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念佛法门】--修四念处如实正观
#1
云汉
  第六节  修四念处如实正观

  因此修正定必须要从四念住入门,若是为了禅定功德而修一般
禅定,并不是要趣向解脱涅盘,那就不一定要修四念住,为什麽?
因为例如念佛专注修定,一字接一字能达到一心不乱可得一般禅
定,修十遍处也可得一般禅定。其实欲修一般禅定可以说方法很
多,认真用功训练都可到达一心不乱的境界,甚至还可以到达无
想、无念的境界。但这些都不是佛陀在八正道中所说的正定,正定
与一般的禅定是不同的,正定是具足如实正观智慧的,是能趣向於
与四圣谛相应,一般禅定是四禅定最高到达八次第定,没有正定佛
陀已经到达九次第定的(但九次第定并非涅盘)。有关这方面本人
在「回归自然第二集」中和「八正道」的正定中都有说明,在此不
再说了。

  只能说修四念住才能直接如实正观,修一般专注的禅定,能到
达一心不乱,但若不趣向於四念住,就很难有直接的如实正观,因
此只有一般的禅定功德,并非趣向解脱知见的智慧。修正定要从四
神足修四禅那具足定根、定力,可完成正定,有了正定如实正观色
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体验无常生灭法能引生
观察智,体验到三法印。从正思惟悟四圣谛,体验四圣谛,具足慧
根、慧力、完成正道智;学舍觉支,到达圆满舍觉支;学离欲、学
灭尽,到达灭尽智慧具足,成就正解脱智、破除上五分结及下五分
结,完成正果智,到达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後有的究竟解脱自在的生活,到处随缘教导众生,到达自利利他圆
满,就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尽苦边的八正道。也就是已经完
成无漏的十行道。
  十行道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精进
或正方便)、正念、正定、正道智、正解脱等十为十行无漏道。也
就是八正道加上正道智及正解脱。十行圆满就证正果智到达解脱知
见,这才是出世间智的八正道。八正道虽然有分世间与出世间二种
八正道,但主要差别就是在於有没有修七觉支的舍觉支。若没有修
舍觉支,到达舍觉支圆满,都可说是世间八正道。会修舍觉支是因
为他有体验到无常、无常故苦,因为是无常,因此没有永恒不变的
我及我的观念,简称为无我。任何人若要实践圣、出世间、无漏、
无取的八正道,到达究竟的涅盘者,必须要有具足正见,有具足正
见者就是具足清净的圣智慧眼了。

  第七节  修行要有正确次第,才能成就四不坏净

  要到达正见具足的圣清净智慧,一、必须要有亲近善智识恭敬
承事。二、听闻正法。三、内正思惟。四、法次法向的基本条件。
离此四种者就很难有其他的理想方法了。有人会这样的问,你所说
的有什麽依据呢?当然有依据,杂阿含佛光版八五五大藏版八四三
经,就可证明了。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
  复问舍利弗:「谓入流初,何等为入流分?」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谓亲近善男
子、听闻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复问舍利弗:「入流者成就几法?」
  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为四?谓於佛不坏
净、於法不坏净、於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说,流者,谓八圣道。入流分者有四种,
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
谓於佛不坏净、於法不坏净、於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内容解释:
  我亲自有听到这样的说:有一个时间,佛陀那时住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内。那时,佛陀亲口向尊者舍利弗说:「所谓流者,(流
是指圣流,也就是八圣道为趣向涅盘之流的意思)什麽为流呢?」
舍利弗向佛陀回答说:「世尊所说的流者,就是指八圣道。」佛陀
复问舍利弗:「所谓的入流分(就是即入圣流之支分)。何等为入流
分呢?」舍利弗就向佛陀说:「佛陀,有四种的入流分。有那四种
呢?就是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还要经过自己冷静的思考法的方
向、法的意义和法与法的相依法法成就,法次法向就是依道次第而
行。

