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1
净心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
│                     经典结集的先後与特色                       │
├————————————————————————————————┤
│第一次结集,把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现在我们所读的佛经,已经不│
│是当初结集时的样子,而是经过增饰的。                            │
└————————————————————————————————┘

  第一次结集是将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第二次结集是演九部经为四阿
含。四阿含的成书是到了阿育王的时代,接著是依四阿含成立『杂藏』。

  我在前面说过,四阿含以杂阿含出现最早,再来是中阿含、长阿含,而後
增一阿含。四阿含的性质各不相同,比如龙树在大智度论讲到四种悉檀,他认
为杂阿含属於『第一义悉檀』,也就是『究竟说』、『了义说』的意思。

  『悉檀』叫做显扬真义。明显弘扬真义的经都在杂阿含,所以,同一个故
事出现在杂阿含很简略,出现在增一阿含就很详细;而且杂阿含的经文很枯燥
简要、生涩,增一阿含对於故事的叙述就来得生动,比较文学、比较活泼;这
涉及到佛经编辑先後的关系。

  有位高僧叫做觉音,他把增一阿含整理出来,称为『吉祥悦意』,内容为
劝人布施、持戒、修定,能长寿消灾、免难得福升大,让人得吉祥、得悦意这
种思想与天神教的信仰动机、愿望有关。像这一类随顺凡情而宣说的法门,就
归入增一阿含,为世界悉檀。

  如果是对治性的,破斥外道邪知邪见的这一类经文,中阿含收集的多,所
以龙树解释中阿含为『对治悉檀』。在印度那样的种族与信仰繁杂的文化背景
下,特别需要破邪显正。这一类引导众生起正信的对治性法门,都在中阿含。

  众生根机无量无边,法门也就无量无边,各个众生可能要各个不同的法门
来修;契合众生个别根机,满足众生个别差异性需求的这一类法门,就归集在
长阿含。所以长阿含是属於『各各为人悉檀』。

  了解四阿含的性质以後,关於佛经的内容问题,我们会发现正如妙法莲华
经所说:佛陀讲经有一种态度□□『开权』、『显实』。权就是权宜、权巧方
便;实就是实畅本怀、如实。

  譬如报纸大登特登的『婴灵』,顶多也只能称为权宜中的权宜、方便中的
方便罢了。佛经本身就有一个譬喻:佛法最早最原始是很纯的,好像高山上流
下来的水,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清凉可口,甚至可以直接掏饮。但是,当水流
到中游、下游时,就渐渐受到污染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最初讲法是很纯的,
但是印度版图大、种族、语言、阶级制度与文化都相当复杂,战乱又多,佛法
流传久了就会开始掺杂。

  佛陀在世时,只在中印度的恒河两岸行化,佛陀入灭一百五十年,孔雀王
朝阿育王统一全印度,也把佛法遍布全印度。根据历史的考证,阿育王甚至派
遗传教师,到过今天的希腊、越南、缅甸、西域,可能还来到龟兹,甚至有人
怀疑他也到了大秦,当时秦始皇与阿育王国同时代。

  孔雀王朝一没落,中印度再产生第二个王朝,国土信奉婆罗门教,中印度
兴盛的佛教受到严重的伤害。中印度的出家人向南北逃去,向北逃的到了西北
印度,『说一切有部』就在这里发展;向南逃的就到东南印度,所以佛灭三百
年到四百年左右,中印度恒河流域的佛教相当没落衰微。

  那麽,现在的经典,是否就是当初结集完成时的样子?譬如现在读到某一
部经是五千字,是否当初结集时就是五千字?事卖上,大藏经里面往往早期与
後期的同一部经典,会出现好几个人的翻译,不论小乘经大乘经,看多了就会
发现佛经有经过『增饰』的情形。

  佛弟子将佛说的话又加以发挥解释,是属於一种增饰,佛经也是一样;比
如妙法莲华经有七卷,但目前的学术界认为最原始的妙法莲华经可能只有三卷
或四卷。佛经经过历代的传承、时空的演变,比如从东南印度传到中印度,再
传到北印度,这个流传的历史演化,使得这些文章增加了几品进去,或某一段
、某一品的叙述增长了。

