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亲近善知识
具足三善根这样就够了吗?如果说念佛只是求功德的,那只要
具足三善根及培养专注定力,那可以说也是一种功德,但这种功德
是有漏、有取的世间功德。若是目的在於无漏、无取的究竟解脱,
那当然是不够的。三善根具足只是做人的根本条件而已,当然也是
要学佛道的人,他根本上必须要具足三善根这种能力的,否则连做
一位善人都做不到,那有资格及能力进一步的增上学呢?要增上学
就必须要亲近善知识了,善知识能指导我们有正见。正见就是修行
者的地图,也可以说线,也可以说经。
寻找善知识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找到没有正见者,那当
然对修行是负面的,如果亲近连三善根都没有,那有如请鬼拿药单
了。这也不要怪罪於别人,是自己本身就没有具足正见了,因此才
会亲近无正见的人;若是有冷静理性的人,就比较容易找到正见的
善知识,因为自己本身就有些正见基础观念了,这种人比较冷静理
性稳当的,可以找到比较正见的善知识,当然佛陀是最理想的善知
识。可是我们的福德不足,因此没有出生在佛陀的时代,亲闻佛陀
的教法,但是还好,佛陀的正法律我们还能在二千年後的今天可听
闻到,真是很庆幸自己有这麽好的福德因缘,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掌
握,也应该要有责任保留给後代的人。
虽然佛陀的身体生命不在世间了,但是佛陀的法还保留下来,
我们只要依佛陀的教法力行思惟体验,也可以成就道智和果智的。
除了佛陀是最理想的善知识之外,还有阿罗汉也是究竟的善知识,
如果找不到四果阿罗汉,那麽还有三果、二果、初果的圣人都能做
我们的善知识,如果连初果圣人都找不到,至少也要有对解脱正见
的道理了解者。做事必须要有分上、中、下三级来计划,最理想的
上级思想没有因缘达到,就必须要选择在中级理想,中级理想没有
因缘具足,那也不要放弃,若是放弃就永远没有机会,必须迁就找
寻第一步做为基楚,保留著机会和因缘,何况当今资讯发达,只要
用心很容易找到正见的善士,不然「四部阿含」也有名确的记载佛
陀亲口所说的教义,只要用心研究力行实践证果也是有机会的。
如果是初学者,那麽要如何选择善知识呢?我提出几点建议来
提供大家做参考。
一、不要太过感性的意气用事,例如听人家说他是多麽好,他
是有多成就等等,就信以为真盲目的接受。
二、冷静观察他的言行,例如他所说的话是否诚恳,是否符合
因缘果法则,是否有明白的次第教导我们,所教导的方法是否能够
力行自证,是否能断除烦恼,是否对现实的生活有没有冲突,他所
教导的宗教是玄妙或实际,他说的教义是究竟了义法或非究竟不了
义法等,都要冷静理性的分析。他的言语与行为是否一致,不要口
说一大堆自认是大道理,但口德言行不如一位凡人,处处赞己毁
人。也就是说不只是道理的选择,还要戒律德行的选择,为什麽呢?
因为一个初学者,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难学习,坏的容
易吸收,在恶的环境中,很容易促成引生恶习性的成长,因此学正
道无成反而染恶业越染越深,等到恶报缠身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