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
净心
    各位师兄,请问一下,南先生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
千劫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

    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珈师地论》等等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如《现观庄严论》就直接强调了阿罗汉可完全降伏死魔。且为
无馀涅盘。

    《楞严经》中也是! 《楞严经》中,仍会堕入轮回的是属於外道仙人,
并不是真正的阿罗汉。《楞严经》中提到的五不还天为圣境,光是修行至
五不还天即可永久不入轮回之列了。

    当然《阿含》等系列经典更是强调了「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後有。」这是不用说的。

    再者,《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三车之喻的部分,也是明确提到了皆
可出火宅! 【化城喻品】的部分似乎是另外强调除了出火宅外,还要成佛为
目的,不过并没有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仍须回轮回
之列」这种话。

    【信解品】也提到「得脱三界」,只不过「得脱三界」不是最终目的而已,
并没有说必须再入轮回的话。

    不知「阿罗汉八万四千劫後仍须轮回」到底谁先说的呢??

请师兄发表意见! 这只是我目前的发现而已,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期待师兄能找出其它资料,谢谢!


===============================================================================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请问您一下,有人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

     这个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这问题太严重, 老身的只
     好再来挑灯 key in 一番。待我去买两瓶康背特来再说。

 DC> 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DC> 珈师地论》 等等早期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两杯下肚, 马西马西, 罗汉菩萨, 不是东西。□话少表, 且听老汉道来。
     先来个声明: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读经的笔记, 拿来请您过目一下。不是为
     了要和外道辩论用的, 只是供您参考而已。
         文中: 「」: 经文, ( ): 我的看法或注解。 先看左边的主要内容,
     再看右边的补注。

===========================================================================
     《阿罗汉和菩萨、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二十四
---------------------------------------------------------------------------
   这一品由迦叶菩萨问世尊修习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麽地位, 前面由须
   陀洹因、须陀洹果一直谈到这里阿罗汉因、阿罗汉果的种种。因为这部经的
   主题是「涅盘」因此迦叶菩萨( 不是老迦叶, 这个是一个童子菩萨, 婆罗门
   出身) 就问涅盘的种种, 到了这一段问到了涅盘的因果。
---------------------------------------------------------------------------
   主 要 内 容                                      补注
---------------------------------------------------------------------------
       (世尊说)「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盘因。」  │为何「离一切善业」也
                                               │是涅盘因?
  「因, 复有二种。一者近因, 二者远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脱门; 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作。
  如世间法, 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间法 │一切善业也是「作」, 因此不
  亦复如是, 亦说生因, 亦说了因。」             │是涅盘境界。
                                               │生因: 生(某一状况的原)因。
                                               │某状况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个状况。
                                               │了因: 了(结某状况的原)因,
                                               │并且, 了结後不再有任何状况。
  「善男子,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 │不生生: 生了这个,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为涅盘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於涅盘, 是故涅盘 │
  唯有了因, 无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问, 云何沙 │前面世尊说过, 阿罗汉果是沙
  门, 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 『沙门那』者即八正 │门果。这里再说, 何谓沙门、
  道; 沙门果者, 从(八正)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沙门果。
  是名沙门、沙门果。」                         │
      「迦叶菩萨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八正道者 │这一段, 沙门那就是沙门道,
  名沙门那?』『善男子, 世言沙门, 名「乏」;那者 │和沙门果是相对应的。行沙门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  │道得沙门果。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
      「善男子, 又沙门那者, 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 │另一种沙门那(道)。
  名沙门,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 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乐寂静, 是故名之为沙门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门,│另一种, 能令下等人变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门道。
  为沙门那。善男子, 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门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脱了。
--- 1 --------------------------------------------------------------------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Thu Jul 19 09:26:4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2

贴文贴起来怪怪的, ~~

卷四

  向生死请一个长假, 这主要是从阿跋多罗宝箧印
  楞伽经文中而来~, 以下是内容~


?说自身内证圣智修行相及一?法不由
於他游行一切诸佛国土通达佛法佛告圣
者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谛听谛
听当?汝说大慧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
告大慧菩萨摩诃萨离阿含名字法诸论师
所说分别法相在寂静处独坐思惟自内智
慧观察诸法不随他教离种种见?妄之相
当勤修行入如来地上上证智大慧是名自
身内证圣智修行之相大慧更有三界中修
一?相大慧何者一?相大慧如实觉知一
?道故我说名一?大慧何者如实觉知一
?道相谓不分别可取能取境界不生如是
诸法相住以不分别一切诸法故大慧是名
如实觉知一?道相大慧如是觉知一?道
相一切外道声闻辟支佛梵天等未曾得知

