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解释错误的原因
#1
净心
◎解释错误的原因

    非恶意地错误解释缘起是由於缺乏智慧的无明所造成的,并不像有些人如狮
子身中□一样故意咬噬佛教。会解释错误是因为只懂日常用语,而不懂法的语言
,当我们对胜义谛的理解能力逐渐消失,只能了解世俗谛,而依著世俗谛来阐明
缘起,常见便出现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分辨法的语言和日常用语,尤其重
要的是所谓的「人」和名色这两个名词。

    如果我们说的是日常用语,即一般人使用的语言,则我们每个人都称呼自己
是个「人」,如果我们使用法的语言,就不说「人」,而说名色或身心。无论你
称呼它是「人」或名色,并没有实质的差别。但原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或名色
,它多久生灭一次?它如何生灭?

[名色的生灭]

    如果你问这两个问题,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答案可以回答:

    一、名色在每一刹那间生灭。但这种解释几乎没有人知道或想知道,甚至认
为不需要知道。我们的名色、身心在每一刹那间生灭,这是使用阿□达磨的解释
。 心生起後就相续地在有分心( bhavanga-ci tta )之间生、住、灭。而一个
生、住、灭的流转,就称为一刹那,它比一眨眼的时间还快。根据这个意思,名
色或「人」在每一刹那间生灭,其速度快得无法以嘴巴计算。【译注四】

    名色或「人」在一刹那间生灭,这种解释和电流的高频率解释类似。当电流
通过一个连续不断的电路,就产生电击。这些电击可能在一分钟内即有上千个,
迅速到无法辨识的程度,就因为它们发生地这麽快速,使得灯泡发光而不见闪烁
。一念间也是如此快速,当它们迅速而紧密地连续发生,我们就无法感觉它的生
灭。我们必须依据详密的心理分析,才能了解名色或「人」其实是在每一念间紧
密、连续、迅速地生灭,比电流还要快速。但是这种生灭和缘起没有关系,缘起
并非指这种生灭。

    每一念的生灭只是单纯机械化的心理过程,这是多馀且繁琐的阿毗达磨知识
,与缘起无关。阿毗达磨用来表示生的这个字不是缘起中的生( jati ),而是
生起( uppada )——意思为「生」或「导致存在」, 其流程是生起( uppada
)、滞留( thiti )、坏灭( bhanga ),或生、住、灭。 生起( uppada )
和生( jati )相似而不相同。以上是名色或「人」的一种解释:迅速且紧密连
续著的生、住、灭。

    二、另一种说法是一般人的解释,就是名色从母亲的子宫出生,在棺材中灭
去,它存在的状态可以是八十年或一百年那麽长。在这八十年或一百年?堙A只有
一次生灭,即一次生死。根据这第二个有关生灭的解释,「生」和「死」这两个
字,在八十年或一百年的时空?堙A只用过一次。依这种日常用语的解释,名色或
「人」在生死之间,存在八十至一百年。依据繁琐的阿□达磨语言解释,一个人
的生和死,迅速到无法计算,但日常用语所说的生和死却长达八十到一百年,让
人等不及去算它,算一次生,要等到一百年後,才算一次死。阿毗达磨语言和日
常用语反应出两种极端的见解。

    三、现在另有中道的解释方式,它是以我们此刻所关切的缘起语义加以解释
。生和死,在缘起语义中,表示某一个受的产生,而後接著爱、取、有、生,这
种生灭是来得及计算且可清楚观察到的。当我们心念产生「我」的意识,就产生
了一个有和一个生,它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有个人很精进,他可在某一天观察、
记录有多少个「我」的产生,然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重覆去观察和记录。这种
生灭的解释不是迅速到无法计算,也不是仅仅从母亲的子宫生出来,而後在棺材
中死去。这是以「我、我所有」来解释名色或「人」的生灭,而每一次「我、我
所有」的感觉都由无明所造作。

