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放生的功德
慈诚罗珠堪布
关於戒杀放生的功德,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在以前关於放生的开示中,
也讲过一些戒杀放生的功德,所以一听到这个题目,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老生常
谈,是不值重提的话题,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此,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但今天要讲的,也有一些不同往常的新鲜内容。这些内容,就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
的一些戒杀放生的概念以及戒杀放生的功德。一旦知道这些教证,它们就会成为一种动
力,对我们奉令承教、励力戒杀放生起到鼓励、鞭策的作用,所以在这□还是有必要再讲
一讲。
戒杀放生虽然是佛陀对佛弟子的最低要求,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若能无惧艰困,难
行亦行,其功德也远远超越了守持盗、淫、妄戒的功德。
一、关於戒杀
(一)戒杀的必要性
在十不善中,有两种不善的罪业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是杀生,另一个是邪见。
为什麽杀生的罪业有那麽严重呢?首先因为杀生对其他生命构成了极大的伤害;其次
从自己的角度而言,杀生的严重果报是惨堕地狱,所以将杀生的罪业排在了第一。
为什麽邪见的罪业有那麽严重呢?唯识宗认为,在众生的阿赖耶识中,储藏了许多善
恶的种子。一旦我们的心□生起了邪见,这些邪见就会摧毁所有善法种子的力量,从此以
後,相续中的所有善种或者善根都会因此而间断。
平时所说的邪见,不一定属於十不善中的邪见。十不善中的邪见是什麽呢?《俱舍
论》中讲过,就是认为不存在善恶因果,不存在前後世之类的观点。因此,从破坏善根的
角度来说,十不善中最可怕的就是邪见。
今天在这□,我们暂时不强调邪见,而只以戒杀放生为主题。
为什麽要戒杀呢?要想意识到戒杀的重要性,就需要从将心比心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
考。
首先我们应当这样思维:每个人在来到世上以後,随著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地去寻找自
己的理想、追求与爱好。比如说,有些人因为贪图钱财,而愿将体力、青春,以及千载难
逢的人间岁月等所有的一切,都花费在追逐金钱的“事业”之中;有些人因为崇尚地位,
为了赢得高官厚爵,宁可舍弃包括辛苦换来的钱财在内的所有一切;另有一些人却垂青於
名声,为了名满天下、流芳百世,又置钱财、地位於不顾。尽管每种人都各有图谋,但愿
意为了金钱、地位与名声而付出生命的情况却异常罕见。由此可见,对於所有人来说,生
命的价值都是极其珍贵的,一切世间万法均无法与之比肩。
但很奇怪的是,虽然人类万分珍惜自己的生命,却将其它众生的生命视若草芥。为了
自己的蝇头小利,会亲自动手去杀害这些众生;即使自己不动手,也会在为了满足自己的
口腹之欲,或者在为了获取利润的情况下,眼见他人灭绝人性地残杀这些无辜生命,却熟
视无睹、冷眼旁观,不愿尽己所能地规劝阻拦。
我们自以为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由人类发明的残酷杀害、虐待其它生命的
方法,却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除了能证明人类的愚蠢、无知、贪婪
与野蛮之外,又能说明什麽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吗?既然人类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
生命,又怎能随意剥夺他众的生命呢?
人类不仅肆无忌惮地屠杀无辜生灵,还为自己的恶劣行径寻找了一些所谓的正当“理
由”与“依据”。
基督教以及释迦佛住世时的一些婆罗门的宗教认为:动物是上帝等神灵赐给人类的食
物,以动物为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外,很多人都知道,二元论的缔造者笛卡儿甚至认为:动物只不过是一种自动的机
器,是没有任何感觉的物体。自从他创立了这种学说之後,西方医学界就开始在没有麻醉
的情况下,残忍地对动物进行活体解剖,使无数生命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虐。
本来依照常规,在各个宗教、各种学术之间,大家都应当互相尊重、和平共处,而不
应该以严厉的态度去驳斥对方。但上述观点不但导致了自己观念上的错误,而且还对其他
众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
首先,认为上帝等神灵将动物赐给人类为食的观点,是绝对无法证明的。时至今日,
上帝存在之说已经成为令西方人深感头痛的一种尴尬,虽然无数人都在绞尽脑汁地去证明
上帝的存在,但至今尚一无所获。当然,我们并不是想否认上帝的存在,但既然上帝存在
之说尚是一个悬案,那麽所谓“上帝”将动物赐给人类为食的观点又如何以理服人呢?
