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请问大般涅盘经的四依法
#1
Nice to meet you
From: Anan

网友寄给我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吕凯文副教授所写论文
「以两类《大般涅盘经》论两种佛教典□之判教原则的
诠释学转向问题」: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M054/bm054370975.pdf

吕副教授说:
「迦叶菩萨提出「四依」的首要用意,旨在批判声闻乘
圣位的四种人(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
声闻乘圣者)不适合作为修学的依止。菩萨乘《大般涅
盘经》藉佛陀之口解释「四依」等要义,彻彻底底地把
声闻乘佛教典□暨其经典的正当性予以颠覆解构。」

请问真的是这样吗?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M054/bm054370975.pdf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ed Aug 7 11:49:43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大般涅盘经的四依法
#2
Nice to meet you
From: David

这当然不是《大般涅盘经》原义。不过原文好像在讲「诠释学」,不是在讲佛法?

「四大教法」,遇法义有争议必须依经、依律而□清,我想这是大家的共识。

这篇论文中以《大般涅盘经》卷六的一段经文,来定义「四依法」,但这是误解经文
意思了。该段经文不是在定义「四依法」的,而是在强调实证佛法、觉悟了,才是究
竟的依止。我们稍後再来探讨原经文的意义。

北传经典「四依法」定义是什麽?先看常见的一种解释。根据《大智度论》卷9〈1
序品〉:
「如佛欲入涅盘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
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
「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
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
?」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是以故不应依语。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
「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
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CBETA, T25, no. 1509, p.
125, a25-b10)

这不是最精准的解释,不过是最常见的解释,起码可见到「四依法」的原义跟大小之
争完全无关,只能说在各宗派褒己贬他、各党别有用心的诠释之下,经文被断章取义
成政治工具,实在是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

那佛法是怎麽说?

(待续)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ed Aug 7 12:37:45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Re: 请问大般涅盘经的四依法
#3
Nice to meet you
From: David

要读一部经,首先要先抓住经中的重点脉络。

网友提到的论文,引用《大般涅盘经》卷六的经文,诠释说这是颠覆、贬抑声闻圣者
及经典。那我们来看卷六的第一段经文吧:

<<<<<<<<<<<<<<<<<<<<<<<<<<<<<
《大般涅盘经》卷6〈4 如来性品〉:
「是大涅盘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
间依安乐人天。
何等为四?
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
斯陀含人是名第二。
阿那含人是名第三。
阿罗汉人是名第四。
是四种人出现於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CBETA, T12, no.
374, p. 396, c18-24)
>>>>>>>>>>>>>>>>>>>>>>>>>>>>>

佛陀开宗明义就说,这四种圣者实在太重要了!

《大般涅盘经》卷六的内容,简单来讲,佛陀先说了四种人是非常值得称叹的。然後
爱搞怪的迦叶菩萨出来,说虽然佛这样说,他也不会依四种人,因为天魔都可以假装
是佛了,当然也可以假装是四种圣人:

<<<<<<<<<<<<<<<<<<<<<<<<<<<<<
《大般涅盘经》卷6〈4
如来性品〉:「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依是四种人。何以故?如《瞿师罗经》
中佛为瞿师罗说:若天魔梵为欲破坏变为佛像,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
,面部圆满犹月盛明眉间毫相白逾珂雪,如是庄严来向汝者,汝当捡校定其虚实,既
觉知已应当降伏。世尊,魔等尚能变作佛身,况当不能作罗汉等四种之身?」(CBETA,
 T12, no. 374, p. 397, a29-b7)
>>>>>>>>>>>>>>>>>>>>>>>>>>>>>

额!连佛、连四种圣人都不能依,那要依什麽?迦叶菩萨就说,只能靠自己证得「法
性」、「如来」,才是真正可以依止的。迦叶表示,实证佛法的最高智慧,是最高的
法(「依法」)、是正确的法义(「依义」)、是智慧(「依智」)、是「了义」,
而是究竟的「四依法」。所有其它的人、事、物,通通都不能跟亲证佛法最高智慧相
比啦!管你是经典还是圣贤,都不应盲信,要亲证才有办法信。

有读《杂阿含经》的人相信都记得这经文:「当依自洲而自依,当依法洲而法依,不
异洲、不异依」,自己亲证了佛法,才是究竟依止处。

「证得法性」是什麽碗糕我不知道,但了解了重点後,整卷就合理了,只是迦叶用较
搞怪的方法来譬喻,就引起了一些想像空间,还有各自表述的空间。

了解了经文整体的脉络,再来看卷六说「四依法」的经文,就清楚了:

<<<<<<<<<<<<<<<<<<<<<<<<<<<<<
「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CBETA, T12, no. 374, p. 401, c19)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
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CBETA, T12, no. 374, p. 402,
a1-3)

「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於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CBET
A, T12, no. 374, p. 402, a11-12)
>>>>>>>>>>>>>>>>>>>>>>>>>>>>>

每一段都在强调要「证得如来、法性、觉了、智慧」来作为依止,也就是要亲证佛教
的最高智慧,以作为究竟依止处。《大般涅盘经》卷六经文的用意不是在给「四依法
」作基本定义,而是将「四依法」连接到「当依自洲而自依,当依法洲而法依,不异
洲、不异依」的根本原则上。

这些根本不是在颠覆、贬抑声闻圣者及经典,而是在强调亲证佛法最高智慧的重要性
。

《大般涅盘经》固然会有传抄中混入的赘句或是参杂对於大乘的宣传,但这整卷的脉
络理清後,大家应该都看得很清楚,经文是要讲什麽重点。另外,本经在大正藏中还
有另译,若对义理有疑义,也可以参考不同的译者,省去自己的诠释。

现世学佛真的是要小心,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解行并重 :)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ed Aug 7 12:38:26 2013
回覆 | 转寄 | 返回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