唯除於我大慧是故我说名一?道相大慧
白佛言世尊世尊何因说於三?不说一?
佛告大慧声闻?觉不能自知证於涅盘是
故我说唯一?道大慧以一切声闻辟支佛
随受佛教□离世间自不能得解脱是故我
说唯一?道复次大慧一切声闻辟支佛不
离智障不离业烦恼习气障故是故我说唯
一?道大慧声闻辟支佛未证法无我未得
不可思议变易生是故我?诸声闻故说一
?道大慧声闻辟支佛若离一切诸过熏习
得证法无我尔时离於诸过三昧无漏醉法
觉已修行出世间无漏界中一切功德修行
已得不可思议自在法身尔时世尊重说偈
言

===================================
  看这里更清楚~
======================================

天?及梵? 声闻?觉? 诸佛如来?
我说此诸? 以心有生灭 诸?非究竟
若彼心灭尽 无?及?者 无有?差别
我说?一? 引导?生故 分别说诸?
解脱有三种 及二法无我 不离二种障
远离?解脱 譬如海浮木 常随波浪转
诸声闻亦然 相风所漂荡 离诸随烦恼
熏习烦恼缚 味著三昧乐 安住无漏界
无有究竟趣 亦复不退还 得诸三昧身
无量劫不觉 譬如?醉人 酒消然後寤
得佛无上体 是我?法身
=====================================================
   大意是说, 因为天乘乃至声闻缘觉乘等, 因其
  未能觉知一乘道相, 所证仍未究竟, 故佛化归
  一乘; 罗汉由於未得法无我, 故未得不可思议
  变异, 味著三昧乐而安住於" 涅盘" 中, 无量劫
  不觉, 就像喝醉酒的人一般, 不过待其酒醒,
  悟证法无我, 则能得佛真正法身.

  不过, 这内容所指, 显示的是阿罗汉法无我未证
  变异生死未了, 到也不是分段生死.
Thu Jul 19 17:24:4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3
发信站: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 (yahoo.com>)
缘 wrote: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
>>!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
>                   ~~~~~~~~~~~~~~~~~~
>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是重点。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麽???
Thu Jul 26 23:10:4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4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sjc4789 (度众)》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你依法还是依法师,连基本的依法不依人都不懂,果然没读书。
> 可是你这样是谤几乎所有大乘僧众及大乘佛法耶!
> 证严上人的道场早课也在法华忏,
> 圣严也是讲法华,很多大乘都信法华,
> 为何你要谤法华呢?
> 此经说谤法华会得不好果报,
> 甚至淫欲过重不择畜牲耶!
> 奉劝你不要再谤法华经及大乘三宝了!
> 毕竟我俩有那麽一段...

    谁跟你有这麽一段,真是恶心。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KK免/费/拨/接 
         bbs.kkcity.com.tw          电话(1):4491999 电话(2):4058-6000
└——From:123.110.102.27     ——┘帐号:kkcity   密码:kkcity
Mon Jul 30 10:30:3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5
rlai000
※ 引述《iuny@kkcity.com.tw ( )》之铭言:
> >     一、看来你果然没读书,不过也不奇怪,轮回的原因乃是无明、爱执,如经说「无明
> > 覆、爱结系,有此色身」,而证果即是破除无明、爱执,可见你错的多麽离谱,连基本的
> > 教理都不懂。
> >     二、至於如来藏之类的更是有趣,经中早已说,如来藏是为计我外道而说,因众生畏
> > 无我故,所以说此如来藏以摄受之,本就只是方便摄引而已,你还是回去多读点书吧!
>   补充第二点,此乃源自楞伽经:
>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
> 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
> !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诸师兄,请勿断章取义,或只引他人所说而不参阅经文作思考。

师兄所引是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T16n0670_p0489b13(07)□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
T16n0670_p0489b14(05)□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T16n0670_p0489b15(04)□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T16n0670_p0489b16(02)□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T16n0670_p0489b17(04)□□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16n0670_p0489b18(08)□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
T16n0670_p0489b19(11)□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
T16n0670_p0489b20(01)□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看看为何佛这麽样回答,是因大慧问佛
T16n0670_p0489a25(00)□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T16n0670_p0489a26(03)□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
T16n0670_p0489a27(01)□入於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T16n0670_p0489a28(02)□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
T16n0670_p0489a29(07)□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T16n0670_p0489b01(04)□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
T16n0670_p0489b02(08)□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
T16n0670_p0489b03(11)□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

然後佛便定义他所说的如来藏义
T16n0670_p0489b04(00)□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
T16n0670_p0489b05(01)□
T16n0670_p0489b06(18)□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T16n0670_p0489b07(03)□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
T16n0670_p0489b08(03)□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
T16n0670_p0489b09(11)□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
T16n0670_p0489b10(03)□不应作我见计著。

佛就是於此定义「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
盘」、「离妄想无所有境界」下来「开引计我诸外道」。

