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1
净心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在弘扬缘起教法上,有个奥妙的事实:当佛陀艰辛地弘扬佛教时,必须同时
使用两种语言。那就是以「日常用语」教导为常见所惑的人,为他们解说一般道
德,因为持常见的人时时有「我」、「我所有」的感觉,而这种执著已根深蒂固
地存在他们心中;以「法的语言」来教导那些眼睛只覆盖著微尘的人(指利根的
人),令他们能理解胜义谛( paramattha- dhamma ),而抛弃长久执持且珍爱
的常见,这就是两种语言。

    缘起属於胜义谛,就必须用法的语言来解说,它与道德是完全相对的【译注
六】,怎麽可能以日常用语解释清楚呢?使用日常用语,不可能论说缘起;而如
果用法的语言解说,听众听不懂,就会用日常用语来诠释一切,结果不是无法理
解,就是完全误解。这就是教导缘起最根本的困难,也是佛陀刚觉悟时不愿教导
的原因。有时即使教导了仍不能理解,就如渔夫之子□帝( Sati )比丘的例子
,我将会在下面说到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们被教过、讲过甚至讨论过,依然不
懂,纵使接受了教导,也无法付诸行动,或愈修愈偏离正轨。

    在宣说道德时,就必须说到有「人」、「众生」、「我」、「如来」,甚至
教人造福时,也会说到死後将能获得福报。然而在宣说胜义谛时,并没有所谓的
「众生」、「人」、「如来」,只有相互依存所生起的刹那,相续流转,每一支
称为「缘生法」( paticcasamupp anna-dhamma ), 当它们被串连成线或成链
时就称为缘起。在一一刹那中,即使是此时此刻,其中都不可能有个「我」,因
此就没有谁生、谁死,或谁去承受旧有业报的常见,也不是死了就断灭的断见。
因为从这一刻起,就没有那个断灭的人,此时此刻也只是胜义谛中道的缘起现象
,它和八正道或可运用在道德上的中道,都是并行不悖的。

    在善的因缘未改变之前,一般人的习性会执著於道德,以善行求心安。一旦
因缘改变,由於执著而感觉到无常的苦( dukkha )和无我,他会明了道德也不
是究竟的皈依处,必须回头寻觅如缘起这种胜义谛,以拔除痛苦的感觉。心逐渐
提升到超越「我」、「我所有」、善恶、好坏、苦乐时,就不再有任何痛苦。把
缘起教导成有个生生世世流转的自我,不但违反缘起法则,也违反佛陀说法的原
则——要让人类彻底止息或超越任何一种自我。因此,缘起不涉及道德,因道德
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以自我为根本,仍依存於常见中。

    目前,有两种缘起的说法,其一是被歪曲渲染而无法奉行的缘起,这种扭曲
的教法已经被教导了一千多年;其二是契入佛陀本怀的缘起,对於根门的触能有
所警惕,不让受引生爱,当下就可实践并有所收获。事实上,如果一般人能这样
修行,纵使不称它为缘起,也能获得可观的成果。在这两种缘起的说法混淆之际
,有心学佛的人必须善加谨慎,以契入佛陀的本意。佛陀所说的缘起本质不是断
见——使人不行善、不负责,或如一般喜欢惹是生非而不自爱的人;也不是常见
——像是极端份子,陶醉於现在的自我、生生世世的自我,或一切的「我」、「
我所有」。缘起并不是如一般人以为的只是浮夸的理论,相反地,它是严谨的修
行——当根门的触生起时,有正念来控制受,而不会引生爱、取、有、生——甚
至不必使用「缘起」这种太过专门的术语。

