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大乘佛教]解题:不求解脱
#1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机
[大乘佛教]解题:不求解脱


「不求解脱」,出典如下: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
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後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
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
,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於此三
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大乘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历代高僧解说上段经文如下:


此合上见苦悲生。烧煮喻为苦恼之所逼迫。
五欲财利:指色、声、香、味、触五欲之乐,以非财利不能满此乐故。
凡夫误以谋五欲之乐,为谋人生幸福,故有贪著。贪著不得故追求之,
推追求者之用心,必以为不得此乐则不乐而苦,
若得此五欲财利之乐则乐而不苦矣。
岂知此即所谓以苦欲舍苦,苦终无尽也。
盖人之妄心,於所身受之事,稍久即厌以为苦,另以一事代之,其实仍为苦事,
而妄心立即以为可乐;而此相代之苦事,亦无不从辛苦追求得来,
是於所受各苦之中更增一苦,故曰现受众苦。
夫人道之生活,赖衣、食、住三者以为依止,非此则苦,故须求衣、食与房舍,
以为此苦之抵抗,而人心之苦由是遂生,此已为以苦代苦。

诚以既在分段生死之中,随业堕为人身,未证无生,则於根本之苦,
实别无究竟解决之法。然此犹为人身不得已之事,即为人心无可避免之苦;
若彼追求增上五欲之乐者,则不可解矣。此增上五欲之乐,於所需为不必,
於自心为不安,乃仍贪著追求之不已。
求不可得,复极种种贪、□、痴之烦恼,造种种杀、盗、淫、妄之罪业,
以务得此虚幻不实之五欲财利。或竟终不可得;或虽暂得而仍失;
或虽未失而报终命尽之己身,已不复能待,终仍舍之而去,
以往受自业所招之种种三恶道苦报。彼众生者,自作之不自见之,而如来见之,
此所以悲生也。贫穷困苦唯在人间,爱离、冤憎通於人天。
如强力天子入天宫内,夺其妻子,驱出自宫,是亦爱别离苦。
阿修罗王好与帝释战斗,是亦冤憎会苦。

以上既明欲界诸苦之别相,更明三种通相之苦:
一曰、苦苦,为人及三恶道所受显著之苦。
二曰、坏苦,亦曰乐苦,如诸天所受天福之乐,报尽乐坏终归於苦。
三曰、行苦,无色界天既无苦苦、亦无坏苦,以此天只有舍受并无乐受,
以无乐受故自无乐坏之苦受,惟此天随其定业以为迁流,而不能自主,故有行苦。
行苦如漏舟漂流於海中,随风漂荡,听其自沈,此行苦通於三界。
众生贪痴,以苦为乐,沉没其中,故曰欢喜游戏。
既不觉知,故不怖厌,惟滞著於三界中,忽知为善,则生人、天;
忽复造恶,又回恶道;出殁生死,不求解脱,故曰东西驰走不以为苦患也。
                          《法华经讲演录.(譬喻品第三).太虚大师  解》


--
如果以为只有佛菩萨才会讲佛法,那可就误会大了…
魔也会讲似是而非的佛法,那叫做「魔说」,所以要切记,堕入魔道,难以翻身。
如果以为解说佛经与佛法是多麽了不起的事,那可就误会大了…
胡乱解说佛经与佛法,必定下地狱後,再得智障报哦…
我宁可去佛寺当义工、诵经、拜佛菩萨、礼忏、持咒、念佛、听历代高僧的教诲!
我也不要下地狱後,再得智障报呢…
Mon Oct 1 08:06:42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