能说如来说法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
> 例如如来在吃饭时,也是正语成就,
> 他随时能阻断恶语,但你不能说他是为了阻断恶语而吃饭.
>   heaven

    一、既然不同,那麽表示你所说不成立。

    二、你虽以如来为例,不过这已明确表示,既然说法不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那麽
所谓正语的目的是刻意远离恶语即不成立。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BOX动态歌词紧紧跟著你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Wed Jul 25 01:52:3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19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     一点都不矛盾?那麽请问一与多是相同的吗?
> > 不是.
> > >     如说正语的目的是为阻断恶语,那麽举个例子来问,如说演说正法,演说正法的目的
> > > 是否是自己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呢?
> > 如来成就正语,他随时都能阻断恶语.
> > 但不能说如来说法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
> > 例如如来在吃饭时,也是正语成就,
> > 他随时能阻断恶语,但你不能说他是为了阻断恶语而吃饭.
> >   heaven
>     一、既然不同,那麽表示你所说不成立。

我说的那一段不成立? 我有说过 "一与多是相同的" 吗?

>     二、你虽以如来为例,不过这已明确表示,既然说法不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那麽
> 所谓正语的目的是刻意远离恶语即不成立。

我完全看不懂你的逻辑在哪里?

因为 A 不是为了 B ,
所以 C 是为了 B 就不成立?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02:31:4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0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一、既然不同,那麽表示你所说不成立。
> 我说的那一段不成立? 我有说过 "一与多是相同的" 吗?
> >     二、你虽以如来为例,不过这已明确表示,既然说法不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那麽
> > 所谓正语的目的是刻意远离恶语即不成立。
> 我完全看不懂你的逻辑在哪里?
> 因为 A 不是为了 B ,
> 所以 C 是为了 B 就不成立?
>   heaven

    一、你还是看不懂啊!一心识具足三心所与不同心识具足不同心所正是此种关系。

    二、喔~~,你说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而说法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明显与
此相□触。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动态歌词 让你成为K歌之王!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Wed Jul 25 07:14:0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1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     一、既然不同,那麽表示你所说不成立。
> > 我说的那一段不成立? 我有说过 "一与多是相同的" 吗?
> > >     二、你虽以如来为例,不过这已明确表示,既然说法不是为刻意远离恶语而说,那麽
> > > 所谓正语的目的是刻意远离恶语即不成立。
> > 我完全看不懂你的逻辑在哪里?
> > 因为 A 不是为了 B ,
> > 所以 C 是为了 B 就不成立?
> >   heaven
>     一、你还是看不懂啊!一心识具足三心所与不同心识具足不同心所正是此种关系。

我有举例回答你了, 如果你无法指出我的例子有何问题, 为什麽此事会有问题?

再试一例:

7-11 的饭盒同时俱备 "饭, 油脂, 水份".
7-11 的饭盒不同种类有不同菜色.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二、喔~~,你说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而说法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明显与
> 此相□触。

我也用了吃饭的例子,再试一次:

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
吃饭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

上述二者有抵触吗?
如果没有, 那麽我的例子和你的例子有什麽实质上的差别?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0:15:5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2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一、你还是看不懂啊!一心识具足三心所与不同心识具足不同心所正是此种关系。
> 我有举例回答你了, 如果你无法指出我的例子有何问题, 为什麽此事会有问题?
> 再试一例:
> 7-11 的饭盒同时俱备 "饭, 油脂, 水份".
> 7-11 的饭盒不同种类有不同菜色.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     二、喔~~,你说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而说法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明显与
> > 此相□触。
> 我也用了吃饭的例子,再试一次:
> 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
> 吃饭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
> 上述二者有抵触吗?
> 如果没有, 那麽我的例子和你的例子有什麽实质上的差别?
>   heaven

    一、你所举例与一心识具足和不同心识俱足不同心所不合。

    二、请问我说的是什麽,是说法还是吃饭?说法是语言否?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bbs.kkcity.com.tw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From:123.110.102.27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
Wed Jul 25 10:38:2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3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     一、你还是看不懂啊!一心识具足三心所与不同心识具足不同心所正是此种关系。
> > 我有举例回答你了, 如果你无法指出我的例子有何问题, 为什麽此事会有问题?
> > 再试一例:
> > 7-11 的饭盒同时俱备 "饭, 油脂, 水份".
> > 7-11 的饭盒不同种类有不同菜色.
>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 >     二、喔~~,你说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而说法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明显与
> > > 此相□触。
> > 我也用了吃饭的例子,再试一次:
> > 正语的目的是为远离恶语
> > 吃饭时却非为了刻意远离恶语
> > 上述二者有抵触吗?
> > 如果没有, 那麽我的例子和你的例子有什麽实质上的差别?
> >   heaven
>     一、你所举例与一心识具足和不同心识俱足不同心所不合。

为什麽不合?