至於笛卡儿的观点就更是不堪一击,包括小孩子都知道,像黑猩猩之类的很多动物,
其智力、情感都跟人类不相上下。如果认为动物没有苦乐感受,就真是可笑荒唐了。因
此,这两种说法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荒谬之说。
既然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具有知性与感受,不愿意承受痛苦的折磨,那麽人类究竟该如
何对待动物呢?关於这个问题,世间人以前并没有拿出明确的答案,後来在近几百年间,
西方才开始制定了一些善待动物的法律条文,以约束世人日益疯狂的残暴行为,但这些条
例所规定的□围,却是极其狭窄的。哲学与其它宗教,也没有在此问题上给出完整的答
案。而世人奉为圭臬的科学,又根本无法以自己的结论唤醒人们的良知,建立起伦理道德
的观念。唯一能够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释迦牟尼佛的经典。
(二)戒杀的三种层次
佛在小乘的经典当中,提出了戒杀的三种层次:
第一种,是最低的要求。就是如果做不到发誓不杀害所有生命,就可以在动物当中进
行选择,比如不杀猪、鸟、鱼、羊或者牛等等;或者发誓除了鱼类之外,不杀害其它的所
有生命;或者发誓除了在生病的时候,为了治疗疾病,而杀死体内的寄生□之外,绝不杀
害其它的所有生命;或者发誓不杀害现在不太可能杀害的老虎、大象、熊猫等等珍稀动
物,包括发誓不杀害现在根本不存在的恐龙,也有一定功德。虽然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戒
杀,也比完全不戒杀要稍强一筹;
第二种,是中等的要求。就是只有当遇到命难时才杀生,比如在肺、肝等器官中发现
了寄生□,如果不打死,自己就会死亡,为了保住性命,才不得已而杀之;或者在仅剩的
少量食物中发现了□子,如果自己不吃完这些食物,就肯定会饿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
下,只有赶走小□,独吞该食,除此之外,绝不杀害任何生命;
第三种,是上等的要求。就是无论遇到何等的困难,也绝不杀死任何生命。仍以前面
所说的情况为例。
如果在身体内发现了蛔□之类的寄生□,要治疗疾病,就必须将其打死,不然自己就
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关於细菌是否属於众生,至今还没有一个非常
确切的答案,所以这□暂时将细菌排除在外。
另外,在仅剩的食物中发现了□子,如果将这些□放到其它地方,它们就会因为失去
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而必死无疑;若将仅有的食物布施给□子,自己又将命丧黄泉。在不是
将□子扔到一边,就是要放弃自己生命,二者不可两全之际,若有纵然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绝不故意伤害其它众生的决心,就算是最崇高的发誓。
疾风知劲草,岁寒知松柏。在西藏动乱期间,曾涌现过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有一位上师,在有人将四肢被捆绑的牛、羊等动物放在他的面前,又将屠刀交给他,
强迫他去杀害这些生命的时候,曾大义凛然地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脖子,甘愿以死来捍卫
自己的誓言,也绝不向残害众生的邪恶势力低头;
在“除四害”的年代,一位在监狱服刑的出家人,从管教部处得知了第二天将要捕杀
麻雀的计划後,就偷偷去厕所,用小刀割断了自己的血管。旁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
他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
前几年有一个小出家人,他因为病得苦不堪言而到医院去治疗,结果发现折磨他的病
因,是腹腔内的大肠已经腐烂坏死。只有杀死一条狗,并用狗的大肠来替换他自己的大肠
,才能把病治好。当他知道後,便急切地告诉周围的人:千万不能为了自己的病,而杀死
狗的性命,宁死也不肯接受这种治疗方案。他的上师听到这个消息後非常开心,并赞不绝
口地说道:“学佛的人就是应该这样!学佛的人就是应该这样!!”
