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贴] 金刚经的讨论 |
#1 |
净心
|
[转贴] 金刚经的讨论
AT>>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DC> 问:想上进、求无上正等正觉的男女,要如何应付事境、如何摄服自己
DC> 定不下、停不下、集中不起来的心? (孔子:「为学之道,收其放心而已矣」。
DC> 《楞严经》:将「聚缘内摇、趣外奔逸」之心转化成佛心)
您的解释很合於目下各大宗派的统一论点。就是「降伏其心」, 指的是
「妄心」。这里我提出一下我不同的看法:
首先, 此经译者很多, 我们现在通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文, 他的译
文流畅合理而且明确, 因此形成现在成为「科本」的地位。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
心?」这一句, 在经中被提到多次。这部经主要的议题也是这一句。古来
大德也在这一句上大作文章, 现在, 咱们也可以来凑一下热闹了。
这一句是什麽意思? 27 字, 大问题。这一句, 我看成是以下的句子,
其中()号是助读记号, []是注解前词, 也就是我的读法。
【加上注解】成了:
「善男子善女人, 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该)云何[如何]
住[保持](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如何](去)降伏[控制]
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
重抄一遍, 成了:
「善男子善女人, 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该如何保持这个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去控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这里没有妄心、乱心、散心、漫心或是点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或许有人会开骂「老小子, 你又来妖言惑众了?」 , 且慢开骂,
我这样解是有线索的:
1. 佛经对於「清楚的交待物件名词」很注重, 例如说「十方佛国」,
它会把东方、西方、南方...一直到上方、下方都给你说得明明白
白的。对於这部经的主题, 不会这样简单的一句带过, 但是它就
是这样写, 所以, 它的原始语意必然就是简单明白的东东。
2. 照中文的特性, 前一句指出「A」事, 後面用了「其」字, 决不
可能指的是「B」 事或人。在一般文章也好,佛经也好, 没有例外。
用「其」字, 指的正是「善男(女)子所发的」 之意。
3. 原来的经文必然就是这麽简单, 所以译者也不敢随便增加文字。
但是, 为何古来大德都不这样解? 这是另一个大问题, 留待他日
再论。
4. 将「云何降伏其心」的心, 代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後,
您再看「金刚经」, 它这才成为「般若波罗蜜经」。云何「般若
波罗蜜」? 就是「以佛智到达彼岸」的经。
5. 能「保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并且控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我们才有可能具有了「般若」。否则发心归发心, 发完了心
就再继续咱们的起心动念, 那就等於没发一样了。
我建议线上读此经的兄弟们, 将此心代入其心, 会发现, 佛告须菩提
的「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才有了连贯、合理的解释。否则「妄心」
在其中作怪, 全篇金刚经变得不知所云了。
===============================================================================
Date: 07-03-94 Time: 10:58p Number: 6852
From: AB TSAI Refer: 6851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DOORS Recvd: Yes
-------------------------------------------------------------------------------
DC>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DC>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首先, 得指出为何佛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
甚为希有」?
因为「般若波罗密」的实相若以文字来说明, 人们定然大失人性,
而导致社会混乱, 但是须菩提已经发问, 佛不能妄语, 因而只好用
「条件式」来指明。
而「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这句话再
三强调, 指出了这四相是使得菩萨不再是菩萨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这四
相是使得菩萨不能「住(保持)菩提心」的原因, 故世尊对须菩提说:
「菩萨应(该)如是(如此的)(安)住菩提心」。
因果的观念不像是世间说法的师父所说的,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因为「善、恶」是「名(字)为善恶 (其实并)非是善恶」, 也就是善恶
并无绝对有报的立足点。
须菩提了解此义因而「涕泪悲泣」。因为佛说的是另一层的空义,
这个空, 是实相的空间, 也是人世的空间, 也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空无意义。
当时, 古印度地区也同时有六个外道宗教, 他们也说苦、空等义。但
是他们不是落入苦行, 就是落入乐行。一个是极度的禁欲, 一个是极度的
享乐, 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 而这些反成了不信因果的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
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首先, 得指出为何佛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
甚为希有」?