    这种名色是由无明所造作。无明蕴酿了对「我、我所有」的执著,最後导致
苦的生起,这就是一个生和一个死,这种名色的生灭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是大
家可以在周遭环境中观察到的。依这样的解释,一天之内就会有许多的生和死。
所以,请明白缘起语言的生和死这两个字,有个特别的意思——即「我」的生和
死。不要将这个解释和阿□达磨语言的繁琐解释,或从母亲子宫中出生是生,进
入棺材是「死」的日常用语解释混淆了,如果对这三种语言混淆不清,就无法确
实了解缘起的意义。缘起应以中道的方式解释,它并非迅速紧连到无法计算,也
不是分散(或分开)到一生中只有一次生和一次死,缘起是指每一次执著於「我
」的生和灭,此外,是要让我们了解这种生和灭是缘生法,只是相互依存的自然
现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任何一个所谓的「人」,都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某种情况下的缘生法,不要
让它成为一个自我、主体、梵我或任何类似的东西。它只是一个辗转相依的自然
现象,发生、然後消逝。如果你要称它为「人」也可以,或称它为名色、身心,
它们都一起发生,只是个缘生法,由於无明、爱、取,使「我」的意识生起,就
造了一个「人」。我们必须杀死这种「人」,除灭这种「人」,果真如此苦便结
束了。因为这种「人」是苦的根源,佛陀教导缘起是为了要防护我们生出这种「
人」,能够防护也就不苦了。这就是缘起语言中所谓的生和死。

[物质的生灭]

    另外还有一种关於生和灭的解释,那纯粹是一种物质的生灭,我们不认为它
有思想或感受,就好像野草的生和灭,这种生灭是另一种情况,它与无明或取无
关,不要把它和缘起混淆了。野草有生命,有生也有灭,但与无明、爱、取完全
无关,野草的生灭是另一种的生和灭,不要把这些不同的解释混淆在一起。如果
我们知道「人」(即缘起的语言所谓的名色)的生和灭,那就够了,我们知道这
些不同的意义,是为了要能够辨别它们。但一定要确信,原始巴利经文中佛陀讲
述的缘起并没有被分为三世,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天中可能发生好多次。

    现在不可能说出谁是第一位以贯通三世自我解释缘起的人,或何时开始有这
样的解释,虽然最早的文献记载於《清净道论》,但可确定的是,在此书之前贯
通三世自我的缘起说就已经存在了。如果你想更详细地知道这种教法,去打开那
些教导缘起的佛学院所使用的书籍以及《清净道论》,你就会发现为延续三世的
缘起解释。一般人所教导的缘起是:无明和行是过去因,即前世的因;识、名色
、六入、触和受是今世的果; 爱、取、业有( kamma bhava )是今世的因;最
後,生有( uppatti-bhava )以及生、老死就是来生的果,这样便形成了三世。

    再复习一次,我们看到十二支被切割如下:前两支被列为前世,接著在中间
的八支被判属今生,最後一或两支则是来世的果,这一系列延续三世。有三个连
接点被称为「连结」( sandhi )∶其中一个是介於前世和今世的生之间;另一
个是在这一生的中间,介於因和果之间;最後一个连结今世和来世的生。然而奇
怪的是, 这个说法使用「遥远的时间」( attha )这个字来连结三世,所以便
产生了遥远的过去世、遥远的现在世和遥远的未来世。但这不符合巴利经文,因
为巴利经文从未把现在称为「遥远的时间」,只有过去和未来有「遥远的时间」
的记载, 即指遥远的前世、遥远的来世,但若指称「现在」就不用 attha 这个
词。 然而现今,人们将 attha 直译成「时间」,用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
世。

    这十二支是以惑、业、异熟来区分。无明是过去的惑,行是过去的业;识、
名色、六入、触和受是现今的业报,爱和取是今世的惑,业有是今生的业,它发
展出未来;生有以及生、老、死是来世的业报,就这样解释前世、今世、来世。
这就是一次缘起流转贯通三世的说法。想一想吧!