出世间心识同时具有许多心所, 但 "三离心所" 一定同时具足.

而每一个心识所具备的心所会因情况而变化不同(但出世间心一定具备三离心所)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二、请问我说的是什麽,是说法还是吃饭?说法是语言否?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具备 "正语" 心所, 不论吃饭说话静默或走路...

佛陀说法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说法时出现恶语.

佛陀吃饭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在吃饭时说出恶语.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断恶语, 因为不能说 "佛说法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0:51:3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4
Heave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为什麽不合?
> 出世间心识同时具有许多心所, 但 "三离心所" 一定同时具足.
> 而每一个心识所具备的心所会因情况而变化不同(但出世间心一定具备三离心所)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我再试更简单比喻, 假设底下是每一个心识刹那的心识与心所.

心识1 : 1,2,3,4,5,6,7,8
心识2 : 1,2,3,8,9,6
心识3 : 1,2,3,5,9,7
.....

所以说每一个心识都具有 1,2,3, 三个心所.
但每一个心识具备的心所并不相同.


> >     二、请问我说的是什麽,是说法还是吃饭?说法是语言否?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具备 "正语" 心所, 不论吃饭说话静默或走路...
> 佛陀说法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说法时出现恶语.
> 佛陀吃饭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在吃饭时说出恶语.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断恶语, 因为不能说 "佛说法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   heaven

你就想像某一种疾病不是人体可以自动对抗(恶语).
所以凡夫一定要吃药或打针时(刻意远离恶语), 才能产生对抗疾病机制(正语心所).
就算没有生病(不说话),也不能说此人能对抗此疾病.

出世间圣者就想像他们有 "抗体" 了 (随时具备正语心所),
随时都有对抗疾病的机制.(断除一切恶语倾向)

这已经是我能想出最简单的比喻了, 若还觉得有问题, 有矛盾, 或是无法理解.
只能请仁者自行看书或询问更高明的人了.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1:11:1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5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一、你所举例与一心识具足和不同心识俱足不同心所不合。
> 为什麽不合?
> 出世间心识同时具有许多心所, 但 "三离心所" 一定同时具足.
> 而每一个心识所具备的心所会因情况而变化不同(但出世间心一定具备三离心所)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     二、请问我说的是什麽,是说法还是吃饭?说法是语言否?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具备 "正语" 心所, 不论吃饭说话静默或走路...
> 佛陀说法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说法时出现恶语.
> 佛陀吃饭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在吃饭时说出恶语.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断恶语, 因为不能说 "佛说法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   heaven

    看来你还是搞不清楚状况:

    一、你常说逻辑怎麽样,那麽请问一对一和一对多是相同的吗?

    二、我再说一次,说法是不是用语言,如是,那麽正语的目的是为了阻断恶语即不能
成立。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常识  
         bbs.kkcity.com.tw            Q:文章标题前有#符号是代表什麽意思?
└——From:123.110.102.27     ——┘  A:被作者加密了,需输入密码才能阅读
Wed Jul 25 11:14:5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6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为什麽不合?
> > 出世间心识同时具有许多心所, 但 "三离心所" 一定同时具足.
> > 而每一个心识所具备的心所会因情况而变化不同(但出世间心一定具备三离心所)
>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我再试更简单比喻, 假设底下是每一个心识刹那的心识与心所.
> 心识1 : 1,2,3,4,5,6,7,8
> 心识2 : 1,2,3,8,9,6
> 心识3 : 1,2,3,5,9,7
> .....
> 所以说每一个心识都具有 1,2,3, 三个心所.
> 但每一个心识具备的心所并不相同.
>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具备 "正语" 心所, 不论吃饭说话静默或走路...
> > 佛陀说法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说法时出现恶语.
> > 佛陀吃饭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在吃饭时说出恶语.
>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断恶语, 因为不能说 "佛说法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 >   heaven
> 你就想像某一种疾病不是人体可以自动对抗(恶语).
> 所以凡夫一定要吃药或打针时(刻意远离恶语), 才能产生对抗疾病机制(正语心所).
> 就算没有生病(不说话),也不能说此人能对抗此疾病.
> 出世间圣者就想像他们有 "抗体" 了 (随时具备正语心所),
> 随时都有对抗疾病的机制.(断除一切恶语倾向)
> 这已经是我能想出最简单的比喻了, 若还觉得有问题, 有矛盾, 或是无法理解.
> 只能请仁者自行看书或询问更高明的人了.
>   heaven