    我们必须互相提醒的是,别把佛教的心要——缘起,诠释成万物有灵论,即
相信有个自我的灵魂、神识能去投生,或时常附在身体内。在这个原子、太空时
代,西方学者都嘲笑、讽刺这种观念,但愿各位能共同认真地挽回泰国佛教的形
象,别将日常语言(或以含有常见思想的语言)所教导的道德,掺杂於以法的语
言(或以含有究竟正见的语言)所教导的胜义谛——缘起之中。依照缘起法则修
行便是如实的中道,经典中说,透过了解缘起的慧力,便能拥有无上正见或出世
正见,这种正见不偏向断见或常见。【译注七】缘起安住於有「我」(常见)和
非「我」(断见)之间的中道,它的法则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就由
於这种原则使佛教不致陷入断见或常见。我们要特别注意,别让缘起教义的教导
,演变成非佛所说,甚至成为印度教或婆罗门教的教理。事实上,在持常见的人
心中,根本无法建立缘起,因为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以常见教导缘起,是
在破坏缘起法则,这点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

    从原始巴利经典中探究佛陀所宣说的法,我们将能清楚地发现这两种区别:
第一部分为道德,是教导还有常见的人;另一部分为胜义谛,为的是要破除常见
且不偏向断见。而後,到了论书撰述的时代,产生一种极普遍的偏离现象,就是
以常见来讲解胜义谛,甚至缘起也不例外。这些论师一有机会,就将缘起解释成
有个自我,有个相同的人死了便去投生,或全部都以物质的角度来解说。譬如地
狱就被解释成存在於地底下,是人死後才去的地方,而不是缘起之流中,当下就
存在的恐怖地狱,即使是根据缘起而感受到的地狱,我们还是依然将它安置於地
下或当成死後的地狱。

    因此,研究缘起就必须以原始巴利经典作为基础,别盲目无知地臣服於论师
,或百分之百地屈从於论典,如《清净道论》( Visudd himagga ),(我相信
《清净道论》的作者和整合所有巴利三藏注释的人是同一位。)形成思想的垄断
,让人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甚至一致盲目地接受论典。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必
须要以佛陀赐予的《噶拉玛经》【译注八】及《大般涅盘经》中所说「四大教法
」的原则【译注九】,来维护和使用我们的自主权,如此我们就可以预防和保护
自己不沦为後期偏向常见的书或论典的奴隶。

    如果掌握《噶拉玛经》和「四大教法」,便可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
原则去找寻,我们就有本事从层层的垃圾堆中挑选出很多正确的东西。这并不是
说所有论典都没有价值,而是必须很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原则,去找寻
正确的说法。  当代泰国第五代王朝的论师杉马那照(   Somdet   Phra  Maha
Samanachao )也指示我们必须要这样研究, 甚至巴利论典都不例外,我始终是
尊长忠实的思想追随者。依照「四大教法」,凡是不符合「法」与「律」的,就
应视为听错、记错、说错、教错了。缘起最主要是在破除常见和断见,所以缘起
的教法,若被解释为人在三世中轮回,以「四大教法」来检核,是无法让人接受
的。《佛说缘起》这本书将会帮助我们证明这点。


【译注六】道德是一种「有我」的世间善法,仍有主体自我的观念,与缘起灭除
         主体自我的教义相对立。

【译注七】记载於《相应部》因缘篇, 因缘相应, 伽拉罗刹利品( The Fifth
         Sutta, Kalara The Nobleman, in the Kindred  Saying  on Cause,
         Nidana-vagga,Samyutta- nikaya, II, PTS, p.43 )。

         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 此非梵行
         住。 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
         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第 14 册, 71 页)

【译注八】依《增支部》三集,大品:「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
         勿信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勿信基於寻思者,勿信基於理趣
         者, 勿信熟虑於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 亦勿予信
         之。」(《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9 册, 269 页),此乃《噶拉玛经
         》之十大原则。

【译注九】请参阅《大般涅盘经》(《佛教大藏经》第 85 册, 204- 205 页)
         。 「四大教法」是指任何说法不论是传说从佛陀那儿亲听亲受的,或
         从僧团多闻长老, 或从众多善知法律或一善知法律的长老听来的都好
         , 应把它与「经」、「律」相比较对照:如果合经依律,便确定「此
         言是真佛陀所说」; 如果离经违律,便可断定「此言确非佛陀所说。
         」