若能这样「建立」「我」,就能「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2007年 7月30日 12:25:33 星期一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6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rlai000.bbs@cbs.ntu.edu.tw (rlai000)》之铭言:
> ※ 引述《iuny@kkcity.com.tw ( )》之铭言:
> >   补充第二点,此乃源自楞伽经:
> > 『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
> > 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
> > !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 诸师兄,请勿断章取义,或只引他人所说而不参阅经文作思考。
> 师兄所引是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 T16n0670_p0489b13(07)□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
> T16n0670_p0489b14(05)□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 T16n0670_p0489b15(04)□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 T16n0670_p0489b16(02)□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 T16n0670_p0489b17(04)□□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T16n0670_p0489b18(08)□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
> T16n0670_p0489b19(11)□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
> T16n0670_p0489b20(01)□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 看看为何佛这麽样回答,是因大慧问佛
> T16n0670_p0489a25(00)□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 T16n0670_p0489a26(03)□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
> T16n0670_p0489a27(01)□入於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 T16n0670_p0489a28(02)□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
> T16n0670_p0489a29(07)□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 T16n0670_p0489b01(04)□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
> T16n0670_p0489b02(08)□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
> T16n0670_p0489b03(11)□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
> 然後佛便定义他所说的如来藏义
> T16n0670_p0489b04(00)□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
> T16n0670_p0489b05(01)□
> T16n0670_p0489b06(18)□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 T16n0670_p0489b07(03)□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
> T16n0670_p0489b08(03)□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
> T16n0670_p0489b09(11)□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
> T16n0670_p0489b10(03)□不应作我见计著。
> 佛就是於此定义「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
> 盘」、「离妄想无所有境界」下来「开引计我诸外道」。
> 若能这样「建立」「我」,就能「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那你有没有注意一下前面说的:「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
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
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
。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
如来之藏。」

    仔细看这段经文在说什麽。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  想要成立班系社团站台吗?  
         bbs.kkcity.com.tw          │ □ KKcity即日起开放BBS站申请罗!
└——From:123.110.102.27     ——┘   □ □  免程式技术、硬体成本的选择!!
Mon Jul 30 12:47:36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7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sjc4789 (度众)》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谁跟你有这麽一段,真是恶心。
> 我们在BBS何只一段,明明就有好几段缘了!
> 不过我觉得感觉上还不错,
> 还是你想歪了,想成缠绵悱恻的爱情呢?^_^

    你说的是那个自称天齐的骗子不断说谎然後遭人辱骂的时候吗?同样令人感到恶心。
版主请把这些没营养的文章删了吧!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23.110.102.27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Tue Jul 31 15:04:01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8
rlai000
※ 引述《sjc4789@kkcity.com.tw (度众)》之铭言:
> >     那你有没有注意一下前面说的:「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
> > 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
> > 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
> > 。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
> > 如来之藏。」
> >     仔细看这段经文在说什麽。
> 此段经文就是说真正的如来藏是无我的,
> 之前说常乐我净的如来藏是善巧方便,
> 引根器较低的菩萨入门罢了!

师兄,究竟的如来藏是常乐我净,无我才是善巧方便。
2007年 8月 1日 8:21:49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9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rlai000.bbs@cbs.ntu.edu.tw (rlai000)》之铭言:
> ※ 引述《sjc4789@kkcity.com.tw (度众)》之铭言:
> > 此段经文就是说真正的如来藏是无我的,
> > 之前说常乐我净的如来藏是善巧方便,
> > 引根器较低的菩萨入门罢了!
> 师兄,究竟的如来藏是常乐我净,无我才是善巧方便。

    你刚好相反了。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人人可架站,经营社群联谊天地  
         bbs.kkcity.com.tw           欢迎社团/班系/歌友/艺文创作/公益申请
└——From:116.118.151.203    ——┘KKCity 开设自己喜爱的主题BBS
Wed Aug 1 12:45:4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0
rlai000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师兄,究竟的如来藏是常乐我净,无我才是善巧方便。
>     你刚好相反了。

读经和理解经文,往往要上下顺文,再作理解,否则有断章取义之险。

全文是大慧问佛:「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这是大慧问佛,为何说
如来藏周遍不灭,岂非等同外道之有我?