  佛陀反问舍利弗:「已经入圣道的圣者,也就是须陀洹果,(初
果)必须要成就几种法呢?」舍利弗回答佛陀说:「有四种成就才
是初果圣人,有那四种呢?一、就是对佛陀不再有疑。二、对佛陀
的教法不再有疑。三、对僧伽不再有疑。四、对佛陀所制度的戒律
不再有疑。」佛陀又向舍利弗说:「如你所说,初果圣人者,就是
修八正道。入圣流之支分者有四种,一、就是亲近善知识。二、听
闻正法。三、经过自己的冷静思考。四、依道次第而修行。

  初果圣人已经成就四种法,一、就是对佛不坏净,也就是对佛
陀已经有肯定不疑了,不会因为有任何的因素而放弃相信佛陀。
二、对法已经了解肯定具足不坏净的信心不疑了。三、对僧伽肯定
具足不疑了。四、对佛陀所制定的戒了解肯定不疑了。」佛陀说此
段经以後,尊者舍利弗听佛所说,非常欢喜依教奉行。
  从以上这段经文中应该知道,修行必须要有正确的次第,每一
个次第都是相依相缘,才能够来完成道业的,并非是误解修行只有
一法就能成就,一门深入并非是一法深入,一门深入就是要有法次
法向。有些人因为对修行次第不明白,因此将一门深入误为单修一
法,例如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一心持戒就可以了,一心修定就可以
了,一心持咒就可以了,一心念经拜忏就可以等等,其实这些都是
误解的现象,都是不了解要按照培养三善根、亲近善知识、听闻正
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的次第,没有了解当然就谈不上修解脱道
了,也不可能到达肯定佛陀是一位大觉者。

  有关佛、法、僧的僧,僧是僧伽,僧伽应当是广义的,只要是
真正依佛陀所说的正法律奉行者,那都是属於僧伽,对佛陀有肯定
不疑一定必须了解佛陀,对佛法的肯定不疑必须要了解法,对僧伽
的肯定不疑必须要了解僧伽,都要非常的了解他才会有肯定,有肯
定才有信心而不疑,这种不疑并非是盲目信仰的不疑,而是如实清
楚肯定的不疑,不疑僧伽肯定僧伽的人,其实他也已经是僧伽其中
的一份子了。

  有关佛陀所施设的戒是活戒,是属善意正面生活的规则,是一
种道德的行为,这种止恶行善好的行为,是要我们活用在生活中,
并不是只空记名相的死戒,是活戒,戒若不活用只依语不依义者,
就不能活用在生活上,既然不能活用在生活上,就不可能会变成熟
而成巧,也就是说变成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性。一个人的习性好
坏,可以影响到现在及未来的好坏,因此戒是一位善良人的根本生
活条件。

  要到达净信佛法僧戒四不坏,并不是只有修一法就可成就的,
必须要有明确的法次法向,要到达法次法向的智慧,必须先要透过
内正思惟,要内正思惟必须要听闻正法,要听闻到正法必须亲近善
知识,这都是一连串的相依相缘而成的,并非是无因自生。无因自
生的说法,是违背缘起法则,是一种盲目的说法;盲目的说法;若
不是无因自生就是本末倒置。虽然有心修行,有心自利利众生,这
种出发点都是好的、是伟大可敬的,是因为这个社会自私自利拨无
因果者越来越多,但是虽然修行在没有□清修行方法,而因此自误
又误人,实在也太可惜了。

  佛陀所说的法是真正的实法,虽然佛法中也有些是方便法,这
也是需要的。因为有很多的人都是透过方便法,然後认识佛陀、佛
陀正法律、佛陀的僧伽团体、佛陀所制定的戒,然後依正法律修行
的。所以说有时候方便法也是需要的,但是方便法必须不离实际的
生活,也就是说不可以迷信的方法来迷惑众生误导众生,最主要就
是方便法是要引导趣向实法,而不是要趣向不实的迷信。也就是
说:佛陀所说的法有了义法及不了义法,但不了义法并非是迷信,
只是非究竟解脱法而已。例如:五戒、十善法等。但这些不了义法
是了义法的增上缘,这种对了义法有益的方便法,也就是说这种不
了义法才是佛陀所提倡的。简单说:不了义法虽然非究竟解脱道,
但是可做究竟解脱道的增上助缘,虽然它非究竟,但也是一般世俗
善法,有益而无害的。严格来说,方便法必须要建立在俱备有益无
害的基本条件上。