节录自《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著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Mon Sep 24 07:11:45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2
净心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在弘扬缘起教法上,有个奥妙的事实:当佛陀艰辛地弘扬佛教时,必须同时
使用两种语言。那就是以「日常用语」教导为常见所惑的人,为他们解说一般道
德,因为持常见的人时时有「我」、「我所有」的感觉,而这种执著已根深蒂固
地存在他们心中;以「法的语言」来教导那些眼睛只覆盖著微尘的人(指利根的
人),令他们能理解胜义谛( paramattha- dhamma ),而抛弃长久执持且珍爱
的常见,这就是两种语言。

    缘起属於胜义谛,就必须用法的语言来解说,它与道德是完全相对的【译注
六】,怎麽可能以日常用语解释清楚呢?使用日常用语,不可能论说缘起;而如
果用法的语言解说,听众听不懂,就会用日常用语来诠释一切,结果不是无法理
解,就是完全误解。这就是教导缘起最根本的困难,也是佛陀刚觉悟时不愿教导
的原因。有时即使教导了仍不能理解,就如渔夫之子□帝( Sati )比丘的例子
,我将会在下面说到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们被教过、讲过甚至讨论过,依然不
懂,纵使接受了教导,也无法付诸行动,或愈修愈偏离正轨。

    在宣说道德时,就必须说到有「人」、「众生」、「我」、「如来」,甚至
教人造福时,也会说到死後将能获得福报。然而在宣说胜义谛时,并没有所谓的
「众生」、「人」、「如来」,只有相互依存所生起的刹那,相续流转,每一支
称为「缘生法」( paticcasamupp anna-dhamma ), 当它们被串连成线或成链
时就称为缘起。在一一刹那中,即使是此时此刻,其中都不可能有个「我」,因
此就没有谁生、谁死,或谁去承受旧有业报的常见,也不是死了就断灭的断见。
因为从这一刻起,就没有那个断灭的人,此时此刻也只是胜义谛中道的缘起现象
,它和八正道或可运用在道德上的中道,都是并行不悖的。

    在善的因缘未改变之前,一般人的习性会执著於道德,以善行求心安。一旦
因缘改变,由於执著而感觉到无常的苦( dukkha )和无我,他会明了道德也不
是究竟的皈依处,必须回头寻觅如缘起这种胜义谛,以拔除痛苦的感觉。心逐渐
提升到超越「我」、「我所有」、善恶、好坏、苦乐时,就不再有任何痛苦。把
缘起教导成有个生生世世流转的自我,不但违反缘起法则,也违反佛陀说法的原
则——要让人类彻底止息或超越任何一种自我。因此,缘起不涉及道德,因道德
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以自我为根本,仍依存於常见中。

    目前,有两种缘起的说法,其一是被歪曲渲染而无法奉行的缘起,这种扭曲
的教法已经被教导了一千多年;其二是契入佛陀本怀的缘起,对於根门的触能有
所警惕,不让受引生爱,当下就可实践并有所收获。事实上,如果一般人能这样
修行,纵使不称它为缘起,也能获得可观的成果。在这两种缘起的说法混淆之际
,有心学佛的人必须善加谨慎,以契入佛陀的本意。佛陀所说的缘起本质不是断
见——使人不行善、不负责,或如一般喜欢惹是生非而不自爱的人;也不是常见
——像是极端份子,陶醉於现在的自我、生生世世的自我,或一切的「我」、「
我所有」。缘起并不是如一般人以为的只是浮夸的理论,相反地,它是严谨的修
行——当根门的触生起时,有正念来控制受,而不会引生爱、取、有、生——甚
至不必使用「缘起」这种太过专门的术语。