    关於这点,过去有位泰国僧王桑柯拉相信这样的解释已被错误地教导了一千
年,但他并不确定该如何正确地解释,据他推测,缘起或许应该只在一世中。我
想我是个固执的小孩,因为我坚决支持巴利经文的解释——缘起中一次心理活动
的流转就如闪电。当它因为无明力量而起造作,就被称为一个流转或一个轮转。
因此在一天之中,缘起就会发生很多很多次。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原始巴利经文,因为它提出
了自我、梵我的错误观念,这是常见。而且伤害最大的是,它没有为任何人带来
任何益处或用处。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它不能落实在修行中。
不能修行的理由是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如果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那能解
决什麽问题?如果今世的因导致来世的果,除了如痴人说梦空有收获外,又能带
给人们什麽好处?

    而且,三世的解释不符合「法」的准绳:「直接体验,当下可以得到成果,
让大家一起来看,向内观照,智者亲自体证。」它引进常见的灵魂或自我,这是
错误的,完全没有益处,无法用来修行,所以放弃这样的知见以及观念!让我们
回到原始经文吧,这些经文在文字和意义上才是正确的。


【译注四】参考论师阿耨楼陀造,法舫法师译,《阿毗达摩摄义论》
          分别摄毗提品第四。(《大藏经补编》第7册,813□816
          页)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Thu Oct 11 08:57:44 200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解释错误的原因
#2
净心
◎解释错误的原因

    非恶意地错误解释缘起是由於缺乏智慧的无明所造成的,并不像有些人如狮
子身中□一样故意咬噬佛教。会解释错误是因为只懂日常用语,而不懂法的语言
,当我们对胜义谛的理解能力逐渐消失,只能了解世俗谛,而依著世俗谛来阐明
缘起,常见便出现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分辨法的语言和日常用语,尤其重
要的是所谓的「人」和名色这两个名词。

    如果我们说的是日常用语,即一般人使用的语言,则我们每个人都称呼自己
是个「人」,如果我们使用法的语言,就不说「人」,而说名色或身心。无论你
称呼它是「人」或名色,并没有实质的差别。但原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或名色
,它多久生灭一次?它如何生灭?

[名色的生灭]

    如果你问这两个问题,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答案可以回答:

    一、名色在每一刹那间生灭。但这种解释几乎没有人知道或想知道,甚至认
为不需要知道。我们的名色、身心在每一刹那间生灭,这是使用阿□达磨的解释
。 心生起後就相续地在有分心( bhavanga-ci tta )之间生、住、灭。而一个
生、住、灭的流转,就称为一刹那,它比一眨眼的时间还快。根据这个意思,名
色或「人」在每一刹那间生灭,其速度快得无法以嘴巴计算。【译注四】

    名色或「人」在一刹那间生灭,这种解释和电流的高频率解释类似。当电流
通过一个连续不断的电路,就产生电击。这些电击可能在一分钟内即有上千个,
迅速到无法辨识的程度,就因为它们发生地这麽快速,使得灯泡发光而不见闪烁
。一念间也是如此快速,当它们迅速而紧密地连续发生,我们就无法感觉它的生
灭。我们必须依据详密的心理分析,才能了解名色或「人」其实是在每一念间紧
密、连续、迅速地生灭,比电流还要快速。但是这种生灭和缘起没有关系,缘起
并非指这种生灭。

    每一念的生灭只是单纯机械化的心理过程,这是多馀且繁琐的阿毗达磨知识
,与缘起无关。阿毗达磨用来表示生的这个字不是缘起中的生( jati ),而是
生起( uppada )——意思为「生」或「导致存在」, 其流程是生起( uppada
)、滞留( thiti )、坏灭( bhanga ),或生、住、灭。 生起( uppada )
和生( jati )相似而不相同。以上是名色或「人」的一种解释:迅速且紧密连
续著的生、住、灭。

