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忿怒
#1
jt5354
  忿怒

  一、一旦忿怒生起,他能将之调伏,如及时药能减缓迅速蔓延的蛇毒,如是比丘
舍断今生和来世,如蛇蜕去旧皮。

  第一首偈颂把忿怒-强烈的生气或盛怒,比喻为被蛇咬後,在体内迅速蔓延的蛇
毒。一般总将蛇(至少某些品种的蛇)视为易怒的有毒生物。忿怒是□恨的结果,
是一切邪恶和痛苦的三个强而有力的根源之一。

  「□恨」(dosa)一词涵盖一切的厌恶,从最弱的不喜欢到最强烈的暴怒。偈颂
所用的巴利语 kodha,此处译为「忿怒」,实际上是遍及一切的反抗情绪。但因为
譬喻及其较温和的形式,将在第六个偈颂-「忿恨」的项目下出现,所以我们选用
最极端的一型-「忿怒」。

  佛陀说,在不善根里,□恨「是十分邪恶,但(比较)容易克服的」(《增支部
》3:68)。可能由於这两个理由,□恨在此比其它偈颂中的各种烦恼还要先谈到。
□恨是大毒,比起三不善根中的欲贪,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即直接落入非人行为的
深渊,并堕入恶道。

  另一方面,□恨比较容易克服,是因为它造成内心的不愉快,与人希冀快乐的通
性背道而驰。但只有对那些已经了解必须净化内心,并愿意努力的人而言,□恨才
是「容易克服」的。至於对那些完全认同自己的嫌恶,或甚至想为发脾气找正当理
由的人,□恨不只难以克服,还可能因而强化成为易怒的个性。

  正如被蛇咬到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毒液快速扩散全身;同样地,任何生起的忿
怒都应当马上抑止,以免爆发为恶口、暴行等可能的严重後果。

  真正能治愈□恨的解毒剂,是由耐心、宽恕和同情所组成的慈心(mettA),但
是除非心受过良好的训练,否则在盛怒时,慈悲的想法很难立刻取代。尽管如此,
心仍应立即踩煞车,并迅速抑制生气的念头,如果不这麽做,可能会因为不断
爆发的怒气,而导致情况完全失控。

  这种暂时抑止忿怒的方法,与《中部》第二十经所提到,灭除不善想法的第五个
方法相同,也就是强烈地抑制忿怒。藉由如此坚定的抑制行为,争取时间让心
情平静下来,以便仔细并平静地面对情境。但这样镇压下来的怒气仍留有馀烬,将
来可能会爆发得更为猛烈。因此,必须在当天找个安静的时刻,用适当的方法完全
消融怒气。对於这点,佛法能够提供许多的帮助。

  □恨和「贪」一样,能使众生牢牢地绑住彼此,它可能在「今生」或某个投生为
人的来世,成为一种开端,而在生生世世中互相报复,拖累彼此。但是持久的□恨
含藏著一定的危险,会将怀恨者导入悲惨的非人世界-「脱离了人界」;或是怀恨
者将投生为阿修罗-好战、自傲且主张侵略的天神,其中的一些人似乎相继地转世为
人,成为伟大的征服者和统治者。

  □恨与忿怒所激发的暴力巨浪与侵略的强力风暴,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袭卷人类的
历史,并留下肆虐的痕迹。虽然同样起因於不善根-□恨,但这些动乱却展现出各
种形式,如种族的、国家的、宗教的、阶级仇恨与其它各种派系、政治上的狂热。
那些渴望成为领导者的人早就明了,以共同的仇恨为旗帜,比用分享的爱来号召人
群更为容易。这些领导者总是昧著良心利用他们的知识,以达成自己炽热的野心与
权力欲望的目的;甚至为了发□他人或自己无法消除的□恨,而利用几百万人作为
工具,或使他们成为受害者。数不清的悲剧已如是发生,至今仍是如此,历史课本
与每天的日报即足以证明。如今人类面临致命的危机-利用现代科技的暴力和侵略所
导致的彻底毁灭,以及透过现代大众媒体与狡猾的操控心思,造成□恨的气氛四处
扩散。

  所以,我们确实有充分的理由去抑止个人的忿怒,并协助社会降低忿怒。在今天
的世界里,我们再也不能把减少□恨和暴力的呼吁,当作是不切实际的说教而加以
拒绝了。为了个人与全人类,减少□恨现今已成为我们身心的生存问题。

  然而,「在微小的错误中看到危险」,而且知道即使是微细但持久的怨恨,也可
能成为强烈的□恨与暴力的人,会认真努力地去除任何嫌恶的根源,如是成就第三
果-「不来」(anAgAmitA)的阶段。在此阶段,不再回到欲界的「此生」,并确保
「来生」-色、无色界「有」的灭尽 。

  若想快乐地生活,必须杀死忿怒;若想不再哭泣,必须杀死忿怒。残杀怒气及其
毒源、兴奋的顶点、致命的甜蜜-是圣人称许的杀戮;为了不再哭泣,必须将之灭
除。(《相应部》11:21)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敬拜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Mon Jul 23 16:27:03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