(注意此处的「有我」、不是一般所解的「自我」,是「离於求那,周遍不灭」。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是
这样译的,「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

佛於是说如来藏的定义是「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涅
盘」。即是在这定义下来「开引计我诸外道」,也即是佛依「内自证智」来建立「如来藏我」,这样建立
「我」才可「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所以佛不是随便说一不了义的「我」来「度化有我论的众
生」。

佛这样建立,「如来藏」则实为中道、实为胜义、实为究竟,「无我」才是世俗、才是落边、才是方便。

又,《楞伽》的序分中,已明示「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自觉之境界即佛的「内自证
智」境界。而佛的内自证境界是离诸能诠与所诠、离诸分别,唯有「建立」而说。所以经中的「次第」便是
「五法」、「三自性」、「二无我」、「如来藏」。但全经实则只说「如来藏」,因究竟以如来藏为归依
处,即证佛的「自觉之境界」。

从修道的次第而言,由「我执」到「无我」,再由「无我」再证「如来藏我」,此时实巳离「我」与「无
我」二边。所以是中道、是胜义、是究竟,「无我」便是世俗、便是落边、便是方便。

或又试作一譬喻。

佛经中每多以「阳□水」作喻,而其喻意也每有不同,就以其中一个来表明末学所想。此喻意也每多被忽
略,而至究竟义暗昧。

阳□水这喻多以为是用来说「水」、「非水」;就是因执以为水,所以以非水来对治水执,喻为阳□水。实
则不是,因若谓之曰「阳□水」,就巳「离」水、非水这二相,即是以阳□水为「实相」。即谓若「内自证
境界」喻为阳□水时,必巳离水、非水这「能对治」与「所对治」,或这二「对法」;即是「不二」。也因
为巳离水、非水的哲思、离识的分别,所以名为「不可思义」。