因为「般若波罗密」的实相若以文字来说明, 人们定然大失人性,
而导致社会混乱, 但是须菩提已经发问, 佛不能妄语, 因而只好用
「条件式」来指明。
而「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这句话再
三强调, 指出了这四相是使得菩萨不再是菩萨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这四
相是使得菩萨不能「住(保持)菩提心」的原因, 故世尊对须菩提说:
「菩萨应(该)如是(如此的)(安)住菩提心」。
因果的观念不像是世间说法的师父所说的,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因为「善、恶」是「名(字)为善恶 (其实并)非是善恶」, 也就是善恶
并无绝对有报的立足点。
须菩提了解此义因而「涕泪悲泣」。因为佛说的是另一层的空义,
这个空, 是实相的空间, 也是人世的空间, 也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空无意义。
当时, 古印度地区也同时有六个外道宗教, 他们也说苦、空等义。但
是他们不是落入苦行, 就是落入乐行。一个是极度的禁欲, 一个是极度的
享乐, 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 而这些反成了不信因果的断灭论者。故
世尊再度提醒: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说断灭」。
当对立的法则建立起来, 就是有为法。有「我、别人, 人、畜, 好坏..
有长短寿命( 一段时期, 存在的期间 )有形(相)、无形」等观念, 就著了相。
当菩萨对待众生, 无有差别, 这个才是「住了菩提心的菩萨」, 否则不名
菩萨。「如来(对人们)说『众生』(的时候), 是『非众生』(没有差别), (只)
是名(字叫作)众生」。
DC>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DC>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如, 指的是「真如」, 是绝对的真空(间), 因此这一句我的看法是: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
为何要为人演说这个菩提心是不取於相(无四相之别),
好像真如(实际的空间)一样不受任何影响的呢?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因为一切有为法(有所差别待遇的行为方去、一切因果), 真的是如梦
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如果对佛陀的四无相想深一点的去探讨, 或许《涅盘经》【梵行品】
佛和阿□世王的一段对话会有用处 。
现在我们再来回味《心经》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等句,
或许会让我们更能反省自己是否能常常作到(住)「无四相差别」的
「发菩提心」的人。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7-04-94 Time: 12:54p Number: 6865
From: AB TSAI Refer: 6864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DOORS Recvd: Yes
-------------------------------------------------------------------------------
AT>>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AT>> --------------------------------------
DC> 怎样叫做「为人演说」呢?就是要「不取於像,如如不动」(在如如不动
DC> 的行动时即可(即是)为人演说)
可以说得通。
DC> 这个是小弟照字面乱翻的(因为 "云何" 和 "何以故" 都是疑问词,
「云何」同时也作为「如何」解, 例如「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等, 但是这一句是总结全部的经文, 前面说完了为人演说此经「其福胜
彼」, 最後总结的时候再加强问句, 问明「何以要说这部经」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四句偈。
DC> 大概不太会重覆。不过或许世尊那时停下来喝口水才继续讲也不一定:-))
以佛陀「不非时食」的习惯来说, 应该不会中途来口茶水。 :-)
我赞同您的推论:「问句不会重覆」, 因为那一句「何以故」是问四句偈
的。这样的总结何等有力, 例如伽利略总结他的地动说: 「为何要提地动说?」
「因为它的确在动」。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10-22-94 Time: 04:35p Number: 3749
From: AB TSAI Refer: 0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TLBBS Recvd: Yes
Subject: 菩提心 3: <一般事项区> Status: Public
-------------------------------------------------------------------------------
DC> 还提到了:「发菩提心」事实上「菩提」乃「清净」,是要发清略F为人演说此经「其
福胜
彼」, 最後总结的时候再加强问句, 问明「何以要说这部经」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四句偈。
DC> 大概不太会重覆。不过或许世尊那时停下来喝口水才继续讲也不一定:-))
以佛陀「不非时食」的习惯来说, 应该不会中途来口茶水。 :-)
我赞同您的推论:「问句不会重覆」, 因为那一句「何以故」是问四句偈
的。这样的总结何等有力, 例如伽利略总结他的地动说: 「为何要提地动说?」
「因为它的确在动」。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10-22-94 Time: 04:35p Number: 3749
From: AB TSAI Refer: 0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TLBBS Recvd: Yes
Subject: 菩提心 3: <一般事项区> Status: Public
-------------------------------------------------------------------------------
DC> 还提到了:「发菩提心」事实上「菩提」乃「清净」,是要发清净心,
DC> 而不同於世俗上落於贪嗔痴的所谓「菩提心」。
因为菩提心并没有相应的名词存在, 所以才会众说纷纭, 正如
同我们对老外说「孝」字一样。
人类的情操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描绘的世界, 我
认为大同篇是其中一类, 但是欠缺灵气( 没有宇宙观)。
西方的思想又跳不出阶级的观念, 在太空中行驶的太空船,