这些都是真实的事例,前面两个公案中的其中一个当事人至今还在,另一个是否在世
我不太清楚,按年龄推算,应该已经去世了。不仅在藏地,包括在汉地等其它地方,也发
生过很多类似的公案。这种为了维护其它众生的生命,而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和
行为,就是最上等的戒杀。
事到如今,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低贱”的动物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我们在遇到这些
情况的时候,又会如何选择呢?也许很多平时将佛理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在面对这个问题
的时候,却只能闪烁其辞,环顾左右而言他了。
很多人都自诩为了不起的大乘佛教徒,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心深处的软弱就
会暴露无遗。请大家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堪称大乘佛子的资格?如果没有,就应坦然承
认,而不要自命不凡。如果现在能有为了众生而舍弃自己生命的决心与勇气,不论将来是
否能够做到,也算得上是守持上等戒杀之人。
对於每个人而言,从无始以来心相续中所积累的杀生罪业是非常严重的。而杀生的果
报,就是惨堕地狱,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一世养成了浓厚的杀生习气,下一世也会因
串习而酷爱杀生,并在以後的生生世世都酷爱杀生,也因此而积累更多的杀业,如果不设
法让它中断,就只能在地狱中永世不得超升了。
(三)佛经中的戒杀定义
佛陀在佛经中说道:如果在房间内发现有蚂蚁、蚊子、蟑螂、青蛙、螃蟹之类的小生
命,纵使它们没有太大的罪过,其存在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因为老鼠会吃掉衣服、
食物等东西;或者在睡眠的时候,一些小生命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将自己从美梦中吵醒,
在这种日常生活被打扰的情况下,即使感觉不方便,也尽力忍受而不杀害这些众生,就是
一种戒杀;
但一般人的行为却并非如此。一旦某种生命的存在对自己稍有不利的影响,就会千方
百计地去消灭它,只是碍於法律、舆论的制约,才不敢去杀害同类,否则也不会手下留情
的。
佛陀又说道:如果在青稞、大麦、小麦等粮食中发现有小□,便考虑到:“如果将这
些粮食送到磨坊去推成面粉,就会碾死这些小□;而将这些明知不能食用的粮食销售出去
,不但不能转嫁罪过,反而会有偷盗的过失。”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於是自己不食用,也
不卖给别人,则也是一种戒杀;
当牛、马、骆驼等牲口因为驮运货物过久、过重,而引起背部溃烂生疮,疮口□面繁
殖了很多小□的时候,就不再让这些牲口去驮东西,而且还用柔软的鸟翅羽毛,将这些微
小柔弱的生命从疮口中取出,并放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在发现肉食中孳生小□的时候,就
不食用、不销售,也不用来□养猪狗等家畜,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小生命安全;如果发现
被褥下面存在啃食、损坏垫褥等东西的小生命,也不去伤害;或者在走路的时候,虽然知
道无意间踩死蚂蚁等小生灵不是罪业,但也小心翼翼,尽可能地不伤害它们。以上这些善
待生命的态度,都是戒杀;
上等的戒杀,就是在内脏器官中寄生了□类,如果不杀死它们,自己不但会疼痛,还
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打死它们,就可以结束痛苦,获得健康。在面对这种重大抉择时,也
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而不伤害其它生命的行为。
佛陀又说道:什麽是戒杀呢?如果在仅剩的食物中发现了□子,若将这些□子放到其
它地方,它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吃这些食物,自己又会饿死。於此紧要关头,宁可
自己饿死,也绝不伤害众生,就是戒杀。
以上内容,就是佛陀在经书中所宣讲的戒杀概念。这些要求不是佛陀对大乘菩萨特有
的要求,而是对大小乘佛弟子的共同要求。
我们以前总以为,自己不去饭店中点杀鸡鸭鱼兔,也不亲自去宰杀猪马牛羊等,就算
是戒杀。这虽然是戒杀的一部分,但戒杀还有很多细微的要求。在了知这些要求之後,我
们也应该尽力去做到。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戒杀,以及佛陀所宣说的戒杀概念。
(四)综述
有人会认为佛教的这种要求太过分、太不近人情,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不论是否理解
,佛就是这样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地珍爱生命。现在满世界都在提倡珍爱生命,但他们所
珍爱的对象,只是人类自己的生命。而佛陀所指的生命,却不仅是指人类的生命,而是包
括蛔□在内的所有生命。只有佛陀,才是珍爱生命的典□,将博爱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
也只有在佛陀的博爱世界□,才没有任何片面、偏袒、狭窄、自私的成分。由此可见,佛
不但在宣说如来藏、空性等胜义谛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在劝诫後人善待生命方面,也是如
此。
既然我们自称为学佛的人,就应当按照释迦牟尼佛的要求去做。比如说,遭遇疾病的
时候,不但自己不去服用杀灭寄生□的药物,而且也力劝他人放弃这一念头。是否堪称佛
教徒的试金石,就在於生死关头能否严格履行佛陀言教。如果仅仅在平时精进地磕头、念
经,外表看起来非常虔诚,但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却仍然怙恶不悛,随意违背佛陀教言
,就不配进入佛教徒的行列。
如果根本没有善待动物的心,只是一味地去接受各种灌顶,拜见很多上师、活佛,修
持所谓的“大圆满”等等,都是没有用的。连佛陀的最低要求都做不到,又怎能修高层次
的法呢?