    我们必须互相提醒的是,别把佛教的心要——缘起,诠释成万物有灵论,即
相信有个自我的灵魂、神识能去投生,或时常附在身体内。在这个原子、太空时
代,西方学者都嘲笑、讽刺这种观念,但愿各位能共同认真地挽回泰国佛教的形
象,别将日常语言(或以含有常见思想的语言)所教导的道德,掺杂於以法的语
言(或以含有究竟正见的语言)所教导的胜义谛——缘起之中。依照缘起法则修
行便是如实的中道,经典中说,透过了解缘起的慧力,便能拥有无上正见或出世
正见,这种正见不偏向断见或常见。【译注七】缘起安住於有「我」(常见)和
非「我」(断见)之间的中道,它的法则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就由
於这种原则使佛教不致陷入断见或常见。我们要特别注意,别让缘起教义的教导
,演变成非佛所说,甚至成为印度教或婆罗门教的教理。事实上,在持常见的人
心中,根本无法建立缘起,因为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以常见教导缘起,是
在破坏缘起法则,这点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

    从原始巴利经典中探究佛陀所宣说的法,我们将能清楚地发现这两种区别:
第一部分为道德,是教导还有常见的人;另一部分为胜义谛,为的是要破除常见
且不偏向断见。而後,到了论书撰述的时代,产生一种极普遍的偏离现象,就是
以常见来讲解胜义谛,甚至缘起也不例外。这些论师一有机会,就将缘起解释成
有个自我,有个相同的人死了便去投生,或全部都以物质的角度来解说。譬如地
狱就被解释成存在於地底下,是人死後才去的地方,而不是缘起之流中,当下就
存在的恐怖地狱,即使是根据缘起而感受到的地狱,我们还是依然将它安置於地
下或当成死後的地狱。

    因此,研究缘起就必须以原始巴利经典作为基础,别盲目无知地臣服於论师
,或百分之百地屈从於论典,如《清净道论》( Visudd himagga ),(我相信
《清净道论》的作者和整合所有巴利三藏注释的人是同一位。)形成思想的垄断
,让人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甚至一致盲目地接受论典。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必
须要以佛陀赐予的《噶拉玛经》【译注八】及《大般涅盘经》中所说「四大教法
」的原则【译注九】,来维护和使用我们的自主权,如此我们就可以预防和保护
自己不沦为後期偏向常见的书或论典的奴隶。

    如果掌握《噶拉玛经》和「四大教法」,便可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
原则去找寻,我们就有本事从层层的垃圾堆中挑选出很多正确的东西。这并不是
说所有论典都没有价值,而是必须很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原则,去找寻
正确的说法。  当代泰国第五代王朝的论师杉马那照(   Somdet   Phra  Maha
Samanachao )也指示我们必须要这样研究, 甚至巴利论典都不例外,我始终是
尊长忠实的思想追随者。依照「四大教法」,凡是不符合「法」与「律」的,就
应视为听错、记错、说错、教错了。缘起最主要是在破除常见和断见,所以缘起
的教法,若被解释为人在三世中轮回,以「四大教法」来检核,是无法让人接受
的。《佛说缘起》这本书将会帮助我们证明这点。


【译注六】道德是一种「有我」的世间善法,仍有主体自我的观念,与缘起灭除
         主体自我的教义相对立。

【译注七】记载於《相应部》因缘篇, 因缘相应, 伽拉罗刹利品( The Fifth
         Sutta, Kalara The Nobleman, in the Kindred  Saying  on Cause,
         Nidana-vagga,Samyutta- nikaya, II, PTS, p.43 )。

         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 此非梵行
         住。 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
         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第 14 册, 71 页)

【译注八】依《增支部》三集,大品:「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
         勿信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勿信基於寻思者,勿信基於理趣
         者, 勿信熟虑於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 亦勿予信
         之。」(《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9 册, 269 页),此乃《噶拉玛经
         》之十大原则。

【译注九】请参阅《大般涅盘经》(《佛教大藏经》第 85 册, 204- 205 页)
         。 「四大教法」是指任何说法不论是传说从佛陀那儿亲听亲受的,或
         从僧团多闻长老, 或从众多善知法律或一善知法律的长老听来的都好
         , 应把它与「经」、「律」相比较对照:如果合经依律,便确定「此
         言是真佛陀所说」; 如果离经违律,便可断定「此言确非佛陀所说。
         」


节录自《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著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Wed Apr 13 16:13:47 201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3
净心
◎「日常用语」与「法的语言」

