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评印顺导师「卖乳加水譬」的活用
#1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南本『大般涅盘经』,有一譬喻,如卷九(大正一二.六六三上)说:

「如牧牛女,为欲卖乳,贪多利故,加二分水,转卖与馀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
,转复卖与近城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
诣市卖之。……取已还家,煮用作糜,无复乳味,虽无乳味,於苦味中犹胜千倍」。

活用这一譬喻,来说明佛法的长期流传,集成不同圣典,倒是非常适合的。佛法,如牛乳
一样。为了多多利益众生,不能不求适应,不能没有方便,如想多卖几个钱,而加上水一
样。这样的不断适应,不断的安立方便,四阶段的集成圣典,如四度加水去卖一样。终於
佛法的真味淡了,印度的佛教也不见了!虽然这样,佛法的「世间悉檀」,还是胜於世间
的神教,因为这还有倾向於解脱的成分。佛法在流传中,一直不断的集成圣典,一切都是
适应众生的佛法。

《原始佛教圣典》880页

******************************************************************************

个人以为:

「卖乳加水譬」的重点应该是:在佛涅盘後正法未灭馀八十年之时,广布於阎浮提之「大
般涅盘经」,即便有诸恶比丘「杂以世语错定是经」,大涅盘经犹胜馀经足一千倍,就像
屡遭稀释而没有乳味的牛乳,还是胜出「苦味」足一千倍。

当然,若以「类比」的方式,是将原文中的「是经」拿来套用在:阿含、般若等经典,乃
至以视如来一代圣教为「一经」,活用「卖乳加水譬」来讨论佛法流传、圣典集成是合理
的。不过,若是将依导师「四阶段的集成圣典,如四度加水去卖」之论述,而将最早集成
之圣典当成「原汁原味」之佛法来解,就有不妥了。

因为,文献「由少变多」的现象,除了能用「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杂以世语
错定是经」等观点予以解释;对於大乘、□密乘等後期佛典,於早期经典集成的付之阙如
,何尝不能视之为「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的结果?

因此,关於佛法流传与不同圣典的集成,我个人会参考大般涅盘经卷第十四:「譬如从牛
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
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的经文,给予「渐趋完善」的诠释。

因为时机、因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佛陀说法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之顺序与
分别;在佛法流传与不同圣典的集成方面,祖师大德也可像佛陀说法一样,因为时机、因
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从「原本五味兼具」的佛法中,选择出适合当代「口味」的佛法
予以流传、圣典予以集成,而不是用「增添、删减」的观点,乃至於导师文中所谓「不断
的安立方便」解释前、後期佛教圣典的差异性。
--
┌—————KKCITY—————┐        KKBOX 可立刻 听音乐  
         bbs.kkcity.com.tw              想听什麽歌 通通不必等 
└——From:61.231.248.58      ——┘  http://www.kkbox.com.tw ■■
2009/07/01 Wed 13:59:17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评印顺导师「卖乳加水譬」的活用
#2
愚蠢的琳赛
> 因为时机、因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佛陀说法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之顺序与
> 分别;在佛法流传与不同圣典的集成方面,祖师大德也可像佛陀说法一样,因为时机、因
> 缘、对象等因素的考量,从「原本五味兼具」的佛法中,选择出适合当代「口味」的佛法
> 予以流传、圣典予以集成,而不是用「增添、删减」的观点,乃至於导师文中所谓「不断
> 的安立方便」解释前、後期佛教圣典的差异性。

硬要把乳制品分成五种有什麽意义呢?

现在的人最重要的问题明明就是「乳糖不耐症」,

不管哪一种都服不下去。还硬要找出所谓最补的,

总不成您认为现在的人比佛世时根器还要好吧?

这样分只会更容易产生学者的疑惑罢了。
Thu Jul 2 08:45:40 2009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评印顺导师「卖乳加水譬」的活用
#3

发信站: KKCITY (kkcity.com.tw )
※ 引述《sivathika.bbs@cbs.ntu.edu.tw (愚蠢的琳赛)》之铭言:
> 硬要把乳制品分成五种有什麽意义呢?

「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就算「硬不分别」还是五种「不一样」的乳制品。

> 现在的人最重要的问题明明就是「乳糖不耐症」,
> 不管哪一种都服不下去。还硬要找出所谓最补的,

或许,以上所谓的「乳糖不耐症」就是涅盘经说的「一阐提」了;不过,佛陀在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还是预言提婆达多将来会成为「天王如来」;所以,「乳糖不耐症」不是
重点,具有想服用「法乳」的「善法欲」才是关键。

> 总不成您认为现在的人比佛世时根器还要好吧?
> 这样分只会更容易产生学者的疑惑罢了。

个人认为:并不能用出生在佛世或佛灭,来评断人的根器如何;因为,就算出生佛世也
未必就有相当的根器,可以承受佛陀的亲自教导,对此大智度论就有「三亿家」的譬喻
;所以,无论出生何时,能对佛法生起「善法欲」才是重点,就算再驽钝的根器,只要
勇猛精进就有锐利的一天。

至於,将佛法分门别类是否会徒增疑惑?我相信:没有人会「故意」为了让人疑惑,而
将佛法分门别类。想反的,无论任何行者、学者决定是否有将佛法分门别类,必定都有
其良善的动机。
--
┌—————KKCITY—————┐   □  想要成立班系社团站台吗?  
         bbs.kkcity.com.tw          │ □ KKCity即日起开放BBS站申请罗!
└——From:61.231.249.238     ——┘   □ □  免程式技术、硬体成本的选择!!
2009/07/02 Thu 11:37:40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