由水、非水到阳□水的层层修习便统称为「不二法门」、「不可思义法门」或「如来藏法门」。

T16n0670_p0480a15(00)□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T16n0670_p0480a16(00)□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T16n0670_p0480a17(00)□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T16n0670_p0480a18(02)□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T16n0670_p0480a19(10)□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
T16n0670_p0480a20(00)□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
T16n0670_p0480a21(05)□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T16n0670_p0480a22(03)□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
T16n0670_p0480a23(03)□无量度门随类普现。於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
T16n0670_p0480a24(02)□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
T16n0670_p0480a25(04)□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T16n0670_p0480a26(08)□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曰。
T16n0670_p0480a27(00)□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T16n0670_p0480a28(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T16n0670_p0480a29(00)□ 一切法如幻  远离於心识
T16n0670_p0480b01(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T16n0670_p0480b02(00)□ 远离於断常  世间□如梦
T16n0670_p0480b03(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T16n0670_p0480b04(00)□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炎
T16n0670_p0480b05(00)□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T16n0670_p0480b06(00)□ 一切无涅盘  无有涅盘佛
T16n0670_p0480b07(00)□ 无有佛涅盘  远离觉所觉
T16n0670_p0480b08(00)□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T16n0670_p0480b09(00)□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T16n0670_p0480b10(00)□ 是名为不取  今世後世净
T16n0670_p0480b11(00)□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T16n0670_p0480b12(00)□ 我名为大慧  通达於大乘
T16n0670_p0480b13(00)□ 今以百八义  仰谘尊中上
T16n0670_p0480b14(00)□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T16n0670_p0480b15(00)□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T16n0670_p0480b16(00)□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T16n0670_p0480b17(00)□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T16n0670_p0489a21(0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
T16n0670_p0489a22(00)□
T16n0670_p0489a23(00)□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T16n0670_p0489a24(00)□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T16n0670_p0489a25(00)□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T16n0670_p0489a26(03)□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
T16n0670_p0489a27(01)□入於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T16n0670_p0489a28(02)□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
T16n0670_p0489a29(07)□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T16n0670_p0489b01(04)□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
T16n0670_p0489b02(08)□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
T16n0670_p0489b03(11)□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
T16n0670_p0489b04(00)□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
T16n0670_p0489b05(01)□
T16n0670_p0489b06(18)□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T16n0670_p0489b07(03)□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
T16n0670_p0489b08(03)□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
T16n0670_p0489b09(11)□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
T16n0670_p0489b10(03)□不应作我见计著。
T16n0670_p0489b11(12)□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
T16n0670_p0489b12(01)□於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
T16n0670_p0489b13(07)□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
T16n0670_p0489b14(05)□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T16n0670_p0489b15(04)□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T16n0670_p0489b16(02)□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T16n0670_p0489b17(04)□□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16n0670_p0489b18(08)□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
T16n0670_p0489b19(11)□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
T16n0670_p0489b20(01)□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T16n0670_p0489b21(09)□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T16n0670_p0489b22(00)□ 人相续阴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
T16n0670_p0489b23(00)□ 心量妄想
2007年 8月 1日 15:07:03 星期三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1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rlai000.bbs@cbs.ntu.edu.tw (rlai000)》之铭言:
> ※ 引述《shenshyh@kkcity.com.tw (其实我是很低调的)》之铭言:
> >     你刚好相反了。
> 读经和理解经文,往往要上下顺文,再作理解,否则有断章取义之险。
> 全文是大慧问佛:「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这是大慧问佛,为何说
> 如来藏周遍不灭,岂非等同外道之有我?
> (注意此处的「有我」、不是一般所解的「自我」,是「离於求那,周遍不灭」。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是
> 这样译的,「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
> 佛於是说如来藏的定义是「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涅
> 盘」。即是在这定义下来「开引计我诸外道」,也即是佛依「内自证智」来建立「如来藏我」,这样建立
> 「我」才可「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所以佛不是随便说一不了义的「我」来「度化有我论的众
> 生」。
> 佛这样建立,「如来藏」则实为中道、实为胜义、实为究竟,「无我」才是世俗、才是落边、才是方便。
> 又,《楞伽》的序分中,已明示「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自觉之境界即佛的「内自证
> 智」境界。而佛的内自证境界是离诸能诠与所诠、离诸分别,唯有「建立」而说。所以经中的「次第」便是
> 「五法」、「三自性」、「二无我」、「如来藏」。但全经实则只说「如来藏」,因究竟以如来藏为归依
> 处,即证佛的「自觉之境界」。
> 从修道的次第而言,由「我执」到「无我」,再由「无我」再证「如来藏我」,此时实巳离「我」与「无
> 我」二边。所以是中道、是胜义、是究竟,「无我」便是世俗、便是落边、便是方便。
> 或又试作一譬喻。
> 佛经中每多以「阳□水」作喻,而其喻意也每有不同,就以其中一个来表明末学所想。此喻意也每多被忽
> 略,而至究竟义暗昧。
> 阳□水这喻多以为是用来说「水」、「非水」;就是因执以为水,所以以非水来对治水执,喻为阳□水。实
> 则不是,因若谓之曰「阳□水」,就巳「离」水、非水这二相,即是以阳□水为「实相」。即谓若「内自证
> 境界」喻为阳□水时,必巳离水、非水这「能对治」与「所对治」,或这二「对法」;即是「不二」。也因
> 为巳离水、非水的哲思、离识的分别,所以名为「不可思义」。
> 由水、非水到阳□水的层层修习便统称为「不二法门」、「不可思义法门」或「如来藏法门」。
> T16n0670_p0480a15(00)□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T16n0670_p0480a16(00)□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 T16n0670_p0480a17(00)□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 T16n0670_p0480a18(02)□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 T16n0670_p0480a19(10)□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
> T16n0670_p0480a20(00)□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
> T16n0670_p0480a21(05)□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 T16n0670_p0480a22(03)□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
> T16n0670_p0480a23(03)□无量度门随类普现。於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
> T16n0670_p0480a24(02)□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
> T16n0670_p0480a25(04)□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T16n0670_p0480a26(08)□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曰。
> T16n0670_p0480a27(00)□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 T16n0670_p0480a28(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 T16n0670_p0480a29(00)□ 一切法如幻  远离於心识
> T16n0670_p0480b01(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 T16n0670_p0480b02(00)□ 远离於断常  世间□如梦
> T16n0670_p0480b03(00)□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 T16n0670_p0480b04(00)□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炎
> T16n0670_p0480b05(00)□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 T16n0670_p0480b06(00)□ 一切无涅盘  无有涅盘佛
> T16n0670_p0480b07(00)□ 无有佛涅盘  远离觉所觉
> T16n0670_p0480b08(00)□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 T16n0670_p0480b09(00)□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 T16n0670_p0480b10(00)□ 是名为不取  今世後世净
> T16n0670_p0480b11(00)□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 T16n0670_p0480b12(00)□ 我名为大慧  通达於大乘
> T16n0670_p0480b13(00)□ 今以百八义  仰谘尊中上
> T16n0670_p0480b14(00)□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 T16n0670_p0480b15(00)□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 T16n0670_p0480b16(00)□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 T16n0670_p0480b17(00)□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 T16n0670_p0489a21(0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
> T16n0670_p0489a22(00)□
> T16n0670_p0489a23(00)□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T16n0670_p0489a24(00)□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 T16n0670_p0489a25(00)□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 T16n0670_p0489a26(03)□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
> T16n0670_p0489a27(01)□入於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 T16n0670_p0489a28(02)□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
> T16n0670_p0489a29(07)□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 T16n0670_p0489b01(04)□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
> T16n0670_p0489b02(08)□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
> T16n0670_p0489b03(11)□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於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
> T16n0670_p0489b04(00)□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
> T16n0670_p0489b05(01)□
> T16n0670_p0489b06(18)□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 T16n0670_p0489b07(03)□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
> T16n0670_p0489b08(03)□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
> T16n0670_p0489b09(11)□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
> T16n0670_p0489b10(03)□不应作我见计著。
> T16n0670_p0489b11(12)□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
> T16n0670_p0489b12(01)□於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
> T16n0670_p0489b13(07)□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
> T16n0670_p0489b14(05)□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 T16n0670_p0489b15(04)□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 T16n0670_p0489b16(02)□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
> T16n0670_p0489b17(04)□□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T16n0670_p0489b18(08)□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
> T16n0670_p0489b19(11)□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
> T16n0670_p0489b20(01)□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 T16n0670_p0489b21(09)□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T16n0670_p0489b22(00)□ 人相续阴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
> T16n0670_p0489b23(00)□ 心量妄想