    在弘扬缘起教法上,有个奥妙的事实:当佛陀艰辛地弘扬佛教时,必须同时
使用两种语言。那就是以「日常用语」教导为常见所惑的人,为他们解说一般道
德,因为持常见的人时时有「我」、「我所有」的感觉,而这种执著已根深蒂固
地存在他们心中;以「法的语言」来教导那些眼睛只覆盖著微尘的人(指利根的
人),令他们能理解胜义谛( paramattha- dhamma ),而抛弃长久执持且珍爱
的常见,这就是两种语言。

    缘起属於胜义谛,就必须用法的语言来解说,它与道德是完全相对的【译注
六】,怎麽可能以日常用语解释清楚呢?使用日常用语,不可能论说缘起;而如
果用法的语言解说,听众听不懂,就会用日常用语来诠释一切,结果不是无法理
解,就是完全误解。这就是教导缘起最根本的困难,也是佛陀刚觉悟时不愿教导
的原因。有时即使教导了仍不能理解,就如渔夫之子□帝( Sati )比丘的例子
,我将会在下面说到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们被教过、讲过甚至讨论过,依然不
懂,纵使接受了教导,也无法付诸行动,或愈修愈偏离正轨。

    在宣说道德时,就必须说到有「人」、「众生」、「我」、「如来」,甚至
教人造福时,也会说到死後将能获得福报。然而在宣说胜义谛时,并没有所谓的
「众生」、「人」、「如来」,只有相互依存所生起的刹那,相续流转,每一支
称为「缘生法」( paticcasamupp anna-dhamma ), 当它们被串连成线或成链
时就称为缘起。在一一刹那中,即使是此时此刻,其中都不可能有个「我」,因
此就没有谁生、谁死,或谁去承受旧有业报的常见,也不是死了就断灭的断见。
因为从这一刻起,就没有那个断灭的人,此时此刻也只是胜义谛中道的缘起现象
,它和八正道或可运用在道德上的中道,都是并行不悖的。

    在善的因缘未改变之前,一般人的习性会执著於道德,以善行求心安。一旦
因缘改变,由於执著而感觉到无常的苦( dukkha )和无我,他会明了道德也不
是究竟的皈依处,必须回头寻觅如缘起这种胜义谛,以拔除痛苦的感觉。心逐渐
提升到超越「我」、「我所有」、善恶、好坏、苦乐时,就不再有任何痛苦。把
缘起教导成有个生生世世流转的自我,不但违反缘起法则,也违反佛陀说法的原
则——要让人类彻底止息或超越任何一种自我。因此,缘起不涉及道德,因道德
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以自我为根本,仍依存於常见中。

    目前,有两种缘起的说法,其一是被歪曲渲染而无法奉行的缘起,这种扭曲
的教法已经被教导了一千多年;其二是契入佛陀本怀的缘起,对於根门的触能有
所警惕,不让受引生爱,当下就可实践并有所收获。事实上,如果一般人能这样
修行,纵使不称它为缘起,也能获得可观的成果。在这两种缘起的说法混淆之际
,有心学佛的人必须善加谨慎,以契入佛陀的本意。佛陀所说的缘起本质不是断
见——使人不行善、不负责,或如一般喜欢惹是生非而不自爱的人;也不是常见
——像是极端份子,陶醉於现在的自我、生生世世的自我,或一切的「我」、「
我所有」。缘起并不是如一般人以为的只是浮夸的理论,相反地,它是严谨的修
行——当根门的触生起时,有正念来控制受,而不会引生爱、取、有、生——甚
至不必使用「缘起」这种太过专门的术语。