  我们要了解连世俗八支正道还是有漏法(有漏就是还有烦
恼),因此称为世俗八支圣道,所谓的世间法都是有漏的,也就是
内心上还有不净状态的思想及行为。如果不了解法次法向增进,趣
向体会三法印圆满体证苦集灭道的话,虽然口中所说自称为解脱道
或是说八正道等法,其实只是一般世间法或世间有漏、有取的善道
而已。如果要到达真正的出世间八正道,那就应当要透过四种入流
分,也就是一、亲近善知识,二、听闻正法,三、内正思惟,四、
法次法向,才能到达具足入流者所成就到的四种法,一、对佛不坏
净,二、对法不坏净,三、对僧不坏净,四、对圣戒不坏净,要到
达完成四不坏净,必须在修行次第上都要很完整,并非只有单一法
就能成就的。我常听到一句话,「我都知道但不会说」,其实既然知
道了,当然就会表达,只有表达得完美不完美而已,不可能说会写
字,但不会教导别人写字,可能吗?不可能知道吃饭不会教导别人
吃饭吧?否则就是自己不清楚或是只有依语不依义。

  佛陀所教导的法,无论是忆念佛、法、僧、戒、布施、天事等
等,都是引导趣向初果、证初果,向二果、证二果,向三果、证三
果,向四果、证四果为目的,只是因为各人文化背景及根性不同,
因此佛陀才必须要运用契理契机的智慧说种种法,说种种法的目的
主要就是要趣向涅盘的,这才是佛教的真正意义及目的。

  如果佛教的教义和其他宗教的教义内容都是一样,目的也一
样,那麽佛教就没有特色了,如果佛教没有特色,那麽何必呢?没
有法次法向的修法是很难成就心解脱的,但不否认有修一法的效
果,可是要到达心解脱,必须要有完整的修行心解脱次第。如果说
只修一法就好了,那佛陀就不要讲八支正道了,只讲八支正道其中
一支或正见就好了,何必要讲八支正道呢?


  杂阿含三二五经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的: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
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
正方便(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
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
名色、识,(见)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於此法,自知、
自觉成等正觉。……」

  从以上此段经文应该可看出,佛陀成就自觉成正等正觉,是从
八支正道修行,而悟证十二因缘法,体证苦集灭道而成佛的。从今
我(佛陀)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
就可证明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若要成佛,必须要依八支正道,才
能悟证缘起法则,体验四圣谛成就正觉,只单修一法是不可能成就
佛或阿罗汉的,这一重点请修行者必须要谨慎。

  大家请再注意杂阿含四○三经。经中说明佛所觉知而已定说(宣说)
之法,如手中树叶;所觉知而未说之法,如大树林树叶。所说法虽不多,但正
向涅盘。佛陀依众生的根性契理契机的说了很多方法,但每一种佛说的法都有
完整的架构,每一个架构都有法次法向相依,目的都是趣向涅盘。

  杂阿含四○三经中有一段记载说: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申恕林,坐树下。
  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
叶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
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宣)说者,
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
正觉,向於涅盘。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
者,亦复如是。』

  修行方法很多,各宗各教都有修行方法及宗旨,佛教的修行方
法从以上杂阿含四○三经中,就可看出修行方法很多,可是目的都
是趣向涅盘,要趣向涅盘也要依正确次第层次而行,不可能说没有
依正确次第层次而行能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到达四果阿
罗汉才是真正究竟的到达涅盘。完成到达涅盘必须从向初果、证初
果,向二果、证二果,向三果、证三果,向四果、证四果,不可能
说没有向「初果向」的志愿,没有「初果向」的方法,能到达「初
果」的。应该要有了初果向的志愿,然後依正向初果的方法而行,
才能完成到达初果。没有到达初果当然就不可能到达二果的,没有
完成二果,当然是不可能到达三果的,没有完成三果,当然是不可
能到达四果的,没有完成「四果智」是不可能到达究竟涅盘的。
Mon Jun 9 19:51:54 200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