    二、另一种说法是一般人的解释,就是名色从母亲的子宫出生,在棺材中灭
去,它存在的状态可以是八十年或一百年那麽长。在这八十年或一百年?堙A只有
一次生灭,即一次生死。根据这第二个有关生灭的解释,「生」和「死」这两个
字,在八十年或一百年的时空?堙A只用过一次。依这种日常用语的解释,名色或
「人」在生死之间,存在八十至一百年。依据繁琐的阿□达磨语言解释,一个人
的生和死,迅速到无法计算,但日常用语所说的生和死却长达八十到一百年,让
人等不及去算它,算一次生,要等到一百年後,才算一次死。阿毗达磨语言和日
常用语反应出两种极端的见解。

    三、现在另有中道的解释方式,它是以我们此刻所关切的缘起语义加以解释
。生和死,在缘起语义中,表示某一个受的产生,而後接著爱、取、有、生,这
种生灭是来得及计算且可清楚观察到的。当我们心念产生「我」的意识,就产生
了一个有和一个生,它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有个人很精进,他可在某一天观察、
记录有多少个「我」的产生,然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重覆去观察和记录。这种
生灭的解释不是迅速到无法计算,也不是仅仅从母亲的子宫生出来,而後在棺材
中死去。这是以「我、我所有」来解释名色或「人」的生灭,而每一次「我、我
所有」的感觉都由无明所造作。

    这种名色是由无明所造作。无明蕴酿了对「我、我所有」的执著,最後导致
苦的生起,这就是一个生和一个死,这种名色的生灭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是大
家可以在周遭环境中观察到的。依这样的解释,一天之内就会有许多的生和死。
所以,请明白缘起语言的生和死这两个字,有个特别的意思——即「我」的生和
死。不要将这个解释和阿□达磨语言的繁琐解释,或从母亲子宫中出生是生,进
入棺材是「死」的日常用语解释混淆了,如果对这三种语言混淆不清,就无法确
实了解缘起的意义。缘起应以中道的方式解释,它并非迅速紧连到无法计算,也
不是分散(或分开)到一生中只有一次生和一次死,缘起是指每一次执著於「我
」的生和灭,此外,是要让我们了解这种生和灭是缘生法,只是相互依存的自然
现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任何一个所谓的「人」,都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某种情况下的缘生法,不要
让它成为一个自我、主体、梵我或任何类似的东西。它只是一个辗转相依的自然
现象,发生、然後消逝。如果你要称它为「人」也可以,或称它为名色、身心,
它们都一起发生,只是个缘生法,由於无明、爱、取,使「我」的意识生起,就
造了一个「人」。我们必须杀死这种「人」,除灭这种「人」,果真如此苦便结
束了。因为这种「人」是苦的根源,佛陀教导缘起是为了要防护我们生出这种「
人」,能够防护也就不苦了。这就是缘起语言中所谓的生和死。

[物质的生灭]

    另外还有一种关於生和灭的解释,那纯粹是一种物质的生灭,我们不认为它
有思想或感受,就好像野草的生和灭,这种生灭是另一种情况,它与无明或取无
关,不要把它和缘起混淆了。野草有生命,有生也有灭,但与无明、爱、取完全
无关,野草的生灭是另一种的生和灭,不要把这些不同的解释混淆在一起。如果
我们知道「人」(即缘起的语言所谓的名色)的生和灭,那就够了,我们知道这
些不同的意义,是为了要能够辨别它们。但一定要确信,原始巴利经文中佛陀讲
述的缘起并没有被分为三世,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天中可能发生好多次。

    现在不可能说出谁是第一位以贯通三世自我解释缘起的人,或何时开始有这
样的解释,虽然最早的文献记载於《清净道论》,但可确定的是,在此书之前贯
通三世自我的缘起说就已经存在了。如果你想更详细地知道这种教法,去打开那
些教导缘起的佛学院所使用的书籍以及《清净道论》,你就会发现为延续三世的
缘起解释。一般人所教导的缘起是:无明和行是过去因,即前世的因;识、名色
、六入、触和受是今世的果; 爱、取、业有( kamma bhava )是今世的因;最
後,生有( uppatti-bhava )以及生、老死就是来生的果,这样便形成了三世。

