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观世音
#1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观世音Avalokite$s/vara,或译为观自在,是以大悲救济苦难著名的菩萨。观
世音的来源,或以为基於波斯的女性水神Ana^hita;或以为是希腊的阿波罗Apolla
神,与印度□婆(自在)I^s/vara神的混合。然从佛教的立场来说,这不外乎释尊
大悲救世的世俗适应。试从观世音所住的圣地说起。观世音所住的圣地,梵语为Po
tala,或Potalaka,汉译作补陀洛、补陀洛迦等。传说在南印度,如『大方广佛华
严经』卷六八(大正一0.三六六下)说:

    「於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见其西面□谷之中
,……观自在菩萨於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

    晋译『华严经』所说相同,但作「光明山」(60.001)。『大唐西域记』卷一0
(大正五一.九三二上)也说:

    「秣剌耶山东,有布□洛迦山。山径危险,□谷□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
……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生命,厉水登山
,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

    观世音菩萨的圣地,深山险谷,是那样不容易到达。圣地到底在那里?考论者
也没有确定的结论。然在佛教所传,古代确有名为补多洛或补多罗迦的,这应该就
是观世音菩萨圣地的来源。传说古代的王统,开始於摩诃三摩多Maha^sammata,年
寿是无量的(不可以年代计的)。其後,先後有王统成立,并说到所住的城名。大
天王Maha^deva王统以後,有姓瞿昙Gautama的善生王Suja^ta,以後有甘蔗种Iks!v
a^ku,都住在补多罗城,就是释迦族S/a^kya的来源。这一传说的谱系,虽不完全
统一,但在传说的王统住地中,有补多罗,却是一致的,今列

  举不同的传说如下(60.002):图片Ⅰ富多罗………[又]布多罗………[善生]补多
罗…………[甘蔗]补多勒迦Ⅱ布多罗迦……[又]补多罗迦……[瞿昙]补多落迦……
…[甘蔗]补多落迦Ⅲ逋多罗………[又]逋多罗………[瞿昙]逋多罗…………[甘蔗]
逋多罗Ⅳ逋多罗………[又]逋多罗………[瞿昙]逋多罗…………[甘蔗]逋多罗Ⅴ褒
多那………□褒多那…………[大茅草王]褒多那……[甘蔗]ⅥPakula

    传说的名称不统一,主要为方言的变化。如Ⅵ说是铜□部Ta^mras/a^t!i^ya所
传,作Pakula。Ⅴ说是法藏部Dharmaguptaka所传,「褒怛那」的原语,应与铜□
部所传,『典尊经』的七国七城中,Assaka国的Potana相合。ⅠⅡ说(ⅢⅣ 可能也
是)是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所传。译名不统一,但可断定是:Potala或Pot
alaka。传说的十大王统中,有阿波——阿□波As/vaka,或作阿叶摩As/vama,也
就是七国中的Assaka;首府与传说中的褒怛那、补多罗相当。阿□波的补多落迦,
与观世音的圣地,完全相合。

    『长阿含经』的『典尊经』,传说以瞻波Campa^为中心的七国七城,其中有阿
婆(阿□波国)的布和(褒怛那),是东方的古老传说(60.003)。在释尊时代,仅
有央伽An%ga的瞻波城、迦尸Ka^s/i的波罗奈Va^ra^n!asi^,是佛所经常游化的地
区,其他的古代城市,不是已经毁废,就是湮没而地点不明。如迦陵伽Kalin%ga的
檀特补罗Dantapura,已因仙人的「意愤」而毁灭。□提诃Videha的弥□罗Mithila^
,已经衰落。阿盘提Avanti的首城——摩醯沙底Ma^hisatti^,已移转到优禅尼Ujj
ayaini^。苏尾罗Sovi^ra的劳鹿迦Roruka,传说纷歧。『杂事』译为「胜音城」,
此地与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有关,应在阿盘提,但『杂事』却传说在西北。
胜音城人,用土来撒大迦旃延,因而城为沙土所掩没(60.004)。

  後来,劳鹿迦又传说在于阗,也是为沙土所掩没的(60.005)。年代太久远了,古
城不知所在,就成为神话的地区。阿□波,铜□部传写为Assaka,首都名Potali(
即Potala),解说为在瞿陀婆利Godha^vari^河岸。『望月佛教大辞典』也许觉得
太在南方,所以推定在摩偷罗Mathura^与优禅尼之间(60.006)。其实,阿□波是在
东方的。『正法念处经』说到东方地区,有□提醯河与安输摩河。又说

  :桥萨罗Kos/ala^属有六国:桥萨罗、鸯伽、□提醯、安输、迦尸、金蒲罗(60.
007)。金蒲罗所在不明,其馀的都在恒曲以东的东方。安输摩与安输,就是阿□波
(或译阿叶摩)。又释尊的时代,确有名为阿□波的,如『中阿含经』卷四八『马
邑经』(大正一.七二四下、七二五下)说:

    「佛游鸯骑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至马邑,住马林寺」(60.008)。

    As/vapura——马邑,为as/va与pura的结合语,就是阿□波邑。佛世是属於央
伽的;与『正法念处经』的东方相合。阿□波的Potala,虽不能确指,而属於东方
,是可以确定的。央伽的东方,现有阿萨密Assam,与阿叶摩、安输摩的语音相近
。古代的地名,年代久了,不免传说纷歧,或与神话相结合。如迦陵伽的檀特补罗
,苏尾罗的劳鹿迦。所以古代阿□波的补多罗、补多落迦,传说为观世音菩萨的圣
地——补怛洛迦,传说到南方或他方,是非常可能的。

