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解题: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
「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出典如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
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净土五经.佛说阿弥陀经》
历代高僧解说上段经文如下:
问:「据经文云,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然,修行者,
或有数月,或是数年,数十年,未能得到一心不乱者何故?」
答:「其因有三:1罪业深重故;2念力不足,或是修持不专故;3念不如法故。」
须知!人之心,散乱因多於见闻所障,若能见闻悉能念佛,
如见色不忘念佛,闻声不忘念佛,则其心不起妄念,速能得著一心不乱,
得到不乱便是入念佛三昧,往生极乐是不待自得矣!
复次:执持名号有四种:
1事持名念:不论在家、出家、或是天人等,若能看轻五欲名利,身心放下,
更能断除习气,念娑婆苦,欣慕净土的妙乐,将弥陀六字洪名,
口念耳听,字字分明,句句相续,外绝邪境,内心静虑,行也如如念;
住也如如念;坐也如如念;卧也如如念;所谓四威仪中,
不断相续的念,为事持名念佛。
2理持名念:此法具诸禅观法门。先明一念心性,寂而常照□无量光,
照而常寂□无量寿,以光寿之体,而起信愿持名,一心称念,
动静不二,为理持名念佛。
3事理不二持名念:所谓方便也可,不方便也可,在禅观中也可,闹动中也可,
诚是真妄不相碍,全妄即真,心佛众生无差别,念念弥陀,
声声极乐,为事理不二持名念佛。
4随意持名念:不局在有无禅观等方便,只是随意称念,念至一心不乱,
及至命终,得随意往生,见佛闻法,为随意持名念佛。
当知:
1修「事持名一心念」成就,则不被见思惑尽,
临终感应身佛现前,往生到凡圣同居方便土的极乐;
2修「理持名一心念」成就,能破尘沙无明,
感报身佛现前,往生到实报庄严土的极乐;
3修「事理不二一心念」成就,则破根本无明,
感法身佛现前,往生常寂光土的极乐;
4修「随意持名一心念」成就,则随其工夫的深浅,
而得随意感佛现前,往生极乐净土的。
附录:持名念佛十种方便法。
1端身持名念佛:在行住坐时,身必端正,须知身正则心正,
心正即妄念不生,自然清净,如是念则速获一心不乱。
2记珠持名念佛:念佛一声,以手指过一珠,不得错乱,则借珠以束心,
自然速得身心寂然清净。
3金刚持名念佛:在闹场中,人地有碍时,则可只动口□,以金刚密持,
不拘多少,必须字字分明,从心里底涌起佛号,
则能除一切妄念,速证念佛三昧。
4高声持名念佛:在妄想纷起,或是神智昏沉时,必以高声念佛,
振作恢复精神,念到境界焕然一新时方罢,
降低细声为最妙的念法。
5低声持名念佛:在疲劳过迫时,单以口念自听分明的程度,称念至精神恢复,
有兴趣时,便可以高声或转念别法。
6调息持名念佛:在静坐时,先调息以不缓不急,随其出入,
每一息称念佛号一声,念至息念俱忘,身心安泰,
即就是唯心净土的境界。
7礼拜持名念佛:端身向佛,一面拜、一面念,或是一拜一念,
或是一拜念数声皆可,因为身拜佛、口念佛、意思佛,
集中三业清净,六根俱摄,此法效力最大,最易得念佛三昧。
8结期持名念佛:自定期间,谢绝一切来往,身心放下专志称念,
所谓:「克期取证。」此法最速能得一心不乱,行者勉之!
9病中持名念佛:在病中,当思惟娑婆所受皆苦,以苦当作死然,勤念佛号,
期待弥陀接引,则是最好的安慰方法。
昔时有一病僧,在临危痛苦时,一声啊濏一声阿弥陀佛,
昼夜不停的称念,果感如来的照护,不久病愈,对人说:
「我在病中痛苦时,痛来即啊澦声,稍愈即称念阿弥陀佛。
现在病好,阿弥陀佛尚在,啊澦字则不知到何处去。」
善哉!此法可以借镜的。
10十口气持名念佛:以一气中,随息的长短称念佛号至十馀声,势须再抽吸进,
方能再念,谓之一口气,如是十次为十口气。此法日本最盛行。
是根据弥陀四十八愿中云:「十方诸众生,欲生我国,
至心信乐,称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誓不成佛」之愿。
此法最简单,纵是世间第一号的忙人,也都可以办得到,
因总计不费十分钟的修持,临终也是一样的能够往生,
在十种持名中此法为最方便的一种。
总而言之!念佛的方法,无论是依何法,或时之久暂,
必须念得一心不乱,才真是得念佛的工夫。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斌宗大师 解》
--
如果以为只有佛菩萨才会讲佛法,那可就误会大了…
魔也会讲似是而非的佛法,那叫做「魔说」,所以要切记,堕入魔道,难以翻身。
如果以为解说佛经与佛法是多麽了不起的事,那可就误会大了…
胡乱解说佛经与佛法,必定下地狱後,再得智障报哦…
我宁可去佛寺当义工、诵经、拜佛菩萨、礼忏、持咒、念佛、听历代高僧的教诲!
我也不要下地狱後,再得智障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