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佩服你的研究,真的读佛经就常为古汉语伤脑筋!!
有一次听某位法师曾说过所谓古汉语应是较接近河洛话
就好比此次讨论的[厌离]如果以台语的口语来说,就比较可以理解
厌离的厌在台语□常有的比喻就是[天天吃一样的东西 ,吃到厌]
所以厌离并无负面的情绪,应可解释为对一件事物的了解,然後对其欲爱自然不乐
所以在阿含经中常可看到[厌离欲],如杂阿含70
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於现在色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如果熟悉台语的文法及语意对於读佛经有很大的帮助
好比大德所举例的词句,如以台语来读就容易理解
譬如杂阿含里说四正断: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就好比第一断断,如以现行国语读来就觉莫名
但是以台语读来就很顺畅并能马上理解其意,因为断音在台语本就有两个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