    再复习一次,我们看到十二支被切割如下:前两支被列为前世,接著在中间
的八支被判属今生,最後一或两支则是来世的果,这一系列延续三世。有三个连
接点被称为「连结」( sandhi )∶其中一个是介於前世和今世的生之间;另一
个是在这一生的中间,介於因和果之间;最後一个连结今世和来世的生。然而奇
怪的是, 这个说法使用「遥远的时间」( attha )这个字来连结三世,所以便
产生了遥远的过去世、遥远的现在世和遥远的未来世。但这不符合巴利经文,因
为巴利经文从未把现在称为「遥远的时间」,只有过去和未来有「遥远的时间」
的记载, 即指遥远的前世、遥远的来世,但若指称「现在」就不用 attha 这个
词。 然而现今,人们将 attha 直译成「时间」,用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
世。

    这十二支是以惑、业、异熟来区分。无明是过去的惑,行是过去的业;识、
名色、六入、触和受是现今的业报,爱和取是今世的惑,业有是今生的业,它发
展出未来;生有以及生、老、死是来世的业报,就这样解释前世、今世、来世。
这就是一次缘起流转贯通三世的说法。想一想吧!

    关於这点,过去有位泰国僧王桑柯拉相信这样的解释已被错误地教导了一千
年,但他并不确定该如何正确地解释,据他推测,缘起或许应该只在一世中。我
想我是个固执的小孩,因为我坚决支持巴利经文的解释——缘起中一次心理活动
的流转就如闪电。当它因为无明力量而起造作,就被称为一个流转或一个轮转。
因此在一天之中,缘起就会发生很多很多次。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原始巴利经文,因为它提出
了自我、梵我的错误观念,这是常见。而且伤害最大的是,它没有为任何人带来
任何益处或用处。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它不能落实在修行中。
不能修行的理由是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如果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那能解
决什麽问题?如果今世的因导致来世的果,除了如痴人说梦空有收获外,又能带
给人们什麽好处?

    而且,三世的解释不符合「法」的准绳:「直接体验,当下可以得到成果,
让大家一起来看,向内观照,智者亲自体证。」它引进常见的灵魂或自我,这是
错误的,完全没有益处,无法用来修行,所以放弃这样的知见以及观念!让我们
回到原始经文吧,这些经文在文字和意义上才是正确的。


【译注四】参考论师阿耨楼陀造,法舫法师译,《阿毗达摩摄义论》
          分别摄毗提品第四。(《大藏经补编》第7册,813□816
          页)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Fri May 27 20:24:14 2011
回覆 | 转寄 | 返回

◎解释错误的原因
#3
净心
◎解释错误的原因

    非恶意地错误解释缘起是由於缺乏智慧的无明所造成的,并不像有些人如狮
子身中□一样故意咬噬佛教。会解释错误是因为只懂日常用语,而不懂法的语言
,当我们对胜义谛的理解能力逐渐消失,只能了解世俗谛,而依著世俗谛来阐明
缘起,常见便出现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分辨法的语言和日常用语,尤其重
要的是所谓的「人」和名色这两个名词。

    如果我们说的是日常用语,即一般人使用的语言,则我们每个人都称呼自己
是个「人」,如果我们使用法的语言,就不说「人」,而说名色或身心。无论你
称呼它是「人」或名色,并没有实质的差别。但原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或名色
,它多久生灭一次?它如何生灭?