    看来你实在是睁眼说瞎话。
--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
┌—————KKCITY—————┐  找歌最方便 KKBOX 歌词搜寻!!
         bbs.kkcity.com.tw          \^_^ /  http://www.kkbox.com.tw
└——From:116.118.151.203    ——┘       唱片公司授权,音乐尽情下载
Wed Aug 1 15:32:5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2
净心
    各位师兄,请问一下,南先生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
千劫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

    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珈师地论》等等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如《现观庄严论》就直接强调了阿罗汉可完全降伏死魔。且为
无馀涅盘。

    《楞严经》中也是! 《楞严经》中,仍会堕入轮回的是属於外道仙人,
并不是真正的阿罗汉。《楞严经》中提到的五不还天为圣境,光是修行至
五不还天即可永久不入轮回之列了。

    当然《阿含》等系列经典更是强调了「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後有。」这是不用说的。

    再者,《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三车之喻的部分,也是明确提到了皆
可出火宅! 【化城喻品】的部分似乎是另外强调除了出火宅外,还要成佛为
目的,不过并没有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仍须回轮回
之列」这种话。

    【信解品】也提到「得脱三界」,只不过「得脱三界」不是最终目的而已,
并没有说必须再入轮回的话。

    不知「阿罗汉八万四千劫後仍须轮回」到底谁先说的呢??

请师兄发表意见! 这只是我目前的发现而已,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期待师兄能找出其它资料,谢谢!


===============================================================================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请问您一下,有人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

     这个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这问题太严重, 老身的只
     好再来挑灯 key in 一番。待我去买两瓶康背特来再说。

 DC> 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DC> 珈师地论》 等等早期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两杯下肚, 马西马西, 罗汉菩萨, 不是东西。□话少表, 且听老汉道来。
     先来个声明: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读经的笔记, 拿来请您过目一下。不是为
     了要和外道辩论用的, 只是供您参考而已。
         文中: 「」: 经文, ( ): 我的看法或注解。 先看左边的主要内容,
     再看右边的补注。

===========================================================================
     《阿罗汉和菩萨、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二十四
---------------------------------------------------------------------------
   这一品由迦叶菩萨问世尊修习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麽地位, 前面由须
   陀洹因、须陀洹果一直谈到这里阿罗汉因、阿罗汉果的种种。因为这部经的
   主题是「涅盘」因此迦叶菩萨( 不是老迦叶, 这个是一个童子菩萨, 婆罗门
   出身) 就问涅盘的种种, 到了这一段问到了涅盘的因果。
---------------------------------------------------------------------------
   主 要 内 容                                      补注
---------------------------------------------------------------------------
       (世尊说)「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盘因。」  │为何「离一切善业」也
                                               │是涅盘因?
  「因, 复有二种。一者近因, 二者远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脱门; 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作。
  如世间法, 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间法 │一切善业也是「作」, 因此不
  亦复如是, 亦说生因, 亦说了因。」             │是涅盘境界。
                                               │生因: 生(某一状况的原)因。
                                               │某状况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个状况。
                                               │了因: 了(结某状况的原)因,
                                               │并且, 了结後不再有任何状况。
  「善男子,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 │不生生: 生了这个,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为涅盘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於涅盘, 是故涅盘 │
  唯有了因, 无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问, 云何沙 │前面世尊说过, 阿罗汉果是沙
  门, 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 『沙门那』者即八正 │门果。这里再说, 何谓沙门、
  道; 沙门果者, 从(八正)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沙门果。
  是名沙门、沙门果。」                         │
      「迦叶菩萨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八正道者 │这一段, 沙门那就是沙门道,
  名沙门那?』『善男子, 世言沙门, 名「乏」;那者 │和沙门果是相对应的。行沙门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  │道得沙门果。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
      「善男子, 又沙门那者, 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 │另一种沙门那(道)。
  名沙门,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 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乐寂静, 是故名之为沙门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门,│另一种, 能令下等人变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门道。
  为沙门那。善男子, 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门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脱了。
--- 1 --------------------------------------------------------------------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Mon Nov 8 18:15:4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3
净心
-- 2 ---------------------------------------------------------------------
    「阿罗汉果者即是『无学』、『五分法身』│无学:不必再学了。
  (哪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是│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
  五分得到彼岸, 是故名为『到於彼岸』。到彼│          成佛身。
  岸故而自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这里就开始说阿罗汉的种
  已办、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罗汉永断三│种了, 请仔细看好。
  世生因缘故,是故自说『我生已尽』;亦断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界五阴身故,复言我生己尽」              │
                                          │
   「所修梵行已毕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已立,也可说是毕业了。
  又舍学道,亦名已立。」                  │想想,「毕业」一词真是
                                          │有意思呢。
    「如(照)本(来)所求(的), 今日已得, 是故│
  唱言『所作已办』, 修道得果, 亦言已办。获│
  得尽智、无生智故,唱言『我已尽诸有结』,│
  以是义故,名『阿罗汉得到彼岸』」        │
                                          │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          │到这里,阿罗汉的地位已
                                          │然确立。同时辟支佛的成
                                          │就也一样从沙门道可以到
                                          │彼岸。我生已尽,三世生
 (接著,世尊谈到菩萨和佛如何到彼岸)     │的因缘已断,不再轮回了。
                                          │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这里,菩萨、佛是由於
  是佛、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名为具│「六波罗蜜果」而到达彼

