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本『大般涅盘经』,有一譬喻,如卷九(大正一二.六六三上)说:
「如牧牛女,为欲卖乳,贪多利故,加二分水,转卖与馀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
,转复卖与近城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
诣市卖之。……取已还家,煮用作糜,无复乳味,虽无乳味,於苦味中犹胜千倍」。
活用这一譬喻,来说明佛法的长期流传,集成不同圣典,倒是非常适合的。佛法,如牛乳
一样。为了多多利益众生,不能不求适应,不能没有方便,如想多卖几个钱,而加上水一
样。这样的不断适应,不断的安立方便,四阶段的集成圣典,如四度加水去卖一样。终於
佛法的真味淡了,印度的佛教也不见了!虽然这样,佛法的「世间悉檀」,还是胜於世间
的神教,因为这还有倾向於解脱的成分。佛法在流传中,一直不断的集成圣典,一切都是
适应众生的佛法。
《原始佛教圣典》880页
******************************************************************************
个人以为:
「卖乳加水譬」的重点应该是:在佛涅盘後正法未灭馀八十年之时,广布於阎浮提之「大
般涅盘经」,即便有诸恶比丘「杂以世语错定是经」,大涅盘经犹胜馀经足一千倍,就像
屡遭稀释而没有乳味的牛乳,还是胜出「苦味」足一千倍。
当然,若以「类比」的方式,是将原文中的「是经」拿来套用在:阿含、般若等经典,乃
至以视如来一代圣教为「一经」,活用「卖乳加水譬」来讨论佛法流传、圣典集成是合理
的。不过,若是将依导师「四阶段的集成圣典,如四度加水去卖」之论述,而将最早集成
之圣典当成「原汁原味」之佛法来解,就有不妥了。
因为,文献「由少变多」的现象,除了能用「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杂以世语
错定是经」等观点予以解释;对於大乘、□密乘等後期佛典,於早期经典集成的付之阙如
,何尝不能视之为「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的结果?
因此,关於佛法流传与不同圣典的集成,我个人会参考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四:「譬如从牛
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
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的经文,给予「渐趋完善」的诠释。
因为时机、因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佛陀说法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之顺序与
分别;在佛法流传与不同圣典的集成方面,祖师大德也可像佛陀说法一样,因为时机、因
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从「原本五味兼具」的佛法中,选择出适合当代「口味」的佛法
予以流传、圣典予以集成,而不是用「增添、删减」的观点,乃至於导师文中所谓「不断
的安立方便」解释前、後期佛教圣典的差异性。
--
┌—————◆KKCITY◆—————┐ ■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
│ bbs.kkcity.com.tw │ ■■ 想听什麽歌 通通不必等 ■■
└——《From:61.231.248.58 》——┘ ■■■ http://www.kkbox.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