我目前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高层次的要求做不到,是可以原谅自己
,理解自己的。比如说,如果不能证悟大圆满,生起次第的本尊观想得不清楚,或圆满次
第的气脉明点修得差劲,我也不会伤心失望,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大圆满、生圆次
第等等不是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证悟的,我离证悟这些高深之法的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所
以没有必要勉为其难。但如果我发现自己连佛陀的最低要求都达不到,居然在小的基础方
面停滞不前,就会伤心失望甚至万念俱灰。
不知道你们是怎样要求自己的?是往高处著手,还是从低处落脚?如果选择的是前者
,我就不得不告诉你们,这种眼高手低的选择是错误的,我们只能从最低处起步,先奠定
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一步步地往高处走。
在座的人当中,很多人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在几十年人生历程中,你们也耳闻目睹了
很多令人动容的事情,但是否看到世间有哪一本书有这种善待生命的要求?或者听到世间
有什麽人是严格遵循这种要求去做的呢?虽然西方也有一些动物保护协会,我们也非常赞
叹、随喜、敬佩他们的行为,但在有人申请做动物试验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批准。而佛却
不会开许这种做法,绝不允许任何人为了任何目的,去剥夺其它生命生存的权利。
按理来说,任何生命都有生存权和自由权,虽然杀戮行为也不时地在自然界中发生,
但除了人类以外,没有哪个生命会自认握有对他众的生杀大权。人类的蛮横无知常使其变
得禽兽不如,往往仅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凶残地侵犯其它生命,直至物种灭绝的地步仍不为
所动。
希望大家不要再对这一切充耳不闻,也不要仅仅将这些要求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付
出实际的行动。今天讲完之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尽己所能地
在以上三种层次中,作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并在以後的生活中严格遵照执行,尽量以自己
的行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戒杀的功德
1、现世的功德
佛经中说过:诸佛菩萨、世间神灵都会对戒杀行为感到满意、高兴,并竭力赞扬戒杀
之人。
也许有人会想:诸佛菩萨是否会了知我的戒杀之愿呢?关於这一点,相信很多对佛教
常识有稍许了解的人,都会轻而易举地作出解答。我们也有无数的例证可以证明,佛陀是
全知的正量夫。
另外,戒杀之人还可以获得健康。当然,如果前世的杀业重於今世的戒杀功德,或因
为其它原因,就仍有可能会生病。但发誓戒杀之人即使偶感小恙,却可以代替堕入地狱的
巨大痛苦。
戒杀之人纵使到了晚年也是耳聪目明、五根敏锐。
戒杀还可以消除寿障,延年益寿。有很多人在遭遇寿障之际,会惊恐不安地延请僧众
念诵很多仪轨。其实,念诵仪轨虽有作用,但最奏效的方法,无疑是戒杀。通过戒杀,就
可以遣除所有的寿障。
戒杀之人不仅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庇护,就连世间的罗刹、魔鬼等非人,也会保护此人
。护法以及其它世间神灵,也会昼夜围绕,严加守护。
很多居士都在坚持供护法,并念诵格萨尔王等各种护法仪轨,但如果不吃素戒杀,其
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能戒杀吃素,则仪轨可念可不念。即使不念,护法等鬼神也会履
行保护、照看戒杀之人的责任。
以上这些戒杀的现世功德,都是佛陀亲口所说的。
2、後世的功德
经书中讲了很多戒杀的後世功德,归纳而言就是: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特别回
向的情况下,戒杀之人来世可以投生为天人。
戒杀、放生还有一个重要功德,就是可以成就戒杀之人的任何一个心愿。
比如说,如果在戒杀放生时发愿:愿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将来就会
成为阿罗汉;如果发愿:愿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缘觉的果位,将来就会成为缘觉;如果
发愿:愿我能以此功德,而成就佛的果位,将来便会成就佛的果位。其它愿望也可依此类
推。愿力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在有了戒杀放生功德的配合之後,更会如虎添翼,成就所
愿。
因此,在我们每次放生结束,念诵《普贤行愿品》作回向时,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难
得的特殊机会,尽力地强调自己的心愿。要知道,这时的回向之力与平时是迥然不同的。
南无阿弥陀佛
出处:
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60921173150.html
--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的心,这才是生活原则。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
丧礼处之道常无名□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 218-168-216-160.dynamic.hinet.net海