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收悉,「八敬法」引起问题,可说事出意外,八敬法是佛制。如因时、地不适而应有
所变易,亦应徵得多数长老同意,然後集大会通过。
印顺衰老,几乎不能执笔,因事关重要,略述以贡参考,专□,即请
法安
印顺 合十
民国九十年六月三日於屏东法云精舍
网址:http://www.awker.com/hongshi/mag/52-1.htm
******************************************************************************
个人以为:
根据中本起经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第九经文:「久修梵行。且已见谛」的大爱道比丘尼,
透过阿难尊者请示佛陀:「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小比丘僧作礼。」佛陀回答:「当慎此
言勿得说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
如果,以「时、地不适」等理由,去请示佛陀八敬法是否该有所变易?佛陀会不会回答:
「当慎此言勿得说也。但汝所知。不如我知。」
从佛陀另一个称号「正遍知」的观点来看:当尚未成为「正遍知」以前:「我们所知,确
实不如佛陀所知。」我们要如何去判断佛制的八敬法「确实」已发生「时、地不适」状况
呢?
所以,除了制订八敬法那位「正遍知」以外,理应没有人有能力去断定「正遍知」所制订
的八敬法已发生时、地不适的状况,除非提出此说的大德就是「当代的正遍知」。
另外,如果八敬法真的应该有所变易,制订八敬法那位「天人师」会不会以「徵得多数长
老同意,然後集大会通过」来解决八敬法因时、地不适所带来的问题?或许,提出此解决
方案的大德就是「当代的天人师」。
所幸,在导师的回函中,用了一个相当关键的字:「如」,即是以「假设性」的状况来回
应净心长老:「『如』因时、地不适而应有所变易,亦应徵得多数长老同意,然後集大会
通过。」所以,导师既没有以「当代正遍知」的身份断定佛制的八敬法「确已」发生时、
地不适的状况,更遑论以「当代的天人师」的身份去提出解决方案了。
--
┌—————◆KKCITY◆—————┐ KK免/费/拨/接 □
│ bbs.kkcity.com.tw │□电话(1):449□1999 电话(2):4058-6000
└——《From:61.224.98.67 》——┘□帐号:kkcity 密码:kk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