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ight.bbs@cbs.ntu.edu.tw (放下重担)》之铭言:
> ※ 引述《amaranth94 (艾维斯)》之铭言:
> > 请问个问题
> > 证阿罗汉果之後在往上呢?
> > 证初地菩萨?
> 据阿含所说,阿罗汉果具足三号
> 1.杀贼:杀尽烦恼贼
> 2.应供:应人天供养
> 3.无生:不受三界生死苦恼
> 能自说自证:
>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能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也就是不再受三界的生死
> 然而楞严、法华等大乘经典
> 有提到回心大阿罗汉,及化城无馀涅盘
涅盘後没有五蕴 哪来的化城跟回心呢
莫非还有第六蕴? :)
> 不过个人是站在实修的立场
> 所以等亲眼见到弥勒菩萨,或他方世界净土佛陀
> 就会知道答案了。
谈到实修,让我这几年的参学而有所感慨。
也对迈向解脱而走入禅修的沉默同修献上致敬
在修行这条路上,我一直感觉我很幸运,因为我在有师长的指导下研读了清净道论
,摄义论,以及其他南北传相关经典。虽然在此之前曾接触丹道以及藏密,但因为师
长们受过正统南传佛教体系的训练,让我得以更了解南传佛教的内涵以及重点。并
让我在历经几年的困惑与矛盾之禅修还能逐渐融摄进而开始掌握名色生灭并依循法次
法向。
近几十年来,因为资讯与交通的发达,南传佛教引入台湾,也唤起了人们对阿含等
经典的重视。台湾地区也因此出现了好几个自许为原始佛教抑或自认符合佛陀本怀的禅
修团体或宗教组织。南传佛教强调的直接入手以及重视解脱的观念深深的影响这些人们。
也逐步出现了种种正反效应。有人因此受益,也有人因此受害。可以确定的是越来越多
人有志於迈向解脱道。
强调解脱的论调在台湾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也为传统佛教带来批判的声音。自许为
原始佛教的人们所带来的言论是犀利的,往往不是一般传统佛教徒所能招架。然这些人
士除了带来批判,在禅修的成果如何呢?宋泽莱投入基督教的怀抱,李元崧临终前的
忏悔,新雨的三路发展,帷幔的式微。我却不见有立志迈向解脱道的人为此
提出省思。
禅修的过程可以说是最实际不过了,无明的变化多端以及诡异往往不是单凭批判的
言论以及靠著寻常思维所得的无常观与涅盘观可以应付,不具备内观者无法察觉名色
生灭之迅速。无明的狡诈以及三毒的延祸如果不具备四禅的正定,也不易镇伏。但
这些却被许多立志迈向解脱道的人士所有意抑或无意的忽略不提。人们对於四双八士
是没有争议并予已尊重的的。但四双七士(扣除须陀桓向)之前的次第如何验证呢?
清净道论道论的十六道智中的十二道智,大毗婆沙论提到次□顶忍世第一法,几乎不
见有人讨论。在禅修过程因为止观的错误运用而出现的十种染该如何辨别以及避免,
也付之阙如。要求对话者言词需要严谨但自身用词错误的情况也不断出现。什麽是
刹那定,何种条件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无色界定可以被允为正定也不见有
人在努力□清。批判纯观行者的不如法,但自身却也使用著纯观的法门的人士大有人
在。南传禅师之著作的错译,以及某些不如法的行为未能察觉,往往必须有重大事件
才会发现才会察觉自己的无知(如杨达比丘事件,以及摩诃布瓦事件)也不断上演著。
在台湾自许原始佛教的禅修者,在禅修的实践上几乎快缴了不及格的成果。在缅甸
等南传佛教国家,初禅到四禅是可以经由某些程序被检验,但这边不见有确实地实施
。在台湾可以为了什麽是初禅争执多年,争论点的理论背景却不知来自何处,
禅境中有圣者对话或指导却被当作正知见传播。宣称证果却不见宣称者是否有检验
是否有止观十染,只不断强调自知自证,不受後有。迈向解脱的路看起来充满希望且
快捷,但又处处危机。许多人踏入无明的陷阱却不自知。有了传教的热情却少了深厚
的禅修当後盾。锋利的言论常见,但面对止观的文章却少有,我常看到如龙树菩萨般
的大无畏行者,却少见觉音尊者的追随者。在台湾有志於解脱道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
境,是否也该省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