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FYI
阿含教义,有陈述过「咒对修行者『一无是处』,但是咒对众生『必有是处』」吗?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3/10/76.html
------------------------------------------
※ 引述《purify (净心)》之铭言:
> 标 题: 咒语的发音重要性
> 作 者: AB TSAI
> RW> 因为著书的人不同,所翻的音也不太一样,但安乐妙宝确是由梵音翻的
> RW> 所以较接近。至於持念的话虽是两者或三者(国音、台音、梵音)皆可,
> RW> 但梵音的效力会较大。只是光看注音符号亦难很正确的发出梵音,实美
> 应该是不必执著, 梵音是古音, 虽较接近, 但实际并无差别, 以我在寺中
> 实际的经验来说, 大夥一起念时(木鱼伴奏)用的是国语, 但是师父教的是
> 梵音, 可作为日常「清唱」时用的, 因为较有韵律感。何况现在的梵音和
> 古时又不知相差多少了。
> 您看英文, 只有600年就差很多了, 古典英文只有文学系的才能懂呢。
> 等两位有神通时, 就可知道(看见)一个人念咒时, 所生出的「光」, 你
> 会发现阿婆和大和尚所念的大悲咒, 是发出同样的「光」的。
> 不过在世间上, 阿妈对老外讲「骨头摸您」和老外讲「Good
> morning」, 当然是老外的好听。可是老外也知道阿妈在讲什麽。咒语也
> 是如此。所以如果有阿妈在, 我就用台语念咒, 一个人时, 如想要「乐」
> 一点, 就学 忏公 的。
> 另外这里生出一个问题来, 咱们要抄经时, 大悲咒是要抄一般的, 还
> 是要照妙宝上的? 那一个算错字?
> -- AB Tsai --
> /End of line
> ===============================================================================
> Date: 05-31-94
> From: LEE'S
> To: KCW-ALGO LIN
> Subject: 妙吉祥 48: 五术宗教玄学
> -------------------------------------------------------------------------------
> KL> 发音很重要,您可以去买一快录音带来学,
> 抱歉! 容弟打个岔!
> 依弟个人的看法, 发音倒不是很重要, 其立足点如下:
> 1) 『音』属於 12 入之列, 只对『人身』有效.
> 2) 若不会念, 又怕念错时, 买一卷录音带来学习, 倒无可厚非. 但也
> 别期望该录音带的『音』是完全正确的, 终究经书历经翻译的过程,
> 由於译者所处省份不同, 也别期望用标准的京片子便可完整的将原
> 音重现...... :-)
> 3) 就算用当今的梵文去念, 也没人能保证该『音』历经数千年後, 还
> 能保持原音重现.
> Ps: 若世尊传道时, 有人用高传真录音设备, 将其录制於 CD 上头,
> 那不知有多好 :-)
> 因此弟个人对於经文方面, 较喜欢用『看』的.
> 谨供参考......
> 73 de Lee's
> ===============================================================================
> From: Ab Tsai
> DC> 佛陀曾在《阿含经》中强调:咒对修行者无效。
> DC> 不过佛陀有没有说过「咒对众生有效」这句话呢? 是在哪部经呢?
> 是的, 这出自《中阿含经》。两句同时出现, 世尊说「咒对修行者
> 一无是处」。但是咒对众生「必有是处」。
> 经上说「若凡夫舍离此内, 更从外求, 或有沙门、梵志, 或持
> 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令脱其苦, 是
> 求苦、集苦、趣苦、苦尽者, 必有是处」
> 这里就指明, 沙门、梵志为凡夫持咒祈福是会有用的, 当然
> 这个「必有是处」不光是指持咒有用, 同时指「其用心(慈悲)值
> 得称许」, 然而因为有用, 就形成了咒师的行业, 为人消灾祈福,
> 收取利养。
> 可是有一点, 咒师无法为自己用咒祈福, 成了一大讽刺, 为
> 何如此? 凡夫和修行者所见的苦集四谛不同之故。这里世尊强调
> 了咒师的身份:「 沙门、梵志」也就是出家人和在家修的修行人。
> 出家人不一定有修, 在家人也不一定无修。其差别在於都必须是
> 「见谛人」, 也就是「实际」了解四谛的人。
> 修行者的四谛不同, 因此修行者一旦起了凡夫之念, 那麽他就
> 是凡夫, 因此就要由别人替他诵咒才能有用。这种 LOOP 是很有趣
> 的, 也就是说唐老鸭式的自己把自己提到空中的方式是不存在的。
> 是故, 咒对众生有用, 可惜无三路用, 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苦
> 集四谛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著, 无法永远了脱。因此世尊一再劝
> 说「依法修行, 了脱轮回」的方法。
> -- AB Tsai --
> /End of line 何如此? 凡夫和修行者所见的苦集四谛不同之故。这
> 里世尊强调
> 了咒师的身份:「 沙门、梵志」也就是出家人和在家修的修行人。
> 出家人不一定有修, 在家人也不一定无修。其差别在於都必须是
> 「见谛人」, 也就是「实际」了解四谛的人。
> 修行者的四谛不同, 因此修行者一旦起了凡夫之念, 那麽他就
> 是凡夫, 因此就要由别人替他诵咒才能有用。这种 LOOP 是很有趣
> 的, 也就是说唐老鸭式的自己把自己提到空中的方式是不存在的。
> 是故, 咒对众生有用, 可惜无三路用, 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苦
> 集四谛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著, 无法永远了脱。因此世尊一再劝
> 说「依法修行, 了脱轮回」的方法。
> -- AB Tsai --
> /End of line
> ===============================================================================
> DC> , 要照梵音咒音录音带来念吗?
> 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外道」根本就是「内道」的打扮。
> 所以如果不能确定, 宁可数息不念咒, 或者就念国语的音。
> AT>> 的, 就大日经来看, 音声陀罗尼不只有音□, 还有超音波的现象。
> DC> ^^?
> DC> 什麽超音波呀?
> 声波之外的波。意念的..之类。例如:传教大会的唱诵经典,
> 和寺僧礼佛的唱诵就是十分不同。
> -- AB T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