  足六波罗蜜,何以故?得六波罗蜜果故名为具│岸。
  足。」                                  │
                                          │
  (以下世尊详细说明众生因为「不修戒、不修 │
  心、不修慧、不修身」四事而不能得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的种种现象..略..)           │
                                          │
      世尊要菩萨本身修戒并具足梵行,他同时│具足梵行:这个要求和沙
  强调「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之法。善男子│门一样的。
  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菩萨也是行三十七品, 所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以沙门道和菩萨道两者在
  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个人行为上并没有不同。
                                          │
---------------------------------------------------------------------------
  两种方式都到达彼岸,一是行沙门道得到沙门果者。一是行六波罗蜜而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的。因此,前信所言「罗汉菩萨不是东西」,指的
  是这两者不是反向而行,而是向著「相同方向」的两条路,目的地都是--
 「彼岸」。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Wed Nov 10 20:27:0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4
净心
    各位师兄,请问一下,南先生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
千劫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

    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珈师地论》等等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如《现观庄严论》就直接强调了阿罗汉可完全降伏死魔。且为
无馀涅盘。

    《楞严经》中也是! 《楞严经》中,仍会堕入轮回的是属於外道仙人,
并不是真正的阿罗汉。《楞严经》中提到的五不还天为圣境,光是修行至
五不还天即可永久不入轮回之列了。

    当然《阿含》等系列经典更是强调了「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後有。」这是不用说的。

    再者,《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三车之喻的部分,也是明确提到了皆
可出火宅! 【化城喻品】的部分似乎是另外强调除了出火宅外,还要成佛为
目的,不过并没有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仍须回轮回
之列」这种话。

    【信解品】也提到「得脱三界」,只不过「得脱三界」不是最终目的而已,
并没有说必须再入轮回的话。

    不知「阿罗汉八万四千劫後仍须轮回」到底谁先说的呢??

请师兄发表意见! 这只是我目前的发现而已,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期待师兄能找出其它资料,谢谢!


===============================================================================
     Date: 09-30-94    Time: 04:45a
     From: AB TSAI

 DC>  请问您一下,有人说「阿罗汉只能向生死请长假,过八万四千劫

     这个不是「一下」, 而是「一大下」了。:-)  这问题太严重, 老身的只
     好再来挑灯 key in 一番。待我去买两瓶康背特来再说。

 DC> 仍须回轮回之列」这种说法是从哪些书出的呢?我参考了《现观庄严论》、《瑜
 DC> 珈师地论》 等等早期大乘经论,并没有发现 这种记载耶!

     两杯下肚, 马西马西, 罗汉菩萨, 不是东西。□话少表, 且听老汉道来。
     先来个声明: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读经的笔记, 拿来请您过目一下。不是为
     了要和外道辩论用的, 只是供您参考而已。
         文中: 「」: 经文, ( ): 我的看法或注解。 先看左边的主要内容,
     再看右边的补注。