    『法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60.
009)。现种种身,说种种法,传为观世音救世的方便。或以为是受了印度教□□□
Vis!n!u的影响,这是可能的,但受影响最早的,是『长阿含经』(世间悉檀)所
说的释尊。如『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大正一.一六中——下)说:

    「阿难!世有八众。何谓八?一曰刹利众,二曰婆罗门众,三曰居士众,四曰
沙门众;五曰四天王众,六曰忉利天众,七曰魔众,八曰梵天众。我自忆念,昔者
往来,与刹利众坐起言语,不可称数。以精进定力,在所能现。彼有好色,我色胜
彼。彼有妙声,我声胜彼。……阿难!我广为说法,示教利喜已,即於彼没,彼不
知我是天是人。如是至梵天众,往反无数,广为说法,而莫知我谁。……如是微妙
希有之法,阿难!甚奇甚特,未曾有也」!

    八众,是人四众,天四众,该括了佛所教化的一切。佛以神力,到他们那里去
。「在所能现」,就是在什麽众中,能现什麽身。可是色相与声音,比他们还胜一
著。等到离去,他们并不知道是佛,不知道是谁。这不是「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
现何身而为说法」吗?不过观世音三十二现身,比八众要分类详细些,但总不出人
天八众以外。所以观世音菩萨救世的方便——「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
说法」,是继承通俗教化中,释尊的「普入八众」而来的。

    「大悲」,是观世音菩萨的特德,被称为「大悲观世音」。在早期佛教中,大
悲是佛所有的不共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不护,总为佛十八不共法。在
凡夫与声闻圣者,只能说「悲」,不能说是「大悲」。佛的大悲是怎样的呢?如『
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二(大正二四.二一一中)说:

    「世尊法尔於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无不知者。恒起大悲,饶益一切。
……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诸世间,於善根处,谁增谁减?谁遭苦厄?谁向恶趣?
谁陷欲泥?谁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济令出」!

    『大乘庄严经论』卷一三(大正三一.六六一上)说:

    「昼夜六时观,一切众生界;大悲具足故,利益我顶礼」。

    佛的大悲,是六时——一切时中观察世间众生的:谁的善根成熟?谁遭到了苦
难?於是用方便来救济。「大悲观世(间众生)」的,是佛的不共功德。普入八众
,现身说法的,也是佛的甚希有法。所以大乘的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大悲救苦
,与佛完全相同。观世音菩萨,是在佛教通俗化中,继承释尊大悲观世的精神而成
的。以释迦族的故乡——补怛洛迦为圣地,也许与渊源於释尊救世说有关。

    观世音Avalokites/vara,或译观自在Avalokites/vara,梵音有些微不同。玄
应(西元七世纪)『一切经音义』卷五(望月大辞典八0一上)说:

    「旧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
自在。雪山以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声相近,遂致讹失」
。

    玄应以为:译为观自在,是正确的;译为观世音,是讹传的。然从所说的天竺
本,雪山以来——北方本的不同而论,显然是方言的不同。『华严经』的『入法界
品』,是从南方来的,译为观自在。早期大乘——盛行於北方的,如『阿弥陀经』
、『法华经』等,作观世音。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到底先起於南方,还是北方?起
初是舍婆罗,还是娑婆罗呢?这是不能以後代的梵本来决定的。『法华经』说:「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
其音声,皆得解脱」(60.010)。「观其音声」,正是观世音的确切训释。『杂事』
说如来大悲,「於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60.011);「闻见」,也含有观其
音声的意思。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苦,如确定为从释尊大悲,於一切时观察
世间众生而来,那末观世音才是原始的本意呢!

    注解~ 60.00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一(大正九.七一八上)。

    注解~ 60.002Ⅰ『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破僧事』卷一(大正二四.一0一中
——一0三中)。Ⅱ 『众许摩诃帝经』卷一.二(大正三.九三四中——九三六
下)。Ⅲ『起世经』卷一0(大正一.三六三中——三六四上)。Ⅳ『起世因本经
』卷一0(大正一.四一八中——四一九上)。Ⅴ『佛本行集经』卷五(大正三.
六七三上——六七四上)。Ⅵ『岛史』(南传六0.一九)。

    注解~ 60.003『长阿含经』卷五『典尊经』(大正一.三三上)。『佛说大坚
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下(大正一.二一0下)。『长部』(一九)『大典尊经』(
南传七.二四九)。

    注解~ 60.004『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卷四六(大正二三.八八0下)。

    注解~ 60.005『大唐西域记』卷一二(大正五一.九四五中)。

    注解~ 60.006『望月佛教大辞典』(二四一八上——中)。

    注解~ 60.007『正法念处经』卷六七(大正一七.四00中)。

    注解~ 60.008『中部』(三九)『马邑大经』(南传九.四六九)。又(四0)
   『马邑小经』(南传九.四八六)。

    注解~ 60.009『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正九.五七上——中)。

    注解~ 60.010『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正九.五六下)。

    注解~ 60.011『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二(大正二四.二一一中)。

 以上资料(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483~490P
 作者:印顺法师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 礼敬   彼   有幸者   阿罗汉    已正确完全觉者!  )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bbs.kkcity.com.tw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220.134.238.232    ——┘ http://www.kkbox.com.tw
Thu Sep 20 03:45:48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