    我们必须互相提醒的是,别把佛教的心要——缘起,诠释成万物有灵论,即
相信有个自我的灵魂、神识能去投生,或时常附在身体内。在这个原子、太空时
代,西方学者都嘲笑、讽刺这种观念,但愿各位能共同认真地挽回泰国佛教的形
象,别将日常语言(或以含有常见思想的语言)所教导的道德,掺杂於以法的语
言(或以含有究竟正见的语言)所教导的胜义谛——缘起之中。依照缘起法则修
行便是如实的中道,经典中说,透过了解缘起的慧力,便能拥有无上正见或出世
正见,这种正见不偏向断见或常见。【译注七】缘起安住於有「我」(常见)和
非「我」(断见)之间的中道,它的法则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就由
於这种原则使佛教不致陷入断见或常见。我们要特别注意,别让缘起教义的教导
,演变成非佛所说,甚至成为印度教或婆罗门教的教理。事实上,在持常见的人
心中,根本无法建立缘起,因为两者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以常见教导缘起,是
在破坏缘起法则,这点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

    从原始巴利经典中探究佛陀所宣说的法,我们将能清楚地发现这两种区别:
第一部分为道德,是教导还有常见的人;另一部分为胜义谛,为的是要破除常见
且不偏向断见。而後,到了论书撰述的时代,产生一种极普遍的偏离现象,就是
以常见来讲解胜义谛,甚至缘起也不例外。这些论师一有机会,就将缘起解释成
有个自我,有个相同的人死了便去投生,或全部都以物质的角度来解说。譬如地
狱就被解释成存在於地底下,是人死後才去的地方,而不是缘起之流中,当下就
存在的恐怖地狱,即使是根据缘起而感受到的地狱,我们还是依然将它安置於地
下或当成死後的地狱。

    因此,研究缘起就必须以原始巴利经典作为基础,别盲目无知地臣服於论师
,或百分之百地屈从於论典,如《清净道论》( Visudd himagga ),(我相信
《清净道论》的作者和整合所有巴利三藏注释的人是同一位。)形成思想的垄断
,让人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甚至一致盲目地接受论典。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必
须要以佛陀赐予的《噶拉玛经》【译注八】及《大般涅盘经》中所说「四大教法
」的原则【译注九】,来维护和使用我们的自主权,如此我们就可以预防和保护
自己不沦为後期偏向常见的书或论典的奴隶。

    如果掌握《噶拉玛经》和「四大教法」,便可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
原则去找寻,我们就有本事从层层的垃圾堆中挑选出很多正确的东西。这并不是
说所有论典都没有价值,而是必须很严格地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抉择原则,去找寻
正确的说法。  当代泰国第五代王朝的论师杉马那照(   Somdet   Phra  Maha
Samanachao )也指示我们必须要这样研究, 甚至巴利论典都不例外,我始终是
尊长忠实的思想追随者。依照「四大教法」,凡是不符合「法」与「律」的,就
应视为听错、记错、说错、教错了。缘起最主要是在破除常见和断见,所以缘起
的教法,若被解释为人在三世中轮回,以「四大教法」来检核,是无法让人接受
的。《佛说缘起》这本书将会帮助我们证明这点。


【译注六】道德是一种「有我」的世间善法,仍有主体自我的观念,与缘起灭除
         主体自我的教义相对立。

【译注七】记载於《相应部》因缘篇, 因缘相应, 伽拉罗刹利品( The Fifth
         Sutta, Kalara The Nobleman, in the Kindred  Saying  on Cause,
         Nidana-vagga,Samyutta- nikaya, II, PTS, p.43 )。

         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 此非梵行
         住。 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
         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第 14 册, 71 页)

【译注八】依《增支部》三集,大品:「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
         勿信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 勿信基於寻思者,勿信基於理趣
         者, 勿信熟虑於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
         、〔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 亦勿予信
         之。」(《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9 册, 269 页),此乃《噶拉玛经
         》之十大原则。

【译注九】请参阅《大般涅盘经》(《佛教大藏经》第 85 册, 204- 205 页)
         。 「四大教法」是指任何说法不论是传说从佛陀那儿亲听亲受的,或
         从僧团多闻长老, 或从众多善知法律或一善知法律的长老听来的都好
         , 应把它与「经」、「律」相比较对照:如果合经依律,便确定「此
         言是真佛陀所说」; 如果离经违律,便可断定「此言确非佛陀所说。
         」


节录自《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著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Wed May 7 17:06:4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