(待续)
--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羯腊磨经》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Thu Jul 26 13:10:47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2
净心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
│                     经典结集的先後与特色                       │
├————————————————————————————————┤
│第一次结集,把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现在我们所读的佛经,已经不│
│是当初结集时的样子,而是经过增饰的。                            │
└————————————————————————————————┘

  第一次结集是将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第二次结集是演九部经为四阿
含。四阿含的成书是到了阿育王的时代,接著是依四阿含成立『杂藏』。

  我在前面说过,四阿含以杂阿含出现最早,再来是中阿含、长阿含,而後
增一阿含。四阿含的性质各不相同,比如龙树在大智度论讲到四种悉檀,他认
为杂阿含属於『第一义悉檀』,也就是『究竟说』、『了义说』的意思。

  『悉檀』叫做显扬真义。明显弘扬真义的经都在杂阿含,所以,同一个故
事出现在杂阿含很简略,出现在增一阿含就很详细;而且杂阿含的经文很枯燥
简要、生涩,增一阿含对於故事的叙述就来得生动,比较文学、比较活泼;这
涉及到佛经编辑先後的关系。

  有位高僧叫做觉音,他把增一阿含整理出来,称为『吉祥悦意』,内容为
劝人布施、持戒、修定,能长寿消灾、免难得福升大,让人得吉祥、得悦意这
种思想与天神教的信仰动机、愿望有关。像这一类随顺凡情而宣说的法门,就
归入增一阿含,为世界悉檀。

  如果是对治性的,破斥外道邪知邪见的这一类经文,中阿含收集的多,所
以龙树解释中阿含为『对治悉檀』。在印度那样的种族与信仰繁杂的文化背景
下,特别需要破邪显正。这一类引导众生起正信的对治性法门,都在中阿含。

  众生根机无量无边,法门也就无量无边,各个众生可能要各个不同的法门
来修;契合众生个别根机,满足众生个别差异性需求的这一类法门,就归集在
长阿含。所以长阿含是属於『各各为人悉檀』。

  了解四阿含的性质以後,关於佛经的内容问题,我们会发现正如妙法莲华
经所说:佛陀讲经有一种态度□□『开权』、『显实』。权就是权宜、权巧方
便;实就是实畅本怀、如实。

  譬如报纸大登特登的『婴灵』,顶多也只能称为权宜中的权宜、方便中的
方便罢了。佛经本身就有一个譬喻:佛法最早最原始是很纯的,好像高山上流
下来的水,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清凉可口,甚至可以直接掏饮。但是,当水流
到中游、下游时,就渐渐受到污染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最初讲法是很纯的,
但是印度版图大、种族、语言、阶级制度与文化都相当复杂,战乱又多,佛法
流传久了就会开始掺杂。

  佛陀在世时,只在中印度的恒河两岸行化,佛陀入灭一百五十年,孔雀王
朝阿育王统一全印度,也把佛法遍布全印度。根据历史的考证,阿育王甚至派
遗传教师,到过今天的希腊、越南、缅甸、西域,可能还来到龟兹,甚至有人
怀疑他也到了大秦,当时秦始皇与阿育王国同时代。

  孔雀王朝一没落,中印度再产生第二个王朝,国土信奉婆罗门教,中印度
兴盛的佛教受到严重的伤害。中印度的出家人向南北逃去,向北逃的到了西北
印度,『说一切有部』就在这里发展;向南逃的就到东南印度,所以佛灭三百
年到四百年左右,中印度恒河流域的佛教相当没落衰微。

  那麽,现在的经典,是否就是当初结集完成时的样子?譬如现在读到某一
部经是五千字,是否当初结集时就是五千字?事卖上,大藏经里面往往早期与
後期的同一部经典,会出现好几个人的翻译,不论小乘经大乘经,看多了就会
发现佛经有经过『增饰』的情形。

  佛弟子将佛说的话又加以发挥解释,是属於一种增饰,佛经也是一样;比
如妙法莲华经有七卷,但目前的学术界认为最原始的妙法莲华经可能只有三卷
或四卷。佛经经过历代的传承、时空的演变,比如从东南印度传到中印度,再
传到北印度,这个流传的历史演化,使得这些文章增加了几品进去,或某一段
、某一品的叙述增长了。

(待续)
--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羯腊磨经》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Wed Nov 24 19:27:11 201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3
净心
                     佛经的结集与特色 - 先後与特色