===========================================================================
     《阿罗汉和菩萨、佛》 主要摘自《大般涅盘经》迦叶菩萨品二十四
---------------------------------------------------------------------------
   这一品由迦叶菩萨问世尊修习的果或因如何, 成就可到什麽地位, 前面由须
   陀洹因、须陀洹果一直谈到这里阿罗汉因、阿罗汉果的种种。因为这部经的
   主题是「涅盘」因此迦叶菩萨( 不是老迦叶, 这个是一个童子菩萨, 婆罗门
   出身) 就问涅盘的种种, 到了这一段问到了涅盘的因果。
---------------------------------------------------------------------------
   主 要 内 容                                      补注
---------------------------------------------------------------------------
       (世尊说)「离诸烦恼一切善业是涅盘因。」  │为何「离一切善业」也
                                               │是涅盘因?
  「因, 复有二种。一者近因, 二者远因, 近因者即 │
  是三解脱门; 远因者即无量世所修善法。善男子,  │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作。
  如世间法, 或说『生因』或说『了因』。出世间法 │一切善业也是「作」, 因此不
  亦复如是, 亦说生因, 亦说了因。」             │是涅盘境界。
                                               │生因: 生(某一状况的原)因。
                                               │某状况形成後可能再形成另一
                                               │个状况。
                                               │了因: 了(结某状况的原)因,
                                               │并且, 了结後不再有任何状况。
  「善男子,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 │不生生: 生了这个, 就不再生
  不生生』因, 亦为涅盘而作了因。」             │了, 有「最後」的意思。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於涅盘, 是故涅盘 │
  唯有了因, 无有生因。善男子, 如汝所问, 云何沙 │前面世尊说过, 阿罗汉果是沙
  门, 云何沙门果者。善男子, 『沙门那』者即八正 │门果。这里再说, 何谓沙门、
  道; 沙门果者, 从(八正)道毕竟永断一切贪嗔痴等,│沙门果。
  是名沙门、沙门果。」                         │
      「迦叶菩萨言, 『世尊, 何因缘故, 八正道者 │这一段, 沙门那就是沙门道,
  名沙门那?』『善男子, 世言沙门, 名「乏」;那者 │和沙门果是相对应的。行沙门
  名「道」, 如是(八正)道者断一切乏、断一切道,  │道得沙门果。
  以是义故, 名八正道为沙门那。从是道中获得果故,│
  名沙门果。」                                 │
      「善男子, 又沙门那者, 如世间人有乐静者亦 │另一种沙门那(道)。
  名沙门,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 能令行者离身口意恶,│行者: 修行人。
  邪命等, 得乐寂静, 是故名之为沙门那。」       │
      「善男子, 如(果)世下人能作上人, 是名沙门,│另一种, 能令下等人变成上等
  如是道者亦复如是。能令下人作上人故, 是故得名 │人的道, 也叫沙门道。
  为沙门那。善男子, 阿罗汉人修是道者得沙门果,  │
  是故得名『到於彼岸』。」                     │沙门果就是到了彼岸--解脱了。
--- 1 --------------------------------------------------------------------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Fri Nov 29 16:51:42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阿罗汉和菩萨、佛
#15
净心
-- 2 ---------------------------------------------------------------------
    「阿罗汉果者即是『无学』、『五分法身』│无学:不必再学了。
  (哪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是│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
  五分得到彼岸, 是故名为『到於彼岸』。到彼│          成佛身。
  岸故而自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这里就开始说阿罗汉的种
  已办、更不受有』,善男子,是阿罗汉永断三│种了, 请仔细看好。
  世生因缘故,是故自说『我生已尽』;亦断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界五阴身故,复言我生己尽」              │
                                          │
   「所修梵行已毕竟故,是故唱言梵行已立。│已立,也可说是毕业了。
  又舍学道,亦名已立。」                  │想想,「毕业」一词真是
                                          │有意思呢。
    「如(照)本(来)所求(的), 今日已得, 是故│
  唱言『所作已办』, 修道得果, 亦言已办。获│
  得尽智、无生智故,唱言『我已尽诸有结』,│
  以是义故,名『阿罗汉得到彼岸』」        │
                                          │
    「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          │到这里,阿罗汉的地位已
                                          │然确立。同时辟支佛的成
                                          │就也一样从沙门道可以到
                                          │彼岸。我生已尽,三世生
 (接著,世尊谈到菩萨和佛如何到彼岸)     │的因缘已断,不再轮回了。
                                          │
  「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蜜,名到彼岸。│这里,菩萨、佛是由於
  是佛、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名为具│「六波罗蜜果」而到达彼

  足六波罗蜜,何以故?得六波罗蜜果故名为具│岸。
  足。」                                  │
                                          │
  (以下世尊详细说明众生因为「不修戒、不修 │
  心、不修慧、不修身」四事而不能得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的种种现象..略..)           │
                                          │
      世尊要菩萨本身修戒并具足梵行,他同时│具足梵行:这个要求和沙
  强调「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之法。善男子│门一样的。
  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菩萨也是行三十七品, 所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以沙门道和菩萨道两者在
  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个人行为上并没有不同。
                                          │
---------------------------------------------------------------------------
  两种方式都到达彼岸,一是行沙门道得到沙门果者。一是行六波罗蜜而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的。因此,前信所言「罗汉菩萨不是东西」,指的
  是这两者不是反向而行,而是向著「相同方向」的两条路,目的地都是--
 「彼岸」。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Mon Dec 2 16:48:51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