西方人无法去除「要有指挥官」的想法。因此西方人对菩提心
的观念在此後的三百年内几乎不可能产生。( 可能要更久 :-Q )
清净心是菩提心的特质之一, 特点就是不沾三毒, 但是人
类的魔性无法自知, 因此菩提心被用来鼓励「弘法利生」, 对
於打著佛号的任何贪性( 三毒性 )都被视为对的, 并且用华美
的包装--「大贪」来包裹。
所以, 如果师父所提倡的清净心是不包含大贪的条件下的,
请代我向他致敬, 请他容许接受我的顶礼, 一如真身菩萨。
菩提心, 请想像一下: 在完全没有任何领导者的世界中,
生物( 不一定只指人类 )靠著「共 同 的 信 念」运转他们所
在的象限( 就是佛经上所说的 "此世界,他世界"..可能是星球,
也可能是能状..etc.)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cbs.ntu.edu.tw
Mon Sep 20 20:31:34 2010
|
|
|
[转贴] 金刚经的讨论 |
#2 |
净心
|
[转贴] 金刚经的讨论
AT>>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
DC> 问:想上进、求无上正等正觉的男女,要如何应付事境、如何摄服自己
DC> 定不下、停不下、集中不起来的心? (孔子:「为学之道,收其放心而已矣」。
DC> 《楞严经》:将「聚缘内摇、趣外奔逸」之心转化成佛心)
您的解释很合於目下各大宗派的统一论点。就是「降伏其心」, 指的是
「妄心」。这里我提出一下我不同的看法:
首先, 此经译者很多, 我们现在通用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文, 他的译
文流畅合理而且明确, 因此形成现在成为「科本」的地位。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
心?」这一句, 在经中被提到多次。这部经主要的议题也是这一句。古来
大德也在这一句上大作文章, 现在, 咱们也可以来凑一下热闹了。
这一句是什麽意思? 27 字, 大问题。这一句, 我看成是以下的句子,
其中()号是助读记号, []是注解前词, 也就是我的读法。
【加上注解】成了:
「善男子善女人, 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该)云何[如何]
住[保持](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如何](去)降伏[控制]
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
重抄一遍, 成了:
「善男子善女人, 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该如何保持这个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去控制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这里没有妄心、乱心、散心、漫心或是点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或许有人会开骂「老小子, 你又来妖言惑众了?」 , 且慢开骂,
我这样解是有线索的:
1. 佛经对於「清楚的交待物件名词」很注重, 例如说「十方佛国」,
它会把东方、西方、南方...一直到上方、下方都给你说得明明白
白的。对於这部经的主题, 不会这样简单的一句带过, 但是它就
是这样写, 所以, 它的原始语意必然就是简单明白的东东。
2. 照中文的特性, 前一句指出「A」事, 後面用了「其」字, 决不
可能指的是「B」 事或人。在一般文章也好,佛经也好, 没有例外。
用「其」字, 指的正是「善男(女)子所发的」 之意。
3. 原来的经文必然就是这麽简单, 所以译者也不敢随便增加文字。
但是, 为何古来大德都不这样解? 这是另一个大问题, 留待他日
再论。
4. 将「云何降伏其心」的心, 代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後,
您再看「金刚经」, 它这才成为「般若波罗蜜经」。云何「般若
波罗蜜」? 就是「以佛智到达彼岸」的经。
5. 能「保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并且控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我们才有可能具有了「般若」。否则发心归发心, 发完了心
就再继续咱们的起心动念, 那就等於没发一样了。
我建议线上读此经的兄弟们, 将此心代入其心, 会发现, 佛告须菩提
的「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才有了连贯、合理的解释。否则「妄心」
在其中作怪, 全篇金刚经变得不知所云了。
===============================================================================
Date: 07-03-94 Time: 10:58p Number: 6852
From: AB TSAI Refer: 6851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DOORS Recvd: Yes
-------------------------------------------------------------------------------
DC>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DC>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首先, 得指出为何佛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
甚为希有」?
因为「般若波罗密」的实相若以文字来说明, 人们定然大失人性,
而导致社会混乱, 但是须菩提已经发问, 佛不能妄语, 因而只好用
「条件式」来指明。
而「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这句话再
三强调, 指出了这四相是使得菩萨不再是菩萨的条件, 也就是说, 这四
相是使得菩萨不能「住(保持)菩提心」的原因, 故世尊对须菩提说:
「菩萨应(该)如是(如此的)(安)住菩提心」。
因果的观念不像是世间说法的师父所说的,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因为「善、恶」是「名(字)为善恶 (其实并)非是善恶」, 也就是善恶
并无绝对有报的立足点。
须菩提了解此义因而「涕泪悲泣」。因为佛说的是另一层的空义,
这个空, 是实相的空间, 也是人世的空间, 也是人类所有活动的空无意义。
当时, 古印度地区也同时有六个外道宗教, 他们也说苦、空等义。但
是他们不是落入苦行, 就是落入乐行。一个是极度的禁欲, 一个是极度的
享乐, 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 而这些反成了不信因果的断灭论者。故
世尊再度提醒: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於法不说断灭」。
当对立的法则建立起来, 就是有为法。有「我、别人, 人、畜, 好坏..