[名色的生灭]

    如果你问这两个问题,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答案可以回答:

    一、名色在每一刹那间生灭。但这种解释几乎没有人知道或想知道,甚至认
为不需要知道。我们的名色、身心在每一刹那间生灭,这是使用阿□达磨的解释
。 心生起後就相续地在有分心( bhavanga-ci tta )之间生、住、灭。而一个
生、住、灭的流转,就称为一刹那,它比一眨眼的时间还快。根据这个意思,名
色或「人」在每一刹那间生灭,其速度快得无法以嘴巴计算。【译注四】

    名色或「人」在一刹那间生灭,这种解释和电流的高频率解释类似。当电流
通过一个连续不断的电路,就产生电击。这些电击可能在一分钟内即有上千个,
迅速到无法辨识的程度,就因为它们发生地这麽快速,使得灯泡发光而不见闪烁
。一念间也是如此快速,当它们迅速而紧密地连续发生,我们就无法感觉它的生
灭。我们必须依据详密的心理分析,才能了解名色或「人」其实是在每一念间紧
密、连续、迅速地生灭,比电流还要快速。但是这种生灭和缘起没有关系,缘起
并非指这种生灭。

    每一念的生灭只是单纯机械化的心理过程,这是多馀且繁琐的阿毗达磨知识
,与缘起无关。阿毗达磨用来表示生的这个字不是缘起中的生( jati ),而是
生起( uppada )——意思为「生」或「导致存在」, 其流程是生起( uppada
)、滞留( thiti )、坏灭( bhanga ),或生、住、灭。 生起( uppada )
和生( jati )相似而不相同。以上是名色或「人」的一种解释:迅速且紧密连
续著的生、住、灭。

    二、另一种说法是一般人的解释,就是名色从母亲的子宫出生,在棺材中灭
去,它存在的状态可以是八十年或一百年那麽长。在这八十年或一百年?堙A只有
一次生灭,即一次生死。根据这第二个有关生灭的解释,「生」和「死」这两个
字,在八十年或一百年的时空?堙A只用过一次。依这种日常用语的解释,名色或
「人」在生死之间,存在八十至一百年。依据繁琐的阿□达磨语言解释,一个人
的生和死,迅速到无法计算,但日常用语所说的生和死却长达八十到一百年,让
人等不及去算它,算一次生,要等到一百年後,才算一次死。阿毗达磨语言和日
常用语反应出两种极端的见解。

    三、现在另有中道的解释方式,它是以我们此刻所关切的缘起语义加以解释
。生和死,在缘起语义中,表示某一个受的产生,而後接著爱、取、有、生,这
种生灭是来得及计算且可清楚观察到的。当我们心念产生「我」的意识,就产生
了一个有和一个生,它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有个人很精进,他可在某一天观察、
记录有多少个「我」的产生,然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重覆去观察和记录。这种
生灭的解释不是迅速到无法计算,也不是仅仅从母亲的子宫生出来,而後在棺材
中死去。这是以「我、我所有」来解释名色或「人」的生灭,而每一次「我、我
所有」的感觉都由无明所造作。

    这种名色是由无明所造作。无明蕴酿了对「我、我所有」的执著,最後导致
苦的生起,这就是一个生和一个死,这种名色的生灭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是大
家可以在周遭环境中观察到的。依这样的解释,一天之内就会有许多的生和死。
所以,请明白缘起语言的生和死这两个字,有个特别的意思——即「我」的生和
死。不要将这个解释和阿□达磨语言的繁琐解释,或从母亲子宫中出生是生,进
入棺材是「死」的日常用语解释混淆了,如果对这三种语言混淆不清,就无法确
实了解缘起的意义。缘起应以中道的方式解释,它并非迅速紧连到无法计算,也
不是分散(或分开)到一生中只有一次生和一次死,缘起是指每一次执著於「我
」的生和灭,此外,是要让我们了解这种生和灭是缘生法,只是相互依存的自然
现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任何一个所谓的「人」,都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某种情况下的缘生法,不要
让它成为一个自我、主体、梵我或任何类似的东西。它只是一个辗转相依的自然
现象,发生、然後消逝。如果你要称它为「人」也可以,或称它为名色、身心,
它们都一起发生,只是个缘生法,由於无明、爱、取,使「我」的意识生起,就
造了一个「人」。我们必须杀死这种「人」,除灭这种「人」,果真如此苦便结
束了。因为这种「人」是苦的根源,佛陀教导缘起是为了要防护我们生出这种「
人」,能够防护也就不苦了。这就是缘起语言中所谓的生和死。

