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 《前世今生论》二、建立自宗(一)心识的产生 2、对之生起信解~10
#1
昂首阔步看蓝天
发信站: 台科大资管银河之旅 BBS (bbs.cs.ntust.edu.tw )
          《前世今生论》二、建立自宗(一)心识的产生 2、对之生起信解~10


                                                                慈诚罗珠堪布著
                                                                  索达吉堪布译

  现在再把上文阐述过的道理归纳宣说如下:


  众生的心识会不断出现,这一论断的唯一理证,并非仅仅是某一个宗派的教证或来自

某些人以自己的观念为基础而进行的推理,它分明是以世间众人的经验,按其眼、手等器

官的实际接触、见闻所感得的结果为说明、论证的基础,因而这一结论任谁都无法否认、

推翻。我们的心就像陶醉在无明美酒中的大象,背负著三恶业的沉重包袱,从一个地方盲

目地漂流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它在无缘法界中未死之前,将一直轮转於世间。就像因

明中「具因生明心,无障故定生」这句话说的那样,如果具足无明与爱心之因,又无有能

证悟无我之智慧对之进行遮障,则此心必会沉陷於无边无际之轮回大海中。与之同时,亲

友、父母等不定之景象也会相应出现。《业辨别经》中就记载了这麽一则公案:


  「一时,圣者目犍连前往芒嘎达城化缘乞食,至一施主家中时,恰逢主人与其妻俱在

家中。妻子怀中抱一婴儿,夫妇二人正啖食鱼肉,且不断将鱼骨掷向院中一黑狗。主人见

到前来化缘之目犍连即开口说道:『圣者,此处无人可行供养,请另寻他家。』目犍连听

罢即欲掉头回返。恰在此时,适逢一童子智者站立门前,彼见状不觉深感稀有。童子遂感

叹道:『希奇真希奇!目犍连尊者乃佛陀诸大弟子中神通第一者,彼可将嘎沃、尼嘎龙王

轻易调伏,其左手拇指即能撼动天人之尊胜宫殿,帝释天见之亦感罕见难睹。於一刹那间

,尊者即可转绕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奈何如今竟连一钵食都无法觅得?真乃希奇又希奇!

』


  目犍连尊者为令诸人皆对轮回生起厌离之意,於是便对童子智者言道:『童子,此无

甚可大惊小怪之处。』童子诘问道:『若此不为稀有,世上更有稀有之事否?』尊者随即

正色告之曰:『两人所食之鱼实乃主人父亲之转世。彼在世之时,屋後有一鱼塘,此人即

日日从中捕鱼而食,结果死後即转生为鱼。无知儿子与其妻,数数捕鱼为食,终致老父再

再转生为鱼。再观此母狗,本是主人之母,因生前过分悭贪,不欲布施,亦不严守戒律,

每日只知为家族种姓、财富而精心看护自家钱财,并终在贪恋家财之心态中死去。以此因

缘,彼死後即转生为狗,狗死後又屡屡投生为犬。因其唯恐外人入家中盗财,故每日晚间

皆於屋外转绕。至於妻子怀中之婴儿,则是与主人之妻有过奸情之烟花浪子投胎再来。主

人平日即风闻妻子与外面男人有染,一日假装外出,晚上又突然返回,归家後果见其妻正

与那浪子共榻而眠。主人不觉心头火起,旋即将此人杀死。因此人对主人之妻颇有贪恋之

意,彼死後即转生於主人妻子之腹中,遂成为其家之子。是故童子应知,子吃父肉,并将

鱼骨掷於母前;以嗔恨心杀害之人,现正被自己抱在怀中。眼观此等景象,理应对轮回过

患生起强烈厌离心,若仍一意希求轮回,则此方为真正稀有之事!』为令未来众生皆於轮

回生厌,尊者彼时又宣说偈言道:『食父之身肉,并弃置母前,育妻之奸夫,贪愚所遮故

。』」


  又舍卫城有一贫者,在他死後,一牛背上忽然生出一个大疮,此贫者因过分贪执家与

家财,结果死後竟转生为疮中的一只苍蝇。苍蝇被乌鸦吞掉後再次投生为苍蝇,一日中即

如是七次投生为蝇。


  另在噶玛雅那城中,有一阿罗汉比丘一日端坐在一户人家门前,此家对面恰有一条道

路延伸向远方。不大工夫,就见一人牵著一头不断叫唤的牲口远远地向比丘这个方向行进

过来。比丘见状便高声感叹道:「呜呼!奇哉!何以至此?」旁边人听到後便满心疑惑地

询问他:「尊者,为何一见此牲口您就感叹『呜呼!奇哉!何以至此?』?」阿罗汉比丘

闻言回答道:「我不愿对那些没有信心者详说此中道理,有信心者面前我才肯宣说这其中

的因缘。」言罢即对众有缘者宣说道:「这头名为帕维的牲口前生曾是一名享有荣华富贵

的商人,他发心造了一尊圣尊像,并年年对之广行供养。在供施过程中,商人杀害了众多

牲畜以行血肉供,当其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商人又把这一供施及杀生的任务交给了儿子:

『儿啊,若你慈爱老父的话,就当把以牲畜供养圣尊的惯例延续下去,使其永不中断。即

便我死了,也要继续供养,万不可将之轻易废弃。』儿子答应了父亲的请求,从此以後即

按照父亲留下的传统亦步亦趋地认真供养圣尊。商人死後,因其以愚痴心广造杀业,故立

即就转生为牲口,且多生都投胎在畜生道,并屡屡遭杀,至今已是第六次投生为畜生了,

今天又被人牵了过来。」比丘此时对这头牲口生起了无比的大悲心,满怀浓郁之悲情,他

对帕维说道:「圣尊像是你造的,供施之传统也由你所立,牲口亦同样是被你杀害,既然

这一切都由你自己自行选择,那麽现在为何还要发出这种无意义的叫唤呢?」


  正如这位比丘所言,我们大家都应对轮回彻底生起厌离心。但西方有些学者却片面依

靠濒死体验得到的材料轻下断言道:「死亡是一件快乐的事,无需恐惧。」他们即以如是

之论调安慰绝大多数面对死亡往往一筹莫展的现代人。不过这种观点根本就未触及到死亡

的真实内涵与奥义,而且就普遍状况来说,死亡体验因人而异,有些人经历的是一种快乐

的死亡,而有些人的死亡过程则痛苦不堪,笼统地说死亡是一件快乐的事其实没有任何理

由与实义。《中观四百论》中早就说过:「汝於三有中,非能随愿往,随他转无畏,岂成

有慧者。」;「由於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於恶趣。地上恶异熟,唯见

为烦恼,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此处所宣说的道理实际上与上举事例不谋而合,对

此我们理应了知。


  以上已将心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的道理宣说完毕。


http://www.fosss.org/lunhui/qsjs.htm
Mon Jul 23 20:15:0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