有长短寿命( 一段时期, 存在的期间 )有形(相)、无形」等观念, 就著了相。
当菩萨对待众生, 无有差别, 这个才是「住了菩提心的菩萨」, 否则不名
菩萨。「如来(对人们)说『众生』(的时候), 是『非众生』(没有差别), (只)
是名(字叫作)众生」。
DC>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DC>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如, 指的是「真如」, 是绝对的真空(间), 因此这一句我的看法是: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
为何要为人演说这个菩提心是不取於相(无四相之别),
好像真如(实际的空间)一样不受任何影响的呢?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因为一切有为法(有所差别待遇的行为方去、一切因果), 真的是如梦
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如果对佛陀的四无相想深一点的去探讨, 或许《涅盘经》【梵行品】
佛和阿□世王的一段对话会有用处 。
现在我们再来回味《心经》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等句,
或许会让我们更能反省自己是否能常常作到(住)「无四相差别」的
「发菩提心」的人。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07-04-94 Time: 12:54p Number: 6865
From: AB TSAI Refer: 6864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DOORS Recvd: Yes
-------------------------------------------------------------------------------
AT>>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於像 如如不动 何以故
AT>> --------------------------------------
DC> 怎样叫做「为人演说」呢?就是要「不取於像,如如不动」(在如如不动
DC> 的行动时即可(即是)为人演说)
可以说得通。
DC> 这个是小弟照字面乱翻的(因为 "云何" 和 "何以故" 都是疑问词,
「云何」同时也作为「如何」解, 例如「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等, 但是这一句是总结全部的经文, 前面说完了为人演说此经「其福胜
彼」, 最後总结的时候再加强问句, 问明「何以要说这部经」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四句偈。
DC> 大概不太会重覆。不过或许世尊那时停下来喝口水才继续讲也不一定:-))
以佛陀「不非时食」的习惯来说, 应该不会中途来口茶水。 :-)
我赞同您的推论:「问句不会重覆」, 因为那一句「何以故」是问四句偈
的。这样的总结何等有力, 例如伽利略总结他的地动说: 「为何要提地动说?」
「因为它的确在动」。
-- AB Tsai --
/End of line
===============================================================================
Date: 10-22-94 Time: 04:35p Number: 3749
From: AB TSAI Refer: 0
To: DAVID CHIOU Board ID: TLBBS Recvd: Yes
Subject: 菩提心 3: <一般事项区> Status: Public
-------------------------------------------------------------------------------
DC> 还提到了:「发菩提心」事实上「菩提」乃「清净」,是要发清净心,
DC> 而不同於世俗上落於贪嗔痴的所谓「菩提心」。
因为菩提心并没有相应的名词存在, 所以才会众说纷纭, 正如
同我们对老外说「孝」字一样。
人类的情操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描绘的世界, 我
认为大同篇是其中一类, 但是欠缺灵气( 没有宇宙观)。
西方的思想又跳不出阶级的观念, 在太空中行驶的太空船,
西方人无法去除「要有指挥官」的想法。因此西方人对菩提心
的观念在此後的三百年内几乎不可能产生。( 可能要更久 :-Q )
清净心是菩提心的特质之一, 特点就是不沾三毒, 但是人
类的魔性无法自知, 因此菩提心被用来鼓励「弘法利生」, 对
於打著佛号的任何贪性( 三毒性 )都被视为对的, 并且用华美
的包装--「大贪」来包裹。
所以, 如果师父所提倡的清净心是不包含大贪的条件下的,
请代我向他致敬, 请他容许接受我的顶礼, 一如真身菩萨。
菩提心, 请想像一下: 在完全没有任何领导者的世界中,
生物( 不一定只指人类 )靠著「共 同 的 信 念」运转他们所
在的象限( 就是佛经上所说的 "此世界,他世界"..可能是星球,
也可能是能状..etc.)
-- AB Tsai --
/End of line
===============================================================================
--
▲▲▲ □□□ □□□□□□□□□□□□□□
□□□ □□□□□□□□ □□□ □ □□□ ▲▲▲
□□□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Ξ □□□□□□□ □ □□□□□ □ □□□ 欢迎加入交流讨论
□□ □□□□□□□ □□□ □□□ □□□□Ξ http://buddhaspace.org
Fri Oct 11 18:24:48 2013
|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