    看来你是看不懂。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CITY 市民小密技 -文章标题上-  
         bbs.kkcity.com.tw                 Ctrl+y 可设定单篇文章加密
└——From:123.110.102.27     ——┘  Shift+y 可设定单篇文章密码
Wed Jul 25 11:34:4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7
Heaven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为什麽不合?
> > 出世间心识同时具有许多心所, 但 "三离心所" 一定同时具足.
> > 而每一个心识所具备的心所会因情况而变化不同(但出世间心一定具备三离心所)
> > 这样会有什麽问题?
> 我再试更简单比喻, 假设底下是每一个心识刹那的心识与心所.
> 心识1 : 1,2,3,4,5,6,7,8
> 心识2 : 1,2,3,8,9,6
> 心识3 : 1,2,3,5,9,7
> .....
> 所以说每一个心识都具有 1,2,3, 三个心所.
> 但每一个心识具备的心所并不相同.
> > >     二、请问我说的是什麽,是说法还是吃饭?说法是语言否?
>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具备 "正语" 心所, 不论吃饭说话静默或走路...
> > 佛陀说法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说法时出现恶语.
> > 佛陀吃饭不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但 "正语心所" 不会让佛陀在吃饭时说出恶语.
> > 佛陀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断恶语, 因为不能说 "佛说法是为了刻意阻断恶语".
> >   heaven
> 你就想像某一种疾病不是人体可以自动对抗(恶语).
> 所以凡夫一定要吃药或打针时(刻意远离恶语), 才能产生对抗疾病机制(正语心所).
> 就算没有生病(不说话),也不能说此人能对抗此疾病.
> 出世间圣者就想像他们有 "抗体" 了 (随时具备正语心所),
> 随时都有对抗疾病的机制.(断除一切恶语倾向)

再补充一下你问的
"说法是语言, 但说法不是为断除恶语, 所以正语是断除恶言是有问题的"

等於你在说:
吃维他命是吃药,但吃维他命不是为了对抗该疾病,所以抗体能对抗该疾病是有问题的.

希望你能了解你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真的不懂你在想什麽.
或许你再了解一下心识与心所彼此的关系, 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了.

  heaven




> 这已经是我能想出最简单的比喻了, 若还觉得有问题, 有矛盾, 或是无法理解.
> 只能请仁者自行看书或询问更高明的人了.
>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1:40:0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8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Heavenchow.bbs@cbs.ntu.edu.tw (Heaven)》之铭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我再试更简单比喻, 假设底下是每一个心识刹那的心识与心所.
> > 心识1 : 1,2,3,4,5,6,7,8
> > 心识2 : 1,2,3,8,9,6
> > 心识3 : 1,2,3,5,9,7
> > .....
> > 所以说每一个心识都具有 1,2,3, 三个心所.
> > 但每一个心识具备的心所并不相同.
> > 你就想像某一种疾病不是人体可以自动对抗(恶语).
> > 所以凡夫一定要吃药或打针时(刻意远离恶语), 才能产生对抗疾病机制(正语心所).
> > 就算没有生病(不说话),也不能说此人能对抗此疾病.
> > 出世间圣者就想像他们有 "抗体" 了 (随时具备正语心所),
> > 随时都有对抗疾病的机制.(断除一切恶语倾向)
> 再补充一下你问的
> "说法是语言, 但说法不是为断除恶语, 所以正语是断除恶言是有问题的"
> 等於你在说:
> 吃维他命是吃药,但吃维他命不是为了对抗该疾病,所以抗体能对抗该疾病是有问题的.
> 希望你能了解你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真的不懂你在想什麽.
> 或许你再了解一下心识与心所彼此的关系, 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了.
>   heaven
> > 这已经是我能想出最简单的比喻了, 若还觉得有问题, 有矛盾, 或是无法理解.
> > 只能请仁者自行看书或询问更高明的人了.
> >   heaven

    所以说你没看懂我再说什麽,更没看清楚我再问什麽,我想也不用再浪费时间对论了
。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Wed Jul 25 12:02:09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29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所以说你没看懂我再说什麽,更没看清楚我再问什麽,我想也不用再浪费时间对论了
> 。

那请问你能看懂我的比喻吗?

你可以试著把你的问题套在我的比喻中,
看看会变成什麽, 或许就比较好理解了.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2:17:40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四念住的修习当中可以统摄八正道
#30
Heaven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铭言:
> > > 我再试更简单比喻, 假设底下是每一个心识刹那的心识与心所.
> > > 心识1 : 1,2,3,4,5,6,7,8
> > > 心识2 : 1,2,3,8,9,6
> > > 心识3 : 1,2,3,5,9,7
> > > .....
> > > 所以说每一个心识都具有 1,2,3, 三个心所.
> > > 但每一个心识具备的心所并不相同.

先问这个, 这个很单纯, 没有什麽一对一或一对多是否相同的问题.
你能看懂上述的比喻吗?

  heaven

--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www.cbeta.org   □
Wed Jul 25 12:21:2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