┌————————————————————————————————┐
│                     经典结集的先後与特色                       │
├————————————————————————————————┤
│第一次结集,把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现在我们所读的佛经,已经不│
│是当初结集时的样子,而是经过增饰的。                            │
└————————————————————————————————┘

  第一次结集是将佛陀的言行结集成九部经,第二次结集是演九部经为四阿
含。四阿含的成书是到了阿育王的时代,接著是依四阿含成立『杂藏』。

  我在前面说过,四阿含以杂阿含出现最早,再来是中阿含、长阿含,而後
增一阿含。四阿含的性质各不相同,比如龙树在大智度论讲到四种悉檀,他认
为杂阿含属於『第一义悉檀』,也就是『究竟说』、『了义说』的意思。

  『悉檀』叫做显扬真义。明显弘扬真义的经都在杂阿含,所以,同一个故
事出现在杂阿含很简略,出现在增一阿含就很详细;而且杂阿含的经文很枯燥
简要、生涩,增一阿含对於故事的叙述就来得生动,比较文学、比较活泼;这
涉及到佛经编辑先後的关系。

  有位高僧叫做觉音,他把增一阿含整理出来,称为『吉祥悦意』,内容为
劝人布施、持戒、修定,能长寿消灾、免难得福升大,让人得吉祥、得悦意这
种思想与天神教的信仰动机、愿望有关。像这一类随顺凡情而宣说的法门,就
归入增一阿含,为世界悉檀。

  如果是对治性的,破斥外道邪知邪见的这一类经文,中阿含收集的多,所
以龙树解释中阿含为『对治悉檀』。在印度那样的种族与信仰繁杂的文化背景
下,特别需要破邪显正。这一类引导众生起正信的对治性法门,都在中阿含。

  众生根机无量无边,法门也就无量无边,各个众生可能要各个不同的法门
来修;契合众生个别根机,满足众生个别差异性需求的这一类法门,就归集在
长阿含。所以长阿含是属於『各各为人悉檀』。

  了解四阿含的性质以後,关於佛经的内容问题,我们会发现正如妙法莲华
经所说:佛陀讲经有一种态度□□『开权』、『显实』。权就是权宜、权巧方
便;实就是实畅本怀、如实。

  譬如报纸大登特登的『婴灵』,顶多也只能称为权宜中的权宜、方便中的
方便罢了。佛经本身就有一个譬喻:佛法最早最原始是很纯的,好像高山上流
下来的水,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清凉可口,甚至可以直接掏饮。但是,当水流
到中游、下游时,就渐渐受到污染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最初讲法是很纯的,
但是印度版图大、种族、语言、阶级制度与文化都相当复杂,战乱又多,佛法
流传久了就会开始掺杂。

  佛陀在世时,只在中印度的恒河两岸行化,佛陀入灭一百五十年,孔雀王
朝阿育王统一全印度,也把佛法遍布全印度。根据历史的考证,阿育王甚至派
遗传教师,到过今天的希腊、越南、缅甸、西域,可能还来到龟兹,甚至有人
怀疑他也到了大秦,当时秦始皇与阿育王国同时代。

  孔雀王朝一没落,中印度再产生第二个王朝,国土信奉婆罗门教,中印度
兴盛的佛教受到严重的伤害。中印度的出家人向南北逃去,向北逃的到了西北
印度,『说一切有部』就在这里发展;向南逃的就到东南印度,所以佛灭三百
年到四百年左右,中印度恒河流域的佛教相当没落衰微。

  那麽,现在的经典,是否就是当初结集完成时的样子?譬如现在读到某一
部经是五千字,是否当初结集时就是五千字?事卖上,大藏经里面往往早期与
後期的同一部经典,会出现好几个人的翻译,不论小乘经大乘经,看多了就会
发现佛经有经过『增饰』的情形。

  佛弟子将佛说的话又加以发挥解释,是属於一种增饰,佛经也是一样;比
如妙法莲华经有七卷,但目前的学术界认为最原始的妙法莲华经可能只有三卷
或四卷。佛经经过历代的传承、时空的演变,比如从东南印度传到中印度,再
传到北印度,这个流传的历史演化,使得这些文章增加了几品进去,或某一段
、某一品的叙述增长了。

(待续)
--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羯腊磨经》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Mon Dec 16 17:15:0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