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
言:我胜、我等、我劣,
作如是想,则不见真实。
明和讲堂
卓荣德等:《远离烦恼得自在》
---------------------------------------------------------------------------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三六、大正本三0 、佛光版三0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1,在耆□崛山2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3,日日
游行,到耆□崛山,诣尊者舍利弗,问讯4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若
诸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5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
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无常、变易、不安隐
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
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於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
何所计,而不见真实?於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
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
「输屡那!於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色是我、异
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於意云何?圣弟子於中,见识是我、
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色、若细,若
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
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
知。」
「输屡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6: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7,得法眼净8。时,长者
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座起,偏袒右肩9,
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
优婆塞10。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
[读经笔记]
我这麽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在耆□崛山中修行。
当时,有一名社会颌袖的子弟,名叫输屡那,为了探寻真理,天天在外游行。
他来到耆□崛山,拜访尊者舍利弗,问候生活起居之後,在一旁坐下,向舍利弗
说:「如果沙门、婆罗门,在无常、变易不定、不安隐的色、受、想、行、识的
现象中,说:我比较优异、我和别人一样、我比别人差。为什麽作这样的想法,
就是不见实相呢?如果沙门、婆罗门,在无常、变易不定、不安隐的色、受、想、
行、识的现象中,说:我比较优异、我和别人一样、我比别人差。是计著了什麽,
因而不见实相呢?」
舍利弗问:「输屡那!你认为色的现象,是恒常、还是无常?」
输屡那答:「无常。」
舍利弗问:「输屡那!如果无常,是苦吗?」
输屡那答:「是苦。」
舍利弗问:「输屡那!色如果是无常、苦、变易不定的现象,那麽你认为,
圣弟子会以为色的现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恒常不变的相吗?」
输屡那答:「不会。」
舍利弗问:「输屡那!你认为受、想、行、识的现象,是恒常、还是无常?」
输屡那答:「无常。」
舍利弗问:「如果无常,是苦吗?」
输屡那答:「是苦。」
舍利弗问:「输屡那!受、想、行、识如果是无常、苦、变易不定的现象,
那麽你认为,圣弟子会以为受、想、行、识的现象就是我、是我的、是恒常不变
易的相吗?」
输屡那答:「不会。」
舍利弗言:「输屡那!你应当知道色的现象,彷佛过去、彷佛未来、彷佛现
在,彷佛内、彷佛外,彷佛粗、彷佛细,彷佛好、彷佛丑,彷佛远、彷佛近,所
有色的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的相,这就是如实的知道。同
样地,受、想、行、识的现象,彷佛过去、彷佛未来、彷佛现在,彷佛内、彷佛
外,彷佛粗、彷佛细,彷佛好、彷佛丑,彷佛远、彷佛近,所有受、想、行、识
的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的、不是恒常不变易的相,这就是如实的知道。」
「输屡那!有了这样的知见,就会对色、受、想、行、识的现象,产生厌离,
离断欲贪,心得解脱,解脱了就会知道、见到:我所有会生起烦恼的因全部都灭
尽了,清净的身、口、意行已经建立,心意识已经完全明觉、坚固、不动摇,自
己知道此後不会再承受有续的冲动,不会在各种现象中轮转不休了。」
舍利弗说完此经後,长者子输屡那,当下心清净解脱,远离了世间的尘垢,
得法眼净。那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是藉由任何外力,而是透过自己
的人生经验与法印证,看到了一切现象的实相,见证了离苦之道,心中确信正法,
不再有任何恐惧。从座中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向舍利弗行跪拜礼,说道:「我
现在已经得度了。我从今日起,要归依佛(通达至完全觉醒的境界)、归依法(依
住於正法中修持解脱之道)、归依僧(向身、口、意行清净无染的僧人学习),成
为在家的修行人。我从今日起,至此业报身尽,当清净心意识,向佛、法、僧三
宝的境界迈进。」
那时,长者子输屡那听闻了舍利弗的说法,欢喜踊跃地作礼而去。
---------------------------------------------------------------------------
[注释]
1 舍利弗:摩竭陀国王舍城人,婆罗门阶级。佛陀十大弟子之,称「智慧
第一」。
2 耆□崛山江又译「灵鹫山」,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陀经常在此说法。
3 输屡那:即二十亿耳比丘,善弹琴,佛陀以弹琴为譬,教其修行要领,後证得阿罗汉
。
4 问讯:见面时合掌、低头或躬身行礼,互相问候对方少恼患否、安乐否。
5 安隐:安乐平稳之意。
6 解脱知见:阿罗汉的五分法身之一,是自知永断烦慢的无漏智。五分法身
是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阿罗汉所得的五种功德。
7 远尘、离垢:尘垢即烦恼。因见道,心当下清净解脱,而断除烦恼。
8 法眼净:即慧眼清净。见证四圣谛真实不虚,透彻事相之空、无我而无执
著。
9 偏袒右肩:披袈裟时,只覆盖左肩,露出右肩,有愿为长者服劳之意。此
为古印度礼敬的方式,为佛教采用。
10 优婆塞:指归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戒:杀盗、邪淫、妄语、
酒)的在家男居士。女居士称优婆夷。
--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ajjati.
imasmimasati, idam na hotil;imassanirodha imam nirujjhati ti.
--
┌—————◆KKCITY◆—————┐ ■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
│ bbs.kkcity.com.tw │ ■■所有想找的歌通通不必等 ■■
└——《From:59.114.127.149 》——┘ ■■■http://www.kkbox.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