[物质的生灭]

    另外还有一种关於生和灭的解释,那纯粹是一种物质的生灭,我们不认为它
有思想或感受,就好像野草的生和灭,这种生灭是另一种情况,它与无明或取无
关,不要把它和缘起混淆了。野草有生命,有生也有灭,但与无明、爱、取完全
无关,野草的生灭是另一种的生和灭,不要把这些不同的解释混淆在一起。如果
我们知道「人」(即缘起的语言所谓的名色)的生和灭,那就够了,我们知道这
些不同的意义,是为了要能够辨别它们。但一定要确信,原始巴利经文中佛陀讲
述的缘起并没有被分为三世,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天中可能发生好多次。

    现在不可能说出谁是第一位以贯通三世自我解释缘起的人,或何时开始有这
样的解释,虽然最早的文献记载於《清净道论》,但可确定的是,在此书之前贯
通三世自我的缘起说就已经存在了。如果你想更详细地知道这种教法,去打开那
些教导缘起的佛学院所使用的书籍以及《清净道论》,你就会发现为延续三世的
缘起解释。一般人所教导的缘起是:无明和行是过去因,即前世的因;识、名色
、六入、触和受是今世的果; 爱、取、业有( kamma bhava )是今世的因;最
後,生有( uppatti-bhava )以及生、老死就是来生的果,这样便形成了三世。

    再复习一次,我们看到十二支被切割如下:前两支被列为前世,接著在中间
的八支被判属今生,最後一或两支则是来世的果,这一系列延续三世。有三个连
接点被称为「连结」( sandhi )∶其中一个是介於前世和今世的生之间;另一
个是在这一生的中间,介於因和果之间;最後一个连结今世和来世的生。然而奇
怪的是, 这个说法使用「遥远的时间」( attha )这个字来连结三世,所以便
产生了遥远的过去世、遥远的现在世和遥远的未来世。但这不符合巴利经文,因
为巴利经文从未把现在称为「遥远的时间」,只有过去和未来有「遥远的时间」
的记载, 即指遥远的前世、遥远的来世,但若指称「现在」就不用 attha 这个
词。 然而现今,人们将 attha 直译成「时间」,用来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
世。

    这十二支是以惑、业、异熟来区分。无明是过去的惑,行是过去的业;识、
名色、六入、触和受是现今的业报,爱和取是今世的惑,业有是今生的业,它发
展出未来;生有以及生、老、死是来世的业报,就这样解释前世、今世、来世。
这就是一次缘起流转贯通三世的说法。想一想吧!

    关於这点,过去有位泰国僧王桑柯拉相信这样的解释已被错误地教导了一千
年,但他并不确定该如何正确地解释,据他推测,缘起或许应该只在一世中。我
想我是个固执的小孩,因为我坚决支持巴利经文的解释——缘起中一次心理活动
的流转就如闪电。当它因为无明力量而起造作,就被称为一个流转或一个轮转。
因此在一天之中,缘起就会发生很多很多次。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原始巴利经文,因为它提出
了自我、梵我的错误观念,这是常见。而且伤害最大的是,它没有为任何人带来
任何益处或用处。

    将缘起解释成贯通三世自我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它不能落实在修行中。
不能修行的理由是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如果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那能解
决什麽问题?如果今世的因导致来世的果,除了如痴人说梦空有收获外,又能带
给人们什麽好处?

    而且,三世的解释不符合「法」的准绳:「直接体验,当下可以得到成果,
让大家一起来看,向内观照,智者亲自体证。」它引进常见的灵魂或自我,这是
错误的,完全没有益处,无法用来修行,所以放弃这样的知见以及观念!让我们
回到原始经文吧,这些经文在文字和意义上才是正确的。


【译注四】参考论师阿耨楼陀造,法舫法师译,《阿毗达摩摄义论》
          分别摄毗提品第四。(《大藏经补编》第7册,813□816
          页)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Fri Jun 20 19:47:00 2014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